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O的内容战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HBO时刻

HBO出现之前,美国电视产业是怎样的

1.NBC、CBS和ABC三家无线电视台垄断电视市场。

2.家庭娱乐产业以广播为主,电视是广播的延伸。

电视起源于哪里

钻进家里的车子后,我们并不会想太多,而是直接坐到方向盘后面,转动车钥匙,开心地看着车子启动,然后出发。如果我们想得更远一点,我们也许会思考父母曾经驾驶过的旧车,是如何演变成我们现在驾驶的时髦的有着流线型设计的汽车的。或许我们还能想想汽车的起源,我们可能会想到20世纪50年代的重载雪佛兰,或者是20世纪初期的福特T型车。

但是,我们不会去想那些最终带来汽车这种东西的所有岁月,以及一系列毫不相干的研究,比如内燃机(最终成了汽车的动力源)、硫化橡胶(用于轮胎)、石化产品(车内门把手)、电子产品(仪表盘内乱七八糟的电线)、无线传输技术(收音机)、制冷技术(空调)、空气动力设计(现代许多车辆外观看上去相仿的原因所在)、折射透镜(大灯玻璃罩)等。在思考汽车的起源时,我们根本不会想到在发明以上物品时所投入的时间、所进行的试验和所付出的理论思考;我们也不会想到发明电弧焊所进行的电力试验,尽管汽车组装时的点焊会用到电弧焊;我们甚至不会想到全球定位系统和卫星无线电。说到这儿,我想大家应该明白我想说什么了。我们也应该清楚,几百年前捣鼓折射透镜的人在忙乎自己的发明创造时,根本就没有想到过什么汽车大灯。《韦氏词典》认为refraction(折射)这个词语诞生于1603年。

我们认为那些发明创造似乎是一夜之间就来到人世间的,但实际上,其背后有着漫长而曲折的历史,有众多鲜为人知的系统化研究、车间试验,以及表面看来毫不相关的小发明创造。电视也是一样的。

到某个时间点时,众多工匠和发明家脑子里已经明确有了电视这个设想,并将它作为自己的攻关目标,但他们在将设想变为现实时所使用到的零部件早已存在,而且其中众多零部件最初的设计目的并非专门用于电视。

也就是说,如果要探究电视发明于何年何月,要得出确切的答案有一定的难度。这取决于我们选择将何处作为起点,也取决于我们对电视的定义。

它可以起源于我们在引言中所提到的史前时代的朋友,也可以起源于引言中的另一位熟人、瑞士化学家永斯·贝采利乌斯男爵。

男爵先生在1817年发现化学元素硒。硒会发出冷光,所以在电视发明的早期被用于生成视觉图像。但在最初,男爵先生只是对化学和物理感兴趣。

或许我们也可以说电视的起源应该是在距那12年之后,也就是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发明原始的真空管的时候。法拉第当时并不知道什么电视,他主要的兴趣点只是了解电的原理。不过,在20世纪发明晶体管之前,真空管一直是电视和收音机内的主要零部件。

接下来还有英国人威廉·克鲁克斯(William Crookes)。他在1878年发明了克鲁克斯管(Crookes Tube),也称为阴极射线管。克鲁克斯也对电的原理颇感兴趣。他并不知道自己的研究创造了第一个阴极射线管。在平板显示器时代之前,阴极射线管被用作电视机的显像管。

年龄稍大一点的读者应该还记得或者可能仍然还拥有阴极射线管电视机。凑近看这种电视机屏幕,我们会发现图像是由被称为“像素点”的小碎片组成的。而在电视漫长的历史中,上述绅士们也仅仅只是构成整幅历史画面的些许的“像素点”。其他“像素点”还包括了美国发明家菲利浦·凯瑞(Philip Carey),他是第一个使用光电效应将图像转换成不同强度的光线的人,以及托马斯·爱迪生和伽利尔摩·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这样的巨人。他们都在最初(通常是在无意间)铺设了通往电视的道路。

到某个时间点时,电视机的发展已经变得势不可当,因为不管是单纯地出于好奇还是因为胸怀大志,总会有像贝采利乌斯、法拉第等这样的人,为自己设定“创造下一个伟大事物”的任务。1835年,当萨缪尔·摩尔斯(Samuel Morse)发明电报后,下一个伟大事物自然就是找到某种方法,让人类的声音通过电线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而不是使用“滴滴滴,哒哒哒,滴滴滴”(求救信号SOS的摩尔斯电报电码)。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发明了电话,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人们可以跨越距离进行交谈之后,下一个伟大事物自然就变成了如何将视觉影像从电线的一端传到另一端。

