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健康医疗模式转型与创新:掘金千亿医疗产业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1章 智慧医疗:一场颠覆传统的医疗产业革命

1.1 “互联网+智慧医疗”:重构传统医疗健康产业

1.1.1 医疗大变革:智慧医疗时代的来临

所谓“智慧医疗”,即建立包含各类健康数据信息的综合平台,依托现代物联网技术,支持病人、医疗机构、专业医疗人员及医疗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不断提高整个医疗保健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智慧医疗围绕个体患者展开运营,聚焦患者的疾病治疗及人们健康生活的引导,借助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及大数据技术,对用户的健康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分析及价值提取等,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医疗保健系统的发展,使医疗智能化切实落地。

◆政策支持:智慧医疗顶层设计基本完成

政府部门十分注重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

2009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到,我国将打造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

2013年发布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智慧医疗的发展方向及具体要求做了规定;

2015年发布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中列出了智慧医疗的技术发展方向,同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则对智慧医疗的实施方法进行了描述,并将医疗行业的发展与互联网融为一体。

与此同时,很多地方政府也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希望通过发展智慧医疗,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

◆医疗需求:传统医疗服务体系亟须改善

“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在国内由来已久,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与医疗资源供不应求、地区分布存在差异、医疗系统运转效率低等情况密切相关。

近年来,国内经济发展水平日益提高,用户对医疗健康服务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慢性病患者持续增多,对医疗保健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为此,研究者需要收集用户的身体健康数据,为其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也更加注重健康,医疗行业对专业人员的需求量较大。所以,医疗保健系统需要加速整体运转,对接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由此可见,互联网与医疗行业的结合发展是与时代要求相符的,由此产生的智慧医疗将摒弃传统的运营模式,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

◆技术驱动:“互联网+”助推医疗信息化

在技术强力的驱动作用下,“互联网+”的行动计划正在深入开展,和相关的政策的支持一起为智慧医疗的发展打下基础:

★信息通信技术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硬件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

★国内互联网的应用范围逐渐拓宽,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使人们通过多元化渠道收集海量信息,并可对其进行分析与处理;

★知识图谱、语音识别、决策分析、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技术开始在多个领域展开应用;

★传统工业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转型升级,提高了整体的数字化水平。

◆行业借鉴:人工智能在传统领域的成功应用

★亚马逊利用搬运机器人及智能物流系统,在与同类企业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百度及谷歌的搜索引擎通过知识图谱技术,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提供相关网页,方便用户直接查看结果,能够节省更多时间与精力;

★阿里巴巴的“拍立淘”可进行图片识别,为用户寻找同款或相似款产品;

★苹果的Siri、谷歌的Voice和微软的Cortana都可在语音识别的基础上与用户进行沟通;

★日本软银公司研发的机器人Pepper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并感知身边用户的情感状态;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推出的“沃森”(Watson)电脑可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据此输出准确答案。

★早在2006年,第一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就被引进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医院,经过10年的发展,目前国内40多家医院已经配备了57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总共完成了将近3万次手术。

由此可见,人工智能呈现迅猛发展态势。概括而言,智慧医疗的发展将推动整个医疗行业的进步,在相关政策的支持及先进技术的驱动作用下,其发展可为其他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提供优秀经验。

目前,国内经济依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在不久的将来就能与中等发达国家齐平,可为智慧医疗的发展提供经济支撑。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国内的智慧医疗蓬勃发展,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其发展速度还将继续提高。

1.1.2 掘金蓝海:我国智慧医疗发展现状

◆市场环境

伴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医疗信息化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在线医疗,而是聚焦于移动医疗的发展,并通过移动医疗带动智慧医疗的深入开展。易观智库数据显示,预计到2017年年底,智慧医疗的市场规模将增至200.9亿元,到2018年年底时将接近500亿元。

