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黄村走来:辞书编辑培训班十周年纪念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难忘的辞书编辑培训班

九期学员 班运华

 

 

%e7%8f%ad%e8%bf%90%e5%8d%8e.jpg

某天早晨接到邵老师的QQ信息,为了纪念辞书编辑培训十周年,点名让我写一篇关于辞书编辑培训的文章。我的第一反应是,自己文笔这么差,怎敢在众多专搞文字工作的“大仙”面前班门弄斧呢。转念一想,这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啊,不能不完成,而且,辞书编辑培训对我是珍贵和特别的回忆,所以就抱着尽自己最大努力完成作业的态度来写。

之所以说辞书编辑培训对我而言是特别的,因为它真的和其他培训不一样。一般的培训,组织者有严格的也有不严格的,严格的也不过是在各种点名方式上下功夫,变着花样地签名打卡,等等,其目的不过是控制学员的“身”,至于你听不听基本不管。辞书培训基本不点名,但是学员基本都会主动去上课。一是因为,在开始培训之前我们就都听到了,前几届有考试不过的学员;二是因为,有三位老师基本全堂陪听,你不好好听讲的时候,老师真的会走到你座位提醒你注意听课的。有没有觉得比高考班的老师都负责?当时,我由于孩子面临幼升小择校问题,曾考虑买房,到处看房,整个人是身心俱疲,上课的时候实在撑不住,就打盹了。一般的培训班没人管吧,可是邵老师就走到我身边,轻轻地敲了敲我的肩,提醒我认真听课。正是老师们的这种认真负责劲儿,让我们这些做学生的都不好意思偷懒。对邵老师另一个深刻的记忆是她那典型的爽朗的东北美女范儿的笑声,呵呵,只要是参加了辞书编辑培训的学员应该都记得吧!那是多么美好的回忆!

说了三位老师随堂陪读,除了邵老师还有李老师和周老师。对李老师和周老师记忆最深的就是,他们会在课间和晚自习的时候在教室里背着手静静地巡视,遇到有疑问的同学,他们随时给予解答。李老师,典型的北京可爱老大爷的范儿,笑眯眯的眼睛,总给人和蔼可亲的感觉。由于我们几个是专业出版社的编辑,记得有一堂课下课后,李老师走到我们身边,还问我们几个听起来是否有困难。老师们对我们的关心与鼓励无时无处不在,课堂上倾尽所有地教授,课间耐心细致地解惑答疑,就连吃饭的时候都在热烈讨论。虽然当时我做编辑也有7年了,但听了几堂课之后,觉得自己离一个真正的编辑还差很远,非常没信心。跟李老师交流的时候,他鼓励我,让我在之后的学习中更加认真努力。后来考试的时候,李老师和邵老师不停地鼓励大家,感觉他们都把我们当成小树苗,细心地呵护着。周老师则是典型的学者范儿,是位慈祥的老人。他总是默默地在教室里走着,了解我们听课的情况,回答我们的疑问。说实在的,记忆中总是浮现李老师的笑脸、周老师的背影和邵老师的笑声。

这个培训班,之所以对我来讲还是珍贵的回忆,就是各位老师对辞书编辑职业的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态度,让我由衷敬佩。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尤其现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语言文字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个全民都不重视文字使用和书写的年代里,还有这么一大批忠诚于文字工作的人们,真的太不容易了。参加了培训,也让我对自己的编辑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虽然我们一般的工作不是辞书编辑,但就算是普通的图书,也应该抱着做辞书的态度进行审读。每一本书都是一粒种子,发行到市面后,总有若干读者。我们规范了语言文字的使用,就是让这粒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让我们国家的语言文字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辞书编辑比起一般图书编辑难度更大,记得《中国茶叶大辞典》的责编马老师讲她为了辞典的出版,付出巨大心血,得了重病依然坚持不懈,最终才有了这本了不起的辞典。

看到我们辞书班的所有老师这么博学认真,我真的是特别佩服。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虽然纸质出版被说成是夕阳产业,但是我热爱我的这份工作,无论别人怎么看,我都要兢兢业业做好,为每一本图书的出版把好第一道文字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