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与口才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领导讲话之绝对影响力

——走心、服众、执行

领导是团体的灵魂,是单位的骨干,是企业的精英。领导是激励手下的核心人物,也是决定企业胜败的关键人物,其特殊位置决定了领导必须具有较高的技能与素质。而在这些综合素质中,口才是重中之重。领导者的口才是否具备绝对影响力,主要看其说话产生的效果,只有把话说到员工心里,员工才会心甘情愿地去执行。

把握说话的节奏,说出领导影响力

说话不仅可以表现一个领导的内在形象,更可以体现出一个领导的内在修养。有些讲话磕磕绊绊没有任何节奏感的领导,即使身处领导之位,其话语也很少能够打动人心。事实证明,一个深谙讲话之道的领导者,必是懂得把握说话节奏、思路清晰活跃的人。

掌握好说话的节奏,其最高境界是说话自然、流利。当然,恰当的停顿不属于不流利,因为我们经常利用停顿展开新的思路,或者从一个要点过渡到另一个要点,或者重复某个词以期给听众留下更深一层的印象。然而,磕绊的次数是可以数出来的,这也是熬过听那些令人生厌的讲话的有趣方法。大多无味的讲话都会磕绊。在你自己的讲话中,请别人统计一下,你发生磕绊的次数,具有很大的实际价值。

很少有人能够在即兴讲话中不出现磕绊的情况。我们发现有的领导讲话时出现这种情况最多达到每分钟30处,有的教授也有20处之多。

那么,如何提高说话的流利水平呢?

一、充分熟悉讲话的主题

当我们的思考不发生任何迟疑的情况时,要说的话自然就到了嘴边。充分的准备可以增加流利程度,因为这能增加领导者自身的自信心,从而更能坚信自己要讲的东西。另外,熟悉主题会使讲话的领导者具有更大的激情,这样,说话就流利了。

二、发音要尽量标准

排除不同地区的方言习惯,我们提倡讲普通话。有时候,发音含糊不清被看作是说话犹豫的一种表现。如果一个领导者在讲话的时候连续几个地方都有迟疑不决的现象,就会使人感到他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而是在头脑中试图发现哪儿出了毛病,结果导致说话更加不流利。因此,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在流利方面作出一些努力,会收到很好的成效;反之,如果我们在演说的其他方面下功夫,而认为到时候自然会流利起来,那结果将只有失望。

三、始终充满热情

我们注意到,当人们激动时讲话的声调往往会变高,语速会变快,此时,语言似乎更加流利。所以,领导在当众讲话时,要尽可能用你的热情感染他人,要大声讲话。如果你的情绪已经紊乱,或是如果你站在听众前面怕得发抖,你更要特别地大声讲话。

四、用迅速讲话提高流利程度

当你迅速讲话时,你的心理便能更快地发挥功能,就像阅读一样,如果你能集中力量快速阅读,那么在你只用于读一本书的时间内,你能读两本书,并且获得更透彻的理解。作为领导者务必要掌握好说话的节奏,使你的讲话像琴弦一样富有张力,像流水一样直入心田。这样,身为领导的你说出的话才更易被人接受,更容易被人信服。

不浮夸,领导说话重在恰到好处

中国是个讲究中庸的国家,一切都力求做到恰到好处,过与不及都不被提倡。现实生活中,很多领导都乐于听那些吹捧的言语,也有的领导喜欢向别人吹嘘,诸如企业的业绩翻多少番,年创利润多少万。有的时候,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领导过分地炫耀业绩很容易给人造成不好的印象。因此,领导与人沟通,一定要把话说得恰到好处。

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简要谈一下,如何恰到好处地说话。

一、将对话作为交际的基础

有对话才有交流,有交流才能产生情感。一次成功的交谈应像一场接力赛,每个人都是接力集体的一员,既要接好棒,也要交好棒,棒在自己手上时,要尽心尽力跑好,棒在他人手上时,不妨为之加油、为之喝彩。如果领导者把交谈变成一个人的独白,尽管你讲得眉飞色舞、口干舌燥,也没有人心甘情愿地为你鼓掌喝彩。所以,作为领导者即使你再怎么能说都不要扮演“一言堂”的角色。

