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年度报告·2017—2018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行业运行分析

本报告行业划分参照工业与信息化部的划分标准,将工业行业分为四大类:原材料工业、装备工业、消费品工业和通信电子信息及软件业。原材料行业包括能源、化工、钢铁、有色和建材;装备工业包括机械、汽车和民用船舶;消费品工业包括轻工、纺织、食品、医药。本报告主要关注原材料、装备工业和消费品工业。

1.原材料工业

煤炭行业结构性调整成效显现。在去产能政策的推动下,煤炭供给收缩,特别是2016年下半年以来,下游电厂补库需求、煤炭进口受限以及贸易商的投机行为进一步刺激了需求的集中释放,供需错配,造成煤价持续快速上涨。2017年1—11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3%,降幅比2016年同期加快了0.9个百分点。库存减少、煤炭价格回升助力企业经营状况改善。2017年1—11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利润同比增长3.6倍,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9.4%,而2016年同期则是负增长。但是中国小型煤矿数量多、落后产能比重大与大型现代化煤矿数量少、先进产能比重低矛盾仍十分突出,供大于求格局仍未改观。由于部分地区受资源条件、运输约束、水电与新能源发展增加、气候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未来煤炭行业还存在时段性、区域性偏紧等不确定性。

随着市场需求的缩减和能源供需结构的变化,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处于持续调整之中。2017年1—11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0%,降幅较2016年同期和2017年上半年分别扩大1.8和0.2个百分点。受价格总水平上升等因素的影响,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效益保持良好态势。2017年1—11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实现利润482.7亿元,而上年同期为亏损374.1亿元。国际经济回暖,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势头。2017年1—11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出口同比增长40.6%,而上年则处于负增长态势。

2017年1—11月,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增速较2016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但比2017年上半年下降0.2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主营业务收入与利润同比增速呈现“背反”态势。主要受下游需求增加影响,2017年1—11月,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6%,增速较2017年上半年和2016年同期分别加快1.0和6.9个百分点。但是受主要燃料价格上涨及电价调整政策等因素叠加影响,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同比增速自2016年4月以来持续出现负增长的态势。2017年1—11月,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同比下降17.8%,降幅较2016年同期扩大5.4个百分点。由于燃料价格回落等因素的影响,2017年以来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利润降幅呈现不断收窄的态势,1—11月降幅较上半年大幅收窄16.8个百分点。

表2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主要指标累计增速

续表

图10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主要指标累计增速(单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化工行业增长呈现回落态势。2017年1—11月,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以及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4.5%、3.8%、5.4%和6.2%,增速较2016年同期分别下降2.7、4.4、0.9和1.6个百分点,增速比2017年上半年分别下降-3.0、0.5、-1.7和1.1个百分点。

行业盈利能力分化。2017年1—11月,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6.7%和43.7%,增速较2016年同期分别加快22.3和32.1个百分点;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以及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6.0%和3.6%,增速较2016年同期分别下降179.5和5.0个百分点。

化工行业出口加快。2017年1—11月,除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速不足10%外,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特别是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49.8%,增速较2016年同期提高43.5个百分点。

表3 化工行业主要指标累计增速

续表

钢铁行业维持低增长。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坚决清除“地条钢”,行业需求向正规产能转移。2017年1—11月,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2%,降幅比2016年同期和2017年上半年扩大1.0和0.8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4%,增速较2016年同期和2017年上半年分别下降-0.9和0.1个百分点。

钢铁行业利润大幅上升。2017年随着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去产能的不断推进,钢铁行业运营环境显著改善,钢铁行业利润大幅上升。2017年1—11月,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收入和利润同步分别增长12.1%和42.5%,而2016年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收入和利润均处于负增长。1—11月,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收入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2.9%和180.1%。钢铁价格强势反弹是钢铁行业业绩大幅改善的主要原因。2017年钢材价格均值保持在3700元/吨左右(2016年均值为2875元/吨),同比涨幅约为30%。

钢铁行业出口显著好转。世界经济复苏向好是全球钢铁需求增长的主要动力。2017年1—11月,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速同比分别增长100%和10%,而2016年全年处于负增长。

