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讨论
本章首先对网络利他行为进行了操作性界定,然后在开放式问卷和深入访谈的基础上,编制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测量量表。通过查阅文献、开放式调查、个别访谈与专家讨论形成量表初稿。然后对其进行大样本的测试,通过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对项目进行筛选。筛选项目时采用了较高的要求,如项目分析时以鉴别力指数D<0.30为删除标准,探索性因素分析时以因素负荷小于0.40为删除标准。这样就保证了量表的项目具有较好的特性。
在探索性因素分析时,常涉及因素旋转的问题。因素旋转的目的在于使得初始负荷矩阵经旋转后,其意义变得清晰,便于更好地解释。一般来讲,因素旋转分为两大类:正交旋转和斜交旋转。正交旋转假设各个因素是相互独立的,而斜交旋转没有这个假设。如果因素间彼此相关,但因素旋转时采用正交旋转的方法,可能会使因素产生较差的简单结构。另外,斜交旋转比正交旋转能提供更多的信息,因为斜交旋转提供了因素间的相关矩阵,这有利于公共因素的概念特性的解释(胡中锋、莫雷,2002)。本章建构的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四个理论维度是彼此相关的,所以在因素旋转时采用了斜交旋转而不是正交旋转。
如何确定因素的个数,这是探索性因素分析时碰到的又一问题。确定因素个数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主观性,依据的方法不同,确定的因素个数也会不同。常用的因素个数确定的方法有:Kaiser法(即特征值大于1)、碎石检验法和方差解释率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但也有其不足。如Kaiser法通常会导致提取的因素过多(Fabrigar,et al.,1999),碎石检验的主观性太强(Kaiser,1970),而方差解释率法又没有给出一个统一的标准。有研究者认为不能仅仅依据某一种方法来确定因素个数,而应利用多重信息综合决定因素个数(范津砚、叶斌、章震宇等,2003)。因此,本章因素个数的确定考虑了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利用了多种信息进行判断,以确保探索性因素分析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四个因子,根据各因子所含题项的内容和含义,分别将其命名为网络支持、网络指导、网络分享和网络提醒,这与前面界定的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表现形式一致,符合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理论构想,表明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量表抽取四个维度是较合适的。
在对人格特征、态度、价值观、偏好等测量时,还须考虑社会称许性问题。社会称许性是指为了获得赞赏和接受的需要,被试在测量反应中给出正向自我描述的倾向(Paulhus,1999)。研究表明,自陈式反应的量表可能会受到社会称许性反应偏差的影响,使得量表的信度、效度降低(Arnold&Feldman,1981; Ganster,Hennessey,&Luthans, 1983)。研究者对如何控制社会称许性反应偏差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有研究者指出采取匿名评定的方式可降低情境的称许性程度(Paulhus,1991)。本章采用了匿名评定的方式,并且调查时以“大学生网络行为调查表”的名称出现,不提“网络利他行为”,增加题目的隐蔽性,以减少社会称许性反应偏差。另外,本书编制的量表不存在测谎项目,但在指导语中写有“在问卷中包含测谎项目,请如实作答”以警告被试不要做出虚假回答。有研究证明这种“警告”方法具有积极的作用,可较好地控制社会称许性反应(McFarland,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