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历程回忆·马克思主义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9章 新中国的成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开辟和发展

冷溶

关于新中国的成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开辟和发展问题,我想讲四点认识,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是关于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二是60年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认识的历程;三是为什么要坚持共产党领导;四是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

一 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一)新中国的成立使我们迈出了民族复兴的关键一步

我想关于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可以从我们民族复兴这个角度来看,就是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是我们迈出了民族复兴的关键一步。我们经常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点”。锦涛同志还有一个说法,叫做“从根本上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这个时间点就在1949年。这句话包含什么意思呢?我觉得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彻底结束了自1840年起100多年来民族屈辱的历史”,另一方面就是“彻底结束了自明朝中叶以来中华民族衰落的历史”。一部屈辱史,一部衰落史,都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标志的时候彻底结束了。

大家都清楚这个道理,近代以来中国之所以落后,实际上就是两个原因:一个就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另一个就是封建主义的压迫。所以,就像毛主席在《愚公移山》里面讲的,我们的任务就是挖掉这两座大山:一个是帝国主义;一个是封建主义,后来变成了三座大山。第三座大山官僚资本主义实际上是这两座大山造成的国民党官僚资本主义的垄断统治,实际上本质还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孙中山做的实际上就是两件事:一是彻底赶走帝国主义,再有一个就是结束封建主义。军阀背后实际上就是帝国主义,这个事情孙中山实际上没有干成。国民党也没有干成,因为它自己本身就代表了帝国主义的势力。彻底赶走帝国主义这事是让我们中国共产党给做成的。旧中国我们是内忧外患,外患还是起源于内忧的问题,是封建主义势力的问题,就是我们讲的“自明朝中叶以来中华民族衰落的历史”,黄仁宇先生写的那本《万历十五年》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那时候是1587年,而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已经有200年了,宗教改革都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了将近100年了。那个时候又正好是西班牙和英国打仗的时候,最后英国打胜了,很快就开始有了英国的工业革命,也就是自由资本主义正在大发展,但是那个时候我们中国是一点儿不知道这个情况。所以说封建主义到了明朝中叶以后急速地走下坡路,尽管后来有了所谓的“康乾盛世”,但却如落日的辉煌,尽管辉煌了一下,但实际上是往下走的趋势。但那个时候我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

我前两年去四川路过泸定桥,我看那座桥就很有感触。那个桥是1703年修的,康熙曾在那儿立了一个御制碑,写了一大篇文章,记录修泸定桥的这段历史。当时修这么一座桥实际上是举全国之力。泸定桥由大链子连着许多链子,每个链子实际上都代表各州道府,按全国分配财力、劳力,修那么一座桥需要举全国之力才能修成。但是在这个之前就是1702年,彼得大帝建造的彼得堡。俄罗斯彼得大帝造彼得堡的那个规模、那个气势,包括理念,跟我们这边已经是很不一样了。这座泸定桥的宣传小册子上说,在18世纪初世界上发生了两件大事:一个是康熙大帝造泸定桥;一个是彼得大帝造彼得堡。我看这个小册子觉得写得很有意思,有点儿讽刺意味。我举这个例子说明,那个时候俄罗斯虽然还是落后的国家,但是他们学习了欧洲瑞典;而那个时候我们的眼界已经是大大的不够了。这个衰落的趋势一直延续了下来,然后一直延续到后来,才有了外国帝国主义侵略的这个问题。

后来孙中山一直也没有成功,虽然有辛亥革命,实际上也没有解决问题。真正解决问题的还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是彻底赶跑了帝国主义;二是彻底埋葬了封建主义。这两座大山被搬掉确实是在1949年画的句号。这是我们党在马列主义的指导下,带领中国人民把这个事情干成了。所以说新中国成立是历史的转折点或者是叫做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非常关键的一步。锦涛同志讲,新中国成立是根本改变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我想,这是不是可以说是第一个伟大意义。也就是说我们无数仁人志士所奋斗的民族复兴的第一步,最后还要实现现代化,最终实行民主管理。但这一步非常关键,如果迈不出这一步,后来的事情就无从谈起。

(二)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成功地把中国引导到了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下一步按照当时的设想就是要把中国引导到社会主义方向上去。但实际上那个时候也有不确定的因素或者说也有一个选择,还有一个能不能搞成的问题,不是说想干就能干的。这个事让我们党给搞成了或者叫做坚持住了,这个意义就很大。因为社会主义运动就是由于资本主义太残酷而形成的思潮和理念,所以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选择的就是社会主义道路。但新中国成立的时候这个事情也未见得就能够真正地做成。列宁在俄国搞社会主义运动是在落后的资本主义基础上进行的,而我们实际上是在刚刚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候向社会主义方向发展。最初的想法是要经过一段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经过一段新民主主义建设时期就有不确定因素,实际上就是共产党领导下发展资本主义的这么一个结果。最初毛泽东写《新民主主义论》的时候还是这么一个想法,后来才有了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但是真正做的时候,这个情况又不一样了,因为实际上在做的过程中,我们党就改变了这个设想,就是“不停顿地向社会主义过渡,向社会主义转变”,现在叫做“从1949年开始,实际上就已经开始进入了过渡时期”。这个在党内当时是有不同认识的,但是很快就统一了。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情况呢?这是当时的国内国际和党内的因素造成了我们必须要坚决地走这么一条道路。

首先是国内,当时我们是想发展一段国家资本主义,包括在农村。农民刚分得了土地,个体生产的积极性很高,但是马上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两极分化。只经过一两年,土地买卖在农村就非常明显,也就是说出现了自发的一种资本主义的趋向。在城市,实际上当时留下来的资本家利用市场也有一个分化的问题,更不要说有投机倒把的问题了。国内发展的现实就提出了一个选择的问题:是不是能够有这么一个巩固的阶段、这么一个发展的阶段?所以说,实践是不断地往前走的,还要不断地选择。虽然一开始想的是应该有一个巩固的阶段,这个阶段有10年、15年、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但是现实中确实面临着如何向这个方向去引导的问题。而且,当时刚刚解放,国民党的残余势力还在起作用,可以想象我们当时有个选择,到底是向社会主义方向去发展,还是先发展一段资本主义?如果先发展一段资本主义,在农村可能到第二年、第三年,农民卖地的情况就比较普遍,可能很多刚分到土地的贫农会沦为无地的雇农,当然也有很多能干的人或者因为自然条件好、劳动力多的家庭,会从贫农变成富裕中农、富农。城市里边确实也有选择,到底要不要扶持资本家?我们国家第一代领导人那个时候面临的就是这么一个问题。

