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萨迦派显密教法传承的发展
萨迦派历来学僧大德辈出,内部形成诸多学派,既有显宗与密宗两大学派,又有多个密法传承。从佛教学说发展的角度看,在萨迦派历史上曾有七位文殊化身之圣人以及不胜枚举的高僧大德。除了萨迦五祖外,还有号称主持佛教显宗的雅、荣二人以及杰尊·仁达瓦;主持佛教密宗的鄂、宗、察三师;精研显密二宗的果、释、达三师。这九名高僧,是推动萨迦派显密教法进一步发展的代表性人物,史称“主持和振兴萨迦派教法、装饰雪域大地的九庄严”。
一 显宗教理发展
显宗方面,由雅楚·桑杰拜开创专门修学显宗义理之教规,其弟子荣敦·玛威僧格成为发扬光大者,于1435年在前藏潘域创建那烂札寺(今拉萨市林周县境内),建立系统研习显宗教理的教育机制,向僧众传授《释量论》、《现观庄严论》、《中观》、《俱舍论》、《三律仪》等佛教经论。从而建立了萨迦派显宗“雅系教理传承”。
(一)雅楚·桑杰拜
雅楚·桑杰拜(gyag phrug sangs rgyas dpal,1350—1414),是一位精通显宗教理的大师级的萨迦派高僧。至于他的身世,土观·洛桑却吉尼玛说:“雅楚·桑杰拜,原本是孜塘执事绛曲仁钦(byang chub rin chen)之子,后送给他的侍者雅茹(gayag ru)作为子嗣,故名雅楚(gayag phrug)。他是普朵(bu dol)两大门徒聂(nya)、尊(brtson)两位中的尊智拜(brtson vgrus dpal)的弟子。”[140]雅楚·桑杰拜的生平事迹在《藏文典籍目录》中有较详细的记载:
大学者雅楚·桑杰拜生于第六绕迥铁虎年(1350),卒于第七绕迥木马年(1414),享年六十六岁。彼出生后五岁,时西藏政教大权已由萨迦派手中丧失于帕主之手。此后,萨迦虽无政权,然萨迦教法普及卫藏上下安多和蒙古地区。特别是萨迦寺被誉为雪域金刚座,为国内外学者游学辩经之重要场所和闻习显密甚深法之主要地方。雅楚·桑杰拜已为讲论萨迦经教之泰斗,解答问题,抨击辩难,主持讲经传法事宜。因此,那时萨迦有雅荣二佛学家之名,并广泛传颂。公元14世纪,西藏高僧大德辈出,掀起研究藏族文化显密经诸学之高潮。藏人自著大小五明之理论著作甚多,是为佛日高照,藏族文化蓬勃发展之时代。如布敦·仁钦珠、隆钦·饶绛巴、噶玛·让琼多杰、博东·乔勒朗杰、聂畏·贡噶、仁达瓦·宣努罗哲、宗喀巴·洛桑札巴、多朴巴·喜饶坚赞、雅楚·桑杰拜等,大都为同时代之人。彼在如此众多之高僧大德中,为一著名之大学者。[141]
雅楚·桑杰拜青年时代在萨迦寺和桑浦寺系统修学佛教显密教法,学成后在萨迦寺讲经说法;尤其是他在教学和研习佛法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佛学思想,从而在萨迦派系中建构了自成体系的显宗教理,史称“雅系教理传承”。雅楚·桑杰拜之所以建立“雅系教理传承”,主要得力于当时的藏传佛教界高僧大德辈出,佛学研究领域异常活跃,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正如藏文文献记载:
那时,这些高僧大德,在研究藏族文化和讲经传法的进程中,由于各自的独特传授和不同之研究方法,以及见仁见智,对诸多经典之见解不尽一致,因此后来出现一些不同体系的派别,犹如布敦所传为布敦派、博东·乔勒朗杰所传为博东派、隆钦巴所传为大圆满派、多朴巴所传为觉囊派、宗喀巴所传为甘丹派等。这些宗派,虽其经论基础各不相同,观点亦不一致,然而都在那时出现。觉囊派派系瑜伽行中观师,其他宗派皆为中观应成派。但是,宗喀巴晚年时,却于世俗谛之论述,则略有不同之见解。另外,仁达瓦等有时轮密续非佛说之主见。荣敦等追随恰巴·却森,批判月称;如此等等,自由研究佛学之风气极甚盛行。故而,雅楚·桑杰拜乃集毕生之精力,深究佛学,更是长期辨析般若诸典,始著有《雅氏大疏》八卷。奠定了萨迦派关于般若理论之基础。接着,其弟子荣敦亦有般若著述,经讲经传法,般若之经义广为流传。雅楚·桑杰拜自十三岁始,即在桑浦寺辩习因明。二十岁后成名,在雅隆塘钦杰瓦康桑、桑浦等寺长期讲经传法,佛学弟子四万余。大学者仁达瓦亦极赞颂之。[142]
雅楚·桑杰拜对佛母般若经做过缜密的修习和研究,撰有八卷本的《般若经注疏》。这是雅楚·桑杰拜形成对于般若教理的系统见解的思想源泉,也是建立萨迦派“雅系教理传承”的理论依据。特别是雅楚·桑杰拜培养了众多嗣法弟子,解决了后继乏人的关键性问题。众弟子中对继承和发扬“雅系教理传承”做出巨大贡献的最为知名者是荣敦·玛威僧格。
(二)荣敦·玛威僧格
荣敦·玛威僧格(rong ston smra bavi seng ge,1367—1449),原名荣敦·释迦坚赞(rong ston shakya rgyal mtshan),又名荣敦·谢恰贡日(rong ston shes bya kun rig),荣敦·玛威僧格是成名后的尊称。他出生在嘉绒地区(今四川阿坝金川一带),18岁左右赴西藏桑浦寺学习佛教显宗理论,22岁受比丘戒,27岁拜雅楚·桑杰拜为师,学习萨迦派显宗教法仪轨,同时在萨迦派大乘法王贡噶札西前修习萨迦派密宗教法,遂成就为一名佛学大师。土观·洛桑却吉尼玛说:雅楚·桑杰拜弟子荣敦·玛威僧格,据说他是弥勒化身,因笃信息解派教授和修道次第,又成为帕当巴(pha dam pa)与莲花戒的转世。[143]荣敦·玛威僧格的生平事迹在《藏文典籍目录》中有较详细的记载:
