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制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总序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一成功被称为“中国模式”“中国奇迹”“中国道路”,受到了世界的普遍赞誉,也受到一些质疑、歪曲甚至攻击。但是,那些赞誉更多的是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而没有深入分析、理解和认同成功背后的制度因素。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对中国制度的认识不足,更是因为他们执守所谓现代性的“西方中心论”模式。另外,长期以来,我们自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缺乏主动的探索和研究,缺乏自觉的认识和自信的底气。其实,近四十年持续快速的增长以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绝非偶然,而是有其内在的历史必然性。中国的成功自有其成功之道,这个成功之道就是“中国理论”和“中国制度”。可以说,中国改革发展成就的最根本体现就在制度进步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1]

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漫漫征途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难曲折的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现代化的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终要体现在实践层面,落实到制度建设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成果和经验都需要制度规范来保障和巩固。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

当代中国制度体系是历史地形成的。制度自信源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实践基础,以及由此形成的自身特色。独特的基本国情、独特的历史命运和独特的文化传统铸就了中国自己特有的制度。这种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天下胸襟。以海纳百川的气度不断包容、吸收、融合不同民族的文化因素,使自身民族文化不断有新的活力注入。二是家国情怀。追求团结统一,反对分裂,有超强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凝聚力的传统基因。这些历史文化传统深刻地影响着当今中国制度体系。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过程中艰辛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和以改革开放为动力的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制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一百七十多年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2]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述十分清晰深刻地阐明了中国制度的历史渊源和实践基础。

当代中国制度体系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的。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从我国还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以新的实践推动中国制度的发展和完善。邓小平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设高度关注,他在1992年就提出了制度建设的目标:“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3]

近四十年来,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逐步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建立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逐步建立了在这些基本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还有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领导干部任期制、选人用人制度、党内监督制度等党内法规制度,以上这些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协同,形成一整套系统的当代中国制度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表明我们把制度建设提高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层面。比如,积极探索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监督的有效途径,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成立监察委员会,制定和完善国家监察法,构建党统一领导的反腐败工作体制,推出《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把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中国共产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在加强对权力监督的制度设计上取得了重大进步,以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相结合成为我国治理体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色。

当代中国的制度自信不是虚妄的自以为是,而是建立在近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基础上的,是被长时间实践检验证明了的。同时,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相比,中国制度正日益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当今世界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大动荡的时代。特别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经济萎靡、恐怖主义、难民问题相互交织等难题,发展举步维艰、危机四起,新自由主义在实践中四处碰壁,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治理遇到空前危机,受到广泛质疑。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制度体系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构成挑战,愈来愈引起有识之士和世界人民的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正蓬勃展现。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作了系统全面的概括:“这样一套制度安排,能够有效保证人民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实的权利和自由,保证人民广泛参加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能够有效调节国家政治关系,发展充满活力的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促进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促进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促进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能够有效维护国家独立自主,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福祉。”[4]

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的中国制度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成就,是我们自信的底气所在,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标志。制度建设及其完善非一日之功,我们既要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去推动制度体系的现代化;同时,制度居于社会系统中的上层建筑层面,制度建设又必须遵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决定与反作用的基本规律。当前,党和国家的宏观制度向中观制度和微观制度的延伸细化也才刚刚开始,各种制度和体制之间的相互协同配套还存在很多不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攻坚克难和深入研究。为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组织国内著名学者编写的这套《中国制度研究丛书》,旨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渊源、实践基础、基本内容、内在逻辑、特点和优势以及未来的发展目标、步骤等有关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这样的工作,有助于我们明确建设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着力点,以进一步增强我们的制度自信。

期待这套丛书成为国内外读者了解中国、理解中国制度的入门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

2016年12月30日


[1]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3页。

[2]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30页。

[3]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2页。

[4] 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9月6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