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本科教学的生态系统构建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首轮本科教学评估涉及这么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历史的高校,如何站在历史的高度,以科学的态度,从本质和主流层面看待这轮教学评估的历史价值,并从更深层次上分析存在的问题;如何联系国内实际并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评估理念和实践,对我国评估体制中尚不健全或发展不甚成熟的部分加以构建,这对今后更好地开展评估工作、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都具有重大意义。

一 理论意义

我国由政府组织的高校评估活动经过十几年的探索,进行过各种评估方案的实践,但没有一种模式适合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本研究以布朗芬布伦纳的系统—生态理论为依据设计了教学水平评估的评估模式,其基本特征就是让研究者掌握大学生自身系统与其他系统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纠正或调整这些不同系统间的作用或影响,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评估提高教学质量的功能。这个模式建立在一个假设上,即评估可以被用来提高教育实践的关键在于引导教育者了解不同教育政策与实践的比较效果,从而有利于未来研究者运用这样的结果来设计教育环境,从而产出更多更好的教育成果。运用这个评估模式有助于负责评估活动的研究者和相关管理者提高关于学生的发展是如何被不同的教育政策和实践影响的认识,即理解事情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并且当研究者感到有必要去改变某些事物时可以采取什么行动。因而,这个模式下的教学评估是灵动的、鲜活的、丰富的,它内在于教学生活过程,是其必需的组成部分,与学校、师生、课堂、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 实践意义

(一)有利于教学评估激励功能的发挥

激励是一种引起需要、激发动机、指导行为,以有效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评估的激励功能是指通过评估可以调动评估对象的积极性,从而使评估对象产生或形成逼近预期目标而不断进取的内在动力。但由于当前政府一元主体的行政性评估体制是自上而下执行的,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决定评估的内容、程序,并直接对高校工作进行检查、考核和衡量,高校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因而其通过评估发现问题、提高质量的主体意识淡薄,在很多方面存在着突击性、应付性、被动性的特征,甚至容易导致受评单位出于防御心理人为设置“障碍”,使信息失真从而影响质量判断。

而本书以布朗芬布伦纳的系统—生态理论为基础设计的教学评估的一个基本目的,即为尽可能多地了解关于如何重构教育环境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评估对于高校及其师生而言,就不再是一种非常态、一种外在的要求和额外的负担,从而避免了厌倦、反感和抵触情绪的产生,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教学评估的激励功能,同时有助于控制和降低学校为评估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机会等成本。

(二)有利于调动高校各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

高等教育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高等学校的办学必须体现为各方利益主体的发展服务,而利益主体是多元的,其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然而我国主要由政府开展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具有很强的封闭性,政府是各方需求的唯一合理表达者和合法判断者,这事实上是用政府需求代替多样化的社会需求。

本书所分析的基于系统—生态理论的教学评估的主体涉及学校教育教学生活中的每一位管理者、教师、学生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群体,评估对象则是教育教学活动各个主体所涉及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的工作。在这里,每一个人都是活动的主体,同时又都是活动的评价者。由于是全员、全面、全程评估,不再局限于在某一特定时间和空间展开,教学生活与评估高度结合、不可分割,相应地就疏通了各方利益需求和意识形态在评估中得到表达的途径,增强了高校对多元化利益格局的主动适应,同时有利于各利益主体对高校教学质量等方面的管理和监督,这与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的主要目的相符合。

(三)有助于教学评估数据库的建立和分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国际教学评估的经验也表明,评估是基于大量数据信息分析的科学研究过程。我国的普通高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也已走向“规范发展”阶段[10]。而“规范的”教学评估是建立在充分可靠的数据基础上的,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但目前我国多数高校仍然停留于分散独立的日常工作数据系统,少数高校建设了系统统一的日常工作数据系统,尚无高校建成分析数据系统。各高校数据格式不一致、缺乏可比较的数据等情况限制了教学评估积极作用的发挥。因此,不论是国家层面还是高校层面都需要加大力度,建立健全的分析数据库。本书以布朗芬布伦纳的系统—生态理论为基础,以大学生的个体发展为主要视角,对我国教学评估数据库的建设思路和分析应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总之,在我国,教学评估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处于发展阶段,关于其评估制度、实施方式、实施方法等仍需我们继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从而真正建立起符合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和实践的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