荣敦·谢恰贡日,本名荣敦·释迦坚赞,系第六绕迥火羊年(1367)诞生于康区福地甲绒,是昔时大泽师白若杂纳长期居住之圣地。父亲格葛杰波,精通本教,系噶氏后裔;母亲嘉噶墨。兄弟三人,彼系次子。从小聪明灵敏。父亲教以读书习字,送其出家,取名喜饶畏色。学习了许多轨范仪则等佛法功德,亦学习一些五明书籍。十八岁,赴卫藏求学,最初入桑浦奈托寺。于林堆住持仁钦朗杰尊前受菩萨戒;于贡堆·洛卓旺秋尊前,敬聆现观庄严论注和《量抉择论》等。求学四年,成为学者。二十二岁,著《量抉择论释》。从此,开始讲经传法,那时就被称为轨范师荣敦。后于彭域通门寺,拜克尊·贡噶杰波为亲教师、玛敦为羯磨师、堆珍·沃桑巴为屏教师,于其他十位虔诚的僧众中受比丘戒,取名释迦坚赞。后又依止善知识雅珠桑结贝等许多著名学者,究习戒律、般若、对法藏、中论、因明等,成为学者中的佼佼者,蜚声康藏。于绛央喀切尊前,敬聆《诗镜》、词藻学、声律学等经典;于噶玛·恭却旋努和策敏巴·家朗桑波等尊前,敬聆显密经论甚多。自二十二岁,在桑浦奈托寺向轨范师洛卓曲琼等五位智者讲授《量抉择论》,直至八十三岁,讲经传法不止。桑浦奈托寺为驻锡之主要寺庙。另外,也在东面的帕莫竹和直贡梯,西面的拉堆顶日朗科和昂仁、南面的雅隆亚桑和雅卓纳噶孜、北面的热振和朗孜顶等许多寺院内讲经传法。[144]
特别重要的是,1436年荣敦·玛威僧格在拉萨以北的潘域(vaphan yul)地方创建命名为那烂札寺(nav len dra chos sde)的著名寺院,为萨迦派开辟了一座崭新的弘法场所,《藏文典籍目录》记载:
七十岁,时于火龙年(1436),那烂札寺奠基,寺院建成,即有僧侣一千五百余。其讲经闻法之规章制约和一切设施,皆符合萨迦和鄂译师之制度。生前在该寺十四年,弘扬佛教,彼之名声,为明朝皇帝所闻,即派胡太监等官员入藏,并赏赐一肘高药师佛金像一尊、《文殊名称经》一部、尊胜塔一座、一肘长白檀香木等礼物,还敕封为“弘法大师”。彼读经习典时,仔细理解词义和内容,绝不人云亦云。不论著者是印度人还是藏人,只要看出彼等著作中之词义有些矛盾等不妥之处,即严加批驳。如批驳月称《入中论》之某些词义和批驳轨范师森格桑波对般若的一些注解。西藏多数学者,对印度典籍,皆有囫囵吞咽之毛病,不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特别是敢于批驳月称者,只有恰巴·却吉僧格和彼两人而已。彼于拉萨布达拉拜谒宗喀巴时,辩论般若,为宗喀巴所称赞,并赠深绿绸缎一(正)。曾与博东班钦辩论律经,最后,两人取得一致的意见。总之,讲说教理,在西藏是出类拔萃,并且雄辩全藏。八十三岁,时于第八绕迥土蛇年(1449)十二月十三日晨,圆寂于自己的寝邸。[145]
荣敦·玛威僧格在那烂札寺广招学僧,讲授自己的佛学理论,其知名度迅速提高,以至于明朝皇帝都极为看重。他在该寺主要讲授《般若经》、《现观庄严论》等显宗般若类经论,继续传扬“雅系教理传承”。后来那烂札寺发展成为萨迦派讲论佛学思想的重要寺院。土观·洛桑却吉尼玛说:荣敦·玛威僧格建造那烂陀寺,对内学僧讲授十大经论,对外信徒宣讲教典六十四部,专讲经论四十部。他平生专注于讲授佛法,有大批贤达弟子。[146]那烂陀寺常住僧众维持在700—1000人,其中学有所成的高僧在各地建寺传法。
此外,荣敦·玛威僧格著述颇丰,《藏文典籍目录》记载:
彼之著作,按释迦乔丹于第八绕迥木马年(1474),即荣敦逝世后二十六年时所著《传记》。自二十二岁至七十岁,著有《八千颂广略注解》、《佛说稻秆经释》、《密集释》、因明注解等经典注疏四十—种;七十岁至八十三岁,主要是讲经传法和闭关修行,除了有关佛法、赞颂、口诀等散篇外,其经典之注释,系七十岁以前完成。现我馆收藏其著述,有般若、中观注释和辨析等两卷,系德格刻本,还有第八绕迥铁虎年抄写本散集一卷,共计三卷。散集中有赞颂集、修行次第、修行注解、《劝戒亲友书注解》等一百四十余篇,索朗洛卓之目录亦已载明。[147]
以上引文中的释迦乔丹是荣敦·玛威僧格的著名弟子,他所撰写的《传记》中可以看到荣敦·玛威僧格的著作目录;从北京民族文化宫馆藏藏文文献中更能发现具体的目录:《荣敦著作散集》(rong ston gyi gsung vbum thor bu)、《般若波罗蜜多十万颂释》(shes rab kyi pha rol tu phyin pa stong phrag brgya pavi rnam vgrel)、《毗奈耶花鬘释论》(vdul ba me tog phreng rgyud kyi rnam vgrel)、《现观庄严论释》(mngon par rtogs pavi rgyan vgrel pa dang bcas)和《中观理路疑难解说》(dbu ma rigs pavi tshigs kyi dkav bavi gnad bstan pa)。[148]这四卷本是荣敦·玛威僧格的代表性论著,可反映其佛学思想。土观·洛桑却吉尼玛认为:“文殊怙主萨班和荣敦等诸大德,皆以中观自续见为主。”[149]说明荣敦·玛威僧格的佛学观见倾向于中观自续派,而藏传佛教主流佛学观见则是中观应成派。所以,荣敦·玛威僧格曾对宗喀巴大师著作中的个别观点提出过质疑。然而,荣敦·玛威僧格的前期众多弟子后来转为宗喀巴大师的门徒,如土观·洛桑却吉尼玛所说:其中如森巴·旋努杰乔、玛康·札巴桑布、贡汝·坚赞桑布、纳塘巴·喜饶僧格、扎琼·云丹嘉措等,后来又多转成宗喀巴大师的及门。[150]
荣敦·玛威僧格作为一代宗师,他在前后期招收的门下弟子人数众多,《藏文典籍目录》记载:
彼之弟子,有森巴旋努杰乔、金厄·楚臣达玛、噶玛巴·通瓦顿丹、纳塘班钦·萨噶师、班钦·释迦乔丹等,各派大学者甚多。还有康区林土司等,以及冲赤本、彭域大第巴恰、嘉两人等官员弟子亦多。因此,当时的大学者和高官显爵,大都是其弟子。被众人称赞为荣敦·玛威僧格。[151]
荣敦·玛威僧格去世后,其众多门徒中由达布·扎西南杰继任那烂札寺住持。此外,强钦饶降巴·桑杰培创建哲域园林寺(vbras yul skyed tshal),由此发展而来的僧院有土登朗杰寺(thub bstan rnam rgyal)、洋巴坚寺(yangs pa can)、聂悦恰雄寺(mnyan yod bya gshong)、却柯伦布寺(chos vkhor lhun po)、园林下院(skyed tshal vog)等,从而形成六座母子显宗寺院。其饶绛巴(学衔)名称或概念,即在强钦饶降巴·桑杰培时期首次产生并流行起来。[152]所以,那烂札寺拥有一脉相承之许多子寺,它们在藏传佛教学界占有一席之地。