从我们党内来看,实际上过去邓小平同志说过一句很透彻的话,共产党搞革命就是为了穷人,那么刚刚推翻了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怎么能够允许再产生一个剥削的现象?再产生一个地主阶级或者资本家阶级?这个在党内是绝对通不过的,感情上也受不了。所以当时情况下,走社会主义道路这个确实是一种共同的愿望。再说,当时的国际背景也不允许。实际上二战结束一直到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很快冷战就开始了,因此确实有一个选择的问题。我们那时候一边倒,倒向苏联社会主义这么一个大家庭、这个阵营。当时的国际形势实际上是很严峻的,而且斯大林有一个明确的判断,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会很快爆发。因此在整个社会主义阵营里面都有一个这样的认识,就是迎接新的世界大战,在这场战争中要彻底埋葬资本主义。当时苏联在东欧国家推行农业集体化是非常积极的,工业当然就是重工业,还在城市里实行全民所有制,没收资本家的企业,以支持即将到来的严重的国际阶级斗争甚至是战争,这是当时一个很重要的背景。苏联的这个道路是经过了一战到二战的考验的,斯大林1930年搞集体化,尽管有损失,但是后来它支持了战争,打赢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证明了这条道路是正确的。那个时候整个社会主义阵营里的各个国家都共同认为:就是你要走社会主义道路,要准备应付国际上严峻的阶级斗争。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国家也难以避免。从国内情况,从党内情况到国际状况,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要尽快地、不停顿地向社会主义过渡,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很快地改变了当初的设想,直接进入过渡时期,并说服了党内很多同志,大家也觉得这个对。在这个问题上现在很多同志“算后账”,有些同志提出不同认识,说当时要是搞一段新民主主义就好了,说社会主义搞早了。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直没有往后退,邓小平同志在做历史总结的时候曾经说过,如果说过渡时期长一点可能会好一点,这个话是客观的。后来我们过渡时期是短了一些,在1956年八大的时候就宣布完成;其实一开始没有设想那么短,但是我们从来没有讲过我们那个时候向社会主义过渡不对、应该有一段新民主主义过程的话。现在历史也倒退不回去了,有的人讲咱们现在应该回到新民主主义阶段,这个不现实。而且关键是,我现在想要说的是:实际上当时这么一个选择是成功了。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在论述这段历史的时候都有一句话就是:我们不但搞了,而且我们搞成了,社会主义建立起来了,而且还确立起来了。就像列宁当初搞十月革命的时候,也有很多反对的声音,好像跟马克思主义当时的论述也不大符合,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十月革命搞成了,立住了。我们向社会主义过渡,不管怎么说,现在看起来总的来讲是成功的。当时我们的方法确实跟苏联不一样,所以后来说我们对道路的探索不一样,从一开始就跟苏联人不一样,我们老一辈毛主席这一代人独立探索的意识是很强的。搞过渡的时候实际上是不一样的,比如说苏联集体农庄的时候那就是一声令下,连个过渡都没有,所以苏联搞集体农庄的时候他们损失很大,两三年之内都有很大的损失,当时农民出现了杀耕牛的现象,破坏了生产力。这个耕牛都要入集体农庄了,那就不是我的了,与其让你们拉走还不如我自己吃肉呢,所以当时苏联搞集体化的时候,破坏生产资料的情况是很普遍的。我们这种现象没有,我们从互助组到合作社,然后逐渐过渡,城市里资本家的赎买也是有一个过程,里边有好多政策策略。1956年党的八大宣布基本上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制度。我们在总结新中国成立60年的时候,为什么要说这么多呢?就是要说清楚这样一件事情。很多同志不是专门干这个事情的,也有各种议论,说不应该搞这个社会主义,当初就应该搞新民主主义,应该退回去。这个恐怕不行,这是我们的一个底线。

我们搞了这个社会主义是对的。现在很多人讲,如果说当时中国不选择走社会主义而走资本主义,那么会是什么样呢?我们来看看,现在西方认为最成功的是印度,这个印度的情况很多同志也都知道,印度是1950年建国,差不多跟我们同期。印度共产党跟我们建立的时间也差不多,我们是1921年,他们是1920年。他们建国初期的时候比我们要好,人均GDP比我们要高,国家综合力量比我们强。我们被连年的战争破坏得太厉害了,他们没有那么厉害。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原来他们不了解我们,不是传了很多笑话吗?印度人说你们追我们吧,再过两年你们的上海就赶上我们的孟买了。现在他们也了解了。最近《参考消息》上登了一个消息,印度一位首席经济顾问承认亚洲只有一个霸主,只有一个经济上的领头羊,就是中国,印度没法比。确实现在这个距离拉开了,我到印度去过,专门去考察,印度差得不是一点半点。当然可能其他方面也有他们的优势,但总的来讲,客观地讲还是不如我们。我觉得这是我们搞这个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一点我坚信不疑。

还有人讲,如果中国不搞社会主义的话,中国就是今天的印尼或者菲律宾,这也非常有可能。过去邓小平同志这方面的论述很多,中国不搞社会主义,中国到现在还是一盘散沙,还是落后的面貌不能改变,仍然还可能会被帝国主义欺负。这个不是概念,确实是现实。当然这个有很多例子,在这儿就不多讲了,但是,应该说当时我们把中国引导到了社会主义的这个方向上去,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种意识非常正确。邓小平同志后来还讲,如果说没有十年“文化大革命”,还有“文化大革命”前面的那段折腾徘徊,我们会发展得更好。那么,即使有了那一段付出的代价,我们看整体的60年也仍然是一个走向辉煌的60年。今天可以理直气壮讲这个话:这个道路是走对了,一开始选择社会主义是对的,后来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对的。所以我想说,新中国成立的第二个意义就是把中国引导到了社会主义的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上去。需要着重说的是,这个过渡时期的过程不仅意义重大,而且还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前面我说了,列宁在俄罗斯苏联搞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我们是在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基础上搞社会主义的,这个跨越是一个历史性的。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是一个创举。

