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价值观研究论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文化差异及文化冲突

由于人类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文化模式,各文化之间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而且这些差异不仅表现在人们创造文化的物质成果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人们的习俗、观念、道德原则和规范以及活动方式上。各文化间存在的差异使人们不能达到相互的理解,所以也就造成了文化的冲突。

1.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思维方式是指人们的行为习惯或思维的程序,它是受不同文化、个人知识结构、社会与工作环境及习惯等方面的影响而形成的,而不同的思维方式又反过来指导作用于人的行为活动。美国学者爱德华·斯图尔特(E.C.Steward)在《美国文化模式》一书中指出美国人具有抽象、分析和实用的思维取向,他们的思维过程是从具体事实出发,进行归纳概括,从中得出结论性的东西。欧洲人则更看重思想和理论,他们的演绎型思维方式侧重的是感知世界和象征思维,他们喜欢运用逻辑手段从一个概念推导出另一个概念,他们信赖思想的力量。中国人偏好形象和综合思维。形象思维是人在头脑里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表象这一形象思维过程中,人们往往从事物所表现出的相似性、相关性中发现隐藏在其中的深刻规律。中国人综合思维特点表现在将对象的各个部分联合为整体,将它的属性、方面、联系等结合起来考虑。由于各民族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也就造成了文化上的差异。

2.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联系和关系的总称。它不但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创造文化的基础。而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具体体现,它是群体内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和群体与群体的关系结成了社会关系的主体构造。如何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特质。

以中国为首的东方文化强调集体主义观念,而在行为方式的具体表现是集体利益至上,人与人之间注重互助、依靠、亲密无间和人际和谐,注意“面子”,喜好共性。西方文化,特别是美国文化在人际关系中以保持个人的独立性为主旨,他们推崇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强调个人利益至上,他们要求平等权益,注重自立、独立和隐私,他们喜欢个人竞争,喜好个性。从美国文化社会关系的表层之下挖掘所发现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个体。正是由于中美之间在人际社会关系上存在着巨大的分歧,所以美国总是在人权问题和我国的计划生育问题上评头论足,大加指责,造成了许多矛盾。

按照文化功能论来分类,因为西方文化强调人是一切的尺度,而理性是这个尺度的本质及核心内容,所以我们可以把西方文化称为理性型文化;因为以中国为主的亚洲东部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文化的表现形式突出了伦理的特征,所以被称为伦理型文化;而位于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世界”因其强调伊斯兰教义是解决各民族、教派之间的矛盾的至高无上的原则,随着这些国家“正教合一”的政权的不断加强,使得人们的一切活动方式都带有典型的宗教色彩,所以我们把这种文化称为宗教型文化。

3.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态度,但归纳起来有三种:顺从、制服与和谐。持顺从态度的人们认为,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不是向大自然去索取,而是等待大自然的恩赐。哥伦比亚的美斯蒂索人和印度人对自然就持这种宿命论的态度。如果人们在大自然面前表现得无助无奈,那么他们往往也会以同样的态度对待社会及政治秩序。

持制服态度的人们认为,人类是大自然的主人,要驾驭和制服大自然,从制服自然的斗争中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一切。在许多西方文化中,特别是在科学技术发达的地区,人们常常持有这种观点。特别是在美国,自然与物质世界应当受人控制并服务于人的观念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文化强调人是一切的尺度,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最能体现人性本质的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制服自然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智力、体力和技能,人类通过能力不断地提升自己,以达到支配和主宰人之外的一切的地位。

持和谐态度的人们则认为,人与大自然是朋友,人应与自然融为一体,人对自然有一分尊敬,但同时也利用自然的力量造福人类,但不能过分利用自然。在亚洲大部分地区,强调所有的生命形态和无生命物体的相互和谐与统一是相当普遍的观点。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主张“天人合一”,在印度佛教传入后,这一思想得到丰富和加强。

当今的世界正快速地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共同体,而且将变成一个越来越不可分割的整体,到那时所有政治上的界限和制度上的分野,都将隐退成次要的因素。未来的人类社会,必然趋向大同。而且世界的“同”将超越国家、种族和地区的“异”。在今后全球化的文化缔造融合过程中,如果每一种文化都能贡献出自己文化中最有意义和最有用的部分,那么我们人类将会共同熔铸出一个崭新的世界文明。

载于《理论前沿》2001年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