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贸与金融学科前沿研究报告(2010-2012)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学科发展前景

财政学是研究政府收支行为的科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无疑在国家(政府)经济研究方面最有比较优势。过去,财政理论研究一度以财政本质研究为重点,近些年来,财政本质问题受到的关注少了,财政学教学基本上能够脱离财政本质理论的束缚。

然而,财政学仍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现实挑战,中国财政学人也一直在努力克服这些问题,曾经努力将财政学改造成公共经济学,嫁接公共管理学,但迄今并未成功,财政学还得寻找自己的发展空间。

从财政与经济关系来看,财政政策和财政制度对经济都有影响。如何选择合适的财政政策?如何设计合适的财政制度?“经济—财政—经济”的传统思考方式仍然有用,要发扬光大,但财政与经济关系问题已以新方式表现出来,经济全球化就是其中之一。这亟待加强财政学的国际视角研究,深入研究国家间的经济合作与竞争问题,研究财政政策的国际协调,研究财政制度的国际趋同问题。

从社会发展的视角来看待财政学的发展是一个新问题。财政学早已超越经济视角。财政学也不仅仅是对财政管理技术的研究,还要看社会的反应,需要从公共政策视角加以深入研究。

从人才培养与发展方向的角度来看财政学科的发展。传统的就业模式在发生改变,过去,财政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财税部门公务员和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现在财政学专业人才培养应面向所有能用到财税知识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需求面的变化,要求专业设置内容进行更新。

财政学的发展需整合本土资源,重点研究本国的财政改革与发展问题;需要有国际的视野,在比较和借鉴中为本国财政制度建设服务;需要规范化的研究方法,对财政问题进行科学探索。财政学人要加强财税史、地方债、外汇储备、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国家或政府资产负债表、政府会计等问题的研究,加强比较财政学研究,以大视野的眼光推进财政学研究。

参考文献

[1]Arulampalam,Wiji,Michael P.Devereux,and Giorgia Maffini. The direct incidence of corporate income tax on wages,European Economic Review56(2012),1038-1054.

[2]Bach,Stefan,Giacomo Corneo,and Viktor Steiner. Optimal top marginal tax rates under income splitting for couples,European Economic Review56(2012),1055-1069.

[3]Becker,Sascha O.,and Peter H. Egger,Valeria Merlo. How low business tax rates attract MNE activity:Municipality-level evidence from Germany.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96,(2012)698-711.

[4]Mori,Keibun,Modeling the impact of a carbon tax:A trial analysis for Washington State,Energy Policy48(2012),627-639.

[5]Ojede,Andrew,and Steven Yamarik. Tax policy and state economic growth:The long-run and short-run of it.Economics Letters116(2012),161-165.

[6]Reny,Philip J.,Simon J. Wilkie,Michael A. Williams. Tax incidence under imperfect competition:Com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30(2012),399-402.

[7]Sarkar,Sudipto,Attracting private investment:Tax reduction,investment subsidy,or both?Economic Modelling29(2012),1780-1785.

[8]白景明:《财政收支:不能把“比重”当“标准”》,《人民论坛》2011年2月(中)。

[9]白彦锋、吴哲方:《增值税中央与地方分享比例问题研究》,《财贸经济》2010年第3期。

[10]白彦锋:《房产税未来能成为我国地方财政收入的可靠来源吗?》,《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年第5期 。

[11]才国伟、张学志、邓卫广:《“省直管县”改革会损害地级市的利益吗?》,《经济研究》2011年第7期。

[12]曾军平:《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对财政透明度的影响及原因》,《财贸经济》2011年第3期。

[13]陈工、洪礼阳:《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财政研究》2012年第8期 。

[14]陈建奇、刘雪燕:《中国财政可持续性研究:理论与实证》,《经济研究参考》2012年第2期。

[15]陈元主编:《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研究》,研究出版社2010年版。

[16]陈志勇、陈莉莉(2011a):《财税体制变迁、“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财贸经济》2011年第12期 。

[17]陈志勇、陈莉莉(2011b):《财政体制变迁、“土地财政”与产业结构调整》,《财政研究》2011年第11期。

[18]丛树海:《基于调整和改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府收支研究》,《财贸经济》2012年第6期。