(三)国际意义是影响了世界政治格局

我觉得新中国成立的国际意义是影响了世界政治格局,以及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走向。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说一直延续到今天。从1949年起我们中国的社会主义的影响是非常深远广泛的,主要是两个方面,我觉得也可以叫做两个推动。当时中国革命的胜利叫做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民族解放运动。因为当时像我们这样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是很多的,中国的社会主义打破了帝国主义在东方的防线,冲破了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战线,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气势,从精神上鼓舞了一大批像我们这样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很多国家以我们为例子,像中国那么落后那么百般受到屈辱的国家都能胜利,他们这些国家为什么不能胜利?!这在当时影响了一大批国家。再一个推动就是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像中国这样的国家都能走向社会主义,所以战后一大批落后国家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这跟受中国的影响是有关系的。最终来讲叫做推动了世界和平民主,因为那个时候世界上以社会主义国家为代表的和平民主力量确实被世界上很多进步人士所认可,包括那个时候很多大科学家、著名的民主人士都倾向于社会主义,所以中国走向社会主义是鼓舞了他们。至于后来很多人好多国家搞社会主义没成功,那有很复杂的因素。还说印度,我到印度跟他们的共产党交流,和他们的总书记、政治局委员一块儿探讨这个问题。印度共产党有好几个,势力比较大的是印共马,还有一个印共马列。印共马列在印度是很有政治影响力的,最近他们出了问题,他们觉得缺两个东西,一是缺少理论,到现在都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和印度的实际成功地结合起来,不像我们又是毛泽东思想,又是邓小平理论,他们自己承认了,他们到现在没怎么弄明白。他们的政治局委员跟我讲是没有产生印度的马克思主义,没有结合好。二是没有领袖人物,没有像毛泽东、邓小平这样的领袖人物,所以到现在他们革命没成功,这还包括非洲很多国家。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邓小平同志说,你们叫什么名字没关系,不见得非要叫社会主义,你们把自己的国家发展起来,把人民生活搞好了就行。他们没有搞成功不能说明当时很多国家选择这条道路是错误的。这个选择应该是正确的,但是选择之后要根据自己国家的情况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道路。尽管我们历经了曲折,我们还是走出来了。所以这个国际影响叫做推动了世界范围的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广泛的、深远的国际影响和意义。因为中国坚持走了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独立。当时两大阵营是怎么形成的?这有新中国存在的一大原因,后来三个世界也是因为有了中国,包括我们今天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这都跟当时我们新中国的建立,我们一直坚持下来的这一种力量有关系的。所以我们说影响和改变了战后国际政治的这个格局和方向,这个一点都不是虚的,是实实在在的事。而且应该说,在国际上人们对社会主义还抱有希望的话,中国的因素是很大的。如果说对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觉得还有希望的话,中国就是一个精神支柱、支撑和力量。这个起源都在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这个国际影响,国际意义不能小看。

能不能从这三个角度来思考和分析一下我们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我说点自己的感受,也不见得很准确。因为我们现在这个文件上有很规范的说法,新民主主义的实现,推翻三座大山,国家解放,那都是概括出来的。实际上毛主席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个话讲得非常明确,有分量,有很多内涵。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讲了很多话,从他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感触之深。在新中国成立之时,在天安门城楼上,那个时候真是心潮澎湃!100多年来甚至几百年来中华民族所追求的这个梦想终于在这一刻实现了!饱受屈辱的中华民族终于站起来了!这里边的内涵是很丰富的,不但在中国而且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可以想象中国人民当时的自豪感。所以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一个甲子的时候回顾当时也还是感慨万千,也仍然值得自豪,仍然是激励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继续向前奋斗的巨大的精神力量,这也是中央让我们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一个目标。对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我觉得我们应该有这方面明确的认识,并且教育广大党员干部,教育我们一代一代的青年。当初邓小平同志就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我们都很清楚,但是很多年轻人已经不知道了,不了解了。那是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现在又过去了20多年,可能好多年轻人更不知道,觉得好像今天这一切来得很顺利,包括我们知识界还有很多错误的论述和观点,实际上是不符合事实的。所以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开辟与发展

我们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回顾这条道路的探索历程,总结经验,教育广大干部和群众更加坚定不移地走这条道路,发展这条道路。第二个最根本的目的还是要搞清楚,为什么我们走的是这么一条道路?通过回顾60年的历史,这条道路是怎么走过来的?最后大家由衷地说这个道路是对的,那么大家可以继续沿着这条道路往前走,这是我们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时候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我觉得这个60年的历史贯彻始终的一条主线就是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探索,所以回顾这个过程是有意义的。首先我觉得要看看毛泽东那一代人的探索、遇到的问题和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毛泽东这一代人一开始就有一个强烈的意识,就是要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不同于苏联的道路。你可以想象,因为革命的道路就是自己走出来的,所以毛泽东那一代人就相信自己的探索、自己的感觉。你看,过渡时期是这样的,搞建设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对于农业合作化、城市赎买政策这样的问题,包括是先机械化后集体化,还是先集体化后机械化这样的问题都是这样的。关键的是过渡时期的探索成功之后,从1956年开始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怎么搞建设也在探索。在探索中这个意识很强。大家应该都知道,1956年的时候,毛主席亲自主持座谈会,亲自去了解情况,而且认识到中国变化很大,阶级关系也变化了,那么,怎么样正确处理中国的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再后来是怎么样去探索一个中国的发展道路?毛主席发表了《论十大关系》。

