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地区发展报告2012—201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结语

案例研究虽说可以通过随机性来做到以点带面,进而对研究问题给出一个宽泛的判断和结论,但无疑具有局限性,即案例研究的结果难以推广到其他案例中去。然而,单个的案例研究能强有力地说明实践背后的因果联系。无论如何,关于中国援建非盟会议中心相关报道的个案研究,通过其中所涉及的数据事实、议题和价值取向比较,为中国对非外交,尤其对非公共外交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第一,西方媒体报道确实反映出西方国家由于中国在非洲的存在而引起的失落感。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西方媒体并非整体一块,例如北美与欧洲媒体在关于中非关系报道上就有所差异;另外,我们也应认识到西方媒体在非洲的影响程度,且具有语言上的优势,很多非洲网络媒体往往会直接转载西方媒体的报道内容,在非洲国家的舆论引导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进而会影响到非洲国家政府的政策选择。

第二,非洲媒体主要关切更多的是对自身发展道路的反思。作为有过长时间殖民经历的非洲国家,非洲民众对尊严的维护极其坚决,哪怕是相对理性的非洲学者。另外,有些非洲媒体的报道对相关背景缺乏了解,因而造成了错误的判断,如说中国援建非盟会议中心是中国人主动送的礼物等。无论是否出于对背景的无知,一旦加以传播,哪怕是谣言都会造成对民众认知的影响,更可能的情况是,错误或谣言在后来并没有得到纠正,即使得以纠正也无法挽回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

第三,中国政府和媒体需要进一步拓展与非洲媒体的合作,克服语言交流障碍,建立信息交换机制,也在中非关系报道中避免教条化的模式,多方位深度展现“中国在非洲的真实故事”。我们在认识到西方媒体与非洲媒体新闻报道的特征与取向基础上,也应认识到某些关于中非关系的负面报道在以后或许是一种常态。针对一些错误或背景上的缺乏了解,政府和媒体可以考虑积极公布一些并不涉及机密的数据与背景内容,避免一些无端的猜测、误解或歪曲。

作者简介

赵俊,法学博士,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对非公共外交、非洲历史和国际关系理论。


[1] 本文系作者主持的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规划课题“新时期中国对非公共外交战略与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1JDFZ01YB)和浙江师范大学校级课题“新时期中国对非公共外交研究”(项目编号:SKYB201004)的阶段性成果。

[2] 在不同的时期,非盟会议中心的建筑工人人数有变化,准确地统计也比较困难。但是,除了新华社2010年7月的报道外,其他媒体报道时间基本上都是在非盟会议中心落成典礼之后,因此它们的报道能反映出其所关切的议题或价值取向。笔者在此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李智彪研究员、《人民日报》国际部副主任刘水明的提醒和评论。

[3] http://www.voanews.com/english/news/africa/Chinese-President-to-Inaugurate-New-African-Union-Headquarters-137374063.html.

[4] http://www.bbc.co.uk/news/world-africa-16770932.

[5] http://allafrica.com/stories/201201271596.html.

[6] http://www.chinaafricarealstory.com/2012/01/africas-new-au-building-how-many.html.

[7] http://world.people.com.cn/GB/157278/16970842.html.

[8]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07/19/c_12347704_3.htm.

[9]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1-12/15/c_122429741.htm.

[10] http://qnck.cyol.com/html/2012-04/11/nw.D110000qnck_20120411_1-08.htm.

[11] 除引用西方和非洲媒体中的非盟总部(AU Headquarters)外,本文主要采用非盟会议中心这一官方标准表述。

[12] 2012年5月9日,中国政府前非洲事务特使刘贵今在“国际传媒对中非关系报道视角及对中非关系影响”国际研讨会上作了类似的解释;笔者也曾就此咨询了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非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许孟水大使。两位大使的解释也印证了此说法。

[13]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07/02/content_6318150.htm.

[14] http://qnck.cyol.com/html/2012-04/11/nw.D110000qnck_20120411_1-08.htm.

[15] Firoze Manji & Stephen Marks,eds.,African Perspectives on China in Africa,Oxford:Fahamu,2007,pp.25-35.

