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视阈下宜游城市测度及路径提升:以陕西为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 宏观背景

(1)党的十八大以来,“美丽中国”成为各行各业建设的行动纲领。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在北京召开,胡锦涛所做十八大报告中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1],即“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美丽中国”与中国梦时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依靠经济的提质、社会的和谐、文化的弘扬、政治的民主、生态的改善,产业作为支撑人们美好生活较为核心的元素,在如何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中各领风骚,从不同角度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深入探讨,为“美丽中国”建设积极出谋划策。旅游业在此时应迎头赶上、勇于担当,深入思考“美丽中国”建设这一重大问题。因为,“美丽中国”不仅为新时期中国旅游业发展奠定了基调,更定位了国家形象及所蕴含的时代内涵[2]

(2)旅游业是发现美、鉴赏美、建设美的产业,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应该大有作为。在“美丽中国”建设中,旅游业是“鉴赏美丽”的产业,是展现“美丽中国”的载体,也是体现“美丽中国”建设成果的重要平台[3]。因此,旅游业应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率先行动,提升产业地位,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展示国家的形象。发挥产业效应,带动与激活其他行业,形成美丽经济;发挥幸福效应,重点建设品牌景区,在城市、乡村合理布局,构成点—线结合的空间网络,建设立体可感的“美丽中国”;发挥形象效应,从内到外,由表及里,将“美丽中国”的形象推介与美景、美食、美行、美乐、美购、美住落地建设相结合。对于旅游业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2014年,国务院在《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到“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作用大。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是适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对于扩就业、增收入,推动中西部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生态环境改善意义重大,对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作用日益彰显。工业化促进经济增长,城市化推动社会进步与文明,二者联动成为推动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两大引擎,特别是经济的高速增长与城市化进程加快,明显地推动了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4]。从需求上看,城市化进程对旅游需求的拉动具有正向效应,即城市居民收入高,文化层次高,了解外部世界的愿望更为强烈,具有更高的旅游需求;农村居民收入相对较低,旅游需求也较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镇居民增多,农村人口减少,国民旅游需求会更加旺盛。这是由城市化促进城乡结构调整,进而引起的国内旅游需求的增长。从供给上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增速放缓、结构调整、驱动升级的新常态。受世界经济恢复乏力的外部环境影响,我国经济内部效率较低、结构失衡、产能过剩等矛盾不断凸显,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旅游业作为综合带动性强的现代服务业,是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5]。这就意味着旅游业能获得更多资金、政策、产业支持,能创造出更多、更优、可供游客进行多样化选择的旅游产品,再加上带薪休假制度的完善,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大好。

(3)城市成为现代旅游业的重要支撑。旅游业从纯粹的游山玩水发展为综合性的服务产业,它的发展状况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的映射与体现。城市作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客源地,联系着旅游主体(游客)和旅游客体(旅游吸引物),是旅游活动能够顺利完成的重要媒介与条件。旅游业发展至今,城市已然成为世界旅游发展的重要支撑。对国内外游客来说,城市是旅游的“首站”,它将完善的基础设施、高品位的景区景点、便捷发达的交通、丰富多样的饮食等汇集成一个综合体,在人们旅行中演绎着多种角色。城市的宜游程度决定了一个地区乃至国家旅游的发展走向。就我国而言,城市是接待国内外游客的中心,也是产生国内外游客的客源地,城市旅游的发展裹挟着乡村旅游换代升级。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入境游客接待地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旅游综合素质水平较高的城市。但到了2013年,据统计,我国接待入境过夜游客人数超过20万人次的城市达到43个。可见城市一直是我国入境旅游的战略要地。此外,国家旅游局自1996年开始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截至2012年,已有超过一半的城市入选,共370个,这些优秀城市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提高城市的宜游性,对游客而言,就是既要能满足其“行、吃、住、游、购、娱”的需求,还要能为其提供优质服务与超常规体验。

2012年末,我国人口13.5亿,国内旅游人次29.6亿人次,居民出境0.83亿人次。一方面,这充分说明人们从对满足基本温饱的追求向对小康生活,以及更高的精神境界的追求转变,生活观念、生活方式有了“质”的变化,人们通过观光旅游、深度休闲等感受自然环境之美、社会发展之妙,满足求知、审美、猎奇等高层次精神需求,增强生活的幸福感和人生的愉悦性,提升自信心和自豪感。“亲自去做的方式,决定了幸福不可能是身外之物所能够替代的”[6],国内游客数与旅游消费的双增长证实了人们正通过旅游使生活质量日新月异,也实现了人们从“久在樊笼里”到“复得返自然”的诉求。另一方面,仅与美国相比,我国居民年人均出游2.25次,而美国居民年人均出游7—8次,说明我国居民旅游数量和质量与发达国家还有一段距离,甚至部分居民还未真正外出旅游一次。建设宜游城市,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契合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

(4)宜游城市是大美陕西建设的主要空间载体,大美陕西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陕西地位显赫,数个王朝定都于此,具有帝都龙脉,是古“丝绸之路”的发祥地;现如今,自然山水与历史人文遗迹已成为具有极高价值的高品位旅游资源,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以城市作为大美陕西建设的主要空间载体,将城市建设成为宜游城市,关乎着大美陕西建设的全局,是大美陕西旅游业战略布局中的主要发力点,也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课题支撑

在博士论文选题阶段,笔者有幸接触到“美丽中国”这样宏大的题目,一直想为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完成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在文献阅读与感知中,加深了对“美丽中国”的认识,实地走访祖国山水后更坚定了自己的目标。如何从旅游视角来寻求建设“美丽中国”的途径是一个难题,在与导师数次交流论文选题的视角与相关思路后,2013年,在导师指导下,笔者作为第一参与人,参加了严老师牵头申报的陕西省社科项目“宜居宜游视角下大美陕西测评及建设路径研究”(13Q045),更坚定了笔者对“美丽中国”研究的信念。笔者决定以陕西为样本来研究如何建设大美陕西,从而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实践验证。2012年,笔者来到西安求学,时时刻刻感受着帝都的风采与神气,满满溢出的都是历史与文化,作为一座现代的都市,其发展后劲之足,底蕴与气场让人震撼。因此,在宜游视角下研究大美陕西的独特魅力,得到以上项目的大力支撑与推动。

另外,作为一名进入旅游研究领域的新手,在基础知识、科学研究等多个方面受到导师“醍醐灌顶”式的启发,走进丰富的旅游世界,并逐步产生了浓厚的学习与研究兴趣。笔者深知博士研究课题内容庞杂,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需团队鼎力支持,选择陕西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开展大美陕西与宜游城市的研究,即为选题的背景与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