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用“积木理论”看新媒体产品演变
新媒体的发展是内容、社交关系链、场景三者各自进化又互相融合的过程。在三者交融的情况下,不同的产品形态开始出现,这符合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对“创新”的定义:创新是新的生产函数,或者是生产要素的一种“新组合”。
新媒体运营都是在微信、微博等平台上进行的,因而想要研究新媒体的演变,就要观察这些平台的进化过程。新媒体人研究产品的进化历程,能为之后建立新媒体矩阵、进行针对性的运营做好准备。
2012年,校内网、饭否及美团的创始人王兴,制作了一张互联网时代的内容进化图(如图2-13所示)。其中初代目、二代目、三代目分别指代社交平台发展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
图2-13 内容进化图
资料来源:王兴
我们从内容、社交关系链、场景这三个角度分析这张图。
●内容:从纵向看,内容呈现碎片化趋势,BBS上如天涯的更新帖动辄几千字,博客的一篇文章几百字,而Twitter上一条内容都在140字以内。
●社交关系链:初代目和二代目的社区属性更强,如BBS、播客,更加注重内容沉淀,即“内容组织人”;到了三代目,如Twitter、Instagram更加强调社交关系,注重效率,即“通过人组织内容”。
●场景:初代目和二代目都是传统的PC互联网时代产物,三代目则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
图2-13是2012年提出的内容进化图,距今已有6年,之后开发的内容社交软件没有在这张图中体现,比如抖音。图中体现了一种思考框架,我将其称为新媒体产品的积木原则——不同的模块可以像乐高积木一样组装搭建。
如何定义不同的模块?将内容、社交关系链再次细分,其中社交关系链从用户角度出发可以分为社交、社区两种形态;内容可以分为内容形式、内容长度、生产模式和分发模式这四大维度(如表2-4所示)。
表2-4 新媒体产品的进化积木
无论是社交还是社区,都存在信息的流动交互。社交以关系链优先,比如和好友聊天时人们最关注的是“消息有没有被看到或回复”;而社区则以内容优先,通过内容沉淀人,比如论坛的内容排序是优先展示精彩的内容。
分发模式又分为编辑分发、社交分发和算法分发。编辑分发按照传统的编辑喜好进行推送;社交分发基于关系链进行推荐,例如从朋友圈看到的内容属于典型的社交分发;而算法分发是根据标签、协同过滤等算法,个性化推送内容。
场景则主要指设备,通常是PC和手机两大类。
表2-4有些空格没有填充,我们以后可以加入新的内容,比如“场景”一列后续可能添加VR、智能音箱等设备。
如何理解这张表?我们可以将不同的积木进行组合。积木间的组合主要有两个原因:技术的推动和用户需求的变化。比如内容形式中的“视频”和内容长度中的“短”,组合形成了短视频。短视频得以普及,一方面是因为伴随着4G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看视频;另一方面是由于用户需求的变化——碎片化时间下的娱乐需求。
积木间的组合理论上会产生216(2×3×2×3×3×2=216)种排列组合形式,但在实际中有些组合是不存在的,比如PC端的场景下不能尝试算法分发,所以实际产生的种类远少于216种。我们重点分析几个领域的组合变化。
2.3.1 论坛社区的进化
论坛是最古老的互联网社区形式之一,互联网诞生后就开始出现了。早期的论坛属于“社区—图文—长—PGC—PC”的积木组合模式,其中内容形式主要为图文,受到了当时网络环境及技术的制约。把模块中的“图文”换成“视频”,同时场景设备从PC端迁移到手机,BBS就进化成了优酷。把“图文”换成“视频”,同时长度缩短,优酷就进化成了抖音。论坛社区进化如表2-5所示。
表2-5 论坛社区的进化
2.3.2 门户网站的进化
门户网站是早期将信息进行分类整理的一种集成式网站,比如新浪、搜狐、网易等。它们属于“社区—图文—长—PGC—PC”的积木组合模式。后来新浪孵化出了微博,微博相比门户网站内容更短,更注重关系链。早期的微博只能发140字,后来生产模式从PGC(由编辑采编)过渡到了PUGC(普通用户和明星博主都可以生产内容),内容丰富度极大提升,场景设备也从PC端逐渐变为手机。
今日头条相比传统的门户网站,除了设备过渡到手机,生产模式变成PUGC外,最重要的一点是采用了算法分发机制。后来的梨视频和喜马拉雅则从视频和音频的两种内容形式改造(如表2-6所示)。
表2-6 门户网站的进化
这里列举的是不同公司的产品线,同一公司的不同产品线也会进化,会采用更多的积木组合,这意味着以更多形态、更长时间地接触用户。
以字节跳动公司为例。字节跳动公司在短短数年内发展迅速,我们抽取几个他们的产品进行分析(如表2-7所示)。目前其社交关系链以社区为主,内容形式包括图文、视频、音频;视频又分为长视频和短视频;生产模式全面覆盖了PGC、UGC、PUGC;另外还完成了对不同人群的覆盖,比如同为短视频的抖音和火山小视频,抖音主要覆盖一二线城市人群,而火山小视频则更多覆盖三四线城市。从表2-7中可以看出,字节跳动公司对社区的搭建基本已经完善,之后可能会进军社交方向。
表2-7 字节跳动公司的部分产品线的进化
除了产品线,同一产品内部的功能模块也可以进行积木组合。再以知乎为例,知乎问答社区于2017年9月上线“想法”栏目(如图2-14所示),之前知乎已经上线了知乎Live功能。
图2-14 知乎“想法”栏目
Live栏目推出后,我们可以看出其形成了三块积木(如表2-8所示)。知乎首页主攻社区,基于算法分发;“想法”栏目的目的是突围社交关系链,类似于微博;知乎Live则通过做长音频获取收入。
表2-8 知乎功能模块的进化
从最大的社交平台微信也可以看出积木组合的进化。2012年,微信媒体平台刚刚推出,从积木模块的角度分析,微信已经占据两个信息分发入口:一个是会话入口,主要以用户聊天为主;另一个是朋友圈,更像一个社区,用户在朋友圈发表状态。
随着公众号的推出,图文链接形式的内容开始出现,第三个内容入口开始发力。这样微信平台至少存在三个内容分发入口(如表2-9所示)。
表2-9 微信平台的进化
从微信的迭代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它采用了更多的积木形式——从社区到社交,同时也意味着占据了用户更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