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司马季主及其影响
一 司马季主生平简述
司马承祯《天地宫府图》记有十大洞天,其中浙江占有其三。《天地宫府图》记第二大洞天为:“第二委羽山洞,周回万里,号曰大有空明之天。在台州黄严县,去县三十里,青童君治之。”[93]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所记之十大洞天虽然未变,但记述都略有不同,《名山记》曰:“第二委羽洞大有虚明天,周回万里,司马季主所理。”[94]司马季主是一位非常有名的人物。其事迹散见于《史记》、《真诰》、《云笈七签》等文献。而其驻于委羽山之说,至少可以上溯至六朝梁代陶弘景之《真诰》。《云笈七签》卷八十五为司马季主所立之小传,综合了多种资料,可以窥见司马季主生平事迹之全貌,故录如下:
司马季主者,楚人也。卜于长安市。文帝时,贾谊、宋忠为中大夫,曰:吾闻圣人不在朝廷,或游邅肆,试往观之焉。见季主闲坐,弟子侍而论阴阳之纪。二人曰:“望先生之状,听先生之辞,世未尝见也。尊官高位,贤者所处,何举之卑?何行之污?”季主笑曰:“观大夫类有道术,何言之陋?今蛮夷不服,四时不和,徒趑趄而言,相引以势,相延以利,贤者乃何羞尔!夫内无饥寒之累,外无劫夺之忧,处上而人敬,居下而无害,君子之道也。卜之为业,所谓上德不德也。凤凰不与燕雀同群,公等琐琐,何足知长者乎!”二人忽尔自失,后相谓曰:“道高者安,势高者危,卜而不审,不见夺糈,为人主计而不审,身无所处。”宋忠抵罪,贾谊感鹏,梁孝王坠马,吐血而死。
季主入委羽山大有宫中,师西灵子都,受石精金光藏景化形之道,临去之际,留枕席以代形,粗似如其真身不异也。家人乃葬之于蜀升盘山之南,诸葛亮为其碑赞云:“玄漠大寂,混合阴阳。天地交泮,万类滋彰。先生理著,分别柔刚。鬼神以观,六度显明。”季主得道后,常读《玉经》,服明丹之华,挹扶晨之辉,颜如少女,须三尺,黑如墨。有子二人,男名法育,女名济华,乃俱在委羽山,并读《三十九章》。[95]
引文中第一段内容出于《史记·日者列传》,有节略。《日者列传》其实只记述了司马季主一人,基本上是为司马季主一人量身定做的,体现了司马迁对司马季主的崇敬之心。第二段中所述诸葛亮为司马季主立碑铭,也表达了崇敬之意。卢国龙认为“至于司马迁、诸葛亮这等人物……他们要钦崇某个人,只能是由于精神人格”[96]。其教导宋忠、贾谊两人的宏论所展现出来的“既有洞彻天地的智慧,又不被名位财富等身外之物所羁绊,始终保持着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就是司马季主的人格魅力”[97]。或是令司马迁、诸葛亮心有戚戚焉的主要原因。
《史记》称司马季主为楚人,却没有提供更为详细的资料。不过司马贞《索隐》曰:“云楚人而太史公不序其系,盖楚相司马子期、子反后,羋姓也。季主见《列仙传》。”也就是《索隐》认为是战国时楚相司马氏之后人。今《列仙传》无司马季主篇,盖唐后有散失。
《史记·日者列传》主要记述司马季主与中大夫贾谊会面的经过,由于贾谊任中大夫时间很短,在汉文帝三年(前178)任中大夫,四年(前177)被贬长沙。故《史记》所记述的中大夫贾谊与司马季主会面只有在这两年中。据此,司马季主基本可以算是汉惠帝、文帝时人。《史记》中没有记述司马季主的生卒年,《真诰》陶注也说:“汉史既不显其终,无以别测其事也。”《汉书》中无司马季主,《史记》则写于汉代,故此处“汉史”或是指《史记》而言。也就是陶弘景也不清楚司马季主的卒年。
