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移动互联网金融概述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特别是苹果公司的iPad、iPhone等产品的普及以及Android开放系统的崛起颠覆了传统的移动终端市场格局。技术的进步带来了更智能化的操作和更优秀的用户体验,降低了移动渠道产品价值的传递成本,从而激发出大量的市场需求。
金融业是所有产业中收益最高也是对市场反应最敏感的产业,对金融信息化的建设一直是国内外广大金融公司所投入的重中之重。
提升内部效率、降低沟通成本,同时提供更多的渠道来服务于金融客户,是金融信息化的根本出发点。移动金融正是新时期移动互联网时代金融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1.1.1 什么是移动金融
移动金融即移动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的新兴领域。移动互联网金融又与传统金融服务业所采用的媒介不同。移动互联网金融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无线POS机为代表的各类移动设备,通过上述移动互联网工具,使得传统金融业务具备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特征。
理论上任何涉及了广义金融的互联网应用,都应该是互联网金融,包括但是不限于为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产品的销售、信用评价审核、金融中介、金融电子商务等模式。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移动互联网金融具有以下2个特点。
1.使用移动终端来操作
这里的移动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类移动设备。
2.要有金融解决的方案
例如,用“余额宝”购买理财产品,就是一种金融解决方案;将“余额宝”里面的钱转出来购物,也是一种金融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移动金融就是指使用移动智能终端(包括各类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来处理金融业务的解决方案。
1.1.2 移动金融的理解
移动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新兴概念,可以结合各方面关于移动互联网金融的报刊杂志等资料来理解,这样得出的移动互联网金融的概念才更符合实际。这里摘录了几条相对权威的新闻资料,帮助读者学习理解。
1.网易报道
“社交金融”已成为移动互联网金融重要的“入口”,而移动互联网金融又成为互联网金融市场争夺的“制高点”。由此看来,一场没有硝烟的移动互联网金融争夺战已然开战。
从春节开始,各种“社交金融”活动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上纷纷开展。
2.腾讯报道
张江移动互联网金融示范区项目将分3个阶段建设,正在实施的一期项目以中兴通讯上海研发中心所在地区为核心,中国移动已基本完成该地区的4G TD-LTE室外覆盖,中国银联将对该地区的超市和餐饮网点的刷卡设备进行系统改造以支持近场支付,同时,浦发银行也在对相应的地铁和公交刷卡系统进行改造。
待一期项目完工,用户使用中兴通讯提供的带安全近场支付功能的手机,就可以享受到手机支付和移动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安全、时尚与便捷。
3.新华网报道
近几年是我国移动支付(互联网金融)跃马腾飞的几年,以手机银行为载体的移动金融和以移动支付为平台的网购、网贷及申购基金都呈现耀眼的创新与业绩,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令国人振奋不已。
4.新浪网报道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已进入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尤其当下智能手机的大众化和普及,智能化手机已大量取代电脑,或者说智能化手机就是电脑,其融合了电脑上网、网上游戏、网上购物、网络理财等众多功能。小米科技CEO雷军凭借其在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实践和感悟,早已提出“未来手机会是这个世界的中心”的预言。
是的,我们已迈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所有行业都将移动互联网化,金融业也不例外。因此,移动互联网金融已成为互联网企业和传统金融机构等多方市场主体,为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必须抢夺的“制高点”。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但其激烈和残酷的程度一点都不亚于有硝烟的战争。
5.中金在线报道