当时苏联已经出事了,苏联的那个模式已经暴露出问题来了。苏联在战后前几年恢复时期的探索还是不错的,但是很快就出了很大的问题。一个是农村集体化,农村搞集体化以后农业怎么发展?斯大林没过关,不但没过关,用他这个方式的整个东欧国家都碰到了问题。粮食老过不了关,吃饭问题老解决不了。再一个就是重工业化,重工业化带来了很大的灾难,经济上搞垮了。像东欧这些国家本来就是很落后的农业国家,还要以搞重工业为大头,还要搞集体农庄,激化了好多矛盾,那还不会失败!那时候毛主席就想:不能按他们那个模式搞,我们要自己创造。所以他否定了以重工业为大头,后来是以农业为主。这都是正确的,这方面他有成功的一方面。但是他很快就有了重大的失误,搞“大跃进”,搞人民公社。毛主席想用这样的方式把农业搞上去,把工业搞上去。今天,我们回过头来想想,觉得当时真是很幼稚。那时候是这样算的账:比如说炼钢,如果说一个生产队有那么几个高炉,那么全国就有几十万个甚至上百万个高炉,一个高炉如果能出10吨钢,你算算总计会是多少?3000多万吨钢就有了,再有几年就有6000万吨钢。岂不是只要两三年我们就能够赶上英国?这个账就是这么算出来的。我们是注意算账的,解放战争的时候毛主席有一个好办法就是算账,一个月消灭国民党几个旅,那么三个月一个季度就能消灭多少,800万军队几年就解决掉了。那时候算账还真灵,后来战争推进的结果确实如此,就这么一步一步地把国民党给消灭了。当时按照这个账算的数字,把任务都分到各个野战军去,野战军还真能完成。解放战争的时候账是算出来了,但等到大炼钢铁的时候也按照这样的办法算账,这次算账就失败了,还很惨重。当时的粮食也是算账:一亩地打多少粮食,那么我们的粮食经过那么几年就能过关,结果也失败了。那么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我觉得毛主席当时探索存在三个错误。

第一个错误是对主要矛盾的认识出现偏差,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搞阶级斗争为纲。八大的时候他对主要矛盾的认识还是正确的,从1957年反右以后逐渐改变了认识。变的原因有他很有道理的地方,那时候,他批评苏联变修,认为是斯大林取消了阶级矛盾的问题。我们那个时候面临的是帝修反大合唱,等等,反正那个时候国际环境是够恶劣的,国内的矛盾也很多。毛主席是沿着这么一个思路一步一步地走过去的,由此对这个主要矛盾判断发生了错误,所以没有把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来。后来毛主席自己也承认:我对这个东西不懂,生产力的问题我不懂,我更多的懂得的是变革生产关系。从知识结构上来讲,毛主席也有缺陷。他自己也说:我们党真正懂经济的人不多,陈云同志懂一些。还说过我们党真正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不多,他点了几个大秀才,说他们都没看过《资本论》。应该说,我们确实普遍不了解经济,更不要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全民所有制条件下怎么搞经济,这更是一张白纸,不了解。但他了解的就是阶级斗争,毛主席自己讲,“我”对马克思主义最清楚的就是两句话:第一句叫做一分为二;第二句话叫做阶级斗争。所以我觉得他的第一个错误就是把这个主要矛盾搞错了。

第二个错误是阶段性的问题,就是超越了当时的阶段。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超越阶段,总认为生产关系程度越高,对生产力的发展越有促进作用。这个原因既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原因,就是他当时对这个理论认识的原因,也有过去的经验造成的原因。他认为:一旦变革生产关系,就会对生产力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和解放作用。你看,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根本上变革了生产关系,国家面貌;我们搞了土改,也是变革了生产关系,农民的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了。包括那时候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现在听起来是个笑话。可是当时那么多的大政治家,伟大人物,不光是毛主席,还有周总理、刘少奇,本来是很实事求是的人,也都同意这种观点。周总理当时说过一句话,就是说一亩地产万吨粮。现在看都不能想象,当时真是有人信。包括大科学家不都信吗?什么原因呢?确实有一种认识,就是当群众热情高涨起来,他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你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你知道不会创造人间奇迹?谁能想到我们用短短3年时间就打败了国民党800万军队?谁能想到我们能打败有核武器的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军队?谁能想到在那么复杂的情况下我们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谁能想到我们用3年的时间就完成了社会过渡?这种东西给大家的印象太强烈了。既然前面创造了那么多奇迹。那么我们为什么在搞建设的时候就不能够发挥群众的热情,创造新的人间奇迹呢?当这一种认识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的时候,当头脑都发热的时候确实很可怕。所以是有理论支持的原因的。理论上有什么问题呢?本来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理论说得很清楚,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还有一句话是,当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只有在生产关系容纳不下的时候才有一个变革生产关系的问题。但是列宁搞十月革命的时候,反对列宁搞十月革命的一派就说现在俄罗斯这么落后,你还搞什么社会主义革命呢?但是他搞了,他还搞成了,所以当时意大利的共产党人葛兰西写了著名的《狱中札记》,他讲列宁搞的十月革命是反对《资本论》的革命。他的意思就是说,列宁跟马克思说的不一样。但是列宁是成功的。那么毛主席就觉得既然搞革命似乎可以超越阶段,那搞建设怎么不成?我们不是就跨越了资本主义制度了吗?那搞建设也可以啊,我们通过变革生产关系也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力啊!今天看起来,这个理论逻辑上是在强烈地往错误的方向去引导。所以,历史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我们今天不能简单化。当然,我说的也还是简单了。我想,毛主席这么伟大这么聪明的一个政治家,怎么会犯今天看起来很幼稚的错误呢?我们不能轻易地去评价当时的情况,一定有他的原因,但是我们可以从中吸取和分析一些经验和教训。超越阶段并非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一家的问题,从苏联党,到东欧党,全部如此。其实对这个问题,毛主席当时在自然灾害以后就有了一些认识。你看,他当时读政治经济学的时候就写了一段。他说:现在看起来,我们对社会主义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对于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我们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这不等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就让他给说出来了?!“我们还处在不发达阶段”,“可能社会主义分成两个阶段”。当初这个社会主义,我们不叫社会主义,叫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第一阶段后来我们明确叫做“社会主义阶段”,没有想到还有“不发达的”这个阶段。毛主席那时候已经开始认识到,已经接近真理了,但可惜擦肩而过,没有坚持这个东西,很快他又改了。但是他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就是有“不发达阶段”,而且他对长期性有认识。他当时说了这么一段话:“中国的前途,就是搞社会主义。要使中国变成富强的国家,需要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光,现在已不存在障碍中国发展的力量。中国是一个大国,它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但是它对人类的贡献是不符合它的人口比重的。将来这种状况会改变的,可是这已不是我这一辈的事情,也不是我儿子一辈的事情。”毛主席这话都说了,这句话概括叫一百年几辈子。毛主席叫一百年几辈子的社会主义,说明他对这个长期性复杂性是有认识的,起码有过正确认识。但是通过变革生产关系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个概念太深刻了,他最后又回到了自己的认识上去了。最近一个研究毛泽东的老学者就说,谁说毛泽东不注重发展生产力?其实毛泽东是重视发展生产力的。他说的话有一定的道理,毛泽东确实还说了好多这样的话,包括生产力的第一大标准等,这些话都是他说的。但是毛泽东错误地认为:要想发展生产力,就要越来越高的生产关系,才有可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不像后来我们讲的,像邓小平同志那时候认识到的:这个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你就搞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哪一种生产关系能符合生产力的发展,你就让他怎么搞;老百姓愿意怎么搞你就让他们怎么搞。这是另一个思路了,那个时候的思路就在两者之间,当时是认识不了那么清楚的。当时邓小平说:不管黄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就是这么说出来的。他也不是很清楚,是后来认识清楚了,那时候都在探索。超越阶段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第三个错误就是不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用搞群众运动的方式来搞经济建设,不讲科学。最典型的就是刚才我说的万亩田、大炼钢铁。但是对这一点,毛主席后来也有所认识。他说这个社会建设跟经济建设的复杂性,对今天的规律的认识要有一个过程。他那时候也承认这一点,但是没有真正地去坚持。20世纪60年代的初期他说了一些客观的话,但是兴奋点很快就转移了。1961年他就开始提以阶级斗争为纲,1962年就明确提了,当然这个也有它的国际背景。我觉得那一段毛主席有一种强烈的自我探索的意识,再通过自己实践,在探索中也提了一些很好的意见,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功。后来在历史决议里面,把毛主席那一段我们的成功探索取得的巨大成就讲得很清楚了,包括到“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我们三个世界的划分,外交局面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打开的,中美建交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包括我们的“两弹一星”,也都是在那个时候取得成功的。所以成就是不能否认的,但错误教训也够沉痛的,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到了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党就开始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了。

