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1
落日塞尘起2,胡骑猎清秋3。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4。谁道投鞭飞渡5,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6。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7。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8。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9,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10,直觅富民侯11。
1 舟次扬州:淳熙五年(1178),辛弃疾自临安赴任湖北转运副使,走水路先由运河到扬州然后入长江西上。词为次扬州时作。杨济翁:杨炎正,字济翁,庐陵人,著名诗人杨万里族弟。有词集《西樵语业》传世。周显先,其人未详。辛弃疾有《周显先韵》二首,是亦能诗者。梁启超说杨炎正和周显先似是辛弃疾幕僚,故相随同行。
2 塞尘:边塞扬起烟尘,喻发生战争。此指绍兴三十一年(1161)秋,金主完颜亮率四路大军南下侵宋。所率兵力六十万,号称百万。
3 胡骑:指金朝骑兵。猎:打猎。实指侵略。古代西北游牧民族常在秋天马壮膘肥之时以打猎之名南下侵扰。
4 组练:即组甲披练。《左传·襄公三年》:“邓廖帅组甲三百、被练三千以侵吴。”注:“组甲、披练皆战备也。组甲,漆甲成组文,被练,练袍。”苏轼《催试官考校戏作》:“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列舰耸层楼,指大船高舰像几层高的大楼在江边排列迎敌。
5 投鞭飞渡:《晋书·苻坚载记》:“以吾之众,投鞭于江,足断其流。”《晋书·杜预传》载杜预遣部将率奇兵八百泛舟夜渡以袭乐乡,吴都督孙歆震恐,说:“北来诸军乃飞渡江也。”
6 “忆昔”二句:用典隐写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完颜亮南侵至扬州,兵败采石矶后,在瓜洲渡被部属乱箭射杀。典出《史记·匈奴传》载匈奴太子冒顿作鸣镝,曾令左右:“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后从其父猎,以鸣镝射其父,左右皆随鸣镝而射杀之。鸣髇(xiāo):响箭。佛(bì)狸:北魏太武帝小字,曾率师南侵至长江北岸。此借指金主完颜亮。
7 “季子”二句:用苏秦典。《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而策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季子,苏秦字。此辛弃疾借以指当年南渡的自己。
8 手种橘千头:《襄阳耆旧传》载,李衡每欲治家,妻辄不听。后密遣客十人于武陵龙阳洲上作宅,种橘千树。临死,敕儿曰:“汝母每恶吾治家,故穷如是。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用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当足用。”
9 名胜:名贤胜士。万卷诗书事业:指以胸中万卷书而致君为尧舜。语出杜甫《奉赠韦左丞丈》:“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10 南山虎:《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广曾在蓝田南山中射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11 富民侯:《汉书·西域传》载,汉武帝初通西域,因连年征战,海内虚耗,颇悔远征,于是不复出军,“封丞相车千秋为富民侯”,以休养生息。