移动支付作为互联网领域和金融领域的革命性创新,在促进电子商务及零售市场的发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支付需求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没有人愿意天天杵在电脑前,未来金融最高效的方式是在不同的场景会产生不同的金融服务要求,而只有移动互联网才能满足这一点。从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的下一个爆发点绝对在移动领域,明年的移动互联网金融势必会呈现爆发性增长。
1.1.3 移动金融的内容
银行业是金融行业中的基石,因此要讲解移动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内容,必须以银行的服务内容为例。而其他的金融机构或者网络金融服务类型,都与其大同小异。
银行业的移动金融建设按照服务的用户群来区分,可以分为服务于内部员工的企业应用以及服务于外部客户的产品应用。
1.内部企业应用
常见的移动办公就属于典型的企业应用。此类应用的核心价值在于提高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供更方便的业务流程,帮助企业员工带来更高的效益。目前常见的银行内部企业应用类型包含以下5项。如图1.1所示。

图1.1 移动金融服务于内部员工的企业应用
2.外部产品应用
移动银行是最常见的银行提供的对外服务的移动产品,此类应用的核心价值在于增加银行的服务渠道,在提供更方便的服务的同时不但大大降低了传统渠道的成本,还可以带来新的收益。另外通过外部渠道,还可以整合其他行业的资源,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对于客户的随身性、便捷性极大地增加边际效益。目前常见的银行外部产品应用类型包含以下4项。如图1.2所示。

图1.2 移动金融服务于外部客户的产品应用
1.1.4 移动金融的分析
在上述3个小节的内容中,分别对移动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各界对移动互联网金融的理解,以及目前移动互联网金融的业务内容等内容进行了讲解。接下来将对移动互联网金融进行概括性分析。
1.未来社会是移动宽带的社会
信息通信技术能够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并改善全民生活质量。纵观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从1G模拟信号技术到2GGSM、3GWCDMA,再到4GLTE,数据传输速度平均每三年翻一倍。信息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人类社会在信息通信技术影响下,正在出现以下两种发展趋势。
未来社会是宽带社会。整个社会的信息量不断增加,海量数据成为发展趋势,大数据、云计算等面向海量数据的信息处理模式应运而生。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人们开始获得更为丰富的信息,极大提升人们的决策力和行动力。
未来社会是移动社会。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移动网络变得更加发达。智能手机替代计算机,成为人们沟通、生活娱乐和信息处理所依赖的的主要工具。
未来社会是移动宽带的社会。通过参加以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支撑的信息社交网络,人们可以每时每刻生活在另一个与现实世界并行的虚拟世界中。同时,人们在虚拟世界中的活动反过来又会对现实世界中人们的衣食住行产生深刻影响。
2.移动金融是互联网金融皇冠上的璀璨明珠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的发展呈现浩荡之势。互联网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日益起到支柱作用,已经沉淀为基础设施行业。在国际电信联盟(ITU)树立的“互联互通、普惠服务”的原则下,互联网对增进社会福利、改善民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传统互联网的发展也面临着天花板,客户覆盖面已经逐步达到上限。个人电脑的缺点是不能移动或者移动性很有限,与人们随时随地享受金融服务的需求不相适应。
因此,以网银为代表的传统互联网服务面临着挑战和突破的要求。
移动互联网是对传统互联网的升级,成长空间巨大。传统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网结合产生了移动金融新型服务模式。移动金融突破了桌面互联网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享受优质的金融服务。
目前,手机已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这显示了随着手机网民占网民比例的不断上升,手机已经取代PC成为人们上网的最常用设备。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24小时的随身装备,成为现代信息社会生活方式的最重要特征。从增长的速度和发展前景看,移动金融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网银的增长速度。