今天要总结这段历史,我觉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中央说得很清楚:就是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我们的思想路线搞对了,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根本原因。具体原因有四条。

第一条,主要矛盾终于搞清了。邓小平同志上来第一件事是否定阶级斗争为纲,实际上1975年整顿的时候就是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毛主席后来看得也很清楚:什么以经济建设为纲啊!就是不搞阶级斗争。两个人分歧的关键就在这儿,毛主席不能允许。邓小平同志第三次复出以后,首先把这个东西给端正过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毫不动摇,一心一意地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新中国的第一要务。一直到了今天,这仍很重要。30年的发展我看功劳首先要记在这上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邓小平同志说:国家那么穷,你什么也不要谈,你不发展起来,谈不上,等国家发展起来以后好多事我们都好办了。这方面他讲了很多话,这个是对的,是正确的。当然我们今天对发展认识得更加丰富了。今天有今天的情况,主要矛盾搞清了这是第一,这样的话就不分心了。有一个外国人跟我说过,他走了世界上那么多国家,在中国从深圳那面进来走了一路,最后在满洲里出去,他走的时候很有感触,说没有见过一个国家像你们国家这样,上从中央领导下到普通干部、群众,从这个边陲到那个中心城市,所说的就这一个词,就是一句话,就是发展。这么高的热情,这么长期持续的发展热情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也找不到。你看美国,看很多失败国家,没有全体人民共同为了这个国家的富强啊、改善啊这么积极,这么热情高涨地搞发展,这是我们成功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

第二条是我们对所处的这个发展阶段认识对了,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了这个初级阶段理论,好多事情就好解释了,就好突破了。像在所有制这个问题的改革上第一大突破就是农村搞了承包制,一直到今天,联产承包制长期不变。所以,生产关系能够往后退了。你看人民公社当时最厉害的时候是一个县一个公社,现在大县有一百多万人,当时大的县也有几十万人、十几万人,小的县几万人。那么一个人民公社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这个几十万人的范围内去平均分配,所以就有了一平二调。你这个队由于勤劳或者由于自然条件好,收成比其他队好,一下子就把你这个队的财富或粮食拿走平调给其他队;你这个队不管什么原因穷得不得了,也可以分配给你。那谁还有积极性啊!那么后来就退,退到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到了队这儿了。按照毛主席当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这个也不简单了。但是因为那时候饿死人了,三年自然灾害了,农民就自己搞了承包制,提出搞大包干。当时提出搞大包干,毛主席觉得这个倾向不对了,这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这就批判了。实际上还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问题,就是所有制到底是什么程度的问题。那么,初级阶段理论把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我们在生产力比较低的情况下是不能搞当初马克思所设想的那么高程度的所有制的,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实际上,承包制没有改变土地的集体经济性质,同时又调动了各地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这真是一个创造,这个理论基础也来源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然最后在所有制问题上的突破还是在十五大,叫做“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这个主体不在量上,关键是在质上,在控制力上。这些理论之所以能提出来是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很大关系的,当时流传的一句话是“初级阶段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这个话不好听,但实际上倒是说了一句实话,就是有了这个理论,我们改革的很多做法就可以找到根据了。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有了突破,这是关于初级阶段的理论。

