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词选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破 阵 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

醉里挑灯看剑2,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3。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4,弓如霹雳弦惊5。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6。可怜白发生。

1 陈同甫:陈亮,字同甫,号龙川,永康(今属浙江)人。辛弃疾挚友。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下笔数千言立就。屡向孝宗上书言时政,不获用,一生潦倒失意,五十一岁状元及第,未至官而卒。《宋史》有传。

2 挑灯看剑:刘斧《青琐高议》载高言诗:“男儿慷慨平生事,时复挑灯把剑看。”

3 “八百里”二句:为“麾下分八百里炙,塞外翻五十弦声”的倒装。八百里炙,牛肉。典出《世说新语·汰侈》。王君夫有牛名八百里驳,王武子对君夫说:我箭术不如你,今天比试,以你的牛为赌注。君夫自恃手快,便爽快答应,并让武子先射,武子一箭中的,叱左右“速探牛心来,须臾炙至,一脔便去”。五十弦,指瑟,《史记·孝武本纪》:“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此泛指军乐器。

4 的卢:良马名。《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注引《世语》载,刘备所乘马名的卢,骑的卢逃走时堕襄阳城西檀溪水中,刘备急曰:“的卢,今日厄矣,可努力。”的卢一跃三丈,遂得脱。

5 弓如霹雳:典出《梁书》卷九《曹景宗传》:“景宗谓所亲曰:我昔乡里,骑快马如龙,与年少辈数十骑,拓弓弦作霹雳声,箭如饿鸱叫。平泽中逐獐,数肋射之,渴饮其血,饥食其肉,甜如甘露浆,觉耳后风生,鼻头出火。此乐使人忘死,不知老之将至。”岳飞《满江红》的名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也是从此典化出。

6 身后名:《晋书·张翰传》:“(翰)任心自适,不求当世。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实时一杯酒。’时人贵其旷达。”

此词的作年,有的说是作于淳熙十五年(1188)辛弃疾与陈亮鹅湖之会以后,有的说是作于绍熙四年(1193),都是猜度之辞,没有确切的依据。其实此词应是淳熙十年(1183)秋天所作。陈亮有《与辛幼安殿撰书》,书末说:“闻往往寄词与钱仲耕,岂不能以一纸见分乎?”意思是,听说你常常寄词给钱仲耕(淳熙八年岁暮辛弃疾有《西河·送钱仲耕自江西漕赴婺州》),难道不能分寄我一纸吗?辛弃疾当时在上饶家居,接信后,即赋此词。根据邓广铭先生《辛稼轩年谱》的考证,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作于淳熙十年(1183)春天。辛弃疾接到此信后赋词,自当在此后不久。

辛弃疾与陈亮,是志同道合、惺惺相惜的词友。友人来函索词,他便特地赋壮词一首,以写胸中块垒。这首“壮词”,是典型的英雄人写英雄词。当年秋日沙场点兵的情景和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是如此清晰地留存在记忆里:出师之前,将军挑灯看剑,战士摩拳擦掌,连营吹角,曲奏凯歌,将士们大块吃牛肉,大碗喝美酒,豪气干云;出师后,马似的卢飞快,弓如霹雳轰鸣。有此军队,何坚不克!可惜,这样的场景,如今只能在醉里回味,在梦里怀想。当年沙场点兵的少年将军,如今困守乡间坐看白发横生!“赢得生前身后名”的理想也成为泡影!

这首壮词,可谓情壮、景壮、事壮、语壮、声壮、人壮、马壮。作者不仅写出战斗场面,更传达出战场上各种声响:号角声、军乐声、拉弦开弓之“霹雳”声,马蹄得得声,轰轰烈烈的气氛正烘托出壮志凌云、勇猛无前的壮士形象。全词结构打破上下片分段的通常格局,前九句一意,后一句陡转。结构的倾斜正是胸中不平之气的表现。而前九句记忆中的壮烈场面又反衬出眼前的寂寞与冷清!

此词气势豪壮,句法精壮。特别是“八百里”二句,句法挺异。一般七言诗句词句,都是二二三式,而此两句则作三一三式,应读作: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句式的挺异与特异的战争场面相得益彰。此词读起来一气贯注,一气直下,似是一气呵成,但实经千锤百炼而成。十句之中镕铸了六个典故,而浑然天成。八百里,既是用《世说新语》中八百里驳的典故,字面上也让人联想到“连营”八百里的壮观。作者把前人的语典、事典融化成自己独具个性的语汇系统,彰显出他高超的驾驭文字的能力,既显学问才情,又使词作具有深厚的历史感。每个语典、事典,都沉淀着特定的历史记忆,能唤起读者对特定历史场景的记忆和联想。“马作的卢飞快”,如换成“马似旋风飞快”,只是一个普通的比喻,没有特定的历史记忆,无法唤起读者更多的联想。而用“的卢飞快”,则让人联想到刘备乘的卢飞越檀溪的传奇故事。在实写战场的情景之外,就多了一层历史的记忆与想象。所以,用典并不只是语言表现的一种技巧,还是丰富诗词情感内涵的有效方法。典故在现实与历史、表层与深层之间建立起一种特殊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