软件公司、医疗设备生产企业、保险公司等都将进军智慧医疗市场,其服务对象也会包括患者、医务人员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管理者等,随着智慧医疗的不断发展,该领域内必将能够建立起跨界合作、成熟、稳定的生态圈。

◆硬件设备

家用和专业的医疗设备、智能医疗辅助设备,以及进行智能化升级后的传统医疗设备,都是智慧硬件的组成部分。现阶段市场上的医疗设备有便携式血糖仪、血压计、手环、体重计等,这些设备能够自动检测用户的身体健康状况。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初创企业参与到医疗设备的研发当中,持续推出新产品。

目前,以组织器官3D打印机、达芬奇机器人(Leonardo’s robot)为代表的智慧医疗硬件吸引了众多目光。国内智能医疗设备生产研发企业也逐渐开始在产业链上游进行开拓。

◆医疗4.0时代的到来

以人体生理治疗为核心的生理医学模式是医疗的1.0时代,以生理心理治疗为核心的生理医学模式被定义为医疗2.0时代,再后来有人发现人体健康还和社会结构有关系,所以又引入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3.0时代,随着物联网的发展,我们将迎来医疗的4.0时代—生理心理社会物联网医疗时代。

◆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智慧医疗的核心组成部分,为医疗机构的信息传递及共享提供保障。我国的医疗信息化发展尚未完善,到2016年年底,国内电子病历的应用比例已超过50%,其中,符合4级电子病历的只有2%,相比之下,美国的电子比例应用比例比我国高出40%,其4级电子病历比例更是比我国高出66%。

目前,国内的区域性医疗信息系统正处于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国内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市场规模大约为70亿元,如今,这个数据还在上升,国内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仍不断加速。

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行业执行标准的统一、相关企业的发展、在移动医疗建设中的应用等问题都是智慧医疗发展中不能忽视的。

◆移动应用

APP在智慧医疗应用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制作和推广难度低,无须大规模的成本消耗,能够在短时内得到普遍应用。APP的推出能够实现用户与平台、用户与用户之间信息的共享,借助手机等移动端的计算及分析能力,围绕用户开展一系列运营。

如今的市场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APP,既有服务于专业人员和医疗机构的移动应用,也有针对普通用户的移动应用;既有以基础功能为主的应用,也有内容全面的平台系统。APP的运营对后台的计算及分析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云端服务成为智慧医疗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医疗基础设施

一般性基础设施及专业性基础设施都是智慧医疗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这类基础建设对技术的要求较高,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要经过长时间的建设才能完工,而大多数中小规模企业没有足够的实力承担基础设施建设。

以百度、谷歌、微软为代表的世界级实力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及雄厚的经济基础,相继投资建设健康云服务系统,逐步形成以其核心业务为主导的健康生态体系。云服务的推出为中小企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并且能够突破时间及空间的限制,推动计算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有效利用。

智慧医疗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产业链包含众多环节,各领域内的参与主体都应投身于智慧医疗的发展,推动其建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利用各种信息技术,通过资源整合,对原有发展模式进行优化。与此同时,要积极利用现有成果,学习优秀的发展经验,加快智慧医疗的发展进程。

1.1.3 我国智慧医疗产业建设与前景展望

◆我国智慧医疗项目建设

看病难、看病贵是我国医疗事业的痛点,实施智慧医疗战略能够有效缓解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衡、医疗资源利用率低等方面的问题,从而为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庞大的市场需求及国家政策积极引导下,我国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2016 年 7 月,全国有超过 20 个城市已经正式实施智慧型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项目。

智慧型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将通过打造区域医疗大平台,为医疗事业参与者提供“智能云”及“公有云”服务。区域医疗的业务主要涉及医疗自主服务、医疗机构业务管理、医疗服务监管等多个方面,能够有效推动医疗事业协同发展。

