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纲目体系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导论:中国学问大传统与古代文论纲目体系

《庄子·天下》是作于战国时代的,我国古代第一篇学术史评论作品。视野高远,后世莫有继者。然正是指引我们从事学术研究之大道正途,后世之失正在偏离于此正途大道。在此文中,作者以道术为标准,明确了学术研究的二层次:即道术与方术。在庄子那里,道术是指涵盖一切的无所不在的宗(本)、精、真、大全整一或说本末合一的恒常不变的“常道”,亦乃“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古人之大体”。方术乃为百家于道术的见仁见智,因此,乃“不该不遍”“时有所闻”的“一曲之见”之末“术”或“非常道”。由道术而方术,乃“道术将为天下裂”的产物与结果。于此学术之趋势,作者感到可悲之至。慨叹百家的“往而不反”(返),学术难能返归道术之“合”。这样“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能见到的只有“一曲之见”的方术了。

庄子(约前369—前286)两千多年前于道术将为天下裂的慨叹与遗音,至今尚存,情况依旧。在这里,我们不说整个学术界,而只说文论界,就可以说是继续走着庄子揭示的道术将为天下裂的道路,到近现代更加剧了这一趋势。但“反者,道之动”,按道运行的规律,总是要往而返的,最后总要返归的。这就是正走向反,必然又走向合(返),这是必然的走向。遵循庄子的遗训,吸取近现代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经验教训,笔者在这里尝试返归中国学问大传统以研究中国古代文论。

本章着重从中国礼乐文化的大背景谈中国文学观念的形成,从中国礼乐文化的核心心性哲学谈中国文论的纲领和中心领导观念,并进一步参考前贤的思想成果,尝试建构属中国文论自己生命形态展开方式的纲目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