要读懂此词,必须注意此词特定的创作现场和创作缘起。创作现场是在扬州,淳熙五年(1178),辛弃疾39岁时舟行过扬州而作此词。来到扬州,他想起发生在17年前在扬州一带发生的宋金大战。词的上片即是追怀这场战事。此词又是与友人杨炎正唱和之作,欲知辛弃疾和作的主旨,又需了解杨炎正的原唱《水调歌头·登多景楼》:“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杨词充满了不平之气,其中“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是其立意所在。故辛词的下片针对此意而发,既有开解,又有鼓励。
上片如战争大片,再现绍兴三十一年(1161)秋冬间南宋军队在采石矶抗击金兵南侵取得大胜的壮烈场面。开篇两句用形象的画面描写金兵南侵:数十万“胡骑”金兵趁着清秋的落日黄昏南下侵宋,铁骑过去,飞尘滚滚。史载,金主完颜亮经过多年的精心策划,于绍兴三十一年九月亲率六十万号称百万大军南下侵宋,十月就渡过淮河,攻陷扬州。宋将刘锜、李显忠、杨存忠等率兵抗击。《宋史纪事本末》卷七十四《金亮南侵》载十一月“乙亥,金主亮临江筑台,自被金甲登台,杀黑马以祭天,以一羊一豕投于江中,召璸都等谓之曰:‘舟楫已具,可以济江矣。’富勒珲曰:‘臣观宋舟甚大,我舟小而行迟,恐不可济。’亮怒曰:‘尔昔从梁王追赵构入海岛,岂皆大舟耶!’誓明日渡江。晨炊玉麟堂,先济者与黄金一两。亮置黄旗、红旗于岸上,以号令进止”。“忆昔投鞭飞渡”,即指此事。
而“汉家祖练十万,列舰耸层楼”,是写虞允文在采石矶指挥南宋战船在江中迎敌击退金兵大获胜利的场面。当时朝廷调集的军队有二十万——《宋史纪事本末·金亮南侵》载当时“杨存中、成闵、邵宏渊诸军皆集京口,凡二十余万”。所谓“汉家组练十万”,一点都不夸张。金主完颜亮指挥金兵渡江之时,南宋大臣虞允文至采石矶犒师,由于主将王权被调换,继任大将李显忠未及到任,南宋官军无人统一指挥。于是允文“召诸将,勉以忠义”,“命诸将列大阵不动,分戈船为五,其二并东西岸,其一驻中流,藏精兵待战,其二藏小港,备不测”。部署完毕,“敌已大呼,亮操小红旗麾数百船绝江而来,瞬息之间抵南岸者七十艘,直薄官军,军小却,允文入阵中,抚统制魏俊之背曰:‘汝胆略闻四方,立阵后,则儿女子尔!’俊即挥双刀出,士殊死战,中流官军以海鳅船冲敌舟,皆平沉,敌半死半战,日暮未退。会有溃卒,自光州至,允文授以金鼓,从山后转出,敌疑援兵至,始遁。允文又命劲弩尾击追射,大败之。金兵还和州,凡不死于江者,亮悉敲杀之”。“允文知亮败,明当复来,夜半部分诸将分海舟缒上流,别遣盛新以舟师截金人于杨林河口,明旦,敌果至。因夹击之,复大败。焚其舟三百。”(《宋史纪事本末》卷七十四《金亮南侵》)我们可以从虞允文分战船为五个战队击敌、后又伏击焚敌舟的过程想象“列舰耸层楼”的情景。
“鸣髇血污”,原指西汉时匈奴太子用箭弑父故事。辛弃疾用此典来写完颜亮被部下用箭射杀,实在是太贴切、太绝妙了。《宋史纪事本末》卷七十四《金亮南侵》载,十一月乙未,金主完颜亮至瓜洲,居龟山寺。召诸将,约以三日渡过长江,否则尽杀之。军士危惧。亮又令军中运鸦鹘船于瓜洲,期以明日渡江,敢后者死。众欲亡归,乃决计于浙西都统制耶律元宜及明安唐古乌叶。黎明,元宜等帅诸将以众围攻亮营,亮闻乱,以为宋兵奄至,“揽衣遽起,箭入帐中,亮取视之,愕然曰:‘乃我兵也。’近侍大庆山曰:‘事急矣,当出避之。’亮曰:‘走将安往?’方取弓,已中箭仆地,延安少尹纳哈塔斡里雅布先刃之,手足犹动,遂缢死之。军士攘取行营服用皆尽,乃取骁骑指挥使大盘衣巾裹其尸而焚之”。
宋金大战、采石矶大捷时,辛弃疾正青春年少,在山东率部起义,次年即生擒叛徒张安国渡江南归。当年是何等威武英雄!“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即写此事。如今重过扬州,已是白发生两鬓,大有英雄迟暮之感。下片针对杨炎正原唱的“报国无路”而勉励杨炎正和周显先要致君尧舜,安邦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