(三)杰尊·仁达瓦
杰尊·仁达瓦(rje btsun red ndav ba,1349—1412),全称杰尊·仁达瓦·宣努罗哲(rje btsun red ndav ba gzhon nu blo gros),简称“仁达瓦”(red ndav ba),他是萨迦派在佛教显宗领域颇有造诣的一位佛学大师,尤其在藏传佛教观学发展史上发挥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其生平事迹在《藏文典籍目录》中有较详细的记载:
彼系第六绕迥土牛年(1349)诞生于吉祥萨迦寺附近之仁达喀索,乃噶尔·东赞域宋之后裔。父仁达大相扎喜坚赞;母益西喀卓。不久,父母双亡。彼自幼至成名之前,系由姑母扎喜甫精心抚养;时彼曾向姑母言道:“我要么取得萨迦本钦之地位而安定藏区,要么遁入空门而宏扬佛法,使之亮如白昼。”小时认真读书习字,倾心正法。十八岁,于第六绕迥火马年(1366)在西藏佛学泰斗萨桑班钦尊前出家,身披赤黄色袈裟,取名宣努罗哲。从聂温·贡噶与堪钦·桑结培详闻广释佛经经典之《释量论》等。此时心想,只靠上师指点,绝非良策。明白此理,遂在萨迦闭户读书。因明七论注疏等之函意,一一铭记无误。在诸寺游学辩经,其才识精湛、德行谨严、心地善良之名声远扬。著有《释量论》之广略两种注疏。此时,一闻贾色·托美桑波之名,即满怀虔信,双眼落泪,遂速赴额曲曲宗,言行一致;依止上师,于上师尊前受愿菩提心戒,并求闻诸多大乘法类,效法贾色之高尚品行,一一顿悟。此后,亲近师尊索朗坚赞,每日默记一百五十首偈颂,闻习般若之论说,圣天与狮子贤之密意,领悟无误。阅读《般若二万颂·日光论》等广注、哲阿之注释等藏文注疏。因此,不只是从文字及字面上了解,而是深刻领悟八品七十义,著有般若注释七十义。亲近绛曲孜莫,求闻上下对法,辩论抉择之,若有注释略义。拜尊者大罗汉贡噶贝桑波等为亲教师、轨范师,于彼等尊前受近圆戒。敬聆正法律藏,发奋究习律经中之一切疑难点。上师言道:“汝精于律,堪为法主。在此注疏律典,使西传律统之戒律师承不致中断。”不久,著有《律经根本律》之注释与《羯磨法》。从此,于讲经闻法之时,亦不间断说戒忏悔解禁自恣。那时,雪域藏区讲闻中观内容之定规及其修习之风尚,已极败坏。是故,该尊者立下宏志,一心一意依止法尊绛桑巴,敬聆中观理聚五论、《四百颂》与《入中论》等中观之论。日夜勤奋,启请本尊与上师,并布施僧众,礼佛供神,以其睿智反复辨析,且发奋学习,故龙树师徒之密意皆领悟无误。因众弟子一再劝请,始注三论与《显句论》总义等甚多。兹向弟子及再传弟子广为宣讲,故雪域全藏,中观应成派之见盛行。复又有如此传闻,云噶玛·恭却宣努言道:“今雪山丛中,不论智士愚人,言必中观,此仁达瓦之德也。在此之前,塘萨一地,中观之学,死气沉沉,其他地方,更不闻中观之言谈。”该尊者亦曰:“我初学时,说萨迦等地有一中观典籍,人们皆不重视,而今则极珍视。此乃我在佛教事业上所作出之成果。”该尊者之中观论著,为萨迦、格鲁、噶当、宁玛各派诸学者所公认,共尊之为中观泰斗;依止二十余位经师学者;修习上乐、喜金刚、密集以及道果秘法等。重视各种闭关修行,胜于自己之生命,是为西藏诸具三金刚持之导师。以法尊译师另却贝桑与该至尊师徒为首之五百僧众,于朗策顶寺坐夏。在普绒前后驻锡十二年,时广转法轮。复又于热振寺,师徒闭关修行,顺便为当地和外来之僧俗大众六百余人讲授佛法。另外,善于护持他人,按大、小乘信徒各自之缘分,分别授以别解脱、菩提、密咒,引入成熟解脱之道。犹似断除一切愚昧、邪见、虚伪之雪域诸贤哲之第二祖师。著有笔记、书信、教诫、问答等甚多。彼极其怜悯贱民。所至之处,庇佑当地苦难人家。不吝施舍财物,鼓励求学。从不浪费一寸光阴。注疏显密经典,言简意赅,达十卷之多。于热振寺,与法尊洛桑札巴闭关三月,后畅谈佛法,洛桑札巴言道:“该尊者不仅贤正善良,就在萨迦向某些心怀嫉妒之人讲经传法时大受干扰,和在普绒时受近待之攻击,至今亦无丝毫忿怒之心。此即难能可贵,高尚之至。”至尊仁达瓦一贯只为他人谋利,绝无欺诈之举与恶意之心。不冀求名位,亦不为得到他人财物而赞叹其人。抵阿里、芒隅、贡塘等地,授沙弥戒、比丘戒甚多。劝请君王母子造《丹珠尔》,并筹划之。故不仅为绛央·朗仁钦与赤杰·索朗德巴夫妇等卫藏全境从奉之圣僧,且中国大明皇帝亦赏赐绀绸服内外五套、祖衣、坎肩、披氅等大批财物。古格国王献上五十钱藏红花为主要之财礼甚多。这批财物皆用于讲经传法之基金、刊刻经书与建塔造像等,未曾浪费丝毫。如此,直至六十五岁,以讲经修道护持佛教,将所学之显密经论与诸明等一切深广法类,倾心授之后人。指出宗教上应如何行事,俗事又该如何处理,一一教诫之。第七绕迥水龙年(1412)十月二十九日晨圆寂。众弟子举行追荐法事后,将遗体送入灵堂火化,开启灵堂时,颅骨肢骨已不全,所剩遗骨,由法尊洛桑札巴为首之徒众分别珍藏之。主要舍利装藏于芒隅帕巴寺中与仁达瓦同等身量之至尊文殊镏金遗像内,偕同所造宝座靠背,皆为众生祈福之所。[153]
杰尊·仁达瓦出生在后藏仁达地方。他主要拜萨迦派诸多高僧大德系统学习佛教经论,在此基础上不断精进和深度研习佛教义理,不仅成长为一名萨迦派著名高僧,而且成为藏传佛教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佛学家。他以渊博的佛学知识、高尚的道德品行、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对佛教的虔诚信仰,赢得藏传佛教学僧的高度赞誉,并成为后人追捧的榜样。特别是杰尊·仁达瓦的佛学成就在于继承并阐扬了当时在藏地趋于衰落或失传的中观学,他重新掀起了研习月称的《入中论》和《中论明句论》等中观学热潮。由于杰尊·仁达瓦在佛教显宗方面尤其在中观学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当时藏地的高僧大德大都亲近过这位高僧。文献记载:
