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中国经济处于“三期叠加”时期,面临供需结构的突出矛盾。针对这一状况,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破局之策——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就在于“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减少无效供给,削减落后产能,升级现有生产和生活产品的质量,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同时,产品质量是产品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一种重要属性。它的产生是多种要素结合的结果,它的提升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在此背景下,研究出口质量提升对经济增长、贸易发展、经济波动、社会收入的影响,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此,通过研究出口质量演变的行业增长效应、贸易增长效应和经济波动抑制效应,本书发现:
(1)从比较优势演化角度而言,产品出口质量是衡量产品效用水平的重要指标。当收入水平一定时,消费者会对较高质量产品形成较大需求强度。随着世界平均生产率和收入水平的提升,生产较高出口质量产品的国家会在高质量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从而促进高质量产品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当收入水平提升时,国外消费者对高质量产品偏好的增强也是促进高质量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
(2)从决定机制而言,一国能力数量的多少是影响该国出口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能力是一种隐性的变量,它代表一国把资源禀赋、技术、劳动力、资本、制度等生产要素结合起来创造出更多品种或更高质量产品的水平。一般而言,一国能力数量越多,该国潜在地生产的产品种类越多,生产的产品质量越高。同时,一国拥有的能力数量越多,其生产的调节能力越强,抗经济波动能力越强。
为了能合理测度出口质量,本书基于Feenstra和Romalis(2014)的方法,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测量了1990—2011年196个国家(地区)产品—行业—国家三个层次的出口质量指标。通过分析这些指标的演变趋势,本书发现:
(1)整体而言,在产品层面,初级产品出口质量指标较低,而中间产品或资本品出口质量指标较高。在国家(地区)层面,不同国家(地区)同一种产品具有不同的产品出口质量指标,高收入国家(地区)的中间品或资本品出口质量指标高于中低收入国家,而在初级产品出口质量指标上两种类型国家(地区)间的差异不大。
(2)在行业层面,初级产品类行业出口质量指标较低,中间产品或资本品类行业出口质量指标较高,这与产品层面的估计数据相契合。不同类型行业出口质量指标波动幅度不同,技术成熟类行业出口质量指标波动幅度小,而资本密集型和高技术类行业出口质量指数波动幅度大。同时,经济危机发生时紧缩的市场需求会对行业出口质量指标的提升起到倒逼的作用。
(3)在国家(地区)层面,高收入国家(地区)出口质量指标普遍偏高,而中低收入国家(地区)出口质量指标普遍偏低。整体而言,世界平均出口质量指标上升趋势不明显,呈现“W”形变动特征。国别间出口质量变动趋势存在差异。在19个典型国家(地区)中,高收入国家(地区)出口质量指标变动趋势不统一,新兴市场国家(地区)出口质量指标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国家(地区)出口质量指标与其收入水平呈正相关。其中,在高收入样本国家(地区)中,这种正相关关系很显著,在中低收入国家(地区),这种正相关关系不甚明显。
(4)在产品层面,中国初级类产品出口质量指标较高,但变动趋势缓慢;中间品或资本品出口质量指标较低,但上升趋势明显。在行业层面,与中国产品层面数据相符合,中国初级产品类行业出口质量指标偏高,变动趋势不明显;中间品或资本品类行业出口质量指标偏低,但存在明显上升趋势。在国家(地区)层面,中国整体出口质量指标上升趋势不明显,但在1997年和2008年经济危机后有阶段性上升趋势。这反映了国际市场的倒逼对中国出口质量的提升有很大促进作用。
利用测算出来的国家(地区)和行业层面出口质量指标,本书实证研究了出口质量提升对外贸发展、行业增长和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表明:
(1)关于出口质量演变的外贸增长效应。在中国国家层面,出口质量的提升可以有效促进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同时,国外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对高质量产品偏好的增强,也是促进中国外贸增长的重要原因。分国别而言,中国出口质量指标与对外贸易间的正效应,在高收入国家样本中较小,而在中低收入国家样本中较大。这说明中国整体出口质量指标偏低,比较契合中低收入国家对产品出口质量偏好层次的需求。同时,中国出口质量指标与对外贸易间的正效应在与中国外贸联系紧密的国家样本中更为显著。
在中国行业层面,出口质量提升促进外贸增长的效应也得到了印证。本书把SITC一分位下十个行业分成初级产品行业和工业制成品行业两组。在这两组行业中,中国行业出口质量的提升促进了这些行业的外贸出口增长。分组来看,中国工业制成品行业出口质量指标的提升对其外贸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大。这反映了中国这些年在工业制成品出口质量方面取得的进步。分国家样本来看,出口质量提升的外贸促进效应在中低收入国家样本中更为明显。这印证了中国国家层面结论的稳健性。
同时,本书发现,一国向中国出口的比重、贸易安排、进口国到中国旅游人口比重、进口国城镇化率等变量的提升会对中国对外贸易产生正效应;受益于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距离变量对中国对外贸易的阻碍作用变得不显著;由于中国出口增长主要沿着集约边际实现,相对多边阻力与中国对外贸易呈负相关关系。
(2)关于出口质量演变的行业增长效应。通过对中国28个制造行业1990—2011年出口质量指标的构造,本书发现,整体而言,中国制造行业出口质量指标在样本期中上升趋势明显。分行业来看,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与传统资源型重工业出口质量提升幅度较小,而技术及资本密集型的机械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出口质量提升幅度较大。这深刻表明,经过多年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中国在一些高端技术行业上进步很快,从最初的简单加工起步,现已开始生产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同时,随着中国制造业体量的增大,创新能力的发展开始制约其出口质量指标的提升。2005年后中国制造业各行业开始出现平缓波动,上升趋势不甚明显。
通过实证验证,本书发现整体上中国制造行业出口质量指标的提升确实有效促进了行业增长。分行业考察,出口质量提升的行业增长效应存在行业差异。在重工业、异质性行业和中等技术行业,出口质量提升对行业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而在轻工业、同质性行业和高、低技术行业,出口质量提升的增长作用不太明显。同时,行业增长还受到固定资产规模、人力资本、研发投入、企业规模、行业开放度、国有企业比重等因素的影响。其中,前三个因素能够显著促进行业增长。
(3)关于出口质量提升的经济波动抑制效应。通过对97个国家(地区)出口质量与经济波动的实证分析,本书发现一国(地区)出口质量的提升确实能够抑制其经济波动。这说明随着一国(地区)拥有能力数量的增多,其出口质量会得到提升,从而抗市场风险能力得到增强,降低了潜在经济波动的可能性。在国别层面,出口质量提升对经济波动的抑制效应在高收入国家(地区)样本中很明显,但在中低收入国家样本中不太显著。这说明该效应对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影响具有差异性。
这种效应在制造业层面也得到了印证,但其表现与国家(地区)层面的表现存在差异。可能是因为中低收入国家(地区)正处于经济的工业化阶段,制造业比重较大,在这些国家(地区)样本中制造业出口质量对行业产出波动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高收入国家(地区)已经处于后工业化阶段,制造业比重逐渐降低,所以在高收入国家(地区)的制造行业样本中这种效应并不显著。
本书的研究成果反映了实施减少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意义,并为国家在“十三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出的“提高传统优势产品竞争力,巩固出口市场份额,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的规划建议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撑。
关键词:出口质量;经济增长效应;贸易增长效应;经济波动抑制效应;国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