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中国城镇化是21世纪最令世人瞩目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性社会结构变革,并在世界城镇化进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城镇化在理论上是一个古老而又崭新的命题,它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的一种空间集聚现象,是城镇的先进生产力和现代文明不断成长并向农村传播与扩散,最终使农村被城镇“同化”,达到城乡共享现代文明的发展过程。城乡协调发展和城乡二元结构转换是中国城镇化的最高发展目标。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就复杂性和艰难程度而言,我国的城镇化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城镇化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城镇化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与核心。2011年末,我国城镇化率[1]历史性地突破50%,达到51.27%。伴随着人口迁移以及户籍制度的改革,人口城乡流动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城市文明不断向乡村扩散。2012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为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注入了新的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应“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李克强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一文中强调,城镇化“不是简单的人口比例增加和城市面积扩张,更重要的是实现产业结构、就业方式、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由‘乡’到‘城’的重要转变”,并认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可见,关注和研究我国城镇化发展问题,不仅具有时代性,而且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 研究意义
在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最突出的现象就是资源的集聚效应,具体体现在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四大领域。对于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在这四大领域所凸显出来的问题,研究如何通过健全的制度来规范和引导我国城镇化健康有序地发展,是学界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在推进城镇化的实践活动中,由各种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所构成的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不仅影响着四大领域资源集聚的形成与发展,而且决定着整体城镇化发展的水平和速度。“制度提供了人类相互影响的框架,它们建立了构成了一个社会,或更确切地说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2]制度框架约束着人们的选择集,因此,在推进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中,制度因素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必须对制度的作用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约束下,制度设计决定了社会个体行为的界域。在一个国家城镇化的进程中,制度能够迟滞或推动一个国家的城镇化进程,如果制度的基本结构有利于人力资源和生产要素向城镇的聚集,则会促进一个国家城市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然而,在我国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由于“人治”等影响因素的制约,作为社会系统内生的城镇化运行规律并未得到足够尊重,与此相关的制度建设严重滞后。可以说,目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四大领域所出现的不协调和失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制度存在一定的障碍所造成的。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最为迅猛的时期,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系统梳理和研究城镇化进程中所凸显出来的问题及其制度根源,健全推进城镇化的制度保障,提高城镇化质量,科学规划城镇的规模和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集约发展,并以此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运行,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而现有相关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制度因素作用机理的深入探索,本书以此为切入点,尝试打通城镇化与制度间的关系,以期在相关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中有所突破。
“十一五”时期,浙江省在全国率先作出了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战略决策,城乡面貌新变化不断呈现,2011年末城镇化率达到62.3%,居全国各省(区)前列。钱纳里等经济学家认为,当城镇化率比例在20%以下时,被认为是非城镇化;城镇化率低于32%时为工业化准备期;超过32%低于36%为工业化初期阶段;超过36%低于50%为工业化中期阶段;超过50%低于65%为工业化成熟阶段;在工业化后期,即经济稳定增长阶段,城镇化率在65%以上;当比例超过70%时,被称作高度城镇化,此时经济大体处于后工业化阶段。可见浙江省经济已步入工业化成熟阶段,选择浙江省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作为研究对象,具有显著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2011—2020)》的公布,为浙江省城镇未来发展描绘出了新的“蓝图”,提出202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要达到72%。新的发展形势对浙江省的城镇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制度经济学视角研究如何促进浙江省新型城镇化建设并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探索符合浙江省省情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我国城镇化的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