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规避指南: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税收筹划关键点及疑难解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企业财务风险规避指南》一书出版了,兴奋难抑。

之前,我在人民邮电出版社已出版了两本书:《指尖上的会计:一本书读懂会计那些事儿》《指尖上的会计2:一本书读懂财务管理》。这两本书源于我的微博“@指尖上的会计”。现在出版的这本书则源于我的微信公众号。因自媒体而成三本书,亦可算集腋成裘。

自媒体具有独特的魅力,让人欲罢不能。继微博“@指尖上的会计”之后,我在2015年9月注册了同名微信公众号,将自媒体阵地由微博转移到微信。我的微信公众号的介绍语是,“会计是我们谋生的技能,也应是我们生活的乐趣。轻轻滑动指尖,阅读会计美文。关注‘指尖上的会计’,愿我们成为朋友,一起分享会计工作的辛酸与喜悦!”

开始几个月,我几乎保持每天更新一篇会计原创文章的势头。如此密集地推出接地气的原创文章,自然能吸引会计粉丝的关注。加之有微博粉丝做基础,微信公众号“指尖上的会计”轻松收获了五万粉丝。增长的粉丝数量反过来又激发出我的创作热情,这或许就是自媒体的魅力所在吧!

做有影响力的自媒体绝不能自娱自乐、孤芳自赏,时刻都要接受读者的检验。发表的会计文章好不好,看文章的阅读量与增长的粉丝数即可评判。什么样的文章受读者青睐呢?依我的经验,接地气、能解决实际问题才行。标题党、故作高深、无病呻吟的文章是无法持久吸引粉丝关注的。

“指尖上的会计”这一自媒体品牌发端于微博,一路走到微信,都遵循“聚焦实务、立足疑难、训战结合”这一主旨。

微信公众号要保持“一天一文”的频次,对于作者而言是约束,也是动力。没有足够的知识积淀、没有旺盛的创造力、没有持久的激情是难以持续的。写得多、发得勤,难免“萝卜快了不洗泥”。把微信公众号发表的文章整理成书绝非简单拼凑,其间还有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口语化转书面语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修改错字病句,统一行文风格、统一措辞、统一体例也耗时耗力。

将单篇的文章分出章节,厘清逻辑,这一过程需要自己做出痛心的割舍。每篇文章都是一字一句写成的,我都曾为之付出心血,都希望它们能印成铅字以飨读者。无奈有的文章立意与本书框架不符,只能割爱了,希望以后它们也有机会出版成书。

翻开本书的目录,你会发现内容框架简洁明了。本书是按企业财务工作的职能划分的,分为三大部分: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税收筹划。细究一下选文,你会发现三个特点:(1)内容与实务工作相关;(2)问题在工作中常见;(3)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

出版这本书我一直心存忐忑,总担心自己写的文字有错讹,怕误导了读者。初稿出来后我找了很多朋友和粉丝校稿。果不其然,大家帮我纠出了书稿中的不少硬伤,有的硬伤甚至是我自己一直没有意识到的。从这个角度看,这本书也算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学无止境、常学常新,这或许是每一个会计人都应具备的学习态度。

看着这本《企业财务风险规避指南》我备感亲切,它是我20年财务工作经验的总结,内容虽不完美,但有一点我可以保证,它源于实践,绝非书面说教。如果你真读进去了,相信它能帮你解答不少疑惑,甚至能帮你规划会计生涯。

自媒体的读者与作者是互为依存的,本书能出版应该感谢我的五万微信粉丝。因为有粉丝朋友们专业与挑剔的眼光关注着,我不敢懈怠、常存敬畏。同时要感谢人民邮电出版社的编辑老师,我的三本书能高效出版,与编辑老师的辛劳与付出分不开。三年来,自觉与人民邮电出版社的合作是愉快的,我坚信自己与人民邮电出版社的合作还会继续!

会计时刻处于变化之中,我会把眼前这本书当作一件可持续维护的产品,不断打磨、增删修补。与此同时,“指尖上的会计”仍将砥砺前行,不断创作出有深度、有锐度、有温度的会计文章,为本书修订提供素材。衷心期待着本书未来能出第二版、第三版……让它始终与会计实务同频共振,始终作为会计人的工作指南。

由于自身水平有限,即便付出了十二分努力,书中也难免有错讹。如果读者阅读此书时发现有表达不当之处,或有修改建议,烦请不吝赐教,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指尖上的会计”(ID:kjr2016)即可留言指正。

这本书远未结束,惊喜或许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