在1884年前,凯瑞等人曾经成功地实现视觉传输,只是当时还不能说那是真正的图像传输。凯瑞和同样喜欢捣鼓小发明的同伴们使用一套硒光电管,将图像转变成明亮度不一的光线,然后在电线的另一端,用另一套电管再将光束复原成之前的图案。只是当时这并非是典型的图像。

如果要拿真真切切的图像传输作为电视的诞生标志,那么就是1884年了。保罗·尼普科(Paul Nipkow)是一位德国工程师。他发明了一种方法,通过他所谓的“机械扫描”系统,第一次采用电流来传输图像。虽然他所传输的不是动态图像,甚至都不是高质量的静态图像,但这是一个起点。

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多数关于电视的研究都是以尼普科的扫描方法为基础去进行的。此后,电视的发展历史上出现了一位来自美国爱达荷州的年轻人费罗·泰勒·法恩斯沃思(Philo T. Farnsworth)。他的名字相当绕口。法恩斯沃思聪明过人,同时也相当少年老成。早在1922年,他就在自己高中化学课的黑板上首次画出真正的电子电视的设想——不再使用机械扫描,有点像我们所知道的那种电视。6年后,年轻的法恩斯沃思在自己的接收器上接收到了第一张二维图像。

法恩斯沃思为电视研究者们提供了关键的线索。现在,对下一个伟大事物感兴趣的人都基本了解了电视的工作原理。下一个伟大的事物就是提高电视的性能。

到1930年,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 Company)展示了第一个家用电视接收器的样机。贝尔电话实验室(Bell Telephone Laboratories)展示了第一个彩色电视机的样机。实验电视台播放了第一个综艺节目、第一段远程新闻报道,以及第一部电视剧。通用电气公司在纽约州斯克内克塔迪市的实验电视台开始面向少量实验用接收器定期播放节目。

自年轻的法恩斯沃思在高中黑板上涂鸦起,8年的时间里出现了众多重大的发明,而其中纽约市实验电视台的开播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当时是1928年,美国无线电公司(Radio Corporation of America)W2XBS频道播出的第一个内容是一只菲力猫(Felix the Cat)雕像在小转盘上不停地旋转。

当然,这算不上是什么电视节目,而且它也没打算成为电视节目。强光下的菲力猫只是美国无线电公司的工程师们进行信号接收测试的一个内容。更简单一点来说,这次测试就是为了回答一个问题:这种方法行得通吗?

而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是肯定的,但真正让菲力猫的快速转动并名扬天下的,并不是这场用来证明无线电视技术的实用性的测试。重点在于两年前,美国无线电公司已经组建了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ational Broadcasting Company,以下简称NBC),为听众们提供广播节目。菲力猫的播出让NBC同时也涉足了电视业务。电视网络诞生了,下一个伟大事物到来了。

NBC、CBS和ABC三足鼎立

在最初的发展中,电视经历了20世纪的两大灾难。如果不是这两大灾难,商业电视就能早点开播。第一大灾难就是经济大萧条。

电视技术的发展要靠资金雄厚的大型企业来加以支持。在当时,像费罗·法恩斯沃思这样的人想要在自家的车库工作室里开展相关研究,就得花很多钱才能让电视正常工作,因为电视所需的新装置都很贵。但1929年的华尔街股灾(Wall Street Crash)导致那些企业资金枯竭,大幅度减缓了电视的发展速度。实际上,几乎全球其他所有事务的发展速度都大幅度放缓。

速度减缓,但并未停止。试验电视台仍然在各处涌现,广播技术在发展的道路上慢慢地向前行进。尽管遭遇了经济大萧条,但1938年,杜蒙特公司(DuMont)的家用接收器上线,成为美国市场上的第一款全电子电视机。当时并没有什么节目可供人们收看,但电视终于来到了美国公众的面前。不过,不管电视营造了何种发展势头,最终再次突然面临熄火。这次,导致熄火的事件要比华尔街股灾更加严重,那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电视并没有就此躲藏起来。正是在这战争岁月里,商业电视诞生了。美国当时尚未直接参战,但欧洲大部分地方已经被德军攻占,日本也正在太平洋地区与中国和英国开战。1941年7月1日,NBC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olumbia Broadcasting System,以下简称CBS)这两家纽约市的广播公司获得了商业广播的牌照。在珍珠港事件半年后,第三家电视网络也开始在纽约之外的地区播出,这家电视网络隶属于杜蒙特公司。