移动金融的服务内涵不断丰富,在金融服务和生活服务的覆盖能力上,将全面超越桌面互联网时代的网银服务。重力感应、二维码识别、手机定位等移动新技术不断融入金融业务,手机购物、NFC手机支付、O2O交易等新型服务手段不断出现,极大地方便了客户随时随地享受智能的、信息化的金融服务,这是传统桌面互联网金融服务所无法企及的。移动金融已成为互联网金融皇冠上的璀璨明珠。
3.移动金融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产生深刻的影响
20世纪末,比尔·盖茨曾经预言,传统商业银行是21世纪行将灭亡的“恐龙”。然而,经过历史和实践的检验证实,商业银行总能够在科学技术的演进中不断地拥抱变化,在变革中发展壮大。商业银行适应环境的精髓在于,决不抗拒技术的变革,而是通过对新技术的吸收和运用,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从而每每能够在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政治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随着桌面电脑转向智能手机,电子商务转向移动电子商务,技术变革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商业银行也要不断自我革命,过去是以网银革命实体网点,现在要以移动金融来革命传统网银。
大数据、移动通信网络、云计算和社交网络等新型互联网技术,成为推动移动金融发展的科技力量。
大数据提供了新的信息处理手段。大数据的主要特点是:数据容量巨大、数据类型众多、数据的处理速度更快。大数据处理模式使得商业银行能够更好地了解客户、更好地把握客户的需求。
移动通信网络提供了新的服务渠道,突破了原有的8小时服务时间、突破了网点的地理限制,形成了24小时全天候在线、全球范围直通的新型客户服务渠道。
云计算提供了新的技术资源使用方式。云计算采用了科学化的资源共享、支持和管理方式,提供了更高效的数据存储和分析处理能力。各种网络社交平台则提供了新的客户互动方式。以互联网为载体的虚拟社交网络涵盖以人类社交为核心的所有网络服务形式,形成相互沟通、相互参与的互动平台。这些社交网络平台提供了商业银行与客户沟通的新渠道以及产品与服务的发布平台。
移动金融模式融合使用大数据、移动通信网络、云计算和社交网络等信息科技手段,将带来革命性的、巨大的竞争优势。可以说,其产生的综合效应“不只是4+4,也不只是4×4,而是4的4次方”。
专家提醒
移动金融对传统服务模式的冲击,主要体现在割断营业机构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减少客户对商业银行的黏性和依赖程度。具体体现在3个方面:第一个是支付,第二个是信用,第三个是渠道。这3个方面的变革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影响是巨大的。
1.1.5 移动金融的冲击
变则存,不变则亡。面对科技的飞速发展和日益复杂的竞争环境,商业银行继续走传统经营模式的老路已不可行,唯一可行的应对方式就是顺应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对传统服务模式进行一场变革。这包括了以下几种应对方式。
1.商业银行应变革传统的业务模式
从业务的四分法来看,网银业务已成为现金流业务,其增速已经从快速增长转变为平稳增长。移动金融已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明星业务。从“双十一”网络购物的情况也可以得到印证:传统电子商务的增速在80%左右,而移动电子商务的增速可达500%。商业银行应从网银等现金流业务中收割利润,并将资源投入到移动金融新业务上来,将服务客户的主战场逐步从桌面电脑转向手机终端上来。
2.商业银行应构建合理的盈利模式
商业银行应用通信技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提供金融服务,形成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型盈利模式。新型盈利模式的特点是边际成本低,且随着客户的增多成本会更低。只有摆脱传统的过度依赖实体网点的高成本经营模式,商业银行才能有效地对抗第三方支付等新型竞争者。
3.商业银行应更加关注新型客户群体的金融需求
电子商务用户、手机族群等新型客户群体的重要性正在不断上升,手机已经替代电脑成为人们上网的首要工具。商业银行应关注新型客户的需求特点,向这类客户提供定制化、综合化的金融服务。
4.商业银行应构建新型渠道体系
要把银行建在社区,通过建立布局全国的网点体系,使社区银行网点成为客户“身边的银行”;要把银行建在网上,使网银成为客户通过桌面电脑获取金融服务的窗口;要把银行建在手机上,使人们随时随地通过智能手机和移动通信网络获取金融服务。商业银行也将成为“水泥银行”+“鼠标银行”+“指尖银行”的综合体。
5.商业银行应发挥自己的核心优势
随着第三方支付、网络小贷公司等互联网企业不断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商业银行的业务空间也在不断受到挤压。商业银行在借鉴互联网企业的经营机制灵活、技术更新快等优点的同时,也要注重发挥自身优势。商业银行已经建立起一整套比较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拥有非常优秀的风险文化,积累了良好的商业信誉。在理财产品的创设和信用风险的控制等方面,商业银行都有着核心优势和能力。
