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简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观天预测

攀登珠峰作为顶级的极限运动,是对人类自身的巨大挑战。对珠峰的每一次攀登,都是因时而异、因势而异、因天而异、因事而异、因地而异、因境而异、因人而异。

2008年5月8日凌晨,中国气象局观测人员在释放探空气球。

珠峰登山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珠峰地区的气候。

需要着重考虑的气候因素,是雨季的起始与结束时间,还有7000米以上的高空风变化情况,以及不同海拔高度的地面风速的日变化情况。

对珠峰雨季始末时间的了解,有助于安排珠峰登山计划,登山时间应尽力避开雨季,选择旱季。

从北侧攀登,了解珠峰7000米以上的高空风变化情况更为重要。根据中国登山家的经验,一年中只有两段时间是登山的最佳季节:一是3月初至5月末,一是9月初至10月末。但是考虑到各种不确定因素,实际上的好天气加起来也不过20天的时间。在这两段时间里,海拔8000多米高处的风速较小,而且很少有雨雪。

曾先后于1966年、1975年、1980年和1984年为国家登山队攀登珠峰和南迦巴瓦峰主持天气预报工作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高登义研究员认为,珠穆朗玛峰顶常年积雪,4~6月气候最佳,是登山的黄金时节。事实也正是如此,每年5月是珠峰冲顶成功率最高的季节,绝大部分珠峰登山者登顶成功都是在5月。

珠峰地区地形十分复杂,喜马拉雅山脉横贯青藏高原南侧,北边紧临雅鲁藏布江河谷,该区域天气复杂多变,而观测资料又十分稀少,人们对其局地气候特点、天气系统演变规律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预报技术手段更为缺乏。

珠峰因其位居世界第一的高度、独特而多样的人文景观及自然条件,吸引着国内外越来越多的探险者、登山爱好者和普通游客。为达到各自的出行目的和安全保障,人们对该区域的天气、天气预报有了更多的需求。

自1959年以来,中国科学家就在珠峰北坡进行过4次较大规模的综合考察,近年来又开展了以大气、冰川、生态环境以及地质为主体的大型综合科学考察和实验,获得了大量观测资料,同时进行了各项专题研究。

近年来,在珠峰地区不同海拔高度逐步建立了一些自动气象站,这些原始观测资料为研究珠峰地区天气气候特点及天气系统演变规律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高登义在为国家登山队攀登珠峰和南迦巴瓦峰主持天气预报的工作中,把在山地气象方面考察研究的成果应用在登山活动中,制作了长(3个月)、中(10天)、短(1天)期和临近(30分钟~2小时)天气预报,并发表了三篇关于攀登珠峰和南迦巴瓦峰的气象条件和预报的论文。

高登义1975年向中国登山队建议,在高海拔地区登山应“早出发,早宿营”。此后,中国登山队就把“早出发,早宿营”作为登山行动准则之一,并规定登山要在当地时间凌晨2点出发,下午2点宿营。当然登山爱好者可根据不同季节和不同海拔高度,自己确定“早出发,早宿营”的时间。

但从原则上讲,海拔越高,出发和宿营的时间越早。具体为:春季和秋季的地面风速日变化较大,应尽可能提早,夏季地面风日变化小,可以少提早一些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