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莫使“政绩”成“政疾”

做事情、干工作,如果做到了上有利于国家、下有利于人民;既符合国家和人民眼前利益的要求,又符合国家和人民长远利益的要求;既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能促进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那就做出了党和人民所需要的真正的政绩。对领导干部来说,为一方经济社会发展履职,为一方百姓造福,应该有政绩,也必须追求政绩。但怎样看待政绩,创造什么样的政绩,既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更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

真正的政绩必须符合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它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从客观存在的情况出发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我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纸上谈兵”的故事,说战国时期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评论兵事,以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他。他代替了廉颇出任赵国大将与秦军作战后,不顾“秦军远来作战,宜作长期抵抗”的实际,草率出击,结果中了埋伏,酿成了“大败身死,数十万赵军投降被活埋”的悲剧,令人慨叹不已。可见,脱离实际危害极大。1930年5月,毛泽东同志写作了《反对本本主义》的重要著作,鲜明地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不能脱离实际”, “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这些著名论断,应该成为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座右铭。

真正的政绩必须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修建于公元前256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是蜀郡太守李冰一个泽被后世的“实绩工程”。战国时期蜀国旱、涝连灾,旱则赤地千里,涝则一片泽国。征服岷江、变水害为水利是蜀郡百姓的迫切愿望,也成为李冰的夙愿。经过对岷江的水势与地势的实地勘察,李冰与儿子一道带领蜀郡百姓,开始了征服岷江水患的宏大工程。他们克服了施工中的许多困难,把防洪与灌溉结合起来,消除了水患,征服了自然,把原来的旱涝重灾区,变成了沃野千里的富饶粮仓。李冰为蜀郡百姓创造的福祉,深受蜀郡百姓的尊敬与怀念,人们尊称李冰为“川祖”,在都江堰东岸修建了庙宇,纪念李冰的丰功伟绩。缅怀古人,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让人铭诸肺腑:为老百姓办好事、惠及百姓,就会得到老百姓的拥戴,世代传颂。

都江堰

都江堰工程不仅给当地人民群众带来了物质上的福祉,也给予我们深刻的思考。政绩关乎民生,关乎千秋万代。对今天的领导干部而言,所创造政绩,不仅关系着领导干部自己的健康成长,关系着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口碑,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正如老百姓所说: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如何看待政绩的问题,包括为谁创造政绩,创造什么样的政绩等,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体现。领导干部追求什么样的政绩,就会有什么样的工作目标和施政行为,决定着政绩的大小、虚实等,也决定着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口碑。

应该看到,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广大领导干部奋发有为,身先士卒,兢兢业业,开拓进取,创造出无数辉煌的业绩,得到了党的信任和人民群众的拥护。但也有少数干部在创造政绩的过程中存在种种误区,使“政绩”变成了“政疾”:有的领导干部重“显绩”,轻“潜绩”,热衷于搞显山露水的“路边工程”、沽名钓誉的“门面工程”、仓促上马的“献礼工程”;有的领导干部急于在届内出政绩,热衷于短平快项目,对涉及战略发展的基础性事业漠不关心;有的不顾地区财力,急于上大项目,搞大工程,甚至为了显示政绩,不惜污染环境,浪费资源,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有的将局部利益置于全局利益之上,甚至损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以换取局部利益,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妨碍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而且腐蚀党员干部队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挫伤真抓实干、创造实绩者的积极性。

领导干部创造政绩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党的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领导干部创造真正的政绩,要把科学发展作为衡量标准,具体要体现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以人为本,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摆在首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二是全面发展,摈弃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发展、人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改善的观念,摈弃重局部轻全局,只从局部利益出发,不从全局考虑问题,甚至为了追求局部利益不惜牺牲全局利益的观念;三是协调发展,自觉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统筹协调好地域、城乡、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差距问题,使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互衔接、良性互动;四是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社会发展的持久性、连续性。

黑龙江省伊春市金山天然鹿场

我们身边不乏以科学发展创政绩的例子。被誉为“中国林都”的黑龙江省伊春市,以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而闻名于世,全市森林覆被率达80%以上。作为我国重要的林业资源型城市,伊春立足自身优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鲜明地提出“再困难也决不向林子伸手,再困难也决不以拼资源换取暂时利益,再困难也决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三个决不”发展原则,积极保护森林资源,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极大地激发了城市活力。该市先后被联合国有关组织授予“城市森林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范例”、“世界十佳和谐城市”等荣誉称号。“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是中国人民千百年的习惯做法。伊春“靠山养山”,保护性开发资源的政绩观念值得每一个领导干部学习。

相反,个别地方违反自然规律追求片面发展,教训十分深刻。据报载,某县地质环境恶劣,从有记载的180多年间,曾先后爆发10余次较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而且,由于大面积开荒、毁林,水土流失严重,森林覆盖率从最初的67%,下降到现在的20%,植被破坏严重,生态环境遭到超限度破坏。在停止对森林的过度砍伐后,该县转而开发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致使植被大面积破坏和岩体松动,最终导致特大泥石流灾害的发生,给人民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引以为戒,思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绝不做“崽卖爷田不心痛”的错事、憾事。

领导干部创造政绩必须牢固树立“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理念。俗话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泰山不是一天堆成的。”许多工作特别是有重要影响的工作都是由一代又一代人薪火相传、接力完成的。山西省右玉县十多任党政领导坚持不懈带领群众植树造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创业难,守业更难。创建都江堰的伟绩丰功当属李冰,但要使都江堰一直发挥作用也确非一件易事。李冰之后,历代官员都把维修都江堰作为一件大事。汉景帝时期蜀郡守文翁,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唐贞观年间益州长史高俭,武则天时期彭州长史刘易从,唐玄宗时期章仇兼琼,宋代赵不恧,元代李秉彝、吉当普,明代卢翊、施千祥,清代王来通、强望泰、丁宝桢,民国时期的张沅等都为都江堰修固完善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成为都江堰的有功之臣而载入史册,名垂千古。可见,创业诚可贵,守成也不是一件易事,在前人先辈的基础上,发扬光大已经开始的事业,同样是政绩,同样受人爱戴和怀念。

山西省右玉县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