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ES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017年·第4季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2 经济周期同步导致货币政策趋同

货币政策方面,2012—2016年,受美国和欧元区、日本等经济体经济增长表现的影响,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也表现出明显的分化:一方面,美国进入加息周期,美联储缩表已经提上日程;另一方面,欧元区和日本等经济体仍维持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但2017年以来,随着欧元区和日本经济持续好转,全球经济周期的同步导致了货币政策趋同。

1.2.1 全球流动性拐点来临

就目前来看,全球各大发达经济体开始逐步进入复苏周期,货币政策正常化开始提上日程,世界范围内流动性面临拐点。

从市场表现上来看,利率的变动可谓是经济与货币政策变化的综合体现,而各国国债收益率极高的相关性水平较好地体现了长期范围内全球货币政策、经济发展潜在的联动性特征。在表1-2中,我们利用历史数据来计算各大经济体的相关系数,结果显示,除中国以外,美国、欧元区、英国、日本、德国、法国的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两两之间均显著地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均超过0.8)。

表1-2 各经济体十年期国债相关系数

近两年来,全球各大发达经济体普遍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经济复苏趋势。从 GDP指标来看,欧美近一年均呈小幅平稳上升之势,英国 GDP 同比基本平稳;从PMI指标来看,美国、日本、欧元区、英国PMI指标均在2016年中期出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从CPI指标来看,各主要经济体均在近两年呈现出显著的攀升趋势,欧洲主要国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CPI指数均已到达2%的通胀目标附近;从失业率指标来看,各大经济体的趋势性向好走势极为明显,其中美国和欧元区的改善速度最快。可以说,全球经济整体性复苏导致了货币政策趋同。

值得一提的是,2012—2016年分化的货币政策环境是欧元区和日本等经济体经济复苏的原因,量化宽松造成的融资成本差异刺激了欧洲和日本的投资活动,最终导致全球经济和货币政策趋同。

1.2.2 各国央行的政策转变

美国是最早摆脱金融危机影响、退出量化宽松和进行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国家。早在2011年4月,美联储就已进行了关于如何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研究和测试,并于2013年12月明确公布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标准。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主要采取了停止资产扩张、提高利率和收缩资产三个步骤:2014年10月,美联储正式停止资产购买计划,第一步完成;从2015年12月开始,美联储进行了四次加息操作;在2017年9月议息会议中,美联储宣布从当年10月开始正式启动缩表计划,并预计2017年还将加息一次。总体来看,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正处于最后一步,且将在较短时期内实现完全退出。

2017年以来欧洲经济表现亮眼,受此影响,欧洲央行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预期渐浓。另外,英国央行在2017年8月议息会议上也表示,“未来三年需要一定程度的货币政策收紧,未来的加息预计是有限且渐进的”;9月英国央行议息会议再次释放强烈“鹰派”信号,“如果经济和物价压力持续增长,很可能在未来几个月提高利率”,这预示着英国即将进行10年来的首次加息。

相比欧美国家,日本自20世纪90年代地产与股市泡沫破灭的时候就开始进入漫长的通缩时期。为了对抗通缩,1999年2月日本开始实行零利率,2001年3月开始实施量化宽松政策。通货紧缩对日本经济的长期威胁使得日本对于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较为谨慎,但由于2017年宏观经济表现突出,日本央行行长提及“退出量宽”,这再次印证了全球经济整体性复苏带来的货币政策趋同。

表1-3显示,虽然目前事实上进行货币政策收紧的国家仅有美国与加拿大两国,但在美国货币政策收紧的影响之下,全球流动性已然出现了转向之势。从国际清算银行(BIS)发布的全球流动性指标来看,全球私人部门银行信贷增速已经在2016年出现明显转向;从经济体的角度来看,美国、新兴市场国家与拉美国家的私人部门银行信贷增速也明显地转向下行。

表1-3 发达国家退出量化宽松政策的进程

综合来看,当前全球经济复苏态势已经日渐明朗,而从各大央行政策与态度来看,全球流动性逐步收紧的趋势已经成形,预计未来随着美国货币政策的进一步紧缩,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将进一步趋同,全球流动性是大势所趋。

1.2.3 未来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前景

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当中,由于美国经济复苏相对稳固,未来其货币政策正常化将加速。自世界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已实现连续七年正增长,经济复苏相对稳固。尽管2017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速有所放缓,核心PCE数据也处于2%以下,但从第二季度开始经济逐步回暖,就业增长自年初以来保持稳定,失业率稳步下降,家庭支出和企业固定投资增加,第二、第三季度经济增速均达到或超过3%。良好的经济复苏情况为资产负债表退出和再次加息提供支撑。即将上任的新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支持在现有经济发展态势下继续加息、缩表。

英国加息主要是为了抑制通胀。2017年10月英国通货膨胀率达到3%,创5年来新高,远高于央行设立的2%目标。与此同时,失业率回落至数十年以来低位。随着金融市场逐渐消化脱欧影响,英国经济韧性逐渐显现,目前已连续17个季度实现经济正增长。然而对比超预期的通胀率,英国经济增速略显平淡。英国第三季度GDP同比初值为1.5%,英格兰银行预测英国经济2017年将增长1.7%,较8月预测下调0.1个百分点;英国央行预测明年通胀将下行,同时英国又面临着脱欧、经济增速下降等风险,因此,未来英国央行对连续加息较为慎重,预计英国央行加息幅度不会很大,节奏也将较为缓和。

欧元区和日本由于刚刚走出经济困境,经济复苏基础不牢,通胀未达到目标,货币政策存在反转风险。欧元区方面,受益于之前采取的量化宽松政策,压低欧元汇率,带动欧元区消费和出口,整体经济增速回升,经济基本面有所好转。日本方面,过去经济增长波动比较大,但2017年日本经济复苏形势较好,已经连续6个季度实现经济正增长。从时间进程上看,相比英美,欧元区和日本刚从偏负面的经济形势中走出,此时过快跟进货币正常化政策风险较大。因此欧元区和日本货币紧缩将谨慎而缓慢推进,不排除因经济形势突然恶化而进一步宽松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