表4 钢铁行业主要指标累计增速

有色金属行业维持低速增长。2017年,中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启动清理整顿电解铝行业违法违规项目专项行动,并利用环境整治行动,倒逼企业阶段性关停产能,有效改善了市场供给。2017年1—11月,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2%,降幅比2017年上半年扩大0.9个百分点,增速比2016年同期下降7.5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增速较2016年同期和2017年上半年分别下降5.8和1.0个百分点。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加上铜、铝材等市场需求改善,有色金属行业效益改善。受供暖季限产、环保督查等影响,山西、河南等地铝土矿停产,铝土供应紧张,导致成本快速上升,行业利润增速放缓。2017年1—11月,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0.4%和15.9%,增速比2017年第一季度分别下降16.5和3.7个百分点,比2016年同期分别提高-5.5和11.4个百分点。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6.1%和36.5%,增速比2017年第一季度下降30.2和57.3个百分点,比2016年同期提高18.5和-0.9个百分点。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口显著好转。2017年1—11月,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7.3%,增速较2017年上半年下降3.1个百分点,但比2016年同期提高20.3个百分点。

表5 有色金属行业主要指标累计增速

受需求市场、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建材行业呈现增速放缓、发展动力不足运行特征。伴随着全国投资增速放缓,使得建材投资驱动类产品增长速度再次回落,陷入低增长通道。2017年1—11月,非金属矿采选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0.1%和4.0%,增速较2017年上半年分别下降3.6和1.5个百分点,比2016年同期分别下降4.2和2.7个百分点。

建材行业经济效益增长显著。2017年以来建材产品平均出厂价格持续上涨,在建材主要产品中,水泥出厂价格上涨明显,是推动水泥行业乃至建材行业利润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例如,2017年1—7月水泥平均出厂价格312元/吨,比2016年同期高23.7%。1—11月,非金属矿采选业利润同比增长4.8%,增速较2017年上半年下降7.4个百分点,而2016年同期为-4.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收入和利润保持较高增长;2017年1—11月,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收入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9.7%和21.9%,增速比2017年上半年均下降3.5个百分点,但比2016年同期分别提高4.6和10.6个百分点。2017年1—11月,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出口交货值增速已由2016年负增长转为正增长,而非金属矿采选业出口交货值呈现较大波动。

表6 非金属矿采选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主要指标累计增速

2.装备工业

机械行业保持较高增长。2017年1—11月,除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增加值增速保持个位增长以外,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7%、11.9%、12.8%、10.7%和10.7%,增速比2016年同期分别提高6.5、6.7、4.7、0.9和1.6个百分点,增速比2017年上半年分别提高-0.1、0.1、0.2、-1.0和0.7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分化。因部分企业产品升级、智能化产品快速发展,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效益表现突出。2017年1—11月,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2.9%、24.1%和20.7%,增速较2016年同期分别提高11.9、20.6和9.6个百分点,但比2017年上半年分别下降6.0、1.3和11.4个百分点。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0.3%、6.4%和7.1%,增速较2016年同期分别下降1.8、-0.3和4.9个百分点,比2017年上半年分别下降1.8、1.6和2.6个百分点。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利润波动较大。2017年1—11月,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利润同比增长2.4倍,而2017年1—10月,利润同比下降4.0%。

对外贸易回暖。2017年1—11月,除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外,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金属制品业,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均实现增长,出口交货值同比分别增长7.3%、10.6%、11.2%、10.6%、66.5%和9.7%,增速比2016年同期分别提高9.3、8.2、8.3、13.6、57.8和7.3个百分点。

表7 机械行业主要指标累计增速

续表

续表

图11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主要指标累计增速(单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汽车制造业持续较高增长,但增幅回落。受购置税优惠幅度减小及新能源汽车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2017年1—11月,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6%,增速与2017年上半年基本持平,较2017年上半年和2016年同期分别下降0.5和2.9个百分点。

汽车制造业效益回落。2017年1—11月,汽车制造业收入和利润累计同比增长10.8%和6.1%,增速比2017年上半年分别下降1.2和5.6个百分点,比2016年同期分别下降3.2和6.6个百分点。