二、妥善处理交谈中的分歧

人与人的交谈中,由于每个人的经历、阅历不同,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也不尽一致,观点的分歧、碰撞、交锋都是不可避免的。这本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有些领导就是不愿意听别人给自己提意见,一听到对方提出不同的意见,就急迫地插话或打断他人的话,欲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这样必然给人留下狭隘、偏激的印象。明智的做法应该是体现出身为领导者的大度和宽容来,对不同的声音不要盲目排斥,一旦观点与你不一致,你可以耐心地沟通、说服或妥协,也可以求同存异。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才是领导者既长智慧,又得人心的做法。

三、切忌只顾表现自己

在交谈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表现欲,同时也有被发现、被承认、被赞赏的内在心理需求。如果一个领导者为了体现自己的权威,在说话时只顾自身的感受,只热衷于表现自己,而轻视他人的表现,对他人的一切都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势必会给别人造成自吹自擂、自以为是的不良印象。

从以上三个方面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领导讲话如果能注意恰到好处对说话的巨大影响,就会避免“一言堂”的现象,就不会妨碍与他人继续交往。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说话也是如此,领导讲话一定要记住这一点:话不在多,点到就行。在生活节奏紧张、快速的现代社会中,没有人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听你的长篇大论。这就要求你在谈话时要做到言简意赅、一针见血。

乔治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大亨,资产逾10亿美元。某年他与商业伙伴戴维从加州飞往中国某大城市,准备投资建厂,寻找合作伙伴。三天后,乔治坐到了谈判桌前,谈判对象是我国某大型企业的领导。这位领导精明能干,通晓市场行情,令乔治颇为欣赏。听了这位领导对合资企业的宏伟设想后,乔治感到似乎已看到了合资企业的光辉前景。正准备签约时,忽听这位领导颇为自豪地侃侃而谈道:“我们企业拥有2000多名职工,去年共创利税700多万元,实力绝对雄厚……”

听到这儿,乔治暗暗地掐指一算:700多万元人民币折成美元是90余万,2000多人一年才赚这么点儿钱?而且,这位领导居然还十分自豪和满意。这令乔治非常失望,离自己预定的利润目标差距太大了!乔治想,如果让这位领导经营的话,是很难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利益的,于是他决定立即终止合作谈判。

试想一下,假若那位领导不说那些沾沾自喜的话,谈判也许会以另一种结局而告终。那些不着边际、画蛇添足的话,不仅暴露出了他自身的弱点,也令外商失去了合作的信心。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领导习惯于喋喋不休、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而又词不达意,让人听而生厌;还有的领导喜欢夸大其词,侃侃而谈,说话不留余地,又没有分寸。这样都容易使讲话者自毁形象。

因此,领导者在开口之前,应先让舌头在嘴里转十个圈。把多余的废话“转掉”,准备一些简单明了的话,一开口就把话说到点子上。正所谓:“领导一语士气起,众人齐心才合力。”

不讲多余话,领导讲话要有针对性

古人云:“言为心声。”一个领导者说话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其思想水平、文化修养、道德情操,但讲究语言的艺术同样十分重要。同一种思想,从不同的领导者嘴里说出,往往会收到不同的效果。

良好的谈吐有助于领导者事业成功,蹩脚的谈吐则令领导者障碍重重。在日常生活中,领导者的讲话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口若悬河的,有期期艾艾、不知所云的,有谈吐隽永的,有语言干瘪、意兴阑珊的,有唇枪舌剑的……领导的口才能力有大小之分,说话的效果也天差地别。因此,身为领导,要想在说话上成为高手,达到“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的境界,就必须把握其中的奥秘。

一个领导者的话能否被别人所接受,取决于他的可信度,而要提高可信度,不仅在形象上要做到衣饰恰当,举止大方,谈吐得体,眼神专注,表情沉稳,还要会观察对方。

不同的人接受他人意见的方式和敏感度都是不同的,因此领导者讲话时要具有针对性。一般来说,文化水平较高的人不屑听肤浅、通俗的话,对他们应多用抽象的推理;文化层次较低的人听不懂高深的理论,对他们应多举明显的事例;对于刚愎自用的人不宜循循善诱,可以激他;对于喜欢夸大的人不必表里如一,不妨诱导;对于生性沉默的人要多挑动他发火;对于脾气急躁的人用语要简明快捷;对于思想顽固的人要看准他的兴趣点,进行转化;对于情绪不正常的人,要让他恢复正常后再谈。换言之,领导在讲话时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对症下药,才能收到最好的讲话效果。

