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仙地:衢州烂柯山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碑碣石刻

衢州烂柯山自晋代王质遇仙故事盛传之后,名人学士纷至沓来,吟诗作赋,留下甚多脍炙人口的诗文和墨宝。唐景云中(710—711)嗣江王李祎任衢州刺史,曾游此山,因美其清幽,赋五言诗《登石桥寻王质观棋所》,刻于石桥上危楼之东壁。自此而后,历代名人所存留的碑碣及摩崖石刻甚多,但由于年代久远,石岩风化;同时衢州又历遭兵燹,且又被人为破坏,故至今已基本丧失殆尽。据清郑水禧《烂柯山志》载:“柯山碑碣极多,迭经兵燹,摧残存在无几,此其逞野蛮之手段毁而坏之,故无足怪也。曾不意父老传言,竟有坏于文明之手者,是可诧焉。其始也,创造日迟亭文明事也,乃尽弃唐、宋断碑而埋之下为基址,因之,古迹湮没者不少,此其一也;其继也,道光间有一人,不知来自何许,裹粮山中,拓碑月余,不可谓不文明矣。及其将去,乃斫其所拓之碑,或凿破题名,因之姓字磨灭者不少。此亦其一也;其末也,光绪戊戌(1898),达县吴公德潇来宰斯邑,爱青霞风景,令其少子读书石桥寺中,公每月辄一二至。公极文明人也,乃将宋代残碑移舁入署,复镵去陈公鹏年柯山亭碑,由是而消亡殆尽。此又其一也。”

今据旧志有关烂柯山碑碣及摩崖石刻之记载,摘录如下:

唐碑

唐贞元石桥诗刻碑(即唐衢州刺史韦光辅镌外祖信安郡王李祎诗及记的碑碣) 韦光辅于唐建中元年(780)任衢州刺史,贞元三年(787)建“石桥诗刻记碑”于青霞洞右。宋陈思《宝刻丛编·衢州》载:“《唐韦公镌信安郡王登石桥诗记》,嗣江王祎撰;记,严绶撰;韦荐书并篆额,贞元三年正月九日刺史韦光辅建。”宋王象之《舆地碑记目·衢州碑记》载:“《石桥诗刻记》:唐廷评严绶撰。”并称“信安王祎石桥诗”等,“碑碣皆漫缺不可读”。据清《西邑碑碣考》载:“唐刺史韦公镌外祖信安郡王诗碑记,此碑额十四字,篆书。前列诗,次文,末小字记,贞元三年丁卯岁正月景(丙)戌朔九日甲午朝散大夫使持节衢州诸军事守衢州刺史赐紫金鱼袋韦光辅建,碑己断为三。”该碑篆额十四字“刺史韦公镌外祖信安郡王诗之记”,分六行,刻于碑穿上。据清阮元《研经室集·诗刻记跋》:“诗刻记碑在衢州西安县南三十里,石高四尺,广一尺九寸,正书二十三行,行三十九字,上有一穿唐刻。绝左下蚀一角,亡去五十余字。额上有宋人斗茶题名八行,分列左右。此信安王祎仙迹诗,外孙韦光辅刻之,光辅婿严绶记之也。……行笔绝似虞永兴庙堂碑。惜石已不存,今就赵氏旧藏本录之。”

碑上刻李祎诗,题《登石桥寻王质观棋所》,下刻韦光辅婿严绶所撰《衢州刺史韦公于石桥寺桥下以外祖信安郡王诗刻石记》(全文见本志第七章艺文集锦第一节)。碑穿左右刻之宋人斗茶题名,全文为“祝绅、林英、刘彝、钱z4.tif、梁浃、郑庭坚熙宁辛亥会宿斗茶于是。孟春九日”。题名正书分八行,每行四字,字径一寸五分。宋熙宁辛亥为1071年。碑已无存。

