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媒体传播失灵现象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2008年9月,有着158年悠久历史的全美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标志着华尔街神话被彻底打破。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发生在美国的次贷危机迅速波及全球,成为系统性风险的大爆发。十余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因为资本账户没有开放而成为避风港,而这一次却没有那么幸运。随着美国及西方经济增长的衰退,我国的外贸出口大幅下降,内需不足的矛盾凸显出来,失业率上升,股市大幅下跌,我国经济是否存在泡沫、金融监管、汇率等问题进入公众视野。作为经济社会瞭望者的财经媒体在金融危机爆发前毫无察觉的“不作为”表现也成为人们指责的问题。

财经媒体为何没有预警金融危机?那些赫赫有名的财经媒体老总和从业者的解释往往将原因归咎于信贷市场的专业性、财经记者的专业素质和财经报道的外部环境等客观因素,强调预警金融危机的技术难度。实质上,这些方面的问题都是美国金融市场的“影子银行系统(Shadow Banking System)”[1]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影子银行在带来金融市场繁荣的同时,它的快速发展和高杠杆操作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脆弱性,并成为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主要推手。影子银行的产品结构设计非常复杂,而且鲜有公开的、可以披露的信息。这些金融衍生品交易大都在柜台交易市场进行,信息披露制度很不完善,这都为财经媒体的报道和监督增加了难度。

然而,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为了获得独家新闻,无论有多难,无论有多隐蔽,财经记者凭借敏锐的新闻鼻和新闻眼都能挖出重大新闻,有时甚至恨不得掘地三尺,毋宁说已发展二十余年,如今成为金融市场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影子银行体系了,自然首当其冲地成为财经媒体的重点关注领域。但是,在专业报道领域内发生重大变故之前,全球众多财经媒体却只是陶醉于支付手段日益现代化,陶醉于市场的快速交易,陶醉于消费性融资与资本之间方便的兑换,对这种流动性危机来临前的初露端倪浑然不察,更勿论提醒大众警觉灾难的降临。因此,在信贷市场的专业性、财经记者的专业素质和财经报道的外部环境等客观因素之外,应该存在另外一些问题,导致财经媒体关键时刻传播失灵。

政府既是经济的管理者,也是一类极特殊的微观经济主体,它的收入和支出行为在许多情况下也具有明显的微观经济特性。因此,在企业、家庭、金融机构、政府之上,一定还有个所谓的公共部门,作为“社会公器”而存在,在各个微观市场参与者之上,对整个市场和全社会起到监督、调控、平衡、制约的作用。财经媒体因其权威公信力而成为社会的“公器”之一。但是,这个以监视环境为使命的最权威机构并没有在危机爆发前发出一丁点儿警告,由于种种现实的需要而沦为经济权贵们手中的“棋子”。对财经媒体的监督不力是政府失灵的具体表现,而财经媒体掺杂私利动机对金融风险刻意掩盖,这也应当视作一种“传播失灵”。从这样的角度思考,会发现本次次贷危机之所以会酝酿成全球金融危机和持续的经济衰退,除了常见的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之外,作为第三部门存在的财经媒体的传播失灵也是不容忽视的助推因素。

“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是流行的经济学概念。所谓“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由于市场内在功能性缺陷或外部条件缺陷,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方面出现了运转失灵。“政府失灵”是指政府对经济干预不当,未能有效地克服市场失灵,甚至限制和阻碍了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引起经济关系的扭曲,加剧了市场缺陷和市场紊乱,从而没有使社会资源实现优化配置。本书讨论的“传播失灵”与“市场失灵”、“政府失灵”息息相关。“传播失灵”是一个中性词,既不是“传播失效”,也不是“传播失败”。虽然倘若财经媒体偏离服务于社会公益的宗旨,片面以功利主义为取向,从而使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畸变和异化导致传播失灵,但是“传播失灵”并不等同于媒体伦理丧失所引发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当金融市场没有实现自行调节和配置,政府干预无效,而财经媒体也没有很好地弥补二者的缺陷时,传播失灵发生。借用经济学的视角,所谓的传播失灵是由于财经媒体内部功能性缺陷与外部条件缺陷,导致信息资源无法形成最佳的配置,从而不能有效介入社会经济生活。

信息对决策的正确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每个人在决策时有效信息并非随意可得,常常为决策信息不足而困惑。人们获得的信息也并非总是正确无误,有可能受到信息优势者的欺诈。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主体时刻需要信息充分条件下的决策,而传播失灵的结果会产生诸多的负面影响:如投资的错误、交易的不公平、过高的交易成本和防御成本,等等;同时,这些微观上的负面影响导致市场乃至社会在宏观层面承受较大的消极后果,如市场整体的低效率、市场整体被割裂甚至全球范围的金融危机。这也使对传播失灵的讨论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而且也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实践问题。


[1]Bill Gross:Beware our shadow banking system,November 28 2007,http://money.cnn.com/2007/11/27/news/newsmakers/gross_banking.fortu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