6.商业银行应推动金融普惠
通过面向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用户提供普惠服务,商业银行能够有效地拓展金字塔底层市场(the Bottom of the Pyramid,BOP)。商业银行传统上主要面对高端客户群提供金融服务,这主要是受限于服务的技术手段不足以及实体网点的地理范围限制。通过建立移动金融新型服务模式,商业银行服务覆盖的地理范围和潜在客户群体也扩大了成百上千倍,为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想象力和空间。
7.创新移动金融商业模式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进一步渗透,4G正式启用及移动转售业务的开展,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将继续扩大,其中高速网络用户将保持快速增长,为移动互联网金融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借助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要大力发展“手机+金融”的模式,将更丰富、更全面的银行服务搭载到手机上,通过手机将银行的业务与客户的应用场景更有机地连接在一起。
移动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为商业银行带来了机会,同时也带来了风险。余额宝、理财通等第三方企业推出的移动互联网金融产品直接与商业银行展开了竞争,商业银行如何基于移动互联网进行金融创新,因客户需求而变,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招商银行“一闪通”不仅实现了移动金融领域的重大产品创新,也实现了移动金融行业商业模式的创新,对整个移动金融全产业链的发展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
招商银行发布的“一闪通”,就是支付组织银联、全球芯片厂商恩智浦、手机厂商OPPO、华为、三星等移动金融产业链各方通力合作的创新成果,其产品模式、商业模式将对移动金融产业链形成较强的示范效应,同时也增强了国内商业银行不断探索金融创新和应对移动互联网挑战的信心。
8.全面整合“终端-服务-产品”发展路径
(1)移动端的开发与运营
移动互联网金融的“终端”由手机银行、手机钱包代表的APP应用及页面应用构成,它是实现移动化、碎片化、便捷化金融服务的前提保障。根据eMarketer的最新研究报告,未来几年中国将成为智能机份额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同时,根据中国工信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移动话音业务量增速持续下降,移动短信业务量和收入降幅持续扩大,反观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和户均流量,都呈快速增长趋势。特别是在非话音业务收入中,移动数据业务的增长贡献超过150%。
从以上两个研究数据可以看出,未来中国智能手机用户将持续增加,而且手机上网量也将持续大幅度攀升,这无疑为商业银行打造移动“端”提供了有利条件,商业银行要做的就是不断优化移动端应用、增加活跃用户数。
(2)基于移动端的服务改善与提升
一方面,商业银行应持续完善移动端的功能,逐渐实现对移动端从查询、转账等简单功能,到理财产品购买、业务办理的全环节支持。比如招商银行“一闪通”,除了移动支付功能,还集成了银行卡的所有功能,实现“万千金融事、手机轻松办”,为客户提供便捷、安全的体验。
另一方面,移动APP应用及页端受限于移动终端屏幕尺寸及用户使用时间碎片化,在功能迁移时面临着使用便捷性与业务功能完整性的冲突,需要进行有效整合。比如,移动端与PC端业务功能合理分工、各有侧重;开发不同的APP承担不同产品的业务功能,招商银行在“一卡通”APP外,开发了侧重消费娱乐功能的“信用卡”客户端;与第三方平台合作开展金融产品销售、业务办理等。
(3)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创新性金融产品
随着移动“端”与服务的持续完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创新性金融产品将呈现爆发增长的态势,并迅速形成可观规模。招商银行“一闪通”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开启了银行无卡化时代,领跑移动金融行业。
商业银行具有传统的金融优势,但在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必须重视技术力量,加大创新力度,开发出更多更好的移动互联网金融产品,服务于广大客户,提供更卓越的用户体验,同时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专家提醒