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领导在说话前有必要对下列问题仔细地考虑:你要对谁讲,将要讲什么,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怎么讲,有什么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一旦出现特殊情况你该怎样处理,等等。

下达任务讲方法,多提建议多协商

身为领导对部下下达任务、发号施令,这是很自然的事情。那么,怎样下达命令才会使工作计划得到彻底的实施呢?怎样才能使部下积极、主动、出色、创造性地完成工作呢?重点在于下达命令的方式上。没有人会喜欢命令的口气和高高在上的架势。多建议、多协商,不仅能使部下维持自己的人格尊严,而且能使部下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工作。这时候,即使领导指出了部下工作中的不足,部下也会乐于接受和改正。

说到命令,人们可能会想到军事指挥中“军令如山”的理念,并认同其高效率。于是就认为以命令方式去指挥下属就能获得最高效率,但在实际生活中却不尽如此。

日本松下公司前总裁松下幸之助说:“不论是企业还是团体的领导者,要使属下高高兴兴、自动自发地做事,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在用人和被用人之间,建立双向的,也就是精神与精神、心与心的契合和沟通。”他看到了领导与下属沟通的重要性,因而在实际工作中身体力行,终于取得了成功。要达成领导与下属心与心的契合和沟通,关键就在于和下属一起交流、商量。

一些领导人在下达命令时颐指气使,有事就大嗓门地命令下属去干。他们认为这样做能产生最佳效果,命令别人去干事的时候也不看人家的意见如何,反正一句话:“做了再说!”一般来说,这样的领导比较有能力,在下达命令之前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如果久而久之,下属对领导产生了信任,就会什么都不问,照领导说的去做,这样反倒让下属失去了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为一台只会办事的机器。而有些下属呢,面对领导铺天盖地的命令,连问一句为什么的机会都没有,自己想不通当然就不愿去做了。不愿做的事要被迫去做是很难做好的。

要吩咐下属去办一件事,命令的方式是不可少的,特别是在情况紧急时,一分一秒都是宝贵的,没有时间详细解释。但更多的时候,最好还是以商量的方式传达指令。

如果采用商量的方式,下属就会把心中的想法讲出来,领导若认为说得有道理,就不妨说:“我明白了,你说得很有道理,关于这一点,你看这样行不行?”诸如此类,领导可以用这种方式吸收下属的想法和建议,进而推进工作。这让下属觉得既然自己的意见被采用,就一定要把这件事当作自己的事认真去执行;同时由于不是被动做事,自然也会产生良好的工作效果。

另外,领导要下属去干一件事时,也可以给下属指出一个美好的前景,他们便会欣然去做。

所以在实际工作的安排中,领导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忌凭自己的权力压制他人。

二、要仔细聆听下属的意见。

三、若同意对方的意见,就可以加以说明:“我也是这样想的。”这样会使下属为自己的决策而感到骄傲。

四、如果不同意下属意见,必须向其说明理由,否则即使上级把命令下达了,下属还会我行我素。

缓和说话的语气,不强制员工才肯听

权力在手是一件好事,同时对下属发布命令也是一种满足,但领导者一定要把握好分寸,根据不同的对象,行使好自己手中的权力。

试想,如果下属听到“不用多问,这是命令”“上级就是这样指示的,照着做就可以了”之类的话,心里会怎样想呢?这样能让他心甘情愿地去做事吗?

像这种不顾实际情况,不管下属的感受,只管发布强制式命令的做法,身为领导者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因为这样布置工作,只会引起下属的反抗心理,而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李先生经营着一家有五六百名员工的企业。不管是在业务上还是在管理上,李先生的努力都有相当的成效,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威风八面。

可是,他就是对自己的儿子没办法,他们之间的代沟怎么也无法跨越,每次一见面,没讲三句话,父子俩就会争吵。这天,李先生又和他的儿子因为一点小事吵了起来。就在双方面红耳赤之际,他儿子突然间就住了口,然后一字一字地说:“爸,再这样吵下去也不是办法,我能不能请你把我刚刚说的那句话说一遍给我听?”

“啊?”李先生一惊,没想到儿子有这怪招。“你说……你说……做父亲的太能干,当然看不起儿子。”

“不对!你再想想看,我是这么说的吗?”

“浑小子!那你怎么说的?你自己说过的话,你自己为什么不再说一次?”

