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唐代家族与文学概论
唐代是一个右文的时代,上至帝王将相、州牧郡守,下到黎庶百姓、僧尼歌妓,率皆喜好崇饰文学,以五字为长生者,比比皆是。独孤及曾指出,当时“缙绅之徒,用文章为耕耘,登高不能赋者,童子大笑”[1]。在这样的社会风尚下,有唐三百年间,涌现出了众多的文学家族,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二云:“历观唐人,父子如三包,六窦,张碧、张瀛,顾况、非熊,章孝标、章碣,温庭筠、温宪;公孙如杜审言、杜甫,钱起、钱珝;兄弟如皇甫冉、皇甫曾,李宣古、李宣远,姚系、姚伦等;皆联玉无瑕,清尘远播。”[2]胡应麟《诗薮》胪列尤细,举父子、兄弟、祖孙、夫妻等以文学知名者达百四十余家。[3]尽管胡氏所列仍有不少遗漏之处,但足以窥见唐代家族文学赖以存在的家族基础之深厚。有这样的家族基础,家族文学繁荣也就成了一种必然的社会现象和文学现象,这种繁荣可以从两个大的方面来审视:一、文学家族孕育出的杰出文人数量众多。唐代历朝文宗,从虞世南、薛元超到李峤、张说、苏珽、张九龄、孙逖、权德舆、韩愈等;杰出文人如王勃、沈佺期、宋之问、杜甫、王维、岑参、李华、独孤及、韦应物、顾况、杜牧、温庭筠、韦庄等,或者出身于文学家族,或者振起文学家族,都是家族文人的杰出代表。二、文学家族所生产出的优秀文学作品数量众多。家族文人出于传承家族文学的目的,往往集家族之力编撰家集,“《李氏花萼集》、《韦氏兄弟集》、《窦氏连珠集》、《廖氏家藏集》,皆父子伯仲一门之作”,[4]此外,从《全唐文》和唐代大量出土墓志资料中可以考知,当时此类家集数量众多。唐人擅诗文者,往往在有生之年设法把自己的作品编选成集,即便生前不能编选者,往往也遗命后人卒成此业,而文学传家是编选诗文集最重要的目的之一。[5]从这个角度来看,家族文学作品数量应当更多。
本章首先对众多文学家族的时空布局进行描述,以使读者对唐代家族文学力量的静态分布与动态变化有相对直观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了解家族文学的地域性特征和阶段性特征。其次是从宏观层面,概论族群迁徙、科举、政治等因素对文学家族与家族文学的影响,以使读者对这些因素与家族文学的生成关系有一个总体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