及门弟子有贡钦俄色、嘉瓦·洛桑札巴等学识渊博之善知识甚多,以及持有正法自在者遍及卫藏大地。总之,那时之藏地大学者,几乎没有一人不曾亲近依止过该尊者。[154]
在杰尊·仁达瓦的众多及门弟子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则是嘉瓦·洛桑札巴,即宗喀巴大师。宗喀巴曾在杰尊·仁达瓦座前学习中观学等佛教显宗教理,并对杰尊·仁达瓦的德才极为推崇。在格鲁派史书或宗喀巴传记中有描述宗喀巴大师与杰尊·仁达瓦互为师徒的情景。
简而言之,杰尊·仁达瓦精通佛教显密教法,在萨迦派寺院教育中构建显宗十三部经论的教学体制,他大力弘扬龙树《中观论》,尤其阐扬月称的《入中论》思想,为藏传佛教各宗派中确立“中观应成派”的主流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杰尊·仁达瓦曾与宗喀巴大师互为师徒修学佛法而声名大振,他是藏传佛教史上名副其实的佛学大师和中观学泰斗。
二 密宗法脉传承
萨迦派学僧在佛教显宗教理方面励志研习精进,获得了高深的造诣,同时,在佛教密宗实践领域奋发图强,获得成就者亦大有人在。为此,仅在密宗领域,萨迦派内部又形成鄂尔系、宗巴系和察尔系三大法脉传承。
(一)鄂尔系
鄂尔系(ngor lugs)传承,由鄂钦·贡噶桑布(ngor chen kun dgav bzang po,1382—1456)建立。藏历第七绕迥土鸡年(1429),鄂钦·贡噶桑布在后藏日喀则的鄂尔(ngor)地方创建爱旺寺(Ae lwang chos ldan,位于今西藏日喀则地区康马县境内),专门传授萨迦派密法,从而建立鄂尔系密法传承。后世鄂尔系密法成为传播区域最为广大的萨迦派密法传承。
鄂钦·贡噶桑布出生于后藏萨迦地区,族姓为“觉若”(cog ro),自幼就近拜萨迦派高僧大德修学萨迦派教法,成名后在埃旺地方建寺传法,在宗教事业上获得大成就。其生平事迹在《藏文典籍目录》中有较详细的记载:
鄂尔地方爱旺寺之创建者,萨迦喇嘛贡噶桑布,出身于正昌之觉若家族。其先祖往昔由正昌迁徒至萨迦从事牧业,后成为萨迦大长·细脱巴之司茶,继之以萨迦近侍官家而闻名。其父系本仓·珠巴云丹,其母为喇章仁钦冈白本森之女索朗白登。他于第六绕迥水狗年(1382)诞生于萨迦。五岁时,其父以司茶为业故,曾令其执与银壶相当重量之石块行走,以试其能力。他对于世俗之事,面露不悦之色,遂弃石于地。六岁时,在达钦·贡噶仁钦关怀下,从法王耶喜坚赞为师,开始学习拼读。九岁在耶喜坚赞座下受居士戒及沙弥戒。他过午不食,终日发奋苦读。渐次在法王耶喜坚赞尊前受比丘戒,菩萨戒和密乘戒。熟谙一切显密教法,尤善于领略萨迦派之曼荼罗仪轨、成就法,成为法王耶喜坚赞之主要弟子。25岁时,耶喜坚赞逝世,他料理完丧事后赴香却科岗。在译师嘉却座前闻法,时至协贡寺,在布陀室利尊前闻法。特别是在萨桑寺从萨桑喇嘛·宣努洛卓为上师,长期学习佛法。至二十九岁即第七绕迥铁虎年(1410),上师言道:“我不知能活多久,你担任萨桑寺主,护持好寺院。”言毕,授密续事部经籍和铃杵、法螺等,授法王继承人之位。自二十八岁至四十九岁,十九年期间住本寺,每于夏、冬两季讲经,春、秋两季传授灌顶及经教戒律等。卫、藏、康区求其授沙弥戒及比丘戒者逾万人,求授灌顶、经教者更多。四十九岁时寺院僧人甚多,俗事之干扰过甚,便考虑到僻静修行处讲经说法,原欲去纳萨普日楚和桑木林日楚,但问卜后未能遂愿,才到埃旺日楚。由于在当地讲经说法,诸事业极其昌盛,供养殷重,遂新建经堂,内供尼泊尔塑像匠人阿克惹纳等建造之释迦牟尼金铜大佛像,以及纯金写本《甘珠尔》经等佛像、经、塔甚多,又建讲经院,使埃旺却丹寺为之一新。[155]
鄂钦·贡噶桑布先后住持萨迦寺、萨桑寺(sa bzang dgon)等著名寺院,尤其住持萨桑寺长达19年之久,在寺内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冬夏两季讲解和教授佛经,春秋两季授予灌顶及戒律等。因而前来求法信徒络绎不绝。而鄂钦·贡噶桑布的主要贡献在于他创建了爱旺寺并建立了鄂尔系密宗传承。1429年,鄂钦·贡噶桑布在后藏纳塘寺西南约半天路程(徒步)的地方创建了一座名为埃旺却丹寺(Ae wam chos ldan dgon)的寺院,后人简称“爱旺寺”(Ae wam dgon)或“鄂寺”(ngor dgon),以此寺为中心,建立了鄂尔系密法传承。鄂钦·贡噶桑布就在爱旺寺给前来学法的广大信徒授戒传法,号称当时受戒人数达万人以上;主要传授萨迦派密法,向众弟子共传授《道果》法83次、《金刚鬘》灌顶63次。土观·洛桑却吉尼玛说:“萨迦派教内对于《道果》法亦有相互间不同的讲授方法。鄂尔系以前未闻对‘公众说’(tshogs bshad)的概念;鄂钦·贡噶桑布将其判为对‘公众说’和对‘弟子说’(slob bshad)两种,据说从此就遵循了这一教规。”[156]鄂尔系密法传承就此形成,而爱旺寺或鄂寺成为后藏地区传播萨迦派鄂尔系密法的重要道场。
值得一提的是,鄂钦·贡噶桑布曾不辞辛苦,远赴阿里、雅浪(yar langs)等地广行法施,在传授灌顶时不收财物,悉施法雨,由是求法者众多。他的弟子有萨迦世系细脱巴·贡噶旺秋、达钦·曲弥巴·洛卓旺秋、鄂堪布·贡却坚赞、宣努坚赞及旺秋扎桑等大善知识多人。鄂钦·贡噶桑布的著作包括修法类、闻法录、仪轨、书函等,连同各函目录共二十一种,德格版集为四函,名曰埃旺全集。北京民族宫图书馆已如数收藏。[157]
由于鄂钦·贡噶桑布生活俭朴、严守戒律,加之勤奋精进,使其体质状况日益不佳,最后在爱旺寺逝世。正如文献记载:
自十五岁至七十五岁期间,由于生活菲薄、禁肉食,加之奋志讲经闻法,因而健康不佳,并患有水肿症,常周身无力、肌肉消瘦。七十五岁时即第八绕迥火鼠年(1456)四月二十三日,将萨班之卷轴画像,汉地铃杵及七衣传授其弟子贡却坚赞,并叮嘱再三。二十五日上午,摄色身入法界。[158]