唐元和陆庶游石桥记石刻 陆庶于唐元和元年(806)任衢州刺史,是年三月十八日与亲朋游烂柯山,并撰文镌刻立碑。据《宝刻丛编》载:“《唐游石桥记并诗》:唐刺史陆庶撰,次男综正书,元和元年三月十日刻(《复斋碑录》)。”可见碑文含记及诗,但其他资料仅提及记,而未及诗,且所记碑刻日期相异。

据清朱彝尊《曝书亭集·唐游石桥记跋》称:“《游石桥记》,元和元年三月,衢州刺史陆庶文。庶,吴人,宰相元方之曾孙,象先之从孙,希声之从祖也。先世曰玩,仕至司空侍中,赠太尉。其子姓号太尉支。元方、象先、希声三世相。《新唐书·世系表》:庶历官福建观察使,当日以贵公孙领郡。碑后列亲宾接武男子从行,是亦好事者。亲宾二人:子婿试大理评事元益,前绛州太平县尉崔缵;男子五人:右内率府录事参军综、前弘文馆明经绘、左监门卫、率府兵曹参军绍、前崇陵挽郎缜。按《世系表》书,纵z22.tif令,综河南府户曹参军,绘信州刺史,绍颍川刺史,惟缜无之。崇陵者德宗陵也,缜以大臣子弟充挽郎,唐制然矣。”《西邑碑碣考》称:“《游石桥记》唐刺史陆庶撰,次男综正书。前书游石桥记四字,次文,末书亲宾孙男。前后共十五行,题一行,文九行,款额五行。此碑亦断为三。”(《游石桥记》全文见本志第七章“艺文集锦”第一节)

该碑高约四尺,广约二尺四寸,字正书,每字方径寸,建于烂柯山石桥下。碑已无存。

清翟灏《寻柯山碑得唐贞元元和二碑》诗:磊落青瑶镌,熊熊光洞壑。日月久翻移,风雨半剥削。帝孙昔好事,登楼剩斐作。绍迹陆使君,字勒元和脚。岿然立赑屃,矫矫鸡群鹤。千年鬼神护,一辈裙屐约。幽寻见苔丛,珍重两手摸。尤物有昭晦,俗眼无媺恶。岂惟酸枣碑,图经载缺略。匹纸勤自钞,双珠快已获。余题千佛名,完好更纷若。重来携毡椎,次第俾响拓。

翟灏,仁和人,字晴江,乾隆进士,金华教谕。

陈圣洛《读柯山石刻得唐贞元元和二碑并录其文以归》诗:残局不可覆,片石犹堪语。卓哉嗜古人,目光燎如炬。摉索穷苍厓,俯仰劳偊旅。锲款认前朝,摩娑得少女。贞元尚有人,平淮一机杼。剜藓读未足,鸿篇入毫楮。得与古人游,山灵应嘉予。

陈圣洛,清衢州西安人,字二川,清乾隆诸生。与弟圣泽、宗弟同负诗名。著有《桐炭集》《候虫集》。

石桥寺唐人诗碑 唐人刘迥、李幼卿、李深、谢剧、羊滔、薛戎等所作之诗,人各四首,共刊成二碑,留于石桥寺中。据《宝刻丛编》载:“唐游石桥序并诗:序谢良弼撰,诗刘迥、李幼卿、李深、谢剧、羊滔撰。元和七年十二月十二日。”文中所言之序,可能久已失传,故未见其他书籍记载;另此文中所记诗人仅五人,而缺薛戎。许陈思(宋理宗时人)辑《宝刻丛编》时未见薛戎诗。清朱彝尊《跋石桥寺六唐人诗》称:“……二碑留石桥寺,嘉靖中尚存,都御史江山赵镗修府志具录之,中间阙文仅六字耳……二碑不知何年失去,其后官三衢者改修府志,乃尽删唐人之诗,深可恨也。”清顾炎武《金石文字说》中,其“君子门人”潘耒撰之《补遗》载:“石桥寺诗,贞元三年正月,今在衢州。衢州府城南三十里有烂柯山,相传为王质遇仙之所,有洞明豁,旁峙一碑,乃唐衢州刺史嗣江王祎所题五言古诗。元和元年,衢州刺史陆庶记云:刺史韦公以外祖信安郡王诗刻石。朱彝尊云:考《新唐书·表》太宗第三子吴王恪,恪第三子琨,琨子祎。《旧唐书·传》载祎少继江王嚣,后封为嗣江王,改封信安郡王,景云、开元中两为衢州刺史。诗当作于景云间,而刻于贞元也。诗中有‘薄烟幕远村,遥峰没归翼’二语。杨用修以为仙人遗句,殆未见此碑故耳。又有二碑刻唐人刘迥、李幼卿、李深、谢剧、羊滔、薛戎诗各一首,今亡。”