当时,电视的发展成本全部由其开发者承担。但这样的情况在1942年开始发生改变,电视开始自己赚钱来维持生计。也就在这一年里,宝路华手表(Bulova Watch)在其中一家无线电视网购买了15秒钟的画外音宣传片段。电视广告由此诞生。

在那些岁月里,三家无线电视网每周大概会制作30~40个小时的电视节目,但这些节目和我们心目中典型的电视节目完全不同。无线电视网会报道从歌剧到军事行动再到政治干预等一切内容,只是没有人关注。在当时,公众的注意力,以及电子和传媒行业的注意力都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上。电视是反应迟钝的新生事物,纽约仅有7000台电视机,其他城市的电视机数量更少。

在经历艰难的战争岁月之后,战后的20世纪40年代成了这种新娱乐形式的黄金时代,而且这个新行业没过多久就重获发展动力。1948年,又出现了另一家电视网,即美国广播公司(American Broadcasting Company,以下简称ABC)。在当时,全美大约有50万台电视机在夜晚闪着亮光。1951年秋,NBC成了第一家同时跨越美国东西海岸市场进行播出的电视网,在全美共有61个频道。到1954年,全美超过2600万个家庭都有了电视机,开始收看电视。

有了NBC、CBS和ABC的运营(杜蒙特公司在1955年倒闭),有了跨越美国东西两岸的广播电视,于是也就有了我们当今所知的商业电视节目的大致模样。在近25年的时间里,这三大无线电视网稳坐电视业的霸主之位,无人能敌。

电视是广播的延伸

不管我们身处何地,不管是在麦当劳,还是在公交车或者火车上,甚至是在上厕所时,我们都可以看电视、电影或视频网站,可以玩游戏,也可以进行视频电话。现在这一代人的成长过程中,便捷的视觉媒体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让人无处可藏。所以,他们很难想象当初的广播对听众的吸引力有多大。他们用惯了智能手机、iPad、无线网络和Hopper网站。但不妨想想看:在家庭电子娱乐的巅峰时期,每当夜幕降临后,一家人围坐在客厅里,盯着一个木匣子看,而木匣子里只有一个闪闪发光的刻度盘,这又是一种什么感觉?想了解广播在巅峰时期曾经在流行文化中扮演何种角色,请观看伍迪·艾伦(Woody Allen)的电影《岁月流声》(Radio Days,1987年)。

艾美奖得主、制片人兼导演比尔·佩斯其(Bill Persky)向我们讲述了关于广播的黄金时代的故事:

 

广播的惊人魔力主要在于它的存在让人甚感兴奋。在当时,每当有飞机从头顶飞过,人们就会停下手中的事情盯着看。如果你够幸运,家里会装有电话。否则,当糖果店接到打给你的电话后,就只能派人来通知你,而你不得不飞奔到糖果店去接那个电话。难以想象,这种生活已经离我们那么遥远了,而我曾经有过切身的体会。

广播就像是电子壁炉。晚餐后,家人们围坐在旁边,舒舒服服地一起听着节目。在《菲伯·麦吉和莫利》(Fibber Magee and Molly)中,会使用一切可用的声音效果来营造客厅壁橱开门时发出的刺耳的声音。每当那一刻到来时,虽然大家都心中有数,可都像第一次听到那样开心、激动。《勒克斯广播剧场》(Lux Radio Theater)、《首演秀》(Mr. First Nighter)、《中央大车站》(Grand Central Station)等广播剧请来了好莱坞明星们来配音,他们的声音萦绕在客厅里。那个时候,我们并没有太多期望,更多的是尽情欣赏。

后来,下午也出现了广播剧,听众可以在《特里与海盗》(Terry and the Pirates)、《午夜队长》(Captain Midnight)、《巴克·罗杰斯》(Buck Rogers)和《青蜂侠》(The Green Hornet)这些节目中进行15分钟精彩的历险。此外,还有各种神奇的东西供大家邮购,如解码戒指、有暗室的皮带扣、独行侠(Lone Ranger)的银子弹,以上三样售价都只有10美分,以及银杯(Silver Cup)的面包包装纸。

