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民政府十年(1927—1937)省制构建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摘要

南京国民政府是国民党内部各派系争夺领导权的产物,它的建立并未消除各派系间的权力斗争。在国民党各派系角力之下,南京国民政府展开省制的曲折构建。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国民党各派系间斗争十分激烈。伴随各方斗争的胜败,主政力量在调整中央政制的同时,亦试图理顺中央与各省间的关系,先后对《省政府组织法》进行了三次修正。

随着军政时期的结束,各派系权力斗争日益公开化。为了平衡各方利益,蒋介石选择与胡汉民联合,采纳五院制改组国民政府。在胡汉民的主导下,南京国民政府于1930年以“分工合作”精神为主旨修订与颁行《省政府组织法》。1930年9月谭延闿病逝后,蒋介石兼掌行政,打破原有权力格局。胡汉民仍试图维持既有局面,主导1931年《省政府组织法》的修正。蒋介石在1931年2月拘押胡汉民,主导《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制定,试图影响省制规定。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政争各方“尽捐前嫌”,形成联合共治局面。国民党内部各派系在改革省制上达成共识,却围绕改革由谁主持以及如何改革产生分歧。与此同时,孙科等人试图借助宪法起草,左右未来政制的规划,分享一部分权力。最后,迫于汪精卫、蒋介石的压力,孙科等对宪法草案中有关省制的内容一再修改。1935年12月,蒋介石出任行政院长,在其主导下,积极筹划将其在“剿匪省区”进行的改革省制举措推行全国。“七七”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工作重心转向全力抗日。省制构建随即进入新的阶段。

关键词:南京国民政府 省政府组织法 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