[19]方建国:《中国房地产保有税制改革的目标和路径研究》,《财政研究》2011年第8期。

[20]方文全:《财政分权的中国模式与OECD模式——分税制是财政集权吗?》,《当代经济科学》2012年第4期。

[21]付文林、沈坤荣:《均等化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经济研究》2012年第5期。

[22]高军、王晓丹:《“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基于江苏省2004—2009年数据的实证分析》,《财经研究》 2012年第3期。

[23]高培勇主编:《个人所得税:迈出走向“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脚步》(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1/2012),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

[24]高培勇(2010c):《新一轮积极财政政策:进程盘点与走势前瞻》,《财贸经济》2010年第1期。

[25]高培勇:《当前经济形势与2012年财政政策》,《财贸经济》 2012年第2期。

[26]高培勇主编(2010a):《“十二五”时期的中国财税改革(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10/2011)》,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27]高培勇主编(2010b):《世界主要国家财税体制:比较与借鉴(中国财政政策报告2009/2010)》,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28]宫汝凯:《分税制改革、财政分权和房价水平》,《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年第4期。

[29]苟燕楠、贾康:《我国公共部门基本支出定额研究》,《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第9期 。

[30]谷成:《基于财政均等化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设计》,《财贸经济》2010年第6期。

[31]郭庆旺:《有关税收公平收入分配的几个深层次问题》,《财贸经济》2012年第8期。

[32]行伟波、刘章娣:《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金融交易税:从理论到实践》,《上海经济研究》 2012年第4期。

[33]行伟波:《税收激励、资本价格与投资行为——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世界经济文汇》2012年第4期。

[34]郝昭成、张斌:《适应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征管机制的建议》,载《中国税务年鉴2012》,中国税务出版社2012年版。

[35]何杨、满燕云:《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风险控制——基于土地财政视角的分析》,《财贸经济》2012年第5期 。

[36]侯敬雯、毛程连:《在华外资企业逃避税行为的福利效应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2年第3期 。

[37]胡洪曙:《财产税的税率设计研究》,《财贸经济》2010年第10期。

[38]胡怡建、李天祥:《增值税扩围改革的财政收入影响分析——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模拟估算》,《 财政研究》2011年第9期。

[39]黄夏岚、胡祖铨、刘怡:《税收能力、税收努力与地区税负差异》,《经济科学》2012年第4期。

[40]贾俊雪、 郭庆旺、赵旭杰:《地方政府支出行为的周期性特征及其制度根源》,《管理世界》2012年第2期。

[41]贾俊雪、高立、秦聪:《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激励效应与地方税收收入体系》《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年第6期。

[42]贾俊雪、郭庆旺:《市场权力、财政支出结构与最优财政货币政策》,《经济研究》2010年第4期。

[43]贾俊雪、郭庆旺、宁静:《财政分权、政府治理结构与县级财政解困》,《管理世界》2011年第1期。

[44]贾俊雪、郭庆旺:《财政规则、经济增长与政府债务规模》,《世界经济》2011年第1期。

[45]贾康:《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必须注重理性的“供给管理”》,《当代财经》2010年第1期。

[46]贾康、 刘微:《“土地财政”论析——在深化财税改革中构建合理、规范、可持续的地方“土地生财”机制》,《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1期 。

[47]贾康、程瑜:《论“十二五”时期的税制改革——兼谈对结构性减税与结构性增税的认识》,《税务研究》2011年第1期。

[48]贾康、石英华:《我国财政投资支出绩效综合评价框架探讨——基于从宏观决策到项目全周期的通盘视野》,《财贸经济》2011年第11期。

[49]贾康:《房产税改革:美国模式和中国选择》,《人民论坛》2011年1月(下)。

[50]贾康:《房地产税的作用、机理及改革方向、路径、要领的探讨》,《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3期。

[51]贾晓俊、岳希明:《我国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机制研究》,《经济研究》2012年第1期。

[52]蒋伏心、林江:《晋升锦标赛、财政周期性与经济波动》,《财贸经济》2010年第7期。

[53]蒋云赟:《我国增值税扩围对财政体系代际平衡状况的影响》,《财贸经济》2012年第3期 。

[54]雷根强、蔡翔:《初次分配扭曲、财政支出城市偏向与城乡收入差距——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年第3期。