《真诰》曰:“季主托形隐景,潜迹委羽,《紫阳传》具载其事。”不过,现今流传的《紫阳真人周君内传》为华侨所撰,其记述司马季主的事迹十分简略,仅有一句:“(周紫阳)乃登委羽山,遇司马季主,受石精金光藏景化形。”[98]似与《真诰》所述不附,但这种情况在陶弘景的年代已经存在,《真诰》陶注曰:“今有华撰《周君传》,记季主事殊略,未见别真手书传,依此语则为非也。”又,《太平御览》引《清虚真人王君内传》曰:“委羽山洞周回万里,名曰大有空明天,司马季主在其中。”[99]不过此条内容不在今传本《王君传》中,故当是佚文。
二 司马季主的师承与弟子
司马季主的师父为西灵子都。《真诰》卷十四《稽神枢第四》曰:“司马季主后入委羽山石室大有宫中,受石精金光藏景化形法于西灵子都。西灵子都者,太玄仙女也。”[100]《云笈七签》卷七十九:“《五岳真形》、《神仙图记》,并出太玄真人。汉初,有司马季主师事太玄仙女(太玄仙女,号西灵子都,居委羽石室大有宫中,有诸妙法,《五岳》备焉),咨受《五岳》,以奏孝文帝。帝不能勤行,又教贾谊。”[101]从中可知西灵子都即太玄宫仙女,其所居之处即委羽山大有宫。司马季主所受太玄仙女之道术及秘法,主要有二:一为“石精金光藏景化形法”,二为《五岳真形图》。
“石精金光藏景化形法”是所谓尸解之法。《云笈七签》卷八十四有《太极真人石精金光藏景录形经说》一篇,其法或传自太极真人。同卷又有《释石精金光藏景录形法》[102]释其法为剑解之道,剑为神兵,故剑解亦可称之为兵解。上述《云笈七签》之司马季主之小传,就列在《尸解部》。《真诰》中多次提到司马季主最终用兵解之法得道。《真诰》卷十四《稽神枢第四》陶注曰:“司马季主亦以灵丸作兵解,故右英云:头足异处。”其卷四《运题象第四》曰:“南人告曰:‘季主服云散以潜升,犹头足异处。’”卷十四《稽神枢第四》陶注曰:“《剑经》注云:‘吞刀圭而虫流。’今东卿说云:托形枕席,为代己之像,似当是作录形灵丸兵解去也。”《真诰》录有司马季主弟子四人,陶注亦曰:“寻此四人,亦用灵丸杂解之道。”《太平御览》所引《列仙传》之语,则说得更为清楚:“司马季主,汉文帝时人,授西灵子都剑解之道。在委羽山大有宫……云季主服灵散潜升,犹首足异处。此语似作剑兵解法。兵解则不得在太极。”[103]
《云笈七签》卷七十九讲述了五岳真形图的传承,最早出自太玄真人,其功用可以“行戒立功”、“为百姓祈福”,并有“休征”之效。以此观之,其似可以安邦定国。但“世尘难荡,善始少终”。最后《五岳真形图》传至鲍靓手中,“鲍为广州长史,南海太守,化行丹天,传授葛洪。洪传滕叔,叔传乐玄真,条流稍广,约在至诚,修行唯密也”。以后《五岳真形图》在诸修道之士间密传。
《云笈七签》云司马季主“咨受《五岳》,以奏孝文帝。帝不能勤行,又教贾谊。谊未练习,粗谙本源。文帝受厘,坐于宣室。未央殿前正室也,祠还至福祚曰厘。因问鬼神事,谊具道之。帝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虽有此言,犹斥远谊。谊既失志,法遂不行”。司马季主将《五岳真形图》传于贾谊或是捕风捉影之事。《史记》载有贾谊见司马季主之事,而《云笈七签》所云文帝问贾谊鬼神事,正史也确有载。《汉书》卷五十九曰:“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厘,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即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后有好事者或从这两件事情中推断出“司马季主将《五岳真形图》传于贾谊”之故事。但贾谊本为博学之士,与皇帝谈鬼神之事可以与《五岳真形图》无关。虽然贾谊见司马季主于长安东市由《史记》言之凿凿,但贾谊三十三岁英年早逝,并没有跟司马季主学道的故事,所以也不存在接受司马季主秘传《五岳真形图》的可能。
