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去趟草原一年不生气
中秋期间一老友来访,因我刚从内蒙古归来,还带着刚吸足了氧的精神头,话题自然就先从草原见闻展开。比如当我们沿额尔古纳河右岸,行进至一低洼草深之处,见一群大小不等的灰鹤在嬉戏,便走过去拍照。灰鹤见我们靠近非但不躲不飞,反而引颈摆尾、振翅旋身地舞蹈起来,令人惊奇异常,心绪也随之亢奋。其舞正当高潮,群鹤却突然腾身而起,却并不高飞,在一个离我们不远的地方重新落下,昂头以一种半是嘲弄半是警惕的眼睛注视着我们。
向导包先生是在草原上长大的蒙古族人,他告诉我刚才是大鹤教小鹤练翅学飞,我们一来打断了人家上课,大鹤们突然起舞是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掩护小鹤们赶快藏起来,待孩子们都藏好后,大鹤自然就躲开了我们这些不速之客……
朋友忽然打断我:内蒙古你都走遍了吧?我想了想,还真差不多,有些地方还不只去过一次,锡盟就去过三次,呼伦贝尔这也是第二次去。
他继续叮问:新疆天山两侧的草原你好像也都去过了?也是两三次之多,一般有去草原、森林的机会我都不会错过。可知这是为什么吗?我想了想,可能跟我在农村长大有关,自小便喜欢草、树、庄稼,特别爱闻青草割倒后或庄稼收割后满洼的那股青性子味。而当下正是草原上割草的时候,漫山遍野都是醉人的气息。
朋友摇头,不尽然,你是河北人,河北可都跑遍了?我一愣,河北还真有些地方我从未去过。老友笑了,你很时尚,现在流行全民养生,而养生说到底就是养情智,眼下最时髦的口号就是“去趟草原,一年不生气。”这话让我感到新鲜,该不会是保健医生或旅游公司的广告词吧?但心里还是被触动了,不禁想起一位老同事,曾担任天津作家协会党组副书记,原是插队内蒙古的老知青,返城后还要经常往内蒙古跑,有时一年要两三趟。我常开玩笑说他患上了“绿色综合征”,人回城了,魂儿却丢在了草原上,也可以说是一种怀旧情绪、“知青情结”,或者叫“草原情结”。今天再看这件事,似乎没那么简单,我不是知青,也无旧可怀,为什么也喜欢往内蒙古跑?
不敢说从草原回来能保证一年不生气,但确有一种从绿色净土归来的感觉,从里到外仿佛被消了一次毒,干净透亮。自此会一年半载忘不了草原,什么时候想起来,都会感到一种生机,一种希望,有种温暖而清新的振奋与快乐。
这种被“消毒”感还来自一些实实在在的数字,国家曾公布过天安门广场的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400个左右,想必北京、天津的城区里也差不多,甚至只会少不会多。而呼伦贝尔林区和草原的同等单位的负氧离子含量是5000多个。如果我那位老同事患的是“绿色综合征”,我患的可能就是“绿色缺乏症”,或者叫“缺氧症”。草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氧吧”,它是天然的巨大氧库!
本来数字是十分枯燥的,而数字一旦跟草原结合在一起,就令人惊喜,心神大慰。仅一个只占内蒙古五分之一的呼伦贝尔,其大小就相当于山东、江苏两个省面积的总和。其中有森林12万平方公里,草原8万平方公里,河流3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500平方公里的98条,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67条。湖泊500多个,其中水面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89个,大于10平方公里的6个,大于100平方公里的3个,因此有湿地两万多平方公里。在这个干旱得无处不在闹水荒的世界上,想想你能到呼伦贝尔这样的福地呆上一阵子,哪怕就是几天、几小时,都是一种福气。
我在莫日格勒河谷草原见到了绿色天堂般的美景,极端洁净的绿色绒毯,无边无际地铺展开来,高低有致,起伏成韵,线条柔和,随风飘摇,与这铺天盖地的大绿最为谐调的是大片大片的白色羊群,其间游动着的深色斑块是牛和马。头上则是晴空万里,偶尔有一片白云,竟浮在半空凝然不动,它的阴影在草原上投下巨大的墨绿,有些吃饱喝足的牛羊,就躲到云彩的阴凉下睡懒觉。
我喜欢草原,向往草原,但去草原并不是希望老不生气。人活一口气,该生的气还得生,喜怒哀乐忧思悲恐惊,凡人应有的情绪一样都不能少,才是一种健全。虽然知道自己不属于草原,但草原却属于我。草原属于所有心里有草原、想念着草原的人。唯此才更能欣赏草原,珍惜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