[55]李林木:《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税改革:半二元模式的选择与征管》,《财贸经济》2012年第7期。

[56]李文溥、谢攀、刘榆:《两税合并的要素收入份额影响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12年第1期。

[57]林伯强等:《资源税改革:以煤炭为例的资源经济学分析》,《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2期。

[58]刘骏、应益华:《代际公平、财政可持续发展与政府会计改革》,《当代财经》2012年第11期。

[59]刘尚希:《公共财政:公共化改革的一种转轨理论假说》,《财贸经济》2010年第8期。

[60]刘尚希:《民生财政的误区》,《地方财政研究》2011年第9期。

[61]刘小勇:《分税制、转移支付与地方政府财政努力》,《南方经济》2012年第5期 。

[62]刘晔、刘建徽:《公共化、本土化、综合化和国际化——21世纪以来我国财政学科发展及未来展望》,《经济体制改革》2012年第4期。

[63]刘怡、胡祖铨、胡筱丹:《工薪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的累进设计:问题与改进》,《税务研究》2010年第9期。

[64]刘怡、聂海峰、邢春冰:《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调整的劳动供给效应》,《财贸经济》2010年第6期。

[65]刘佐:《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公布30周年》,《税务研究》2010年第9期。

[66]刘佐:《中国直接税与间接税比重变化趋势研究》,《财贸经济》2010年第7期。

[67]卢洪友、 陈思霞:《谁从增加的财政转移支付中受益——基于中国县级数据的实证分析》,《财贸经济》2012年第4期 。

[68]吕冰洋、郭庆旺:《中国税收高速增长的源泉:税收能力和税收努力框架下的解释》,《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2期。

[69]吕冰洋、谢耀智:《间接税对供需失衡的影响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年第1期 。

[70]马光荣、李力行:《政府规模、地方治理与企业逃税》,《世界经济》2012年第6期。

[71]马海涛、曾康华:《中国省际人均财政收入差异形成的计量研究》,《财贸经济》2010年第5期。

[72]马海涛、王淑杰:《政府预算透明度指标体系研究——国际标准和中国特色》,《财经科学》2012年第4期。

[73]马珺:《财政学:两大传统的分立与融合》,《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年第10期。

[74]马骁、 赵艾凤、陈建东、林谦:《区域间人均财政收入差异的核心成因——基于2003—2010年中国省际数据的分析与引申》,《财贸经济》2012年第9期。

[75]马骁、陈建东、蒲明:《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及调节收入差距效果的研究——以2008年四川省和安徽省城镇住户月度调查数据为例》,《财贸经济》2011年第3期。

[76]毛程连、侯敬雯:《在华外资经济流转税税收流失规模的比较研究——基于税收收入能力法的测算》,《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77]毛捷、 赵静:《“省直管县”财政改革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财政研究》2012年第1期。

[78]毛捷、汪德华、白重恩:《扶贫与地方政府公共支出——基于 “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经验研究》,《经济学》(季刊)2012年第4期。

[79]聂海峰、刘怡:《公共支出的税收创造效应:一个自然实验的评价》,《财政研究》2011年第7期。

[80]彭海艳:《我国个人所得税再分配效应及累进性的实证分析》,《财贸经济》2011年第3期。

[81]皮建才:《转型时期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分析》,《财贸经济》2010年第9期。

[82]商灏、杨志勇:《垄断推高了中国商品价格》,《华夏时报》2011年7月15日。

[83]邵挺:《相机性政策、公共债务与经济复苏:来自中国的证据》,《财贸经济》2010年第4期。

[84]沈沛龙、樊欢:《基于可流动性资产负债表的我国政府债务风险研究》,《经济研究》2012年第2期。

[85]史桂芬、王立荣:《基于DID模型对中国省管县财政体制的评价——来自吉林省的数据》,《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86]司言武:《环境税经济效应研究:一个趋于全面分析框架的尝试》,《财贸经济》2010年第10期。

[87]宋小宁、 陈斌、 梁若冰;《一般性转移支付:能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年第7期 。

[88]孙焓炜、邱珊珊:《李嘉图等价定理中国适用性的实证研究》,《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89]孙开:《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与政策着力点》,《财贸经济》2011年第9期。