关于司马季主的道术,其他文献还有一些记载。司马季主会服气之法,其弟子刘玮惠“后事季主,晚服日月炁”。司马季主自己服气的效果也很好,《真诰》曰:“季主读《玉经》,服明丹之华,挹扶晨之晖,今颜色如二十女子,须长三尺,黑如墨也。”司马季主又会“守五斗内一”。《真诰》曰:“九华真妃言,守五斗内一,是真一之上也,皆地真人法也。上党王真,京兆孟君,司马季主,皆先按于此道而始矣。”司马季主又有“导仙八方”。《真诰》曰:“黄子阳者……后逢司马季主,季主以导仙八方与之,遂以度世。”从上述服气存神之法来看,司马季主之道术与上清派道术有紧密的联系。上清派的经典《真诰》对司马季主的师承弟子有详细的介绍,故司马季主与上清派的关系是相当紧密的。
《真诰》所记,上清派“一杨二许”之中的杨羲和许穆准备撰写一部《真仙传》。此事陶弘景注曰:“长史撰《真仙传》,欲以季主宗在前,所以杨君为请问本末也。”杨羲又写信曰:“季主学业幽玄,且道迹至胜,乃当在卷之上首耶。东卿君大叹季主之为人,又羡委羽之高冲矣。”也就是说,许穆想把司马季主放在《真仙传》之首位,请神媒杨羲请问,东卿君适下降,所以杨羲就问东卿君司马季主的本末。没想到东卿君不但盛赞司马季主的为人,还对司马季主所居之地表示羡慕。东卿君又称“司命东卿”、“司命东卿君”、“东卿大君”,据《真诰》,“东卿司命监太山之众真,总括吴越之万神,可谓道渊德高,折冲群灵者也。”连总管吴越万神的东卿君都对司马季主赞赏有加,且羨其所居之委羽山,可知杨羲所说其“学业幽玄”、“道迹至胜”当非虚言。
又《紫阳真人周君内传》称:“(周紫阳)乃登委羽山,遇司马季主,受石精金光藏景化形。”[104]可知其还是上清派祖师之一的紫阳真人的师父之一。
《真诰》记司马季主有子女二人,弟子多人。《真诰》曰:“季主一男一女俱得道,男名法育也,女名济华,今皆在委羽山中。济华今日正读《三十九章》,犹未过竟。”《太平御览》引《真诰》曰:“一男名法育,一女名济华,同得《道真诀》。……而其女尚读《洞经》,便是别修高法也。”[105]此处直接称其女读《洞经》,则其女读的当是《大洞真经》,《大洞真经》共三十九章,故又称其为《三十九章经》。
司马季主有入室弟子四人,《真诰》曰:
广宁鲍叔阳者,汉高帝时赵王张耳、张敖之大夫也。少好养生,服桂屑而卒死于厕溷间。今墓在辽东蓟城之北山。(汉高置燕郡,以蓟属燕,当是未分时也。)
太原王养伯者,汉高吕后摄政时中常侍中琅琊王探也,少服泽泻,与留侯张良俱采药于终南山,而养伯不及,遂师事季主。(前汉中常侍不用阉人,中郎非侍郎之官,或是后别为此位耳。)
颍川刘玮惠,汉景帝时公车司马刘讽也。后事季主,晚服日月炁,为入室弟子。道成,晚归乡里,托形杖履,身死桑树之下。今墓在汝南安城县西山。
岱郡段季正,本隐士也,不闻有所服御,晚乃从季主学道,行度秦州溺水,拘得尸而葬川边,今南郑秦川是也。此人亦季主入室弟子。
(寻此四人,并是用灵丸杂解之道。)[106]
司马季主的其余弟子有黄子阳、范零子,均见《真诰》卷五。“黄子阳者,魏人也,少知长生之妙,学道在博落山中,九十余年,但食桃皮,饮石中黄水。后逢司马季主,季主以导仙八方与之,遂以度世。(此六国时魏,非汉后魏世也)。”[107]“范零子少好仙道,如此积年,后遇司马季主,季主将入常山中,积七年,入石室,东北角有石(此作之弃反,音即是大瓮也,或可是石牖)。季主出行则语之,曰:‘慎勿开此。’如此数数非一。零子忽发视,下见其家父母大小,近而不远,乃悲思。季主来还,乃遣之归,后复取之,复使守一铜柜,又使勿发。零子复发之,如前见其家。季主遣之,遂不得道。(此事乃入不可思议之境。然每当依此,触类慎之。)”[108]
三 司马季主的数术传承