鄂钦·贡噶桑布逝世后,其大弟子鄂堪布·贡却坚赞(dkon mchog rgyal mtshan)继任爱旺寺住持(堪布),继续传扬鄂尔系密法传承,为推动萨迦派密宗乃至整个教法仪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宗巴系
宗巴系(rdzong lugs)虽有两支传承之说,即前宗巴系(或称美赛巴系)和后宗巴系(或称贡噶系),但均源于萨迦法王喇嘛丹巴·索南坚赞(bstan pa bsod nams rgyal mtshan,1312—1375)高僧。对于前、后宗巴二系密法传承之说,土观·洛桑却吉尼玛做过考述:
宗巴有前后二支,前者是喇嘛丹巴的弟子宗琼巴·阿强松吉拜瓦(rdzong chung ba sngags vchang gzungs kyi dpal ba)传给桑布坚赞尊者(rje bzang po rgyal mtshan)、坚赞贡乔(rgyal mtshan dkon mchog)、格瓦桑布(dge ba bzang po)等。之后,又有坚赞贡乔弟子美赛巴·多吉坚赞(mus srad pa rdo rje rgyal mtshan)等嗣法者传承。这一传承系被称为“前宗巴系”(rdzong ba snga rabs),或名“美赛巴系”(mus srad pa)。
又喇嘛丹巴的弟子大乘法王贡噶扎西(kun dgav bkra shes)门下有宗巴·贡噶坚赞(rdzong ba kun dgav rgyal mtshan)、扎托巴·索南桑布(brag thog pa bsod nams bzang po)等许多嗣法弟子。其中扎托巴·索南桑布的门下产生著名弟子吐敦·贡噶南杰(thu ston kun dgav rnam rgyal)。[159]
根据以上所述,前宗巴系或美赛巴系是由美赛巴·多吉坚赞高僧建立的;另一说,由宗巴·贡噶坚赞(rdzong pa kun dgav rgyal mtshan,1382—1446)高僧继承并极力推广,遂形成前宗巴系。也就是说,宗巴·贡噶坚赞最初在萨迦东院学习佛法,后来拜萨迦大乘法王贡噶札西为根本上师,专门修学萨迦派密法,逐步成长为一名密宗大师。他曾任后藏昂仁寺(ngm rum dgon)、却丹寺(chos ldan dgon)等寺院堪布(住持),主要传授萨迦派密法,并自成体系,后人称其为前宗巴系密法传承。
此外,吐敦·贡噶南杰(thu ston kun dgav rnam rgyal,1432—1496)于藏历第八绕迥木猴年,即明天顺八年(1464),在前藏贡噶宗(gong dkar rdzong)创建贡噶多杰丹寺(gong dkar rdo rje gdan),意为金刚座寺,位于今西藏山南地区贡噶县境内。后人又称贡噶曲德寺(gong dkar chos sde),简称“贡嘎寺”(gong dkar dgon)。《土观宗派源流》记载:
相传吐敦·贡噶南杰是持明·室利僧达(rig vdzin shriv sengah)及纳南·多吉杜炯(sna nam rdo rje bdud vjoms)的化身。因出生在吞密桑布札后裔家族中,故名吐敦,幼年时期名叫扎安杰布(gra lnga rgyal po),从强巴林巴尊者前受比丘戒,创建前藏贡噶多杰丹寺,建立各种曼荼罗仪轨、法事实修次第以及跳神法舞等事相,获得护法感应,具有神通法力,名震四海。且著作颇丰。从此传出者被称为“后宗巴系”,或名“贡噶系”。[160]
吐敦·贡噶南杰建造贡嘎寺后,在该寺讲授萨迦派不共密宗道果法,贡嘎寺遂成为萨迦派密法在前藏地区传播和弘扬的重要道场。尤其是吐敦·贡噶南杰在贡嘎寺主要传承宗巴系密法,并有所创新和发展。故史称“后宗巴系”(rdzong ba phyi rabs),又称“贡嘎系”(gong dkav ba)密法传承。
(三)察尔系
察尔系(tshar lugs)为萨迦派嫡系密法传承,并有耳传密法之称。由法王察钦·洛赛嘉措(blo gsal rgya mtsho,1501—1561)建立,虽在教内外享有权威性,但其传播范围却不及鄂尔系密法传承。
据说察钦·洛赛嘉措曾获得萨迦派耳传密法,成为这一密法的嫡系传承人,在萨迦派密宗法脉传承史上具有权威性和崇高地位。其生平事迹在《土观宗派源流》中有较详细的记载:
晚近诞生察钦·洛赛嘉措,他先拟学格鲁派,住扎什伦布寺之时,某天有一尼僧来告诉他:“多仁巴尊者遣我邀请你,并寄送这部经书作为凭证。”说完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察钦动心,遂往多仁巴住处,详述上事。多仁巴说:“瑜伽母亦会偷书呀!”观看经架中正缺空行母秘传一册,被窃取后的空处犹在。将其放入,恰巧补缺,他顿生虔信。便从达钦·罗哲坚赞(bdag chen blo gros rgyal mtshan)多仁巴·贡桑却吉尼玛(rdo ring pa kun bzang chos kyi nyi ma)座前修学传自鄂、宗二系的全部教授,还学到了未传入鄂、宗二系等其他派系的萨迦派嫡系耳传密法。因此,察钦·洛赛嘉措成为汇聚萨迦派密法源流的大海。[161]
察钦·洛赛嘉措不仅从初学格鲁派教法转入研修萨迦派密法,而且成为集萨迦派密宗三大法脉为一身的密宗大师,并建立了察尔系耳传密法传承。察尔系注重并传授萨迦派密法嫡系十三种金法。《土观宗派源流》记载:
吉祥萨迦派所传显密教法,多至数不胜数,尤其密宗四续的灌顶和续部讲授,以及密法诀窍等仪轨,更是难以计数。其中不越寺院围墙之十三种金法(gser chos bcu gsum),虽有各种不同说法,但依据察尔系说法:三类《空行法》(mkhav spyod)、三类《大红法》(dmar chen)、三类《小红法》(dmar chung)、《无死金刚天女法》(vchi med rdo rje lha mo)、《红财神法》(dzam dmar)、《狮面母法》(seng gdong ma)、《黑文殊法》(vjam dpal nag po)十三种。再加上《狮子吼法》(seng gevi sgra),又称为龙者十四种金法。[162]