但其中真正发挥作用的是大家的想象力。这些东西并不是实实在在地摆在大家面前的,所以大家会在脑中自行设想各种画面,让它们更贴近自己的生活。而我们当时玩游戏时会扮演那些角色,因为没有人知道他们究竟长什么模样,所以我们可以扮演任何一个角色。

所以说,广播是非常个人的东西。

 

从根本上来说,电视网络都是广播网络的延伸,无论是网络播放的内容,还是播放的方式,甚至是业务的开展形式,都是如此。至少,在最初几年内是如此。

电视广播节目视频化

美国无线电公司在1926年建立了第一个广播网络,这是相当聪明的一个举措,因为它们本身的产品之一就是收音机。建立一个广播网络,可以让购买美国无线电公司收音机的顾客们有东西可听。而有了东西可听,人们也就有了购买收音机的理由。所以NBC之类的公司也就成立了,并且最终建立了两套网络,即红网(the Red)和蓝网(the Blue)来播放广播节目。1943年,NBC将蓝网卖给了爱德华·诺布尔(Edward J. Noble),而诺布尔以该网络为基础建立了ABC。

美国无线电公司在收音机行业有一个名叫哥伦比亚公司(Columbia)的竞争对手,生产制造留声机和唱片。他们不会任由美国无线电公司来垄断这个“新媒体”。同美国无线电公司一样,他们也需要一家广播网络公司来吸引人们购买自己的产品。为此,哥伦比亚公司在1927年成立了哥伦比亚留声机广播系统公司(Columbia Phonograph Broadcasting System)。不过,公司名中的“留声机”很快就被去掉了。

收音机行业的本意是培养和加大消费者对收音机、唱片和唱片播放器的需求,由此为美国无线电公司和哥伦比亚公司创造营收流。对于广播网络本身而言,它们的收入来源于广告。

这些广播网络会为自己播放的每档节目找一家“赞助商”。每家赞助商将会投入一定数量的资金换取在节目中为自身产品打广告的机会。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些节目的所有权属于赞助商。

不管是收听天狼星卫星广播公司(Sirius Satellite Radio)的频道,使用我们的iHeartRadio手机应用,还是在车载收音机里找一个好听的电台,我们现在的广播都与当年有着天壤之别。20世纪30~40年代的广播不仅像现在的电视一样流行,同时也拥有同样精彩的节目。除了大量唱片音乐之外,还有综艺节目、电视竞赛节目、新闻、脱口秀、儿童节目、肥皂剧、警匪剧、西部片、情节剧和情景喜剧。

所有这些看上去是否有点眼熟?那是因为电视网络公司就是由广播网络公司成立的,他们直接在广播网络的基础之上升级建设了电视网络。事实上,这些网络公司不仅为电视制作与广播同类的节目,通常还直接将广播节目搬上电视。

有时候,广播节目会被全盘搬上电视,例如《杰克·本尼秀》(The Jack Benny Show)和《搜捕》(Dragnet)就被原封未动地搬上了电视。有时候,因为媒介的变化,人们会对广播节目进行特定的“考量”。以《硝烟》(Gunsmoke)为例,广播剧中,扮演主角人物马歇尔·狄龙(Marshall Dillon)的是矮胖的威廉·康拉德(William Conrad),但在搬上电视时,则选择改由强壮的詹姆斯·阿尼斯(James Arness)出演。总共有约200部广播节目最终被搬上了电视。《隐藏的摄像头》(Candid Camera)是《整蛊总动员》(Punk'd)的始祖,但就算是这个节目,最初也是源自广播节目《隐藏的麦克风》(Candid Microphone)。事实上,在一段时间里,许多这类的节目都同时在广播和电视上出现,直到后来广播的流行度大幅降低,让人们觉得没有意义继续播出广播版本为止。

杜蒙特电视网之所以倒闭,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它并没有广播网络。电视网络的广播网络哥哥们一直负责所有的运营开支,直到这些电视网络小弟们能够自给自足。1949年是电视网络亏本的最后一年。次年,它们的广告收入超过了9000万美元。如果不考虑广告费率的变化,这笔收入相当于现在的三亿美元。而且,直到20世纪80年代,电视网络的收入一直在稳步增长。广播网络还为电视网络提供了现成的赞助商、人才、附属关系和技术基础。因为没有广播网络,杜蒙特公司也就没有了已经培养起忠实受众群的广播节目,无法将它们改编成电视节目。缺乏这些资产,就不得不从头开始,而其他公司早在20年代20世纪就已经在广播上抢得先机,所以杜蒙特公司永远赶不上其他公司。