汽车制造业出口大幅提升。受外围市场回暖等因素的影响,2017年1—11月,汽车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9.6%,增速较2017年上半年和2016年同期分别提高2.6和15.9个百分点。

图12 汽车制造业主要指标累计增速(单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3.消费品工业

纺织服装行业低位运行。随着日益上涨的国内成本和其他国家持续加强的供应和技术等环节的优势,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呈现低位运行态势。从工业增加值来看,2017年1—11月,纺织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增速较2016年同期下降1.9个百分点,较2017年上半年下降0.5个百分点。纺织服装、服饰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6.0%和4.7%,增速较2017年上半年分别下降0.8和0.9个百分点,但较2016年同期分别提高2.1和-0.9个百分点。从利润来看,2017年1—11月,纺织业利润同比增长2.1%,增速比2016年同期下降2.3个百分点。而纺织服装、服饰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6.0%和5.5%,增速比2016年同期分别提高2.4和7.8个百分点,但比2017年上半年分别下降6.0和3.7个百分点。从出口交货值看,2017年1—11月,纺织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分别增长2.7%和6.0%,增速较2016年同期分别提高1.8和5.6个百分点,较2017年上半年分别下降1.9和0.6个百分点。纺织服装、服饰业出口虽摆脱了负增长态势,但仍处于较低增长境况。2017年1—11月,纺织服装、服饰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加0.7%,增速较2017年上半年下降2.3个百分点,较2016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

表8 纺织业和纺织服装、服饰业主要指标累计增速

续表

图13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主要指标累计增速(单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食品行业增长态势较好。2017年1—11月,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6.6%和9.0%,较2016年同期分别提高0.5和0.2个百分点,增速较2017年上半年分别下降0.7和0个百分点,呈现了较强的稳定性。而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以及烟草制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2%和4.5%,增速较2016年同期分别提高1.5和14.8个百分点,比2017年上半年分别下降0.6和-2.9个百分点。

食品行业经济效益增速分化。2017年1—11月,农副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利润同比分别增长5.0%和7.3%,增速比2016年同期分别下降1.3和4.4个百分点,比2017年上半年分别下降1.6和2.4个百分点;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17.8%,增速比2016年同期和2017年上半年分别提高12.4和3.6个百分点;烟草制品业利润同比下降3.2%,降幅较2016年同期和2017年上半年分别收窄16.2和5.2个百分点。

食品行业出口增速呈现回落态势,食品行业出口形势依然不容乐观。2017年1—11月,除农副食品加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速略有提升外,食品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6.2%,增速较2016年同期和2017年上半年分别下降0.4和1.9个百分点;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以及烟草制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分别下降1.4%和2.0%。

表9 食品行业主要指标累计增速

续表

医药制造业保持高位增长。一般认为,医药制造业是逆经济周期行业,经济越不景气,医药需求越大,而医药制造业增长速度越快。2017年1—11月,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增速较2016年同期和2017年上半年分别提高1.5和0.7个百分点。

医药制造业效益表现积极。2017年1—11月,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2.3%和18.4%,增速较2016年同期分别提高了2.6和3.1个百分点,较2017年上半年分别提高-0.3和2.5个百分点。2017年1—11月,医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1.4%,增速较2017年上半年和2016年同期分别提高了4.2和3.9个百分点。

图14 医药制造业主要指标累计增速(单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当前,中国工业经济总体呈现积极向好态势。但也要看到,国际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国内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的过关期,仍面临不少隐忧和挑战。短期内工业企业成本攀升态势值得注意。2017年1—7月,中国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72元,较1—2月的84.91元上涨了0.81元。主要是去产能等因素影响,中国多数基础工业产品的价格出现大幅上涨的态势。2017年1—9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增长6.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增长8.5%(而2016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增速高于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增速),购进价格增长快于出厂价格增长导致(“高进低出”的价格格局)的直接结果是中国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成本不断上升。


[1] 由于京津冀地区工业增加值月度同比增速出现较大的波动,本书分析累计同比增速能更好地看出其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