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这是被列宁高度称赞的、为世界劳动人民所熟悉的《国际歌》中的著名歌词,它反映了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样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社会历史领域一直是唯心主义占统治地位,少数英雄人物被看作是历史的主宰,而广大人民群众则被看作是无知的“群氓”。十月革命前俄国的民粹派就曾把英雄人物比作阿拉伯数字“1”,而把人民群众比作“0”,认为如果没有前面的“1”,后面的“0”再多也没有意义。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完全违背了历史事实。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创造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根本动力,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纵观人类文明史,指南针的发明、造纸术的出现、蒸汽机的问世、计算机的发明等等,都是人民群众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所以恩格斯断言,人民群众的伟大的生产实践和社会需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生产和科技推向前进。在社会历史领域,如果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少数英雄人物只能成为形单影只的孤家寡人,他们精心设计的社会蓝图只能成为被束之高阁的一张废纸,他们怀揣的宏大抱负也只能化作难以实现的乌有梦想。从法国大革命广大民众攻占巴士底狱到十月革命武装群众占领冬宫;从中国革命解放战争广大工农群众奋勇支前到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转型,每一项重大的社会变革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当年,叱咤风云的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时傲然放言:“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鲁迅先生对此笑言,那是因为他背后有几万士兵。

我们党深知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伟大作用。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一步步滑向苦难深渊,中国的先进分子在黑暗中苦苦探索救亡图存的真理、寻求变革社会的力量。从太平天国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义和团运动,中国人民寻求民族振兴的努力从未停止。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但由于它没有提出彻底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没能广泛地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依然未能完成中国近现代史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深刻汲取这些历史教训,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经过坚持不懈的奋斗,先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胜利。历史已经证明并且将继续证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在革命战争年代,是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为我们党和人民军队提供了坚强后盾。1948年5月,徐向前同志指挥了著名的临汾攻坚战。临汾是晋南的古城,城池非常坚固,城墙地基厚60多米,城墙上面可并开两辆卡车。为了给攻城部队提供掩护物,附近各县农村,各家各户把所有几十万块门板全部贡献出来,真正是夜不闭户。在此期间,老百姓竟没有一家丢失东西。他们说,解放军来了用不着门板,国民党军来了有门板也没有用。淮海战役中,543万余支前民工出动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万辆,挑子30.5万副,牲畜76.7万头,人抬肩扛将9亿多斤粮食、300万吨弹药物资运到前线,并转送伤病员11万名,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陈毅同志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后来,邓小平同志总结说,解放战争仅用三年时间就打完了,这是在长期的群众工作的基础上集中了一切力量才实现的。这充分说明了人民群众的历史性作用,也表明了相信群众、组织和动员群众的极端重要性。

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人民群众提出了许多新思路、新办法,开拓了许多新路子,创造了许多新模式,有力地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改革开放的“群英谱”中,有敢冒风险、冲破人民公社旧体制,创造“大包干”的农民;有顶着“弃农经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大帽子,勇敢创办乡镇企业的农村干部;有敢于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大胆为市场经济体制鼓与呼的经济学家;有坚决抵制“姓资姓社”争论,创办经济特区的特区人;有勇于实践、敢于试验创新的改革闯将;有克服重重困难,创办民营企业的企业家;有敢于发表真知灼见的理论家;有敢于说真话、表达社情民意的新闻工作者;还有秉笔直书改革开放成就的历史学家,等等。他们是勇立改革开放潮头的弄潮儿,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生动体现者。

1978年冬,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手印

2007年年底到2008年3月,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调研组,就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开拓成功发展之路问题,选择全国18个典型地区进行专题调研,全面总结了18个典型地区的经验,其中一条就是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总结指出,这些地方都自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及时掌握和有效运用人民群众在发展实践中创造出的新思路、新做法、新模式;各级党政干部都能够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珍惜民力,注重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党的十四大前夕,邓小平同志在回顾改革开放历史时有一段很重要的话。他说:“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他回忆说:“乡镇企业是谁发明的,谁都没有提出过,我也没有提出过,突然一下子冒出来了,发展得很快,见效也快。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是由农民首先提出来的。这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他说,我的功劳就是将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他强调,一个人、几个人,干不出这么大的事情。邓小平同志的话真实地反映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生动而又深刻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科学原理。领导干部应当将邓小平同志的这些话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教材来认真思考,更好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可以说,在中国革命的艰苦岁月,我们党面临的敌人异常强大,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才使我们党一次次转危为安,赢得了建立新中国的伟大胜利;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苦征程中,我们党面临的任务异常艰巨,是人民群众的坚决拥护,才使我们党巩固了执政根基,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在中国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面临的挑战异常严峻,是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才使我们党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实基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都证明,我们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一刻也不能离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和参与。这如同古希腊神话里的安泰,当他和敌人搏斗的时候,唯有立足于大地母亲,才会获取无限的力量。

当然,我们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并不否定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古代罗马奴隶起义英雄斯巴达克斯,我国古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李自成,包括伟大先行者孙中山等英雄人物,他们都在领导民众的斗争中不同程度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他们之所以能起到重大作用,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历史作用是以往任何杰出人物所不能比拟的。正如邓小平同志当年指出的,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中国革命也许还要在黑暗中探索很多年。革命领袖这种杰出作用的发挥,根本原因仍然是我们党始终以人民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为考量,以谋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价值指向,紧紧地依靠广大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