引言
第一节 楔子
确信(certainty)指的是说话人相信他人或承诺自己所表达命题的真实性或命题事件的必然性,是一种司空见惯的主观性表达。确信表达是语言使用中一种非常普遍和惯常的现象,平常到我们几乎每天都听到或说道。在政府工作报告我们听到这样的话,“我们坚信,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协力,祖国完全统一的宏伟大业一定能够实现!”[1]在生活中我们听到孩子的辩解,“今天下午我真的是去同学家做作业了,不信你可以打电话问啊。”面对找工作受挫的朋友我们善意地鼓励,“别担心,你一定能找到满意的工作的!”面对节节攀升的房价,有人预测“肯定还会往上涨”,也有人认为“必定要降了”……
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基于各种各样的理由表达对命题的确信。有时是为了让自己的表达更加明确,有时是为了强调命题内容,有时是因为命题遭到怀疑或面临挑战,有时是情理上需要进一步澄清命题,有时是为了给予言谈另一方更多的信心,有时是为了表达说话人自信或者诚恳的态度。
在言语交际中,说话人也采用各种各样的手段表达对命题的确信。有时通过调整语音的高低轻重快慢实现;有时借助特殊的句式表达,如“是”字句、“是……的”句、双重否定句、周遍性主语句、反问句等;有时通过词汇手段实现,如表达确信义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有时求助于一些凝固的特殊表达,如“非X不可”“百分之百”等。
在所有表达确信的手段中,词汇手段在各个语言中普遍存在。根据拉马特和里卡(Ramat&Ricca,1998)对41种欧洲语言的调查研究,在所调查的语言中有88%的语言有表达确信的词汇项目。而在表达确信的词汇项目中副词又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现代汉语中常用的确信副词有“一定、定、必、必定、定准、准保、准定、必然、必将、肯定、笃定、势必、显然、明明、分明、当然、自然、其实、确、确乎、断乎、的确、确实、实在、委实、着实、真、准、断、决、诚然、真的、真是、真正、绝、绝对、无疑”等三十多个词语[2]。
这些副词都表示对命题真实性的确信,属于同义词群。打开通用的词典和工具书,我们会发现词典和工具书对它们的解释大同小异,以下是《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部分确信副词的解释:
的确:完全确实;实在。
确实:对客观情况的真实性表示肯定。
实在:①的确。②其实。
其实: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一定:表示坚决或确定;必定。
定准:一定,必定。
准保:表示肯定或保证。
准定:表示完全肯定;一定
肯定:表示无疑问;必定。
必定:①表示判断或推论的确凿或必然。②表示意志的坚决。
必将:肯定会,一定会。
当然:表示合乎事理或情理,没有疑问。
自然:表示理所当然。
明明:表示显然如此或确实(下文意思往往转折)。
分明:明明;显然。
绝对:完全;一定。
绝:绝对(用在否定词前面)。
断:绝对;一定。
决:一定(用在否定词前面)。
定:<书>必定;一定。
准:一定。
必:必定;必然。
真:的确;实在。
采用同义词互释的方法这对于说本族语者来说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对于留学生来说就显得很不够,并且容易造成词语使用上的误导。既然这些词都表示说话人对所表达命题真实性的高度承诺,那它们有什么区别呢?在什么情况下该用这个副词而不能用那个副词呢?留学生因为不了解确信副词的特殊语境要求而错用的情况比比皆是,这使得确信副词成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外语教学的难点之一。以下是留学生不恰当地使用确信副词的例子[3]:
(1)*今天下午山本实在是一个人在食堂吃饭。
(2)*我明明走错了方向,可是没有人告诉我们。
(3)*我今天七点五十才起床,我知道我必将会迟到。
(4)*你这样说话真正不讲道理!
(5)*我们可能来,但不肯定来。
例(1)中的“实在”须改成“确实”或“的确”;例(2)中“明明”须改成“显然”;例(3)中的“必将”须改成“一定”“肯定”或“必定”;例(4)中的“真正”须改成“真是”或“真”;例(5)中的“肯定”须改成“一定”。显然,留学生犯类似的语病不是因为他们不清楚这些副词的词义,而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这些意思接近的词语特有的语义背景和语境条件。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们平常对这些问题注意得不够,所以教学的时候常常有说不清楚的情况。
现代汉语的确信副词数目众多,要清楚地说明它们的意义[4]不太容易。第一,确信是这些词的共同的基本意义,但一些确信副词除了确信这个基本意义之外还具有其他的意义。如“一定、必”还具有意志坚决的义务情态意义(meaning of deontic modality),“明明、分明、显然”等词还具有言据意义(meaning of evidentiality)[5],“当然、自然、其实”等词还具有预期意义(meaning of expectation)等。第二,确信副词具备的多种意义虚化程度不一样,有的还是比较实在的概念意义(conceptual meaning),有的已经变成很虚的程序性意义(procedural meaning)了。第三,确信副词具备的多种意义固定程度也不一样。有的已经固定成编码意义(encoded meaning),可以贮存在词典中;有的意义还处于漂浮状态,属于言语意义(meaning of speech),具有现时性和特异性。第四,一些确信副词在词典中不止确信一个义项,还包含其他义项。如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一定”有五个义项,“肯定”有四个义项,“实在”有三个义项,“当然”有两个义项。
确信副词意义的复杂性向我们提出了如下问题:第一,确信副词究竟涉及多少种意义?这些意义之间有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第二,确信副词涉及的意义处于什么地位?哪些是较为实在的意义,哪些是非常虚化的意义?哪些是编码意义,哪些是未编码意义?第三,作为确信副词的义项和该词条的其他义项有什么关系?第四,用什么方式可以把确信以及跟确信有关的范畴之间的关系清楚地表现出来?有没有一个涵盖语义学层面的意义和语用学层面的意义的语义模型来描写这些意义?第五,说话人为什么要使用确信副词来加强自己的表达?这些问题向我们提出挑战,也引起我们的极大的研究兴趣,本研究试图从语义—语用相结合的视角来描绘现代汉语确信副词这个词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