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服务型经济:中国迈进发展新阶段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影响服务业发展的相关因素:国情特点

(一)低消费率的影响

低消费率对服务业发展有负面影响,这个判断与前面所讲的高投资率的负面影响是一致的。这个因素对中国服务业发展影响显著。长期以来,中国消费率较低,国际比较,中国最终消费率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约15个百分点,其中政府消费的比重与全球平均水平基本相当,主要是居民消费比重明显偏低。2000年中国的家庭消费仅占GDP 的47%,同年全球平均为61%,低收入国家为70%,中等收入国家为59%,该比重在2004年下降到40.5%,到2014年更是进一步下降到38%。与此相对应,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低,2001年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份额为48%,最近几年,由于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负值,消费的增长贡献率有所上升,2013年和2014年分别达到50%和51.6%,但仍然明显低于全球平均数和所有收入组别的数据。生活消费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率低必然导致生活服务业发展慢和比重低。

(二)“为全球制造”的影响

前面已经分析过开放程度对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影响,这个影响在中国特别突出。中国的制造业的出口比例非常高,被称为“世界工厂”,向全世界出口大量工业制成品。2007—2012年,中国GDP占全球的比重从6.18%上升到了11.5%,但同时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从12.68%上升到了22.37%,中国制造业的产出已经占了全球制造业总产出的1/5强。2012年,中国出口额达到20490亿美元,占全球出口份额的11.1%,是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其中制造业商品的出口占全球的比重更高达16.73%。大量生产供出口用的制造业产品,必然造成国内制造业比重的上升。

(三)改革滞后的影响

服务业中一些行业特别是一些发展潜力较大的行业存在限制进入和垄断现象,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和最终需求。特别是一些有旺盛需求、供给不足却限制进入服务行业如非义务教育、医疗保健、文化服务等行业,处于服务实际获得价格较高、需求旺盛、有效供给却不能较快增加的状况中,消费者得不到有效服务、供给者也不能得到较高收入。这种状况的产生,是因为有一些服务业具有双重性质,既是经济含义上的产业,又有经济之外的职能和目标,例如教育、医疗等行业具有的公共服务性质,金融、通信等行业具有的安全性要求,文化产业具有的意识形态功能等。坚持这些性质和功能很重要,但是并不该因此而抑制其产业的性质和要求。要在加强监管的基础上,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市场在这些行业中资源配置的作用,放开进入,强化竞争,充分释放发展潜力。

回顾过去60多年,中国服务业发展呈现出与其他国家不一致的特征。这种状况受到理念、国情、发展模式、体制特点和开放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过从发展过程看,符合一般规律,有许多共性,趋同趋势明显。

参考文献

黄少军,2000,《服务业与经济增长》,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江小涓,2004a,《中国经济运行与政策报告No.2:中国服务业的增长与结构》,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江小涓、李辉,2004b,《服务业与中国经济:相关性、结构转换和加快增长的潜力》,《经济研究》第1、3期。

江小涓,1999,《理论、实践、借鉴与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以产业结构理论研究为例》,《中国社会科学》第6期。

何小峰,1981,《劳务价值论初探》,《经济研究》第4期。

世界银行,2004,《世界发展指标2003》,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美]西蒙·库兹涅茨,1989,《现代经济增长》,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李善同、陈波,2002,《世界服务业发展趋势》,《经济研究参考》第11期。

李冠霖、任旺兵,2003,《我国第三产业就业增长难度加大——从我国第三产业结构偏离度的演变轨迹及国际比较看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增长》,《财贸经济》第10期。

钱纳里,1995,《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许宪春,2000,《90年代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原因分析》,《管理世界》第6期。


[1]中国服务业的这组数据,由于统计方法等方面的原因被低估,但即使考虑了这个因素,中国服务业比例仍然较低。可参见江小涓(2004b)。

[2]这段理论研究情况的详细评述,可参见江小涓(2009)。

[3]为了具有可比性,其他国家和中国的数据都使用世界银行的数据,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2003)。

[4]世界银行使用人均GNI作为划分国家组别的依据,为了统一我们这里也使用人均GNI,国民收入GNI和GDP只相差国外要素净收入,绝大多数国家两者相差很小,不影响分析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