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马克思主义是揭示客观世界本质和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改造世界的锐利思想武器,是指导人类解放和实现共产主义宏伟目标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由一系列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构成的科学体系,其中既包括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也包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其继承者在解决不同时代课题过程中形成的正确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即是其中的重要方面。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一个半多世纪以来,在指导工人运动迅猛发展和指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风雨历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深刻影响了20世纪世界历史的走向,并且在继续影响21世纪的世界历史的发展。
自200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升级为一级学科以来,已经有了较好、较快的发展。这种发展既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科学性和开放性所决定,也是由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作为我们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需要所决定,更是由当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发展任务所决定的。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过程中,湖北大学几代人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在2013年1月,教育部公布的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取得了前三分之一的好成绩。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主要承担者,学院的广大教师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其中,近三年有两部学术著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现在编辑出版的《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丛书》,就是其中部分的研究成果。
2013年8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讲话中强调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回顾20世纪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辉煌与坎坷,正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们深感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发人深省,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十分必要;深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发展,责无旁贷,任重道远;深感坚持学科发展的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有机统一,坚持学科发展的政治性与学术性的有机统一,应该成为我们不懈努力的方向。这里仅就政治性与学术性的辩证关系略作分析。
政治性与学术性的关系,一直是困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问题,应当辩证地处理两者的关系。长期以来,我们总是摇摆于两者之间,而没有很好地将它们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科研实践中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政治与学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阶级存在的条件下,完全与政治无关的纯学术是不存在的。哲学社会科学总括着各种意识形态,与自然科学不同,它研究的对象是人们的社会关系、经济关系、政治、法律形式,以及道德、宗教、艺术等思想观念现象。既然它是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那么,在阶级存在的情况下,它必然直接或间接地涉及某个阶级或集团的利益。因此,哲学社会科学就其总体和本质而言,它不能不是一定阶级的意识形态。比如,当今世界还存在着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对立,自然也就存在着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对立的思想体系。现实存在的利益矛盾,必然会产生思想的、政治的分野。这是客观的存在。所以,不能把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理论问题完全同政治割裂开来,但也不能将两者完全混同起来。
政治与学术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因为哲学社会科学有不同的层次性,有的同政治的联系比较直接,有的则比较间接。更为重要的是,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种思想文化现象,它一经产生便获得自己的相对独立性,具有自己的表现形式和特殊活动规律。它的存在和发展受着经济和政治的影响与制约,但决不能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简单化,更不能用一种去代替另一种。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思想界的主要偏差在于混淆了政治与学术的关系。在当时“左”的错误思想和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影响下,夸大政治而贬低学术,用政治冲击学术,模糊政治与学术的界限,有时把一些学术思想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来处理,甚至把学术是非当作了敌我问题,用政治大批判代替了学术批评。思想界存在的这种“左”的思潮,影响了当时哲学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扭转了这种局面,总结了过去的教训,迎来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春天。我们应该珍惜这种变化。但是,也要防止出现忽视政治、使学术研究完全脱离政治的倾向。决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尤其是在国外敌对势力把意识形态作为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的主要武器的情况下,淡化政治,淡化意识形态,只能使我们自己解除精神武装。苏东剧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意识形态方面的坚守失败,教训十分深刻!
当前,我国意识形态的斗争是十分激烈的,一些带有明显政治色彩的理论观点,如“告别革命”、“政治多元化”和宣传“私有化”等理论观点,都披着学术的外衣在极力扩散。当前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几种社会思潮,如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普世价值论”,哪一种不带有明确的政治诉求呢?如果任其泛滥,不仅会危害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而且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产生不良影响。哲学社会科学必须为现实政治服务,但又要遵循自身发展的规律。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来对待政治与学术问题,吸取60多年来我们在处理两者关系上的经验和教训,防止“左”的或右的偏向,使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新的世纪能够更加健康地向前发展。
我衷心地希望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们能够辩证地处理好政治与学术的关系,资政育人,努力提升学术影响力,能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发展方面,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希望《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丛书》的出版,能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育发生积极的影响!
靳辉明
2013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