石桥寺唐人诗石刻全文(旧引《信安志》原本)予录。

刘迥游烂柯山四首:

最高顶 白云引策杖,苔径谁往还。渐见松树偃,时闻鸟声闲。豁然喧氛尽,独对万重山。

石桥 石桥驾绝壑,苍翠横鸟道。凭槛云脚下,颓阳日犹早。霓裳倘一遇,千岁长不老。

仙人棋 灵境偶一寻,洞天碧云上。烂柯有遗迹,羽客何由访。日暮怅欲还,晴烟满千嶂。

石室二禅师 绳床宴客久,石窟绝行迹。能在人代中,远将人代隔。白云风飏飞,非欲待归客。

李幼卿游烂柯山四首:

最高顶 拂雾理孤策,薄霄眺层岑。迥升烟雾外,豁见天地心。物象不可及,迟回空咏吟。

石桥 巨石何崔巍,横桥驾山顶。傍通日月过,仰望虹霓迥。圣者开津梁,谁能度兹岭。

仙人棋 二仙自围棋,偶与樵夫会。仙家异人世,俄顷千年外。笙鹤何时还,仪形尚相对。

石室二禅师 石室过云外,二僧俨禅寂。不语对空山,无心向来客。作礼未及终,忘循旧形迹。

李深游烂柯山四首:

最高顶 寻源路不迷,绝顶与云齐。坐引群峰小,平看万木低。双林春色上,正有子规啼。

石桥 嵌空横洞天,磅礴倚崔z25.tif。宛如虹势出,可赏不可转。真兴得津梁,抽簪永游衍。

仙人棋 羽客无姓名,仙棋但闻见。行看负薪客,坐使桑田变。怀古正怡然,前山早莺啭。

石室二禅师 稽首期发蒙,吾师岂无说。安禅即方丈,演法皆寂灭。鸣磬雨花香,斋堂饭松屑。

羊滔游烂柯山四首:

最高顶 步登春岩里,更上最远山。聊见宇宙阔,遂令身世闲,清辉赏不尽,高驾何时还。

石桥 石梁耸千尺,高盼出林杪。亘壑蹑丹虹,排云弄清影。路期访道客,游衍空井井。

仙人棋 采薪穷冥搜,深路转清暎。安知洞天里,偶坐得棋圣。至今追灵迹,可用陶静性。

石室二禅师 沙门何处人,携手俱灭迹。深入不动境,乃知真圆寂。有时归罗浮,白日见飞锡。

薛戎游烂柯山四首:

最高顶 登岩已寂寥,绝顶更苕峣。想像如天近,窥临与世遥。悠然畅心目,万虑一时消。

圣游本无迹,留此示津梁。架险知何适,遗名但不忘。只今成佛字,化度果难量。

仙人棋 二仙行自适,日月徒迁徙。不语寄手谈,无心引樵子。蒙分一丸药,相偶穷年祀。

石室二禅师 仙山习禅处,了知通李释。昔作异时人,今成相对寂。便是不二门,自生瞻仰意。

谢剧游烂柯山四首:

最高顶 独凌清景出,下视众山中。云日遥相对,川原无不通。自致高标末,何心待驭风。

石桥 宛演横半规,穹崇翠微上。云扃掩苔石,千古无人赏。宁知后贤心,登此共来往。

仙人棋 仙弈示樵夫,能言忘归路。因有斧柯烂,子孙发已素。孰云遗迹久,举手如旦暮。

石室二禅师 仙僧会真要,应物常渊默。惟将无住理,转与信人说。月影清江中,可观不可得。

刘迥,字阳卿,唐大历初任吉州刺史,终谏议大夫给事中;李幼卿,字长夫,陇西人,大历中,以右庶子领滁州。滁州有“庶子泉”,是因李幼卿而得名;李深,字士达,曾任兵部郎中,贞元十八年(802)任衢州刺史;羊滔,泰山人,大历中宏词及第;薛戎,字元大,元和七年(812)以刑部郎迁河南令,历任衢州、湖州、常州刺史,终浙东观察使;谢剧身世不详。《全唐诗》刘迥诗下注称:“此诗见《信安志》烂柯山石刻,并见者李幼卿、李深、谢剧、羊滔、薛戎五人,或一时同咏,或先后继唱。”民国《衢县志》按:“杨志府官表,李深贞元十八年任,见薛戎《石桥碑记》;又薛戎,河南宝鼎人,元和七年任,其间相距十一年。而陆庶记于元和元年,即在此相距之中,斯六人之诗明非同时所作。云薛戎《石桥碑记》,明非陆庶《游石桥记》,惜今不传。”“杨志”即清康熙《衢州府志》,杨廷望纂。

宋碑

柯山题名碑 该碑正背两面均镌刻题名。正面镌刻时间为宋熙宁五年(1072)。全文为:“知衢州比部郎中张监唐臣新、淮南转运判官金部员外郎蒋之奇颖叔、通判虞部员外郎高定公武、判官孙元长仲勉、西安令邱逵子由同游烂柯山,遂登绝顶。时大宋熙宁壬子岁正月十一日题”。所刻之字为行书,每字直径寸余。

背面镌刻于宋元符二年(1099),全文为:“朝散大夫提点刑狱公事游嗣立茂先,岁巡浙东诸郡县,早离江山,薄暮抵宝岩,遂游石桥,观烂柯岩,登绝顶,回宿是寺。翌旦,由灵山之遂昌,将穷温、处、台、越,遍及四境,不唯得以究民瘼,又因以揽溪山之胜,亦缘幸矣。元符二年九月二十日题之于碑阴,男抃侍行。”所刻之字均为正书,颇细小。据民国《衢县志》按:“杭州定山慈严院摩崖题名:‘建安游茂先,行按浙东,晚宿慈严。元符二年八月二十六日,男柞侍行。’定山在钱塘江干,为东浙登程之始,与此正同出一时。但‘抃’、‘柞’形似,不知有误否。”清郑水禧《烂柯山志》称:上二则宋人题名刊刻于一石碑,碑“石厚约四五寸,分两面,纵横约二尺方。正面行书,字径寸余;阴面正书,字颇细小,漫漶过半,不能卒读。光绪戊戌,吴大令德潇移舁入署后,遂不知去向”。

宋朱熹“战龙松”碑 清嘉庆《西安县志·古迹》载:“柯山岩侧相传有朱晦庵书‘战龙松’三字碑,乾隆间犹存断碣,今失去。”宋宣和年间(1119—1125),郡人毛幵聘朱熹(号晦庵)讲学于柯山梅岩精舍。

宋刻庸斋残碑 据民国《衢县志·碑碣志二》载:“此碑残缺已甚,掇拾断片录而存之。”此碑右存大字二行,首行十一字“z26.tif(古从字)庸斋烂柯有怀史君而酒”;次行存七字:“许(即讯字)z27.tif至便遂小诗”。每字八寸左右不等,绝似山谷笔法豪放。在行次下有明正德跋语,小字分四行,文为:“径畈徐公与庸斋赵公汝腾同游柯山,而郡守游公钧送酒至,即东篱白衣之意。公赋诗刻石,而钧重贤之意具见,真可人哉。钧尝为公买田筑舍,请公讲学其所,以重之者如斯而已乎。正德丙子秋□□谨跋。”据查阅清冷时中《烂柯山志》所载徐霖七言绝句诗后,附有明正德丙子秋棠陵方豪之跋,与上跋完全相同,可证残碑中被磨去二字应为“方豪”。方豪,字棠陵,开化人。郑永禧《烂柯山志·历代金石考》谓,因此碑有明人所刻之跋,而有人怀疑是明碑。根据字体,跋显系后来所刻,并非原碑所有,故非明碑。