[16] [赞比亚]丹比萨·莫约:《援助的死亡》,王涛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10年版,第77页。

[17] [美]黛博拉·布罗蒂格:《龙的礼物:中国在非洲的真实故事》,沈晓雷、高明秀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269—271页。

[18] http://www.bbc.co.uk/news/world-africa-16770932.

[19] 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2/01/29/ozatp-africa-china-idAFJOE80S00K20120129.

[20] http://www.foreignpolicy.com/articles/2012/03/19/african_union_addis_ababa.

[21] http://www.pambazuka.org/en/category/features/79584.

[22] Wanyeki L.Muthoni,“Oil Wars are coming to Africa”,East African,28 February,2006.

[23] Barry Sautman and Yan HaiRong,“Friends and Interests:China's Distinctive Links with Africa”,in Dorothy-Grace Guerrero and Firoze Manji,eds.China's New Role in Africa and the SouthA search for a new Perspective,Fahamu,2008,p.95.

[24] Hans Morgenthau,“A Political Theory of Foreign Aid”,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Vol.56,No.2,1962,pp.301-309;[美]斯蒂芬·沃尔特:《联盟的起源》,周丕启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8—40页。当然,西方援助理论范式并非只有现实主义,关于帝国主义和依附关系的理论均有对援助的不同论述,参见Ashok Kumar Pankaj,“Revisiting Foreign Aid Theories”,International Studies,Vol.42,No.2,2005,pp.103-131。

[25] http://www.dailytrust.com.n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54915:chinas-african-union-secretariat-gift&catid=17:editorial&Itemid=9.

[26] 这里的价值取向主要是基于李普曼(Walter Lippmann)的观点,指的是媒介在报道中在信息选择上的立场和潜台词。宽泛地说,本文所提及的价值取向包含媒介在评论性报道中思想底色、折射出来的政治倾向和认知。在李普曼看来,受众接收到的信息只是现实世界的“虚拟环境”,即信息环境,它是媒介通过对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给人们展示的舆论环境。参见[美]沃尔特·李普曼《公众舆论》,阎克文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7] Shalmali Guttal,“Client and Competitor:China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in Dorothy-Grace Guerrero and Firoze Manji,eds.China's New Role in Africa and the SouthA search for a new Perspective,Fahamu,2008,pp.17-36;Joshua Kurlantzick,Charm OffensiveHow China's Soft Power is Transforming the World,Yale University Press,2007,pp.226-245.

[28] [美]黛博拉·布罗蒂格:《龙的礼物:中国在非洲的真实故事》,沈晓雷、高明秀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256—293页。

[29] 这里的数据是笔者根据两篇报道所做出的统计,需要说明的是正面和负面内容的定性。笔者将报道中涉及中国在非洲经济发展和维和等行动发挥积极作用的语句视为正面,与之相反的则视为负面,其余则是客观信息陈述。两篇报道分别为:http://www.bbc.co.uk/news/world-africa-16770932;http://www.reuters.com/article/2012/01/29/ozatp-africa-china-idAFJOE80S00K2 0120129。

[30] http://www.pambazuka.org/en/category/features/79584.

[31] [英]张夏准:《富国陷阱:发达国家为何踢开梯子?》,肖炼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51页。

[32] 刘贵今:《中国在非洲的舆情变化和对非公共外交》,《公共外交季刊》2012年第4期。

[33] http://www.theeastafrican.co.ke/news/Kagame+Symptom+of+Africa+s+bigger+problems+/-/2558/1319034/-/c4symu/-/index.html.

[34] http://www.dailytrust.com.n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54915:chinas-african-union-secretariat-gift&catid=17:editorial&Itemid=9.

[35] 在非盟会议中心落成典礼前,新华网、人民网等也有零星的报道,主要涉及建设进展等情况。在本文研究的时间段里,主要有25篇,其中不乏重复性内容,但也有不同之处。这里选择的五篇报道更具有信息源的价值。

[36]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1/30/c_122627929_3.htm;http://politics. people.com.cn/GB/1024/16963447.html.

[37] 汪晖:《中国文化应该与世界加强交互关系》,参见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2-12/3407773.html。

[38] http://qnck.cyol.com/html/2012-04/11/nw.D110000qnck_20120411_1-08.htm.

[39] Geoffrey Cowan and Amelia Arsenault,“Moving from Monologue to Dialogue to Collaboration:The Three Layers of Public Diplomacy”,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Vol.616,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