第三条,就是对社会主义性质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方法这个问题上有了正确认识。我们发现很多东西初级阶段理论也解决不了,如计划和市场等问题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不是姓社姓资的问题,这个方面的突破,确实也是很大的突破。最典型的一个是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另一个是对外开放的问题,再一个是股份制问题。按照过去的认识:“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后来邓小平同志大胆地突破这点,说这个就是发展生产的方法,不涉及姓社姓资的问题。这就一下子解放思想了。股份制问题在邓小平那个时候还没有突破,他只是说允许看,大胆地试。在十五大的时候,说股份制的问题也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当时对外开放建立特区有许多争论,包括利用外资、合资经营、租赁制等,当时争论很大的。邓小平同志后来讲了:这些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他都没有去批评,没有僵化地去认识,这才有了突破。搞清楚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东西,而有些东西是发展方法的问题。在这一点上的突破就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第四条,就是我们充分尊重经济规律,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这是总结了毛泽东那个时候经验教训得出来的。什么是按经济规律办事呢?我们的体会现在有很多方面了,但是我觉得比较典型的首先就是我们的发展战略问题很符合实际。你看,邓小平同志当时想的小康社会后来都一步步实现了。当时想的小康社会也是受国际上的启示,首先是日本搞的十年倍增计划,他跟那个搞六七十年代日本十年倍增计划的人谈话,他们人均翻番十年倍增,正好碰上我们在考虑什么是中国式的现代化的问题。我们过去讲四个现代化没有标准,实际上当时国际流行的是人均的,可以比较的。所以我们最后定了一个十年翻一番,而且用人均的办法平均发展速度20年是720。这个速度后来我们还提前实现了一点,达到1万亿美元的时候好像是1998年。当然后来到21世纪情况发生了变化。1997年十五大以后,当时的八五计划就提出了小三步走的战略,到21世纪的2010年、2020年、2050年,这小三步走战略就是一个核心,就是新型工业化道路,它是符合实际的。到了十六大的时候又根据情况的变化改为了两步走,就是把第三步发展战略给具体化为两步走。就是今后50年,第一步到2020年达到全面小康,然后第二步到205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这就是我们十六大规定的目标。而十一大以后,具体去为之奋斗的实践,包括我们今天在座的为之奋斗的实践,现在看来这个发展战略不一定是很符合实际的,也会随着国内的情况、国际的发展情况在不断地完善和变化,包括它的内涵和它的指标。现在用当时邓小平同志说的那个指标也不行了。所以我们是尊重经济规律去一步步探索,这也是我们吸取了毛主席那个时候的经验教训以后的进步。实际上,就是我们的发展理念也在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前进,就是不断地关注世界发展潮流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候,我们提出工业化问题,但是很快在1957年的时候,毛主席就提出了现代化的任务了。一开始提出现代化,还提出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交通运输现代化,后来加了个国防现代化,又加了一个科技现代化,最后把交通运输现代化去掉了。1964年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四个现代化。你看,从提出工业化到提出现代化这个实施过程,那个时候我们党的理念,发展理念也不落后。但是我们后来就不行了,跟世界隔绝了,也不知道人家怎么样了,人家一日千里发展,我们忙于搞阶级斗争,搞“文化大革命”,好像睡了一大觉,起来一看整个世界变了。恰恰就是那个十年,这个世界第三次科技浪潮改变了整个世界,所以才有了一个中国式现代化的问题。邓小平同志讲:什么叫做现代化?50年代也这样,60年代也这样,70年代也是这样,到底你是什么现代化?你说20世纪要实现现代化,你要实现什么样的现代化?那个时候就考虑了一个理念的变化,所以这个小康社会的提出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所提的这个理念。这个理念跟过去的理念不一样,从人均的、国际可比较的这么一个角度,从人民生活改善的角度提出了这样一个指标,跟过去我们工农业生产总值的统计这个理念是有很大变化的,是符合当时的认识的。当时我们还不叫GDP,我们叫GNP,国民生产总值,因为当时我们的外贸出口、外贸劳务很少,后来多了以后我们改成GDP。这个GDP概念在当时是一个很新的概念,它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它计算了我们过去不计算的第三产业,它把第三产业的这个产值计算到国民收入里面去。可以告诉大家,最早使用国民生产总值概念的就是邓小平同志,那时候大家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几个概念都使用了,后来编邓选的时候请示他用这个概念,他同意了,那是比较早的。后来我们从1987年起就正式不再使用国民收入和工农业总产值的这个概念,而用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这在当时是个进步。当然今天的情况就不一样了,我们还要发展,我们的这个理念还在变化。到了20世纪90年代,面对扑面而来的信息化浪潮,我们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跨越式发展。应该说我们是非常成功的,这是非常了不得的事情!近代史上,我们中华民族几次错过了因科技的创新所带来生产力的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第一次以蒸汽机为代表的产业革命,第二次电力革命,我们都错过了,但是这一次信息化浪潮的革命我们抓住了。今天我们可以说不但是工业大国而且是名副其实的信息大国。这个理念的不断跟进很重要!进入21世纪,我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根据时代的变化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和谐社会等新的发展理念,继承和发扬几代领导人的思想,站在了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最前头。上述发展理念的不断进步,反映了我们党对世界变化的敏锐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这是我们改革开放以后能够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这四条是我自己的认识,我觉得比较重要。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历程,这前30年和后30年的关系问题,是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这个前后30年的关系是两句话,第一句话就是:前30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方面论述很多,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都有很多论述。邓小平同志讲:尽管我们犯过一些错误,但是我们还是在30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没有取得过的进步。我们的经济建设曾经有过较快的发展速度,虽然我们党在历史上、在新中国成立以来30年犯过一些大错误,甚至犯过“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大错误,但是我们党把革命搞成功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邓小平同志还说: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不经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不建设社会主义制度,我们今天的国家还会是旧中国的样子,能够取得现在这样的成就,都是同共产党的领导同毛泽东同志领导分不开的,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许多青年缺乏了解。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当中也讲到,20世纪有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第二次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中国从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胜利,也是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具有世界意义的大胜利。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讲到,近一个世纪以来我们国家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第二次革命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奠定了政治制度基础。这个大家都很清楚。总而言之,这前30年我们是充分地肯定的,但是光讲这一句还不行,可能还要第二句,就是这前30年也经历了严重的曲折。刚才说了,对社会主义阶段曾经有过错误的认识,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曾经犯过急躁冒进这样严重的错误,不承认有这种曲折就不会有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转折,没有认识到犯过这样大的错误也没有伟大的转折。当然今天我们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们要更多地去讲第一句话,去宣传我们整个60年的伟大成就,包括我们要充分地肯定前30年的重大成就,这都是对的。但是我们要真正地客观认识,我想我们还是要讲两句话:就是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伟大成就,也经历了严重的曲折,当然了这种教训也是我们的财富。这样才是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三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我们回顾60年的历史,甚至包括回顾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都能很清楚地看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不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应该旗帜鲜明地强调这一点。那么,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承担起这伟大的任务,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承担起坚持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个任务?我觉得有很多原因,从过去的历史看,我觉得有四点很重要。