察尔系传授十三种金法外,尚有许多护法类修持法,其内容极为丰富,包括密宗坛城中常出现的各类本遵法和护持佛、法、僧三宝的护法神类密法。《土观宗派源流》记载:
此外有《金刚鬘》灌顶,修法大海(sgrub thabs rgya mtsho)等的总论和别论,《密集》帕学派(vphags lugs)和益西霞学派(ye shes zhabs)两类传法,《时轮》、《喜金刚》教旨四法,《胜乐》鲁、那、智(lvu nag dril)三传规驴面法(bong zhal),属新译之红、黑、怖畏三种《阎罗王》法等,属旧译父法的《真实》及《金刚橛》法,以及《帐明王》、《四面明王》、《尸林主》、明王任命的帕仔神(beg tse)、《金刚橛》护法类等,各种护法神类法多至无法估量,迄今其传承不绝。[163]
不难看出,察尔系密法中除了主流新派密法传承外,还保留旧派个别密法传承。这亦是萨迦派的一大宗风或特色。至于察钦·洛赛嘉措传授察尔系密法的中心道场,王森说:“察钦·洛赛嘉措常住茫喀地方(mang mkhar,在萨迦以西、拉孜以南)的吐丹根培寺(thub bstan dge vphel),有不少知名弟子和再传弟子。”[164]此外,萨迦南寺和北寺等亦是萨迦派传承察尔系耳传密法的主要寺院。
由于察尔系耳传密法既是萨迦派嫡系密法传承,又是内涵丰富、神通广大的密宗大法,当时投向察钦·洛赛嘉措门下的弟子众多,其中更是人才济济。正如《土观宗派源流》记载:
其门下有绛洋钦则旺秋(vjam dbyangs mkhyen brtsevi dbang phyuag)、芒特·鲁珠嘉措(mang thos klu sgrub rgya mtsho)、俄强·索南曲培(sngags vchang bsod nams chos vphel)、堪钦·赖松巴(mkhan chen bslab gsum pa)、博克巴·弥智东珠坚赞(bod mkhar ba mee tri don grub rgyal mtshan)等众多弟子。还有旺秋热丹(dbang phyug rab brtan)、索南乔丹(bsod nams mchog ldan)、堪钦·阿旺却扎(mkhan chen ngag dbang chos grags)等继承法统者甚多。后来又出现摩钦·贡噶伦珠(rmor chen kun dgav lhun grub)、奈赛巴·贡噶勒贝炯乃(gnas gsar ba kun dgav legs pavi vbyung gnas)、达钦·金刚持阿旺贡噶洛智(bdag chen rdo rje vchang ngag dbang kun dgav blo gros)等能够传承察尔系耳传密法的师徒多人。[165]
特别是第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曾在察钦·洛赛嘉措座前聆听帐面明王(zhal)等密宗本尊法教授;第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又在奈赛巴·贡布索南乔丹处聆听察尔系道果十三金法以及大小明王教诫等密法,故在格鲁派中流行萨迦派金法及帐面明王诀窍等密法。[166]
三 显密兼通高僧
萨迦派历来学僧辈出,除了以上推演显宗和密宗法脉传承的成就者之外,尚有许多兼通佛教显、密二宗教法的高僧,并形成显密兼通之教授传承。精通显密二宗者之代表性人物主要有果沃饶绛巴·索南僧格、赛朵班禅·释迦确丹和达仓译师·喜饶仁钦三人,史称“果沃、释迦和达仓三师”。
(一)达仓译师·喜饶仁钦
达仓译师·喜饶仁钦(stag tshang lo tsa ba shes rab rin chen,1405—1474),是纳塘译师·桑嘎室利(snar thang lo rsa ba sang ga shri)的亲传弟子,原名官却杰,7岁时精通藏文读写,当上师有事外出时,他可充任15名年龄不等学生的老师;20岁前应从父母的意愿未正式出家;20岁那年在僧格坚赞拜桑布座前剃度出家,修学《五十颂(品)》(ka ri ka lnga bcu pa)等显宗经论,并认真作了笔记。之后,在却阔巴师弟(chos vkhor ba yab sras)座前系统聆听显宗教法;同时,他修习了密宗坛城仪轨,包括度量白描等。后往哲蚌寺在绛央却杰·扎西班丹座前聆听多部显宗经论,同时参与辩经会,辩证多部经论义理,由此结缘了许多学僧。达仓译师·喜饶仁钦曾在雅热杰强萨(yar res rje byang sems)座前修学道果、时轮等多种密宗法类;后又前往精通两种语言的大菩萨·突杰拜桑布(thugs rje dpal bzang po)处,学习声明(梵文),并没有花费很多精力,便能对稀有古文献及时轮等密宗咒语编写梵藏对照文。
相传达仓译师·喜饶仁钦未出远门就掌握多种语言,他在修行间隙撰写论著,还有晚间整理稿子、午间记忆经论、黄昏和黎明背诵佛经等习惯。达仓译师·喜饶仁钦回到却阔寺(chos vkhor)后,继续研习大众五明学,并与博东班钦(bu dong pan chen)见面,请教许多知识疑难。不久,达仓译师荣登却阔寺住持宝座,向外信众大力传扬三转法轮之佛法,对内自身勤于观修甚深三摩地禅定,从而成就为显密兼通的萨迦派高僧。
达仓译师撰有多种显密论著,其中他于51岁时(1455)撰写的《时轮总义》(jus vkhor spyi don)成为其代表作;此外,他撰述的作品中尚有多部语言文化方面的著作,如《文化知识本论及释论》(rig gnas kun shges kyi rsta vgrel)等,译著主要有《韵律宝源》(sdeb sbyor rin chen vbyung gnas)等。