《史记》称司马季主为日者,并曰:“然则古人占候卜筮,通谓之‘日者’。墨子亦云,非但史记也。”日者,卜筮者也。
《史记·日者列传》曰:“夫司马季主者,楚贤大夫,游学长安,通易经,术黄帝、老子,博闻远见。观其对二大夫贵人之谈言,称引古明王圣人道,固非浅闻小数之能。”司马季主通《易经》,并认为“自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而天下治”。有学者以为伏羲始作八卦,文王重而为六十四卦的说法始自司马季主,并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司马季主的其他数术内容,《日者列传》记述有“天地之道,日月之运,阴阳吉凶之本”。“分别天地之终始,日月星辰之纪,差次仁义之际,列吉凶之符。”“今夫卜者,必法天地,象四时,顺于仁义,分策定卦,旋式正。”
司马季主的数术之传承,或由管辂得之。管辂为三国时著名的卜筮者,《三国志·魏书·方技传·管辂传》述写了非常多的筮例,来说明管辂的神奇之处。裴松之在《管辂传》中还大段引用《管辂别传》的内容,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说明,其注又多出原文数倍。
裴松之注引《管辂别传》曰:“经欲使辂卜,而有疑难之言,辂笑而咎之曰:‘君侯州里达人,何言之鄙!昔司马季主有言,夫卜者必法天地,象四时,顺仁义。伏羲作八卦,周文王三百八十四爻,而天下治。病者或以愈,且死或以生,患或以免,事或以成,嫁女娶妻或以生长,岂直数千钱哉?以此推之,急务也。苟道之明,圣贤不让,况吾小人,敢以为难!’彦纬敛手谢辂:‘前言戏之耳。’于是辂为作卦,其言皆验。经每论辂,以为得龙云之精,能养和通幽者,非徒合会之才也。”管辂引述司马季主之言以明其论,说明至少管辂研究过司马季主之学。
司马季主之数术至唐代或由李虚中得之。唐代有《李虚中命书》传世,其序言称:
昔司马季主居壶山之阳,一夕雨余,风清月朗,有叟踵门,自谓鬼谷子。季主因与谈天地之始,论河洛之书,箕子九畴,文王八卦,探赜幽微造化,至晓出遗文九篇,包括三才,指陈万物。季主得而明之,每言人之祸福,时数吉凶,应如神察,为当时所贵。今余得其旧文,稽考颇经证效。惟历世之久,篇目次序似乎乖异。其五行之要尚或备载,余恐其本术将至淹没,故掇拾诸家注释成集,非敢补于阙文,且传之不朽,高明君子,毋我诮焉。唐元和初载九月十三日,殿中侍御史李常容虚中序。[109]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李虚中命书》曰:“以其议论精切近理,多得星命正旨,与后来之幻渺恍惚者不同,故依晁氏原目,釐为三卷,著之于录,以存其法。”其实李虚中是命理文化的开创者,“后世传星命之学者,皆以虚中为祖”。李虚中命理的特点是以年月日为主,而后世以四柱,即年月日时为主,李虚中命书可称为中国命理文化的奠基之作。《李虚中命书》认为其法由鬼谷子经由司马季主传出,可知司马季主与数术有很深的渊源。
卢国龙认为:“司马季主的精神人格是富有魅力的,绍承司马季主的学术也是丰富的。但迄今为止,没有一处场所自觉充当司马季主精神人格和学术传承的载体,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也因此隐而不显。若就传统而言,司马季主所代表的精神文化,只能由委羽山来发挥载体作用。在到处抢夺历史文化名人,以争取历史文化遗产的今天,委羽山承担司马季主精神文化的地位,是别处所不可取代的”[110]。或是一个相当好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