转诊系统、远程会诊、疾病预防、区域LIS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实验室信息系统)、区域临床路径、一卡通系统等都是典型的医疗协同。当然,要想真正让医疗协同快速落地,必须要有医疗行政监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及规划。未来趋势是医联体、区域审方中心等,都要利用药事服务管理平台,将处方审查前置,未来还要做商业保险处方审查。

从应用形态角度上来说,智慧型医疗服务存在十分显著的两大特点:其一是将物理形态的医疗事项参与者、医疗设备、技术配套设施等数据化;其二是能够将这些数据信息实时高效地提供给病患、医疗工作者、医疗机构及监管部门等。这些数据平台与提供的数据将整个区域乃至更大区域的医疗统一化,共享既有的医疗服务,提升整体的诊疗水平,同时这些数据可以为基层卫生部门提供临床辅助决策工具。

以远程会诊为例,借助医疗机构的传感器设备、多媒体设备、医疗成像设备等可以将病患的实时数据高效及时地传递给位于其他地区的医疗专家及团队,从而为病患制定完善的医疗服务解决方案。

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及医疗机构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而且医疗机构的信息化也将有助于推进医疗机构对医疗改革方案及政策的执行与落实。

◆案例:杭州智慧医疗助力诊疗便捷化

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年)》中明确指出,开展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发展惠及广大民众的健康信息服务及智慧医疗服务,全面释放健康大数据的潜在价值,对服务模式进行升级改造,提高服务能力及管理水平。

在国内诸多智慧医疗实践案例中,浙江省杭州市的探索案例值得我们充分借鉴。杭州市打造出了服务全市市民的综合卫生信息平台,能够高效精准地搜集市民健康数据,并为市民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与此同时,通过实施智慧医疗结算,对诊疗流程进行了深度优化。

杭州市积极响应“互联网+”行动计划,建立了覆盖北京、上海等地的38家国内领先的医疗服务机构的跨省转诊预约平台,使患者实现跨省预约专家的同时,还能享受异地医保服务。

市民卡成为连接杭州市医疗机构与病患的重要媒介,它可以满足病患在医疗机构内停车、诊间结算、院内就餐等一系列服务的结算需求。以广受市民好评的诊间结算为例,以前,杭州市公立医院中的所有结算窗口仅有119个,而智慧医疗结算的应用,使得每个医疗诊间都能提供结算服务,结算窗口增长至2188个,有效降低了人们缴费的时间成本。

在杭州市市级公立医院中,“全自助”服务成为一大亮点,医院大厅内建立了“自助服务区”,病患携带身份证即可自助办理建卡、预约挂号、查询、充值、缴费、打印化验单等各种服务。统计数据显示,“全自助”服务使人均看病时间缩短近1个小时,极大缓解了饱受诟病的挂号难、排队长等问题。

“杭州智慧医疗”APP的上线,为医生与患者搭建了无缝对接的沟通渠道,患者可以通过智能手机与医生进行线上交流,获得一些专业的医疗建议,从而有效降低看病成本,改善医患关系。

当前,我国的医疗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亟须解决医疗服务水平不高、效率低下等痛点,而发展智慧医疗将推动医疗服务模式转变,更加高效地配置医疗资源,有效提升医疗服务效率。

◆智慧医疗的思考与展望

目前,智慧医疗的发展尚未成熟,但呈高速发展趋势,将打破传统模式下生命科学与信息通信技术领域之间相互分割的状态。从根本上分析,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对健康信息的收集与分析,信息通信技术同样需要获取并处理信息。因此,医学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须注重基础研究,借助先进的数学工具进行信息的收集与分类处理,实现信息价值的挖掘与提炼。

智慧医疗与传统医疗的不同,集中体现于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健康数据的获取、保存、分析及应用方式,通过对个人健康数据的收集获得关键信息,从而得知研究对象当前的健康状态,由此可以看出,数据是智慧医疗发展的重要支撑。数据的价值是通过信息互动及共享体现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因此,参与者在打造区域性数据服务平台时,一定要建立行业标准并保证其执行。

