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讲话实录:会谈卷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新秩序

(1988年12月21日,会见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时的谈话)

1988年12月19~23日,印度共和国总理拉吉夫·甘地对我国进行正式访问,这也是1962年,中印边境爆发武装冲突,双方撤回了大使后,34年来印度总理首次访华。12月21日上午,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拉吉夫·甘地。

在1962年中印关系趋于冷淡前,1954年拉吉夫·甘地的母亲曾经陪同他的外祖父,当时的印度总理尼赫鲁到中国访问。

拉吉夫·甘地的家族在印度政治地位显赫。包括拉吉夫·甘地的母亲,被后人成为“印度铁娘子”的英迪拉·甘地在内,连续三代都曾经担任过印度总理。中印两国是重要的邻国,有着被西方列强侵略的共同历史遭遇,新中国成立后,印度迅速在1950年与中国建交,成为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可以说,1954年尼赫鲁总理访华时,两国的关系正处于蜜月期。邓小平在此次会见拉吉夫·甘地时也提到:“那时候我们两国之间的关系非常好,中间相当一段时间的情况是彼此不愉快的,忘掉它!一切着眼于未来。”对此,拉吉夫·甘地表示同意说,希望两国关系能恢复到以前那样。

拉吉夫·甘地此次访华,印度国内高度关注。他从印度起程来华的前一个月,当时的执政党印度国大党对拉吉夫·甘地的访华寄予了厚望,包括“促进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之外,开始一个两国关系恢复元气的富有活力的进程”和“通过和平谈判方式解决边界问题,因为防止边境地区出现紧张局势对两国都有好处”。此外,印度其他各政党也表示支持拉吉夫·甘地改善对华关系的外交行动。

邓小平在会见中回忆说:“我1978年访问尼泊尔时,曾见到了你们的外长,我请他带信给你母亲:我们应该改善关系,我们没有理由不友好,没有理由不改善我们之间的关系。这以后,两国之间就有了一些接触。但真正开始改善关系的,是你这次来访,所以要谢谢你。”英迪拉·甘地领导印度期间的政治方针相当硬朗、立场坚定,但她并没有在对华关系上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如若不是其弟弟山齐·甘地在一次空难中丧身,这位原本想成为一名飞行员的印度小伙也不会勉强进入政坛,而恰恰是这个“误打误撞”的“毛头小伙”却与时俱进地让中印两国关系得以“破冰”。毕竟此前的印度总理都是些老人,拉吉夫·甘地的出现给这个职位带来了一股年轻的力量。

1984年,拉吉夫·甘地的母亲英迪拉·甘地在任期间被刺杀,当时中国政府派特使姚依林副总理赴印参加葬礼,并会见了包括拉吉夫·甘地总理在内的多位印度政要,当时姚依林传达的政治信息是,中印两国并不存在相互威胁的问题。两国之间存在的问题,就是一个边界问题,只要双方采取合情合理的办法,这个问题是不难解决的。中国对改善两国关系既表达了诚意,也有信心。印度方面也表达了进一步改善和发展两国关系的愿望。

中印两国的边境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一大难题,也使得中印关系在曲折中发展。不过,在姚依林副总理传达了中国对印度的友好态度后,印度方面却在1986年和1987年连续两年出现了对华的强硬政策。先是印度议会通过了一项涉及中印边界问题的法案,给渐有改善的两国关系造成消极影响。而后,两国边境地区的局势也出现了不太平静的情况。但拉吉夫·甘地却表现出积极的对华态度。1987年6月,印度外长蒂瓦里顺道访华时转达了拉吉夫·甘地总理的口信:印度希望和中国重建两国的友好关系。双方应该消除过去的误解和怀疑,以便找到两国关系的新开端。而后,中印两国高级官员频繁接触,印度政府方面表现出改善对华关系的积极态度。里程碑的事件自然就是此次拉吉夫·甘地的访华。

在与邓小平的会见时,拉吉夫·甘地表示:“印中之间多年的分歧并没有减少我们之间的共同纽带,我们两国曾进行了争取政治独立的斗争,现在又正在进行争取经济独立的斗争。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邓小平对此回应说:“当前世界上主要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发展问题。和平是有希望的,发展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人们都在讲南北问题很突出,我看这个问题就是发展问题。我曾多次对一些外国朋友讲,这个问题要从人类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现实情况是当今世界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发达国家,其他四分之三的人口是生活在发展中国家,或者叫不发达国家。国际社会虽然提出要解决南北问题,但讲了多少年了,南北之间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扩大,并且越来越大。我们两国是上述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三的行列里的最大的队伍。”