纽约市已经变成了电视广播网络的中心。由于广播网络的总部设在纽约,新的电视网络能轻而易举地利用早已存在的广播技术,来满足自己的传输要求。纽约地区也让这些网络公司能够接触到该市活力十足的舞台表演群体。这些在舞台上久经考验的表演者拥有优秀的播音才能,这也是他们所必须掌握的技巧。因此,与西海岸的电影人才相比,他们更适合直播的电视节目的需要。

电视的运用方式传承自广播

赞助方式也被搬到了电视上。从当今的电视广告形式来看,我们很难想象当初的赞助商和电视节目之间的关系有多么的紧密。

电视节目的演员们实际上就是产品的代言人,而节目本身不仅是种娱乐方式,也同样是产品宣传渠道。对于那些看不起“产品广告植入”的人来说,只有看看赞助的电视,他才能懂得究竟什么叫产品植入。一些节目实际并非由电视网制作,而是由特定赞助商的代理广告商来创作。一些节目被打上了特定产品的烙印,例如《死亡谷的日子》(Death Valley Days)是和20骡队(20 Mule Team)的硼砂清洁剂合作的,而《美利坚的冷酷时刻》(U. S. Steel Hour)是由美国钢铁公司(U. S. Steel Corperation)赞助的。

但事实也证明,这种紧密的关系在电视剧重播时就会让人相当头痛。例如,在格劳乔·马克斯(Groucho Marx)的电视竞赛节目《一决高低》(You Bet Your Life)中,舞台上方一直挂着一幅庞大的迪索托汽车(De Soto)的横幅,这个品牌的年代太过久远,很多人都不见得知道,而横幅正好就位于摄像机的镜头范围之内。多年后,在该节目被出售给多家地方电视台之后,工作人员不得不将每期节目中的横幅裁剪掉,以维护新的赞助商的利益,而另一个原因在于迪索托汽车已经像渡渡鸟一样消失了。

赞助商和节目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也让每个节目背后的创造团队头疼不已。赞助商对角色的分配、编剧和导演的选择,甚至是内容都拥有否决权。电视早期有很多有待考证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涉及一部关于犹太人大屠杀的电视剧,该剧讲述了犹太人被送入纳粹毒气室的故事。据说,电视剧的赞助商恰巧是一家天然气公司,它们反对在节目中展示毒气室,并且强迫编剧将这部分内容改写为被枪决。马丁·里特(Martin Ritt)在1976年拍摄了电影《正面交锋》(The Front),介绍20世纪50年代的电视业。大家可以在这部电影中看到上述故事。

赞助商权力之大,甚至可以让观众数量较少的节目一直播出。在麦卡锡主义者疯狂的日子里,《三重身份》(I Led 3 Lives)是唯一宣传极端爱国主义的电视连续剧。由于无法在电视网络公司找到固定的播放时段,该剧只能依赖于垄断型公司的赞助,并在20世纪60年代前一直反复播放。原因就在于赞助该节目的公司都是那种最反对、最头疼市场化的机构,如公共事业公司、银行,以及石油和钢铁公司。而这些机构认为一直播出这档节目是“为公众服务”。

这套电视广告体系最终发展成了现在的模样,要归功于西尔维斯特·韦弗(Sylvester Weaver)。20世纪50年代时,韦弗担任了NBC的掌舵人。他注意到杂志并不是靠销售冠名权来赚钱,而是靠出售广告版面。韦弗从中领悟到电视网络也可以销售广告时段,也就是我们现在这样。

现在,广告商并非直接从电视网络公司购买广告时段。广告代理机构会从电视网络公司打包买下广告时段,然后再根据他们向客户提交的广告策略来分销这些广告时段。公司通常不是赞助整个节目,而是根据每天和每周的电视节目表选择某个战略时间段,再购买单独的60秒钟的插播广告。60秒钟的插播广告是过去的标准做法,现在的标准是30秒和15秒。

现在,电视广告也与节目收视率这个有趣的话题挂上了钩。说到电视就无法回避收视率这个问题。收视率本身就值得探讨,因为对商业电视而言,它们决定了要向观众播出哪些节目。电视节目如果收视率不够高,其结局就会像那些无法获得充足空气的人一样。

不管是人还是节目,只有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