在另一段残碑中残存有“可人载酒问”及“徐霖”等字,与前碑字笔法相同,系徐霖之诗的石刻。全诗为:“尚书胜迹留千载,太守离思去十八,难得地主真可人,载酒问字石须伐。”

另在日迟亭附近还发现二段残碑,仅存“倒叹如斯麟趾惟公管晏羞直”“谅清忠胡不为谁信平生稿疏”二段,无款识,字体与前一律,不知谁作。以“麟趾”字度之,似为赵汝腾。

又一断碑仅存中段一截,上下皆缺,存有“剧泉z5.tif(古流字)”。“埜子直”“应辰二”“崇炼皆”“为”十二字,笔法同前碑。后复有四行小字,即“公字景说淳祐省”“尝与庸斋赵汝腾游”“千古之想当与二仙”“生晚不得执公杖”,字与前正德跋语同,意亦相似,当出一人之手笔。公即徐霖,景说其字,淳祜省元。此外尚有一截断碑,残留之字为“敬赓径畈”一段,“南光游钧”一段,似是郡守游钧当时和作,惜未见其全。现碑已全部失去。

元碑

杨明诗碑 此碑亦已断裂残缺。民国《衢县志·碑碣志》载:此碑“正书四行,行七字,合成绝句一首,已断为三截,今存其二”。全诗为:“洞天春远日行迟,几点星残仙子棋。樵斧烂柯人换世,碧桃花影未曾移。”并有跋识,但也已残缺,仅留“讳明字文举,号潜醉,文章高古,诗为耑门”及“柯山而先生之诗遂刻山中,以俟赏音”。下刻款题为“二年冬十月十有八日门生碣石王主敬谨”,现碑已无存。考王主敬,元至正二至五年(1342—1345)任衢州路总管。民国《衢县志·碑碣志》称:“主敬于杨称门生,或生同时,而年差长者。杨亦当为元人。而瞿公日迟亭碑乃谓唐人;杨志列在宋人;姚志并改瞿碑‘唐人春远日行迟’之咏为昔人。均无一言及元人,不知何也。”“姚志”即清嘉庆《西安县志》,姚宝煃纂。“冷志”载杨明为河东人。

明碑

明成化诗刻碑 民国《衢县志》称:“该碑在旧府署樵楼壁间,前为诗共四首,后为诗序,题已阙。”诗文如下:

名山不与众山同,此日登临眼界空。晓色皎分瑶草露,天香清散桂花风。明时讵谓无佳士,雅望争夸有巨公。四美二难难再得,何妨终日醉颜红。(注:清冷时中《烂柯山志》载:此诗作者吴锡,开化人,员外。)

重九访柯山,驱驰一径艰。晴云看冉冉,流水渡潺潺。树色苍茫里,钟声杳霭间。长生真有术,令我驻衰颜。

白云深处访仙踪,此日欣陪□□□。□□□□□□□,思亲佳节□□□。斧柯已烂樵夫渺,棋局犹存石室空。野衲不胜惊喜甚,笙箫齐奏梵王宫。洛阳卫。

衢郡柯山久擅名,重阳登眺有□清。晴峰接汉乔松古,秋水盈畴晚稻成。野客樵归空有迹,真仙弈罢已无情。西风走马斜阳里,满耳讴歌颂太平。

下为序。查清冷时中《烂柯山志》,序系阎铎所作,题为《柯山揽胜诗序》。但冷志所录之序文与碑刻中的文字有多处不同,今按碑刻全文抄录,不同之处,按冷志原文加注:

郡城南廿里许有山,苕荛葱茜。上有洞曰青霞,盖晋王质(此处冷志有“观棋”两字)烂柯处也。成化七年季秋,余偕别驾祝君(冷志为郡丞魏君)、通守卫君、阝阝(冷志为郡节)沈君刻日定方出郊看(冷志为省)敛,适重九南行,便道(冷志此下有“经此”两字),窃效故事,一往登焉。骋目四顾,禾黍盈郊(冷志为野),既惊且赏(冷志为“既秀且实”),私相喜曰:“不谓之有秋可乎?”爰下车入寺饮焉(冷志“爰憩萧寺饮焉”)。顷(冷志多一“之”字),致仕秋官员外郎吴君亦邂逅,即席赋诗,更唱迭和,不一而足(此句冷志无)。既题寺壁,而吴君序之详矣。会方改作樵楼基半,仍存录一诗(“而吴君……诗”,冷志为“各录其一”),命勒诸石,以纪有秋(冷志为“以垂有永”)。噫!兹游(冷志为“行”)也,(冷志增:“民务既饬,胜事斯举,载觞载咏,以赓明盛。夫”)岂徒(此字冷志无)流连光景者哉!后之君子尚鉴于斯。

(上蚀佚)一日知衢州府事前奉(蚀佚)大夫顺天府尹浙江布政使司左参政阎铎文振识。

民国《衢县志》载:上述诗碑“横方尺许,共三十一行,行十七字,楷书纤秀。惜前后多剥蚀,四诗似非出自一人,款仅洛阳卫三字可见。考“赵志·官守”,成化中宦衢者有卫澜,官通判,贵州平坝人。《清献集·阎序》作阑洛阳,或本藉也。祝姓别驾无所见。沈姓者有推官沈英,五河人,未知是否。末行衢守姓名隐约似阎铎文振,阎乃成化时名宦,文振其字,陕西兴平人。叶秉敬“府志”称“其刚大之气,通达之才,政事严明,尤长于诗,良不诬也。致仕秋官吴君不知为谁,今无考(据‘冷志’应为吴锡,见前注),序亦不传。”文中所称“赵志”,即为明嘉靖《衢州府志》,赵镗主编;“叶秉敬府志”为明天启《衢州府志》,叶秉敬主编。碑已失去。

明嘉靖胡宗宪宴烂柯山刻石碑 碑原立于青霞洞中。民国《衢县志·碑碣志》载:此碑“存者横广三尺余,纵约尺余。每行三四字不等,字约四五寸,行草书,首缺九字,约分两行”。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胡宗宪任总督浙直福江军务少保兼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时倭寇侵犯浙江、福建等地,胡统率三军进剿,驻节衢州。剿寇得胜后,胡宗宪在烂柯山设宴庆贺,并与幕宾徐文长、沈明臣等即席赋诗刻石。

徐渭和沈明臣陪宴烂柯山即席赋凯歌刻石碑,字亦横列,正书每行十五字。民国初年,存有残碑,后均散失。其徐渭诗残碑由余良佐拾得,并于1993年献出。上刻徐渭“奉侍少保令公驻师三衢,闻闽中寇悉平,因献凯歌四首”,字体纤秀。计存105字,原刻绝句四首,残碑前两首完整,后两首残缺。现残碑存放在市博物馆,碑青石质,高77.7厘米,宽779厘米,厚7厘米,行楷,字径3.5厘米,无底座。

两碑诗刻如下:

一、 胡宗宪题诗

十里云山一径通,天门高敞五云中。披云把酒兴不尽,直上峰头踏玉虹。

嘉靖壬戌孟冬总督浙直福江军务少保兼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新安胡宗宪题。

二、 徐渭(字文长,山阴人)题诗

奉侍少保令公驻师三衢,闻闽中寇悉平,因献凯歌四首:

万山松柏绕旌旗,太保南征暂驻师。接得羽书知贼破,烂柯山上正围棋。

偏裨结束佩刀弓,道上逢迎秣首红。夜雪不劳元帅入,先擒贼将出洄中。

群凶万队一时平,沧海无波瘴岭靖。帐下共推擒虎将,江南只数义乌兵。

帷中谈笑静风尘,只用先锋一两人。万里封侯金印大,千场搏戏采球新。

三、 沈明臣(字嘉则,鄞人)题诗

(前两首仅存8字)