邓小平说,中印两国共有十八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三分之一以上。两国对人类有一个共同的责任,就是要利用现在有利的和平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近几年有一种议论,说下个世纪是亚洲太平洋世纪,好像这样的世纪就要到来。”邓小平表示自己不同意这个看法,他说:“亚太地区如果不算美国,就是日本、‘四小龙’和澳大利亚、新西兰比较发达,人口顶多两亿,即使把苏联的远东地区、美国的西部地区和加拿大包括进去,人口也只有三亿左右,而我们两国人口加起来就有十八亿。中印两国不发展起来就不是亚洲世纪。真正的亚太世纪或亚洲世纪,是要等到中国、印度和其他一些邻国发展起来,才算到来。这就像巴西不发展就不是拉丁美洲世纪一样。”

邓小平表示:“应当把发展问题提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要从这个高度去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会明了发展问题既是发展中国家自己的责任,也是发达国家的责任。历史证明,越是富裕的国家越不慷慨,归根到底,我们要靠自己来摆脱贫困,靠自己发展起来。主要靠自己,同时不要闭关自守,可以多方面找朋友。我们欢迎发达国家同我们合作,也欢迎发展中国家相互之间的合作,这后一种合作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要有自己的良好政策。”

对于中印两国未来的发展,邓小平持有非常乐观的态度,他说:“中国执行改革开放政策,争取在五十到七十年时间内发展起来。中印两国如果发展起来了,那就可以说我们对人类做出了贡献。也正是在这个伟大的目标下,中国政府提出,所有发展中国家应该改善相互之间的关系,加强相互之间的合作。中印两国尤其应该这样做。”

拉吉夫·甘地说,“现在世界上的紧张局势虽然有所减少,但仍然存有霸权主义、集团政治。国际政治新秩序应该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除此之外,我们认为,现在的经济秩序是附属关系,是对发展中国家不利的秩序,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领域里,我们也可以共同努力。”邓小平对此表示赞同。谈到霸权主义、集团政治时,邓小平认为这些已经行不通了,那么应该用什么原则来指导新的国际关系呢?他认为:“世界上现在有两件事情要同时做,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关于国际经济新秩序,早在1974年邓小平在联合国发言时,就用了很长时间讲这个问题。邓小平认为:“中印两国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经得住考验的。这些原则的创造者是周恩来总理和尼赫鲁总理。这五项原则非常明确,干净利落,清清楚楚。我们应当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准则。我们向国际社会推荐这些原则来指导国际关系,首先我们两国之间的关系要遵循这些原则,而且我们同各自的邻国之间的关系也要遵循这些原则。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来考虑,我们两国同邻国的关系应该做些调整。我提出这一建议,请阁下考虑。这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不赞成的人会有不少,但只要有高度的智慧和战略的胆识,就一定可以完成。我想,我们就首先在阁下来访的新闻公报中体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世界在变,人们的思想不能不变。邓小平坦诚地表示:“由于过去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犯的错误,中国耽误了大约二十年的建设时间。粉碎‘四人帮’后,我们国内的各种事情都在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四化建设为中心,从停滞封闭转到改革开放,还有当前所进行的各种改革工作,都是在变。”他说:“我想你们也会遇到这个问题的。要发展就要变,不变就不会发展。”

拉吉夫·甘地此次访华中也表示,现在是向前看,把目光转向未来,恢复两国关系的时候了。与中国一样,印度也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最佳办法。他说:“我们希望在解决我们之间的问题时遵守这些原则。边界问题已成为一个大问题,必须在相互理解对方观点的基础上,找到一个持久的解决办法,这符合双方的利益。”

拉吉夫·甘地的访华取得了重要成果,是中印两国关系在改善和发展进程中一个新的起点。正如在与邓小平会见后那个下午,拉吉夫·甘地在记者招待会上所说:“多年来印中两国高层领导人之间没有任何接触。但是,幸运的是在这期间双边贸易依然存在。我们将能够填补这段空缺,能够找到许多可以继续努力的共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