第一,我们的党始终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党。中国共产党是由一批有崇高理想、远大抱负、献身精神、高度负责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从诞生之日起就承担起领导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并为之进行了艰苦卓绝、前赴后继的不懈奋斗。在民族复兴道路上的每一步,共产党人总是冲在最前头,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带领和感动着中国人民,他们是革命的先锋、建设的英模、改革的闯将。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浴血奋斗就不会有国家和民族今天的辉煌。同时,我们党也清醒地认识到:民族复兴的道路还很长,我们肩上的责任还很重大,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今天仍然需要强调,要用已经取得的成就来鼓舞人民,更要看到我们与世界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着巨大差距,因此必须时刻记住“两个务必”,做到居安思危。虽然奋斗了这么多年,我们已经缩短了距离,但是差距确实相当大。比如说跟最发达的美国比,美国即使现在出现金融危机,金融危机之前他们是3亿人GDP12万多亿美元,人均4万美元,我们与美国比人均还差十几倍,这个差距相当大。我们在1978年有一个统计,那时候我们人均好像是200多美元,美国是人均8700美元,我们大概差20多倍,现在仍然差了十几倍。我们这30年高速发展追得非常累。现在也有个统计,这个统计各有各的说法,如果说美国是2.3%的发展速度,我们要追上美国要以7.6%的发展速度,要追40年。有同志说,我们现在有20多年的高速发展了,我们还能维持40年的高速发展吗?这在历史上确实是没有过的,对我们的挑战是很大的。再说,要以它做标准我们要增长多少亿美元?中国有这么多的人口,40年以后即2050年的时候我们有16亿人口,如果达到美国水平据说那个时候人均要10万美元,我们16亿人要达到人均10万美元,算算要增长多少GDP?另外资源还能不能承受?这些都是问题。所以这个追赶是很漫长的,而且现在这个理念也在变化。我们的路程确实很长,你要追赶日本也有个计算。因此,我们党身上的责任和使命仍然是很重大的。我们的党具有崇高理想,远大抱负,献身精神和高度责任感,对民族对国家能够承担起这样的重任。

第二,我们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以先进理念武装起来的党。中国近代历史上落后,关键是思想理念的落后;中华民族无数次奋争之所以失败,关键是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产生于19世纪中叶欧洲的马克思主义集人类文明之精华,揭示了社会发展的科学真理。中国尽管当时相当落后,但是由于中国人学习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就一下子与人类最为先进的理念和由此造成的世界革命形势联系了起来。用这一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入地、详尽地分析中国的问题,有效地不断解决中国的问题,从而领导人民一步步走向胜利,使中华民族的复兴展现出无限光明的前景。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就是把世界的先进理念一下子带过来。中国过去落后,确实是不知道人家发生了什么。中国过去有儒家文化,佛教,然后就是道教,中国人不知道文艺复兴,不知道启蒙运动,也不知道现代的这个文明。后来鸦片战争打开了国门,我们逐渐了解了世界,也了解了一些乌七八糟的东西。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传过来以后,我们一下子跟欧洲最先进的文明联系在一起,一下子掌握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眼界一下子打开了,而且跟那个世界革命的运动也联系在一起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叫新民主主义革命呢?就是已经进入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了,也是在这个世界大环境下我们才取得了胜利,这个意义是很重大的。但是关键还有一个,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必须为全党掌握并教育人民,因此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这是我们所以能够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就是说,你有了马克思主义还不行,你还要结合实际。所以说中国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更具体地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邓小平理论的胜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胜利。所谓要结合,就是中国化;还要与时俱进,要时代化。为什么后来我们党提出不但要中国化还要时代化?在今天信息化全球化的形势下,我们党的理念也不是没有一个落后的问题。我们最怕的就是我们党的僵化,我们党的理念就不知道好东西在哪儿,不知道最先进的东西在哪儿。我觉得我们党中央非常英明,提出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大家要时刻关注事业的这种发展变化,特别是产生的那种先进理念,要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当然主要靠我们自己在实践中来丰富发展。时代化这个话非常正确,还有一个大众化,还要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也非常重要。我们这个党是一个思想在不断进步的一个党,科学理论武装的一个党。我想这是第二个原因。

第三,就是我们党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有着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党。中国共产党所以能够赢得亿万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团结和带领人民为民族复兴大业而共同奋斗,就在于党完全是为了人民的,而没有任何自己特殊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这不光表现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很重要的还表现在共产党人的作风上。过去我们靠了这些东西感动了中国人民这个上帝,推翻了三座大山,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仍然有一个怎么继续感动上帝的问题。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是我们特殊的政治优势,今天要把这一宗旨和作风体现在党和国家的决策上,体现在各个方面的工作上,体现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具体问题的解决上,体现在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上。特别是在利益多元日益复杂的情况下,我们要始终站在大多数人民群众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首先要有这种强烈的意识。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态度,是衡量我们党是否保持先进性,执政地位是否巩固的试金石。这段话我感触很深,就是在今天的情况下怎么代表群众的利益,从整个国家的宏观决策上,从我们各个地方、各个领域、各个系统的工作上,从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上,特别是在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上,你都要体现你的宗旨和作风才行。特别是今天这个利益多元的情况下,权利和利益容易结合的情况下,要考虑你怎样做才能代表群众的利益。我觉得这是对我们党一个很大的挑战。现在很多不稳定因素暴露出来的问题都有利益的问题,所以说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态度是衡量我们党是否保持先进性、执政地位是否巩固的试金石。你怎么样才是代表群众利益,代表人民群众?为什么很多人民群众心气不顺?这个原因很多,这个东西现在对我们是个挑战,过去之所以你成功,就是因为你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特别是战争年代。我现在老想到毛主席举的那个例子:第四野战军的部队几十万大军行军路过锦州,路两边的苹果树的果子一颗也不摘。几十万大军当时就能做到这样,解放战争怎能这么顺利啊?跟这有很大的关系。当然不光在我们的作风上,也包括在我们各项政策上,都需要我们努力。