衔枚夜渡五千兵,密令军符号令明。狭巷短兵相接处,杀人如草不闻声。

轻裘缓带一跻攀,靖海平蛮指顾间。手自题诗临石壁,烂柯山作燕然山。

明万历宝岩寺碑 该碑建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正月,碑记题“烂柯山宝岩寺常住僧产碑记”,由广东承宣布政司左布政、江山人徐霈撰文,山东济南紫荆关兵备副使(西安人)余国宾书丹,北京吏部考功清吏司员外(西安人)徐一槚篆额。碑高八尺,字均正书。正碑额篆书“常住僧产碑记”,分二行,每行三字。碑背面额上刻有“常住衣钵”四字,皆正书,下刻《宝岩寺僧产记》碑文。碑已无存。然碑文于郑永禧《烂柯山志》、民国《衢县志》有载。

明万历诗碑 碑上刻“丙午除日同吴大参游柯山,因题曰:‘碧汉长虹’,赋得排律三十韵。”下为全诗,末刻“万历三十五年岁在丁未元日之吉,新安金忠士书”的款识。民国《衢县志·碑碣志二》载:“碑横广四尺余,直径一尺二寸,草书,有二怀笔意,今尚完好。所可疑者,题诗三十韵,而诗仅二十八句耳。碑尾有章二:上为‘忠士’两字,下为‘清朝御史’四字。查忠士,字元卿。宿松人。万历壬辰进士,以御史巡按浙江。”碑已无存。

金忠士游柯山诗刻石(全文):

丙午除日同吴大参游柯山,因题曰“碧汉长虹”,赋得排律三十韵:

战龙松径理游鞯,除夕来寻八洞天。屈曲回环山磴尽,玲珑一线石桥巅。忽开灵窍非人力,才到摩崖(冷志为“岩”)薄世缘。堪摘星精盈尺近,恍跻月窟半规圆。当时野鹤青霞去,但有(冷志为“见”)长虹碧汉悬。孤塔摇风铃韵落,四峰拱刹树光连。似标神岛鱼图外,未让(冷志作“获”)危梁雁荡前。顾盼已清尘吏想,追陪况复长官贤。同门同榜知心契,明日明年乐事偏。(上两句冷志无)椒盘献处窥金井,竹爆声中探玉田。丹灶数堆经宿雨,楸枰乱点入寒烟。驻颜(冷志作“声”)枣核方殊秘,移影桃花句尚传。问俗公余欣朴(冷志为“扑”)茂,搜奇此地直联(冷志作“息樊”)牵。共(冷志作“与”)君赓唱升平世,过子(冷志作“同效”)嵩呼寿十千。

万历三十五年岁在丁未元日之吉新安金忠士书。

明万历日迟亭碑(一) 此碑“高八尺,无篆额”,字均正书,共十六行,题一行,为“日迟亭记”四字,下为文,分十二行,每行四十字,年月一行,后为行款,分二行:一行为“明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治人徐可求顿首拜撰”;另一行为“邑后学徐日炅书石”。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全文见第七章“艺文集锦”第一节。碑存衢州市博物馆。

明万历日退亭碑(二) 此碑“高九尺,有篆额”,碑文题为《新建柯山日迟亭记》,由衢州知府瞿溥所撰。上篆额八字,分四行,下题一行,文十二行,每行四十四字;年月一行,为“万历戊午岁仲秋上浣之吉”,行款二行,为“赐进士第知衢州府事西蜀达人瞿溥撰”,另一行为“治门下士徐日炅书并篆”。据民国《衢县志·碑碣志》称:“瞿溥名不知何时为人凿去,徐亦无名,笔法与前碑同,则亦日炅书也。”全文见第七章“艺文集锦”第一节。万历戊午为1618年。碑已失去。