移动互联网金融是大势所趋,面对机遇与挑战,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创新产品、服务,不断为客户提供更好、更优质的体验,从而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1.1.6 移动金融的创业
2014年年初,先是最大的P2P平台红岭创投被爆出坏账,之后,陆金所也“摊上大事”,被爆旗下子公司有近2.5亿坏账,同样,资本也开始在这个领域不再像去年一样热闹非凡。
这样的情形正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战场的战火无论是巨头还是新晋玩家,均已表现疲态,无论是结盟还是消灭,“拉锯战”让各个玩家都纷纷思量第二战场。这个时候,所谓的移动金融正嫁接移动设备的普及及全球移动支付的迅速增长悄然开辟了第二战场。据Statista机构预计,从2013年至2017年,移动支付市场将以年复合增长率32.3%的速度增长,预计在2017年达7010亿美元。
与此同时,移动支付逐渐将视线转移到线下。各方意欲抢夺比线上更加庞大的线下市场。线下市场,后续将为移动支付带来更大的空间。
在纵向金融领域,移动互联网逐渐与金融有机融合,创造出诸如移动支付、移动理财基金(余额宝等)、移动银行、移动证券(网上证券经纪)、移动保险(网上保单销售与理赔)、移动彩票售卖和移动增值业务等。
横向的移动支付从线上转移到线下,从之前的网上购物,到水果店的扫码送苹果,移动金融领域的支付必是鏖战正酣的红海,但纵向的移动银行、移动保险等还是一片蓝海。
综合各方面内容可以总结出,创业者在移动互联网金融上还是有些事可以做的。
1.以更低成本、更新模式去抢占移动支付市场
传统线下的POS刷卡器的硬件成本,无论是购买还是租赁,成本都不低,这也给了其他更便宜的硬件终端以机会。其中有拉卡拉、钱方、第三方支付等,但是中国的商业结构除了百货商场,还有零售餐饮,还有街边店、夫妻店、校园、农民工等,只要你切中一个细分市场,并把这一块做深,那么还有赚钱的机会。
2.服务移动互联网金融机构
可以为金融机构、商户和消费者提供借记卡、信用卡、智能卡等硬件、软件、服务。创业举例:现在不少金融企业都在微信平台做服务号,其中需要很多软件技术对接。不少小的创业公司,已经在这一块日进斗金。
3.瞄准金融行业的游商机会
比如,帮助百货商店推出适合于商家进行移动支付的服务,可以管理商品品类更多的产品,也可以通过移动支付来推动更多移动金融的创新。
对于保险等游商来说,有了移动金融的终端,可以提升客户服务率。现在保险的游商机会只是刚刚开始。
4.费用率会更加灵活,这给移动支付的创新更多空间,客户分层也更加明显
在国外,移动支付会有两笔费用,一种是一次性购买硬件终端的费用,另一种是每笔的交易费用。Square是2.75%左右,其他的移动支付工具,除了硬件的固定成本之外,便宜点的费率也在1.9%~2.7%。这相对中国的费率来说,是比较高的。
而目前移动支付市场的各种竞争,将会拉低这个移动支付的费率,未来很有可能达到1%左右。而针对各个细分市场,费率将会更加灵活。
5.移动互联网金融上的小门户将会很多很多,有自己的特点就有机会
大智慧、同花顺、腾讯自选股等都在琢磨如何将5000多万的炒股用户在移动端上一网打尽。现在,这三家平台的日活跃用户量在几十万至几百万,还有更多的成长空间。
铜板街、挖财、玖富的Wecash等,都基于APP、微信服务号,通过切入基金、记账、移动授信取现等方式来笼络住一批小型的用户。
6.移动安全的机会大
腾讯、360、百度这三家大公司已经将安全当作战略级的产品来做,三家竞争非常激烈。而移动支付上的安全,现在也只是起步阶段,很多技术都需要去完善,期待着那些技术巨头们来发掘。
7.移动互联网金融要结合好地理位置、圈子、喜好等移动互联网上的新特点来做
在金融产品的设计上,将结合游戏的因素,让金融产品更有创意,更能激发用户的使用欲望,比如博彩性的产品设计。依据地理位置,收集相关数据,可以给用户进行形象素描,在消费、贷款、投资理财等各个方面,都可以给出相关的方案。
8.移动互联网金融的营销
互联网金融将让原先面向专业的投资人转向普通的人群。大众型的产品,机会自然多。这其中,用互联网的思维来做营销的机会很多。
9.企业移动互联网金融、金融一级市场
与个人级市场相比,企业级的市场转换较慢,但水比较深。企业的理财平台也会发生变化,企业级的交易也需要有数据的闭环,才能够做到更精准。
那些PE、VC、投资顾问也将因为移动互联网而创新自己的商业模式。未来,路演、看项目,都会在移动互联网上创新出新模式。
举例:“用友”现在就希望通过移动端来帮助传统企业转型的同时也接入支付环节,未来,可以做移动互联网金融。
10.商业模式上要拥抱创新金融
目前,银行理财有较高的理财门槛,通常是5万至10万元起步,一般的客户无法购买。即便是给银行导流,银行在分成模式上也很强势,往往无法获得数据的反馈。这使得导流类的产品无法依据效果做更多的商业优化,也一直没有话语权。
而基金、保险等细分领域对银行渠道较依赖,对移动互联网也有强烈的要求。所以,刚开始铜板街、挖财等移动渠道往往是销售基金类的产品。
但基金的行业规模比较小,适合在移动互联网渠道发行的基金产品大部分也都是简单、标准化的基金产品,佣金很低。目前,基金的规模在3万亿元左右,与银行理财的10多万亿元相比,占比小。
专家提醒
传统金融现在对互联网金融的抵制越来越浓,甚至有联合企业抵制、向政策层施压来阻碍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在可见的时间内,移动互联网金融也需要抱团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