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互联网+”的思维体系及其在智慧城市的融合特征
“互联网+”的思维已经不再局限于互联网,它已经与各行各业相结合,并且将逐步融入这些领域中,例如,本书所重点介绍的智慧城市的设计、建设和运营,就在不断融入“互联网+”的技术特性和思维体系。“互联网+”的思维体系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用户思维——用户思维是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用户思维颠覆了传统商业世界的两大规则:竞品研究、功能至上主义。
2 简约思维——互联网时代,信息泛滥,用户的耐心越来越不足,所以,必须在短时间内抓住关键!乔布斯打算进入手机领域的时候,只有一个理由:已有的手机都太复杂,太难操作了,世界需要一款简约到极致的手机。因此,他给设计团队下达了当时看似无法完成的任务:iPhone手机面板上只需要一个控制键。
3 极致思维——极致思维就是把产品、服务和用户体验做到极致,超越用户预期。
4 迭代思维——“敏捷开发”是互联网产品开发的典型方法论,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允许有所不足,不断试错,在持续迭代中完善产品。这里面有两个点:一个“微”,一个“快”。迭代是循环执行、反复执行的意思,它是颠覆式创新的灵魂。
5 流量思维——互联网经济的核心是流量经济,有了流量便有了一切。流量意味着体量,体量意味着分量。“目光聚集之处,金钱必将追随”,流量即金钱,流量即入口,流量的价值不必多言。
6 社会化思维——社会化商业的核心是网,公司面对的客户以网的形式存在,这将改变企业生产、销售、营销等整个形态。
7 大数据思维——大数据思维是指对大数据的认识,对企业资产、关键竞争要素的理解。大数据思维带来三个革新:不是分析随机样本,而是分析全体数据;不是执迷于数据的精确性,而是执迷于数据的混杂性;知道“是什么”就够了,没必要知道“为什么”。
8 平台思维——互联网的平台思维就是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平台模式最有可能成就产业巨头。全球最大的100家企业里,有60家企业的主要收入来自平台商业模式,包括苹果、谷歌等。乔布斯要求苹果团队永远不要超过100个人。还有一个颠覆性的绩效政策:小米团队没有KPI……平台思维由此可见一斑。
9 跨界思维——随着互联网和新科技的发展,很多产业的边界变得模糊,互联网已深入到各行各业,如零售、图书、金融、电信、娱乐、交通、媒体等。当互联网跨界到商业地产,就有了淘宝、天猫;当互联网跨界到炒货店,就有了“三只松鼠”……由于跨界思维,未来真正会消失的是互联网企业,因为所有的企业都是互联网企业了。
10 群众思维——群众思维是从“草根”的角度思考问题和为“草根”用户服务的态度。
11 粉丝思维——因为喜欢,所以喜欢,喜欢不需要理由,一旦注入感情因素,有缺陷的产品也会被接受。
12 服务思维——服务是一个老话题,但它时时都具有新含义。互联网赋予服务的新含义是:全天候的每时每刻、无缝隙的网上网下、无分工的全员行动。
13 爆点思维——再强大的企业,资源也是有限的,也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汇聚核心资源,在向上突破的关键点上实施定点引爆,这就是爆点。爆点思维要求带给用户超值的预期,让其尖叫,而不仅是满意。
14 社交化思维——SNS、社群经济、圈子,这是目前互联网社交化思维发展最典型的三个领域。如何在产品设计、用户体验、市场营销等经营活动中增加其社会化属性和社交性功能,对传统企业拥抱互联网时代的机遇,是一个重要思路。
15 产品经理思维——工程师、技术人员、销售明星……这些传统企业的中流砥柱,全都面临互联网时代的挑战,他们都必须转变为产品经理,运用产品经理的思维去改造自己习惯的工作模式。
16 痛点思维——一家希望在市场上保持领先的公司,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了解消费者的“痛点”,并缓解给它们造成的痛苦,将“痛点”进行分类和组合,这就可能成为产品创新的源泉。
17 微创新思维——360董事长周鸿祎这样诠释微创新:“从用户体验的角度,不断地去做各种微小的改进,可能微小的改进一夜之间没有效果,但是你坚持做,每天都改善1%,甚至0.1%,一个季度下来,改善就很大。”
18 颠覆式创新思维——“颠覆式创新”,也叫“破坏式创新”,由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最早提出,1997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创新理论专家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教授弥补和改进了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19 免费思维——传统商家的“免费”通常让消费者觉得“羊毛出在羊身上”,而互联网时代的“免费”却让商家能够做到“羊毛出在狗身上”……“免费”变“入口”,“入口”变“现金”,这就是“免费”赚钱的秘诀。
20 信用思维——电子商务进行到一定阶段,就会遇到一道门槛,那就是社会诚信体系。电子商务是在虚拟的网络平台中进行的,如果没有诚信,最后就做不成生意。
21 整合思维——IBM横向整合产业链成为PC机时代的蓝色巨人,苹果通过纵向整合成为21世纪的创新先锋。在新的互联网时代,团购……都是整合思维下的“蛋”。
22 开放思维——互联网精神的本质就是:开放、开放、再开放。
23 顺势思维——很多人知道可以这么做,但事到临头又没有做,因为顺势而为需要勇气。
24 连接思维——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区别之一,是后者的连接思维。通过一部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连接你想连接的一切,将一切人、物、服务都连接。
25 物联网思维——下一个谷歌、阿里巴巴、腾讯级的伟大公司,一定是产生在物联网领域。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其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息。物联网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等通信感知技术,广泛应用于网络的融合中,也因此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与其说物联网是网络,不如说物联网是业务和应用。因此,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2.0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上述这些思维在很多方面都与智慧城市相结合,例如:免费思维,目前很多智慧城市的应用和服务都免费提供给公众;再如大数据思维,目前政务大数据是当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还有群众思维、粉丝思维,这些都是智慧城市公众服务及其应用的开发目标和服务宗旨!
总体而言,“互联网+”时代的智慧城市在互联网技术和思维创新的双重驱动下,呈现出如下三大特征。
一是基于“互联网+”的新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搭建融合、开放、互动的城市公共服务平台,支撑城市运行管理及各部门的高效协同。这些新技术将是本书前几章介绍的重点。
二是引入“互联网+”的开放、融合和尊重人性的理念,促进城市管理机构和运行管理模式的重构,促进城市生活更智慧、更便捷、更宜居、更人性化;推进社会生态公平公开,形成新的智慧城市生态。这一点将在第6章中阐述。
三是基于“互联网+”的创新思维,以技术的进步和思维的创新为动力,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业的跨界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创造出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这些思维的内容会贯穿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