从智慧医疗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内容与流程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推动内容建设,应该在遵循医疗安全规则的基础上突破传统思维的局限,加大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投资力度,加速医疗行业的整体运转,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为了改革医疗流程,应该充分把握用户的医疗需求,发挥数据的作用,对传统的工作流程进行调整与优化,从而达到提高医疗效率的目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聚焦于医疗核心问题的解决,从而推动行业整体的进步。

智慧医疗实现了医疗行业与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是科技发展及应用的集中体现,参与主体应该避免盲目行事,以用户需求为前提,并在发展过程中切实执行相关规定。政府部门需要对医疗法规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医疗机构联合,共同推进智慧医疗发展,为人们提供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

1.1.4 我国智慧医疗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我国智慧医疗产业发展面临以下挑战,如图1-1所示。

◆临床信息系统建设相对滞后

大部分医疗机构在临床信息系统建设方面过度重视实用性,对护士工作站、医生工作站等临床应用性较强的项目十分重视,但在与医院临床业务存在较大关联的信息系统方面投资严重不足。

图1-1 我国智慧医疗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具体来看,此类系统主要包括血库管理、手术室监控、护理信息管理、病理图片及报告、患者生命指征监护、功能检查信息管理、医学影像诊断报告处理、临床实验室检查报告等系统。

◆信息孤岛

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开发与各大医疗软硬件设备供应商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对用户需求缺乏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部分子系统难以有效集成,为搭建一个综合完善的医疗信息系统带来了极大的阻力,进而使各大医疗机构内部存在着严重的信息孤岛问题。

◆集团化管理和区域医疗建设问题

如何推进医疗机构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外部各个不同的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分享,从而打造出以病患需求为核心的医疗数据管理系统,是摆在医疗机构管理者面前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各大医疗机构对自身已经建立的医疗健康电子档案信息的管理不规范,信息缺失甚至错误等问题十分严重,对医疗数据价值的发掘及医疗机构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标准不统一

在急救医疗调度体系方面,智慧医疗的应用前景十分光明,表面上看解决方案并不复杂,但它对急救调度流程进行了再造,使得参与各方能够实现高效协同。

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医疗机构之间未实现标准的有效统一,我国医疗机构普遍采用的HIS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医院信息系统)及PACS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存在多个开发商,而不同的开发商在系统的接口及运行机制及标准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所以,要想建立一套完善的急救医疗调度体系,必须解决各大医疗机构之间的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这必然需要医疗机构的医疗系统及软硬件设备进行大规模更新换代,从而给医疗机构带来极高的成本压力。

◆盈利问题

为了更为直观地说明这一问题,我们不妨从智慧医疗在急救体系中的应用角度考虑。按照传统的企业经营思路,智慧医疗急救体系服务方案开发商通过直接为医疗机构提供产品及服务实现盈利。

在医疗这种相对特殊的产业中,这种盈利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急救指挥系统很难向医疗机构收取费用,就算医院没有加入急救体系,也不能为了追求利润而将出现突发疾病的病患送到定点医院,毕竟如果延误了病人宝贵的救治时间,整个企业将承受舆论压力,甚至导致企业陷入严重的品牌危机。

比较可行的盈利方案是,通过为患有心脑血管等突发疾病的患者提供增值服务,例如,将这些患者的个人电子病历存储在急救中心,定期对病人进行检查,当病人突发疾病时,及时将病人送至附近的医疗机构,并将其电子病历提供给医生,从而提升急救效率及急救质量。不过,采用这种盈利模式会极大限制智慧医疗急救体系发挥其真正作用,而且给企业带来较高的软硬件设备采购及维护成本,对企业资金流的稳定极为不利。

未来智慧医疗将参与医联体体系中,促进医联体信息化与信息支持服务建设;参与处方流转,医药分家;将参与商业保险中,为商业保险提供医疗审查与处方审查等。以上都可能是智慧医疗未来的盈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