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民意与政府回应问题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倾听民声、搜集民情、汇集民意是一项极为艰难而又重要的施政方略。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不可否认地给搜集与汇聚民意带来极大便利,比如渠道拓展、成本降低、时效增强等。今天,从政府到民间、从官员到公众,人们都强烈地感受到了网络舆论带来的巨大冲击。从门户网站到个人主页,从BBS到SNS,从博客到微博,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改变着舆论生态,重塑着公共生活。历史上从未像今天这样,能让一个普通个体拥有如此大的话语权!从个人私事到国家大事,互联网成为不同利益群体表达自身诉求、维护基本权益的公共平台。

在网络的广泛传播下,哈尔滨断桥事件、陕西杨表哥事件、郑州房妹事件、雷政富不雅视频事件等,迅速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热点。微博开房、全民围观,微笑闯祸、表哥下台,幼师虐童、激起民愤,房叔房妹、接连曝光,不雅视频、雷公成名,微博反腐终成定案,贪官落马饮恨网民。总之,众声喧哗已然成为当今社会舆论场上的常态;网络民意表达,已经成为一股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与此同时,“网络水军”混淆视听,“网络暴力”干扰民意,“网络灰黑势力”炮制虚假民意等,此类现象也同时存在。网络空间中的新现象令人应接不暇,对网络民意的疑问、不解、争论、担忧相伴而生。人们不禁会问:互联网上是谁在发言?网络民意究竟能不能反映真实的民意?网络民意等于主流民意吗?政府应该如何看待网络民意?……

应该说,网络民意是借助或通过网络这一信息平台,以多种方式呈现出来的民众对公共事务的意见和看法,体现了社会公共舆论的总体趋向,是现实民意在虚拟世界的延伸。与传统的民意表达不同,网络民意依赖于“网络”这一虚拟空间,并以其虚拟性、平等性、匿名性等特点激发人们的表达热情。当然,它也不完全等同于网络言论,因为不是每一种话语都有资格被称为“民意”的。“网络民意”与“闲言碎语”的重大而本质的区别在于:是否以特定的事件或话题为目标,是否具有普遍意义的公共性,是否能够承载公共责任。所以,网络民意的本质是好的,是现实民意的一种延展形式。这种认识对我国公共管理和民主法治建设至关重要。

在一些公共事件的解决过程中,网络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议程设置”模式,即网络媒体提出议题,传统媒体深度追踪扩大影响,全社会共同关注,促使政府采取行动。这种议程设置模式体现了公众政治参与的能力和程度。这对于优化政府的公共管理意义重大,它帮助政府部门了解社情民意,推动公职人员改进工作,督促公共问题和事件的公正解决。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2月接受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的联合专访时曾经指出:“我一直认为群众有权利知道政府在想什么、做什么,并且对政府的政策提出批评意见,政府也需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然若政府主体不能意识到这一现实,且不能采取积极主动之心态,而总是被动应付,那将给政府管理带来巨大挑战,最终将动摇政府管理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对中国政府而言,在破解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难题的同时,更要直面网络民意给公共治理带来的影响和挑战。如何理性地认识今天的舆论环境,如何辩证地看待网络世界的众声喧哗,如何规范和引导网络民意表达,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创新社会管理和提升公共服务,这不仅需要深刻的洞察力,更需要高超的政治智慧。充分地探讨这些问题,是谋求变革与进步的前提和基础。当前,政府触网已成现实,从“两会”上问政于网民,民情直达中南海,到网络民意调查的流行、官员博客的开通、网络评论员的出现,再到网络舆情收集和上报制度的设置、政府网络新闻发言人的诞生,网络不仅成为社会公众了解公共事务、表达自身权益、监督政府行为的重要渠道,也成为政府部门及其官员了解民情、把握民意、汇聚民智、开发民力的重要途径。

作者在本书中以公共领域为研究范畴,以网络民意为研究主题,探讨在网络公共领域内社会公众与政府等公权机构的角色定位、功能定位、价值定位、行为选择以及民意与公权力如何实现衔接等,着眼于政府在网络公共领域中的价值选择与行为选择,检讨政府应对网络民意的消极态度和不当作为,致力于构建政府与网民的良性互动机制。这对于端正政府对待网络民意的态度,学会有效利用网络渠道,提高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质量,对于积极规范和引导网络民意走向理性,审慎把握政府干涉网络民意的边界等,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相信这部论著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界关于网络民意研究的某些不足,为网络民意研究的体系化贡献一己之力。希望作者今后进一步加强政府对网络民意吸纳之价值、政府对网络民意回应之良策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为推动网络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孜孜以求。

作为老师,我很高兴看到本书作为博士毕业的论文面世,更希望作者在今后的学术生涯中能够产出更多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唯愿此书是作者真正走向科研领域的第一块奠基石。

彭向刚

2012年12月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