儿子突然笑出声:“你看!从头到尾,我说什么你都没有听,那些话是你自己想的,我可没这么说。我们不是要沟通吗?那么,我说什么,你重复一次给我听,再轮到你说,我来重复。”

“喂!哪有那么多时间在那边重复来重复去!你是真的想气死我啊!”

“爸!我们就试试看吧!否则这种争吵会没完没了的。你再想一想我到底是怎么说的?”李先生想了想,终于承认:“我真的想不起来,你再说一次好了。”

“好吧!我说的是:‘父亲很能干,儿子一方面很佩服,一方面怕自己跟不上,心里多少有点压力。’”

李先生冷静一想,儿子说得合情合理,自己怎么会那么激动?结果,这天晚上,他们父子俩竟然可以谈上两个小时而不吵架,这个效果连李先生也没想到。一觉醒来,虽然睡眠不足,但李先生神清气爽,一大早就到了公司。因为早上要开一个重要的采购会议,讨论的是未来所要采购的价值1000万元的机器,到底是用美国货好,还是用日本货好。依采购部的报价,日本货的价格便宜,东西也不差,可是工程师却主张买美国货。

会议上,李先生让总工程师发表意见。这是一种表面上的礼貌。总工程师也知道,做老板时间长的人,多少喜欢独断独行,什么事情早就心有定见,以往的经验告诉他,老板问他只是个形式,谁不想省钱?老板要买哪一种大家早就心知肚明,因此他无精打采,说不到五分钟就说没意见了。

若是往常,李老板总是会在这个时候大唱独角戏,享受那种权威感,今天竟然郑重说道:

“总工程师,我来重复你的要点,你看我说的跟你的意思是否一样:日本制的机器,价格虽然便宜,东西也不错,可是将来如果出了毛病,要他们来做售后服务,问题就来了。他们的人因为语言问题无法跟我们直接沟通,找来的翻译对精密仪器又是外行,机器坏在哪里,我们无法充分了解,下次再发生同样的问题,还是要请他们的人来,说不定还会耽误生产时间,如此算下来,还是买美国货比较便宜!”

随着李老板的重复说明,总工程师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他打起精神,再次补充。就这么你一言我一语的,大家滔滔不绝地讨论了起来……

一个优秀的领导,绝对不会依靠命令来进行管理。作为一个领导,当你的下属不按你的要求去做事的时候,应该找他沟通,而不是以上压下,更不可有任何威胁的语言或举动。如果这样做,即使不是用强制的态度,也足以说明你对下属的不信任。既然这样,下属又为什么要效忠你呢?他们纷纷离职,也许正因为领导者自身的原因。

善于培养职员的领导常常给职员明确的指示和命令,让他们在发挥自己的才干中逐渐成长。因此,一定要善于指导职员如何正确接受命令。领导下命令时语言要简练、准确,不需要形容和描绘;要使用专业术语,概念要清楚,尽可能排除误解;要有可操作性;要保证传达渠道畅通无误。

例如,要求职员清洁地毯,要讲明是清洗还是吸尘,而且要说明范围和标准。另外,“请大家努力提高认识,加大力度”这种语言尽量不要出现,因为这句话几乎无标准,也无准确的概念。

从员工方面来说,如果想很好地接受上级的命令,必须注意:在接受上司命令时,要准备好一个笔记本,随时简明扼要地作记录,如有问题要等上司说完之后再提问题;提问题要谦虚,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希望上司对自己提出的问题给予重视;执行命令时要作好准备,抓住时机,执行过程中要多汇报,多和同事及上司商量,最后要认真总结并写出报告。

对领导来说,对下属下达的命令要有时间性。《差距》一书中说“时间是命令的生命”。它举了一个例子:土地肥沃的巴格达人与印度人都可以在自己高兴的时节播下稻种,但泰国人由于气候的关系没有一个适当的时节,而必须制定周密的计划好好地进行。由于台风会来袭,所以收割的时期也要先决定好,如果迟了,长期的辛劳就会付诸流水。于是,他们就要拟定由届期倒算的周密计划。这就是命令的时间性。

有的公司里老板与部下过于客气,用一种“麻烦你给我做这个”的拜托方法。部下虽然说“好”,但过了很久的时间仍没有做。这样的例子很多。因此,老板在下达任务时,缓和语气也要恰到好处。同时,老板需要注意地是对下属要做的工作规定明确的时间,并加以核对。一旦有过这种训练,目标与实绩就可相互对照,工作才会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