[90]万相昱:《个人所得税改革的灵敏度分析:基于微观模拟途径》,《世界经济》2011年第1期。

[91]王道树:《中国税收可持续增长问题研究》,《财贸经济》2012年第5期。

[92]王立勇:《我国财政政策调控有效性的定量评价》,《财贸经济》2010年第9期。

[93]王鹏、杜婕、陈思和朱云飞:《以基尼系数为视角的财政转移支付均等化效果研究——基于吉林省的实证分析》,《财政研究》2012年第6期 。

[94]王雍君:《供应面方法的预算改革:源自参与式预算的挑战》,《财贸经济》2010年第4期。

[95]王志刚:《中国积极财政政策是否可持续》,《财贸经济》2012年第9期。

[96]吴群、李永乐:《财政分权、地方政府竞争与土地财政》,《财贸经济》2010年第7期。

[97]伍文中:《从对口支援到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文献综述及未来研究趋势》,《财经论丛》 2012年第1期。

[98]肖俊极、孙洁:《消费税和燃油税的有效性比较分析》,《经济学》(季刊)2012年第4期。

[99]肖绪湖、汪应平:《关于增值税扩围征收的理性思考》,《财贸经济》2011年第7期。

[100]闫坤、张鹏:《全球经济低速增长与通胀“迷局”下的积极财政政策分析》,《财贸经济》2010年第2期。

[101]杨丹芳、曾军平、温娇秀:《中国财政透明度评估(2012)》,《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102]杨默如:《我国金融业改征增值税的现实意义、国际经验借鉴与政策建议》,《财贸经济》2010年第8期。

[103]杨圆圆:《“土地财政”规模估算及影响因素研究》,《财贸经济》2010年第10期。

[104]杨志勇:《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研究》,《财贸经济》2009年第11期。

[105]杨志勇:《全面改革分税制财政体制时机已到》,《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9月21日。

[106]杨志勇:《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研究》,《财贸经济》2010年第11期。

[107]杨志勇:《“营改增”加重税负了吗?》,《人民论坛》2012年第9期。

[108]杨志勇:《中国“十二五”时期税收划分思路探讨》,《涉外税务》2011年第3期。

[109]杨志勇:《中国物价虚高内幕:间接税在作怪》,《人民论坛》2011年9月(上)。

[110]尹恒、徐琰超:《地市级地区间基本建设公共支出的相互影响》,《经济研究》2011年第7期。

[111]尹恒、朱虹:《县级财政生产性支出偏向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112]苑德宇、陈工:《政府公共投资、地区经济增长与效应差异——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财贸经济》2011年第11期。

[113]岳树民、卢艺、岳希明:《免征额变动对个人所得税累进性的影响》,《财贸经济》2011年第2期。

[114]张斌、杨之刚:《政府间职能纵向配置的规范分析》,《财贸经济》2010年第2期。

[115]张斌:《扩大消费需求的税收政策》,《财贸经济》2012年第9期。

[116]张晋武:《中国政府间收支权责配置原则的再认识》,《财贸经济》2010年第6期。

[117]张馨:《论第三财政》,《财政研究》2012年第8期。

[118]张勇、古明明:《公共投资能否带动私人投资:对中国公共投资政策的再评价》,《世界经济》2011年第2期。

[119]赵安平、罗植:《扩大民生支出是否会推高房价》,《世界经济》2012年第1期。

[120]郑筱婷、蒋奕、林暾:《公共财政补贴特定消费品促进消费了吗?———来自 “家电下乡”试点县的证据》,《经济学》(季刊)2012年第4期。

[121]郑新业、王晗、赵益卓:《“省直管县”能促进经济增长吗?——双重差分方法》,《管理世界》2011年第8期。

[122]周波、寇铁军:《我国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的体制性障碍及破解》,《财贸经济》2012年第6期。

[123]周波:《中国财政政策规则及其体制稳定性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年第2期。

[124]朱青:《从国际比较视角看我国的分税制改革》,《财贸经济》2010年第3期。

[125]朱青:《对我国结构性减税问题的思考》,《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2年第11期。

(财经战略研究院 杨志勇 蒋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