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学校传播法语
2014年是中法交流与合作的“丰收年”:5月,法语课程班开设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10月,中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这些事件表明:中法两方对双边交流和法语教学等方面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彼此间信任不断增强。
2005年法国颁布法律,旨在奠定构建知识、语言能力及文化的共同基础。目前该法修正案还在酝酿,它将引导法国公立学校把培养学生母语(法语)语言能力纳入教学计划,这对促进法国公民掌握法语将起到关键性作用。
在当前背景下,政府不仅需要关注法国本土的法语教学问题,还应关注海外领土的法语教学问题,后者的特殊性应纳入全盘考虑范畴。
一、“语文学科”的学科定义
语文学科的属性复杂多变。语文学科教学门类因程度和学科的不同略有差异,其学科一般而言包含法语语言、文学流派、文学作品、文化常识等。通常情况下,在项目制定时很少提及语文学科的学科分支,因其研究方向很复杂,例如阅读、书面语和口语的掌握、语言学习、语篇分析、文学史及重要时期的人文介绍等。
从微观上看,语文学科分支可谓纷繁精确;从宏观上看,语文学科教学可分为语言和文学两大方面的教学。继2008年初中改革及2001年高中改革之后,政府逐渐意识到,语言教学和文学教学缺一不可。一方面,语言学习具有系统性;另一方面,语言学习需要培养和开发学生两方面的能力:独立分析语篇的能力和把握语言学习与历史和社会交叉联系的能力。
语文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全面创新的学科,其创新不仅彰显了学科存在的必要性,还稳固了语文的重要地位,同时促进了跨学科交流。在面向高一学生开设的“文学与社会”实验课中,教师要求学生基于作品与社会的关系来分析和评定某部文学作品的价值。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法语教师和历史教师可就一个相同领域推荐学生阅读有重叠内容的文章,启发学生思考关于社会的接纳问题,例如一位作家如何在社会上立足等。但是这一做法也招致不少非议,例如当今时代,个人文学素养不断退步,这种做法虽因势利导却并非灵丹妙药。很多教师因这些创新而愈发慌乱,一些新学科影响他们授课,因此也遭到了教师们的抵触。一些教师甚至常常感到无教学标准可依而不知所措。近二十年来,新学科带来的次生危机非但不能抑制反而愈加严重,而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边缘化”:文学研究不断边缘化和文学教育地位的边缘化,其中从文学教育的地位上看——文学教育从高等教育的核心地带转到边缘地带,文学教育从教学方针的重点转为非重点。
二、语言学习现状
语言学习始终是语言学科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它带来很多教学难题,同时很多人认为掌握语言是所有学科教学成功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初中及职业高中的教学中,语言和文学作品之间的衔接缺失现象严重,并且显而易见。更确切地说,学生需要明白两者之间的关联,而不是盲目接受传统“语法课”教授的知识。目前教学中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现象:课上语言教学部分始终围绕句子语法的分析展开,只是让学生做一些机械练习,而非让学生活学活用。这种语法课教学模式有时会导致恶性循环,年轻教师会不自觉地沿袭其前辈的教学方法,将语言教学和文学教学分开进行,这样一来语言和文学始终被人为地分离,教师甚至自愿地跟着感觉走,陷入我所说的“唯心主义”困境。
况且普通高中始终不会系统地教授语言,每年的年度计划中也很少明确语言教学计划。因此语言教学通常采用教授主讲的传统模式,让学生记住一些条条框框和“万能句法”。然而只有在实践中观察学生的语言使用情况,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自省能力,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语言问题。无论是初中阶段还是高中阶段,我们曾将语言学习和写作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而如今我们需要加强学生语言能力的系统培养,同时避免采用一些分析太过细致的教学方式。
另外,语文学科必须对不同年级的学业衔接、概念的统一和教学的进步等进行研究,该学科内容十分丰富,因此出现的问题也更为明显。同样,至关重要的是教师们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这就需要初、高中教师与小学教师协同建设教学分类目录,尤其是语言教学分类目录。教学大纲过早进入细节,甚至还列出了内容清单(如限定词、代词、补语类型等)。
大纲中概念的多样性在实践中则表现为无处不在的范文、解释和无穷无尽的规则。这就造成了一个假象:语言是永远不可能了解的言语规则的集合体,日常生活中很难使用这些语言规则。很显然,富有成果的跨学科对话只能在建立定义和确定教学阶段的基础上进行。实际上,我们只能对已经定义的东西进行比较。
很多督学员抱怨说,教师们缺少具有坚实基础的语言培训,这种培训应该以适应未来职业为导向。由此,我们发现教学中存在一些失误、知识的含糊不清和欠缺。在这样的条件下,教学大纲和继续教育本身无法补救我们反复看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缺失。
此外,还要看到的是各阶段课程间衔接性不强。初中教师显然不了解小学语法教学纲要,对小学的教学流程更是一无所知。同样,高中教师也不清楚初中的教学纲要。由此而论,必须实现各阶段教学的衔接与贯通。
当我们旁听一门课程时,我们要对令人满意的语言教学打分时,不仅要看教师对内容的把握和教学法的应用,还要看学生的掌握情况。我们必须指出的是:学生之间沟通欠缺,但是师生关系得到了改善。
三、挑战和前景
在知识、能力及文化这样一个全新的各科必须共有的基础中,语文素养和语言知识处于重要地位。这个基础的特点是,不允许三者“平起平坐”,而且希望能将各科必须共有的基础文化放在首位。
共有文化的人文主义传统决定了语文在知识和能力的转换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因此,需要强调的是语文学科应由五大部分培养构成,从而确定共有文化成分,同时确保与其他学科的点阵式方法。从这种角度讲,需要特别强调语文教师在教师团队中的核心作用。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法语课不再是掌握语言的唯一因素,那么就必须将这种想法付诸实践。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教师都去教授语言,因为只有法语教师才将语言作为思考和研究的对象。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师要开展真正的跨学科合作。法语教师的任务是在跨学科合作中发挥协调作用,并针对这个基本问题组织专门的教学法研究。
此外,语文学科还要承担针对教师的必要的多元化培训。应该加强对教师的语言培训力度,从而使教师能够应对语言掌握过程中出现的复杂多变的挑战。我们希望培训能够引入教学法,并将教学法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写作和语言表达上,包括写作工作坊等形式。继续向其他学科开放,这非常重要,目的是创造共有文化教学法的基本条件,鼓励向跨学科过渡并建设跨学科网络。
最后还要强调一点:绝对不能忽视法国海外省在地理、语言、文化、历史等方面具有的多样性。在部分地区,法语不应仅作为学校的教学语言,还应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来使用。圭亚那就是实例,那里只有20%的学生在法语学校读书。这种现象足以让我们明白一点,即规定严苛的教条用来普及和规范法语是危险的,也是无济于事的。我们必须在思想上牢记,用伏尔泰的话说,教学法同其他事情一样,“至善者,善之敌”。
(李钰译 都艾睿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