达仓译师·喜饶仁钦门下弟子很多,如心传弟子有乌仓仁波切(vug tshang rin po che)、阿阇黎·杜增额莫(slob dpon vdul vdzin sngon mo)、达那饶绛巴·喜饶却觉(rta nag rab vbyams pa shes rab chos vbyor)、十难论师·杰确(dkav bcu pa skyes mchog)、贡噶坚赞(kun dgav rgyal mtshan)、强钦巴·桑杰培(byams chen pa sangs rgyas vphel)、色拉巴·洛哲僧格(se ra pa blo gros seng ge)、夏鲁巴·洛哲僧格(zha lu ba blo gros seng ge)、达布·洛哲塔耶(dags po blo gros mthav yas)、贡噶威瑟(kun dgav vod zer)等;专学声明(语言)和时轮的弟子亦很多,特别是夏鲁巴大译师(zha lu lo chen)成为众弟子中的佼佼者。[167]
(二)果沃饶绛巴·索南僧格
果沃饶绛巴·索南僧格(go bo rab vbyams pa bsod nams seng ge,1429—1489),出生于康区果沃地方,10岁时(1438)在贡噶奔上师(slob dpon kun dgav vbum)座前剃度出家;19岁时(1447)拜贡噶奔及饶绛巴·喜饶拜等为师,系统学习五部大论。此外,果沃饶绛巴·索南僧格师事潘域那烂札寺荣敦·玛威僧格和哲域花园寺强钦饶绛巴·桑杰培两位大师,历时五年专心修学和研习佛教显密教理;26岁时(1454)赴爱旺寺师从鄂钦·贡噶桑布,领受显密教法达四年;鄂钦去世后,又师从美钦(mus chen)等大师,继续修学圆满完成了萨迦道果法;32岁时赴多康地区短暂游学。之后,返回前藏哲域花园寺,担任辅助讲师,开始讲法,同时撰写了《喜金刚基本修法》(kyee rdor gzhi bsnyen bya tshul)、《般若佛母要义明解》(phar phyin yum don rab gsal)。后来于1466年又撰写完成了《普明辩驳》(kun rig rtsod spong)、《喜金刚辩驳》(kyee rdor rtsod spong)等著作。在这一时期,仁邦·东珠多杰(rin spungs don grub rdo rje)做施主,果沃饶绛巴·索南僧格建造了达纳赛朗寺(rta nag gser gling)。
果沃饶绛巴·索南僧格住持达纳赛朗寺达八年,在此期间,他在讲授显密教法方面有所创新和发展。1473年,他又另建达纳土丹南杰朗寺(rta nag thub bstan rnam rgyal gling),且住持该寺达九年多,向僧众公开讲授并普及了许多显密教法。1483年,他被爱旺寺聘任为堪布(住持),担任堪布长达四年。之后,当他助兴萨迦寺和额莫宗多杰丹寺(sngon mo rdzong rdo rje gdan)的教学之际,不幸逝世,享年61岁。
果沃饶绛巴·索南僧格著作颇丰,已问世的德格木刻版共有八卷本,包括般若、因明和三律仪等。其部分著作中对宗喀巴大师的佛学观见进行了批驳,尤其在《入中论注释·驳斥邪见》(dbu ma vjug pavi vgrel pa lta ba ngan sel)中对宗喀巴大师《入中论疏·要义明了》(dbu ma vjug pavi rnam bshad dgongs pa rab gsal)经论里的许多论据作了一一批判。对此,哲蚌寺第八任堪布·嘉央噶瓦罗哲(vjam dbyangs dgav bavi blo gros)于1477年撰写题为“致果氏的回复·天铁轮”(go lan gnam lcag vkhor lo)的论著,又批驳了果沃饶绛巴·索南僧格的佛学观点,并将这部论著公开发行,扩大其影响范围。据说,果沃饶绛巴·索南僧格的佛学观点不同于萨迦班智达、仁达瓦等萨迦派前辈高僧学者,他的中观见远离有或无之戏论,超越实无和实有之两边。因而比龙树和月称的中观见更为高深。[168]
(三)赛朵班禅·释迦确丹
赛朵班禅·释迦确丹(gser mdog pan chen shawakya mchog ldan,1428—1507),全称赛朵班禅·释迦确丹·智美勒贝洛,简称“班禅·释迦确丹”,为萨迦派兼通显密教法的高僧。他出生在前藏桑浦地区,8岁时在驻锡觉摩隆(skyor mo lung)的荣敦·玛威僧格大师座前剃度出家,取法名为释迦确丹·智美勒贝洛(shawakya mchog ldan dri med legs pavi blo);10岁时在那烂札寺受沙弥戒;至21岁前一直在荣敦·玛威僧格大师座前学习印度二圣六庄严的经典论著;25岁时到爱旺寺在鄂钦(ngor chen)、扎嘎·大菩萨(brag dkar sems dpav chen po)和美钦(mus chen)三人堪布或阿阇黎前受比丘戒,并在三位上师及绛隆巴·雄努洛哲(lcang lung pa gzhon nu blo gros)、班禅·纳仁(pan chen nags rin)等高僧处修学以六支瑜伽法(sbyor drug)为主的诸多甚深密宗经论。
赛朵班禅·释迦确丹曾担任桑浦寺奈果学院(gnas sgo)住持,后在萨迦撰写了《讲授百法之盛宴》(gzhung lugs brgya la bshad pavi dgav ston)、《引述果氏声明中赞颂及五十八品》(go sgra las drangs pavi bstod pa dang nga brgyad pa)等论著。42岁时(1469)赴赛朵寺(gser mdog can)掌教,向七百名学僧传授讲、辩、著三大做学问之道。此外,他在冬季法会期间讲授《现观庄严论》(上下部)、春季法会期间讲授《中观》、夏季法会期间讲授《戒律》等。同时,在赛朵寺撰写了《问答金筷》(dre lan gser gyi thur ma)一书;另在法王南杰札巴(chos rgyal rnam rgyal grags pa)座前领受时轮金刚灌顶等。