第四,我们党是高度重视自身建设与改革创新,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党。就改造中国任务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而言,需要领导这一事业的党无比坚强。党的建设所以被称之为革命建设的一大法宝,原因就在这里。我们曾经把一个党内成分绝大多数是农民的党成功地改造成为一个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完成了领导人民革命的重任。这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现在我们又面临着长期执政,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怎样把党建设好的艰巨任务。要继续发扬这种创新精神完成这一新的伟大工程,就要求我们按照十七大的要求,针对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全面加强改进党的建设,特别需要根据新的历史条件的变化创新党的领导方式、组织方式、活动方式等。

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主要在于建立了一个好党,建立一个好党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虽然过去我们叫做工人阶级领导的党,实际上我们党内的成分绝大多数是农民。毛主席当时为什么把党的建设、武装斗争和统一战线作为三大法宝?他为什么把党的建设作为一大法宝,作为中国革命胜利的一个原因呢?就是成功地在党内成分绝大多数是农民这么一个情况下,把它改造成为一个无产阶级政党,这才取得革命的胜利。今天国情党情变化太大,党的组织方式、活动方式、党的领导方式都要变化,大家也都意识到这一点,要适应这个变化。十五大那时候概括成为新的伟大工程,我看中央是有很多的考虑和感触的。毛主席当年讲改造农民,把一个农民成分的党改造成工人阶级的党,这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很伟大的工程。在十五大的时候我们党中央也是感受到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来建设这么一个党也不亚于一个伟大的工程,所以叫新的伟大工程。这个问题十几年前就提出来了,到现在仍然非常艰巨。没有党的坚强的领导,恐怕不能够完成仍然非常漫长的民族复兴之路的历史重任。

四 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

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是一个核心的问题。从60年的探索来看,我们的理论和实践围绕的一个中心的环节,就是你怎样既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又能够符合中国的实际。这个问题再往下推,就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我们不能丢了老祖宗,丢了老祖宗我们整个的历史都被否定,包括我们现实的政策、理论都被否定,这是不可能的。再说马克思主义确实是科学。现在世界上有很多主义,有大影响的是几种思潮,比如说宗教有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还有这个主义那个主义,比较起来,说的那些道理都不如我们马克思主义道理说得好,你信那些还不如信我们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是我们中国建设和改革成功所证明了的,我们没有理由去动摇这个信念。但是有一点,你怎么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这倒是个问题。当初毛主席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候,跟“左”倾路线、右倾路线争论,实际上焦点就是一个“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当时跟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论战的时候,也就是这么个问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要不要共产党领导?要不要搞武装斗争?怎么样对待资本主义、资产阶级?这个问题陈独秀讲的也是很有道理的,也是引经据典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时列宁搞十月革命时,最大的反对者就是在他们党内的,当然还有外面的。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争论,其实最早还是列宁引起来的,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他说关键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为什么逼他说出一个活的灵魂来?那时候毛主席也碰到这个问题。特别是王明讲的那个马克思列宁主义,他讲得一套一套的,王明从共产国际回来的优势和优越感,再加上滔滔的雄辩,满嘴的马克思主义,听起来很有道理,当时确实迷惑了党内很大一部分党员干部。所以毛主席后来有一段时间很受孤立,他那个窑洞没人上门。

真正明确提出来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么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的是邓小平同志。邓小平同志在1989年接见戈尔巴乔夫的时候就问了两个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他问得比较早,“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他就在考虑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他问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这番话是1989年,马克思去世已经一百多年了,世界发生这么大变化,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应该怎么去做?所以说,我们不能丢了老祖宗,不能丢了马克思,但是也不能让假马克思主义碍我们的事。那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从来都没有现成的答案,连邓小平同志当时也遇到过这个问题。后来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他当时提出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他一再举这个例子说,马克思恩格斯多次给共产党宣言写序言,多次来调整他们的观点,接着问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胡锦涛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30年纪念讲话里面,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么建设社会主义?怎么建设党?什么是发展?再在前面加了一个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所以我们现在讲“四个怎样”。你看,毛、邓、江、胡几代领导人都在问: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所以说,对马克思主义有正确认识这很重要。那么,我们经常讲坚持马克思主义,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这个立场很清楚,工人阶级立场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当然我们在方法论原则观点上面有争论,学术界就有不同认识。关于立场观点方法从历史上看,这话最早是毛主席说的,是在1941年第一次讲的,他确实是从哲学角度针对王明他们讲的。后来邓小平同志引用了这个话,在1987年拨乱反正的时候思想路线讲得最多了,确实也是从哲学的角度批评“两个凡是”。后来江泽民同志也强调这个,在创立“三个代表”的时候也是从哲学上去讲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这个东西怎么理解,当然大家可以考虑。总之,邓小平同志讲: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方法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至于别的,他说:我读的书不多,我就觉得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这四个字讲得很对。他说马克思主义并不玄奥,是很朴实的道理,很好懂,这些话都很发人深省啊!当时列宁讲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马克思主义高度概括化了。至于后来讲到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是什么?邓小平讲过社会主义本质这大家都知道,但是他也没讲过马克思主义本质。但是我查了一下谁讲过马克思主义本质呢?毛主席还讲过这个本质。毛主席在1943年3月1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他自己写的这个会议的讲话要点手迹显示,他在谈到党的指导思想问题的时候,写了这么一句话说:马克思主义的灵魂(本质)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此他将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灵魂的理解,认为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所以你说立场、观点、方法,精髓、灵魂、本质,这都是在解释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我们今天考虑这个问题,要正确理解我们的老祖宗和今天的现实,要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觉得,中国革命的胜利也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也好,都是实事求是的伟大成功。只有这样去理解马克思主义,才是一种正确的态度。

(冷溶,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曾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