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咆哮,让孩子爱上学习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掌控性目标·好成绩不是盯出来的

一次在商场,我看到一位妈妈跟孩子说:“你考到95分就给你买这辆玩具车,考到100分给你买那辆最大的玩具车。”孩子说:“我就想要那辆最大的玩具车,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一定要拿到100分。”听到这段对话,你是不是觉得这位妈妈有效地给孩子树立了目标?但实际上,她的这种目标鼓励有用吗?没有用!

这个100分的愿望对孩子学习的影响是怎么样的?如果孩子相信自己能够达到,学习时他内心会很激动,一边学习一边想着:如果我拿到100分,我就可以买那辆最大的玩具车,我可以这么玩,可以那么玩,可以找小明一起来玩我的车。这时他就走神了,对不对?

另一种情况是,如果孩子觉得100分不容易达到,那他遇到不会的题时会越做越烦躁,他还会一边做题一边担心考不到100分,担心得不到玩具,这时孩子又走神了。而且他学习时会有很大的压力,最后甚至会想,既然达不到100分,我也得不到玩具,还不如不学的好。

所以100分的目标,不管是让孩子有憧憬,还是有压力,其实都没有促进其学习。如果没有给孩子恰当的方法,他不知道怎样能达到100分,这个100分就是一种干扰。

100分不重要,通过哪些行为可以达到100分才重要。

按照学习目标理论的分类,成绩是“成就性目标”,而成就所需要的能力是“掌握性目标”,只有把两个目标结合在一起,让孩子将具体学习行为与100分建立联系,知道如何通过行为上的努力能够达到100分,这样的目标设立才有用。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的经历,来说说行为能力与结果的关系。

我1998年开始读本科,学的就是师范专业。我特别渴望自己能在讲台上畅快、自由地表达,将自己的所学、所想传达给学生。每次上去试讲之前我都会对自己说,放松地讲就好!但实际上却很难做到,每次一上讲台我就紧张、出汗、心跳加快,往往讲得还不如在下面自由练习时好。慢慢地,我都有些逃避讲台了。

一直到读博士的时候,一件事使我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那一次我跟着导师去电视台录节目,现场请了三位心理学大咖探讨问题。节目正式开拍前,大家围坐一圈谈笑风生。这时候我看到了角落里的主持人,也就20岁刚出头的样子,她披着大衣,手里拿着稿子在背,她一边背一边不停地踱来踱去。说实话,那一刻我就把人家看轻了,觉得专业的主持人还那么紧张,看来水平不太行。

过了一会儿,导演喊准备开始,大家就都坐好了。镁光灯打起来,这位主持人把大衣脱下来,把稿子放下,站在前面开始讲的时候,哇,光芒四射!那一刻我真的被震撼到了,我刚才的想法完全变了,原来她那么优秀,讲得那么好,可是在开场前她还在认真地准备!从那一刻开始,我明白了,要想在讲台上讲得好,不是只在心里想着要以什么样的状态应对,而是要想我能为我的课做点什么,我明白了从前自己的准备是远远不够的。从那天起,再有讲课,我都是特别充分地备课,准备好开篇用哪句话来吸引学生,准备好每个例子,准备好游戏,甚至在开始讲课之前我会去做一些调研,去了解大家的需求。果然,经过精心设计的课程讲起来如行云流水。这个时候再看我,我还紧张吗?不知不觉间,紧张感就没有了。当我不再盯着自己怎样站在讲台上能放松状态时,却达到了预期的状态。

最重要的不是盯着结果,而是将过程与结果建立联系

我们要知道通过怎样的努力,通过怎样的过程和怎样的方法,才能够达到想要的结果。所以,我们在陪伴孩子学习时不能只盯着孩子的成绩,我们需要将孩子平常的努力与其成绩之间建立联系。

我们可以为取得好成绩做些什么?比如为了成绩变好,我们要努力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自己一坐下来就能马上投入学习;我们要努力调动自己的学习动机,让自己学习的时候能够全身心投入;我们要让自己的自信心增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勇往直前;我们要学会集中注意力,要学会制订学习计划。当我们把这些全都学会、做好的时候,你说我们的成绩还会差吗?这些就是我们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当我们将这本书的内容融会贯通,用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出孩子的学习能力,孩子的成绩还会不好吗?

如何将过程与结果建立联系

以做计划的能力为例,我们来看看如何在做计划的过程中,将过程与结果建立联系,怎么才能做到不盯着成绩却能提高成绩?比如一个暑假40天,老师刚好留了40页的写字作业,孩子应该怎么订完成作业的计划呢?每天几页?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每天1页嘛!行吗?绝对不行!每天1页,这样的计划就没有弹性,是没有提前量的。当有一天他有事完不成,有几天又要跟你出去玩,那作业就会堆到后面,等到假期只有10天,作业可能还剩30页。当孩子拼命地补作业时,他就会发现自己一点都不会做计划。

那要怎么做计划?40页的作业要让他每天做3页,完成作业大约一共需要13天,给他3周,即21天的时间,他一定可以完成,而且假期还会剩下很多天。这时,孩子会很有成就感,你可以跟孩子说:“估计大部分孩子现在作业都没怎么做呢,你都做完了,真好!”

然后,下一个问题就是:省出来的时间可以干什么用?要不要对孩子说“还有两周时间,想看电视就看电视,想玩就玩”?不要!拿看电视来作为之前好好计划、早早完成作业的奖励,会让孩子觉得学习不好,而看电视好,所以不能拿看电视来做奖励。

孩子早做完作业,真正的好处是什么?是让他对自己的学习有掌控感,我们在奖励中要进一步加强这种掌控感,要用学习本身作为奖励。我们可以说:“你做得真快,离开学还有两周,你的作业就都做完了,现在别人还在忙作业,你却已经有时间来安排你自己的事了。”这时,我们可以问他上学期还有没有哪块知识没有学会,需要提高的。比如口算弱一点,那趁着这两周的时间,天天练口算,等到开学时孩子能力就能提升一截,这样他面对开学就会信心满满。孩子也会明白:“我为什么能够有时间来做口算,因为我前面计划做得好呀。”他会有很高的成就感!

如果孩子之前学习基础打得特别好,没有查漏补缺的地方,这时就看他喜欢为下学期做点什么预习,让他自由地去做,别人还在补作业,他就已经为下学期做准备了,这种掌控感会让他心里有很强的优越感。他不是跟哪个孩子比谁快,而是在群体中给自己定位,通过比较,他知道他更努力,更会做计划,这样他在后面的学习中就会有更大的自由度,这很重要。

当孩子学会了做计划,用省下来的时间预习下学期的知识,让自己更有掌控感的时候,孩子下学期的成绩能不好吗?

所以,要想让孩子取得好成绩,我们不需要盯着成绩,这种成绩型目标对孩子的成绩提高没有作用,我们要让孩子掌握提高成绩的方法,让孩子将学习过程与学习成绩建立联系,在过程上努力,掌握方法,就能得到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