纵观赛朵班禅·释迦确丹的一生,其前后亲近四十多位上师,广泛研习佛法,同时又学习大众文化,包括语言学、诗歌学等,成为一个学富五车的大班智达。观其学问,他精通五明学,尤其专长声明学和内明学。在内明学即佛学领域又对第二、三次转法轮所传的自空与他空等深奥义理作了缜密研究,并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其代表作主要有《量论释难要义》广略两部(tshad mavi dkav vgrel spyi don che chung gnyis)、《唯识广释》两部(rnam rig tivaka chen gnyis)、《般若释·经义要论》两部(phar phyin tivaka lung snying spyi don gsum)、《中观及入中论释·大总义》三部(rtsa vjug tivaka stong thun chen mo gsum)、《律经注疏·第一百品释论》(vdul bavi bkav vgrel las brgya tivaka)、《胜乐、密集注疏金筷篇》(bde gsang rnam bshad gser thur chos tshan)等。同时,赛朵班禅·释迦却丹培养了不少著名弟子,主要有香钦巴(shangs chen pa)、绛热瓦(lcang ra ba)、多杰瓦(rdor rgyal ba)、洛桑(blo bzang)等人。[169]
总之,上述达仓译师·喜饶仁钦、果沃饶绛巴·索南僧格和赛朵班禅·释迦确丹三位高僧,皆是萨迦派显密兼通的众多大师中的优秀代表,他们共同的知识体系在于精通显密教法的同时,对五明学做过深入系统的学习和研究,娴熟大众文化。由此,萨迦派在佛学研究、密宗实践和文化传承等领域常青不衰。
四 道果法
萨迦派是一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宗派。萨班·贡噶坚赞和荣敦·玛威僧格等高僧及其追随者宣扬中观自续派观见,而仁达瓦·宣努罗哲等高僧又推崇中观应成派思想,甚至后辈学僧中既有持唯识观点者,又有崇尚觉囊派“他空见”思想的,亦有不少修持宁玛派“大圆满”法的高僧大德。从总体上看,萨迦派是以“道果法”(lam vbras)为自己的立宗之本。而道果法的内涵极其丰富,其中又有显宗和密宗之分。
显宗方面,又可细分为两个不同的理论来源,一是龙树的中观思想,二是弥勒的佛学观见。
中观思想主要以“首破非福,中破我执,后破一切见”来凸显。
首破非福(bsod nams min pa dang por zlog):以生死过患、暇满难得、无常、业果等佛学思想,劝导人们厌恶世俗一切现象,珍惜短暂人生并及时投身于佛法事业。
中破我执(bar du bdag ni zlog pa):劝导信众破除一切由于妄想及无明所造成的迷惑现象或虚幻无实的观念。先认清所要破除对象的本质,后进入破除我执的实质性阶段。
后破一切见(tha mar lta zhig kun zlog pa):劝导信众破除由执实和妄想的行为所产生的业及烦恼。而执实和妄想又是戏论和执相的意识特性所导致的,故断除戏论和执相为根本对象。
遵循弥勒之佛学观见,即破除一切邪念,领悟非有非无的境界。在深刻理解“二执”本性的基础上,最终彻底破除“二执”。所谓“二执”是指主体和客体的意识中产生的“所执”和“能执”,而出现“能执”和“所执”的两极分化,则会导致妄想、执实、戏论、执相等邪念的产生。这些邪念又是引发恶业产生的根源,故破除“二执”为修行之重要对象。
密宗方面,通过系统修行,悟证人心的明空双运、生死涅槃无别等特征;认识本元俱生智能之心的实相,达到佛我同一的境界。其修行过程:初找人心之一般性质;次寻“明心”成“空心”之途径;后认清“明空双运”(gsal stong zung vjug)之奥妙;最终证悟心之无位置、无颜色、无形状、无实体等本性特征。
萨迦派认为,心有两大特性:第一,心被一团迷乱所缠绕;第二,心的本性则为本元俱生智能。由于心无始以来同迷乱为伴,故人们一般不能了悟心的俱生智能之特性,而一旦了悟心的本元俱生智能之特性,就会自然领悟生死涅槃无别,获得佛果。这就是萨迦派所说的“未知自心者为生死,而了知者为涅槃”。因此,萨迦派提出“成境为心、成心为幻、成幻为无自性”的高见。
在萨迦派看来,初成境为心者,一切境相唯由无明损害自心所起迷现,全无实有。也就是说,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及其现象的存在都是心受无明的蒙蔽而产生的错觉,如离开心绝不会有任何实有外境的存在。修持成境为心,首先要深刻领悟外境无实有,依次将心摄持在明空双运之上,远离任何执着,保持明而不混的状态。这一修持是为了更好地领悟外境一切事物及其现象均由心所生而并无实有的本质。
成心为幻,是指能取之心为迷乱所损害而起迷现,所取既不可得,则能取之心亦不可得。也就是说,作为人们意识对象的客观实在,是主体意识受到无明的损害而产生的错误认识或幻觉,其实根本不存在什么客观实在或任何客体的实有。这一修持领悟心本身也无实有的本质,从而亲证“法”的空性。
成幻为无自性,是指“由缘起门而为成办,由离言门而为成办”。由缘起而成办者,其意思是一切诸法自性非有,因有为法,待缘而起故,无实可成。也就是说,人的意识和外境存在都属于非实有,故人们在意识和外境之外绝对不会寻找到永恒不变的实体。由离言门而成办者,正如土观·洛桑却吉尼玛所说:“印定外境为心,印定心相为幻,印定幻为缘起,于现似相违之诸法,而觉受其不成相违,生起决定,谓‘彼所生之自性,即是如此’,因为不能如实诠说,故仅安名为离言说。”[170]这一论点主要说明了以心否定境的存在,又以幻否定心的存在,再以缘起否定幻的实有,最后统一在“生死涅槃无别”之见,并验证相互不相违背之理,而悟证这一境界,则无法用语言表达,只有在其修炼实践中才能真正觉验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