米万钟诗碑 民国《衢县志·碑碣志》称:该诗碑在发现时仅剩半截。并称:“碑字横列,草书,每行八九字不等,后半失去,无年月款识。首有(玉章),文采风流夔章。”所刻诗文如下:

游姑蔑烂柯山访青霞洞天:

日边太末远相悬,游策追攀亦宿缘。一线有天无径入,三人何处尚名沿。局中看破俄千古,机外情忘已半仙。棋畔题诗尽冠盖,问(冷志作“闲”)心若个似樵专。

三访柯山兹始偕,洞天犹自怅游怀。涧(冷志作“洞”)迷石窦无容策,月(冷志作“天”)溢云根未许阶。古局似妨今眼见,青霞应与俗踪乖。顾余亦是耽棋者,何事王樵不可侪。

仙山非洞亦非台,复道谁为大小开。混沌凿穿容地辟,虚空划(冷志作“割”)破引天来。可能柯腐山乃字,何处霞青境漫猜。拟向棋边订先著(冷志作“着”),石枰云古半莓苔。

观仙弈有感:

仙棋何意野樵寻,敲断青霞坐隐(下缺)

据清冷时中《烂柯山志》,《游姑蔑烂柯山访青霞洞天》的三首诗系明米万钟所作。米万钟,明关中人,入籍宛平,字仲诏,号友石,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历官浙江右参政、江西按察使,为宦官魏忠贤党倪文焕所劾,削籍,后起用为太仆少卿,善书画,书法闻名天下,有南董(其昌)北米之称,著有《澄澹堂文集》《诗集》《篆隶订伪》等著作行世。此碑早已失去。

清碑

清顺治诗碑 民国《衢县志·碑碣志》载:“此碑仅存半截。”并录有烂柯山诗的小序,诗已缺。并称:“右碑横列行草书,字约寸许,每行十六七字不等,后半截已断去,遂无款识。以其序中称瞿公(瞿溥)乡人考之,瞿公蜀产,当是内江冷时中所作,内江亦蜀地。……碑首有‘雪台授简,霞洞看棋’八字,长方篆章。”经查阅清冷时中《烂柯山志》中所载,冷时中新作之《柯山纪游诗序》,与诗碑所录小序完全相同(见第七章“艺文集锦”第一节),可证此序确为冷时中所作。同时也可证明,该碑为清顺治四年(1647)四月时任衢州知府冷时中所立。碑已失去。

清题名碑 康熙学使周清原题名碑,高约五尺,正书分五行,每行十七个字,字径约二寸半。前三行记游,文为“余再按三衢,试事既竣,偕协镇孔君迈古、郡守董君士超、郡丞王君敏公、别驾刘君蘧修、西安令鹿君有上、学博周君铭五游此”;下一行为衔名:“两浙督学使者左赞善晋陵周清原题,时”;末一行年月为“康熙庚午清明前一日”。庚午为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周清原字蓉湖,江南武进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任督学。碑已失去。

清康熙诗碑 民国《衢县志·碑碣志》载:“碑高仅五六寸,小楷,二十二行,行十七格,末格字今已蚀去(现碑已无存),周诗原唱未见,不知别刊一碑否。”碑上刻有“奉和学宪周老大人游烂柯山纪事”,共刻诗四首,作者为衢州知府董士超、三衢王士敏、通判刘泽嗣、西安令鹿祐。下为诗碑所刻之诗:

奉和学宪周老大人游烂柯山纪事

玉堂峻望玉山清,太史由来有令名。不侈马帏陈女乐,偶携谢屐探(作仄音)莺声。登高能赋人谁敌,负耒横经士尽耕。此日从游追胜会,惠风和畅雨初晴。

守三衢董士超

轩轩华盖秀双松,婉婉灵旗驾八龙。良夜好将明月抱,天风如挟海涛从。倦凭嘉荫思眠石,醉步春阴许杖筇。一自烂柯闲会合,青霞常自护仙封。

三衢王士敏

秀出奇峰翠雾浓,霞蒸古洞聚仙踪。苍松声怒风云壮,弈道春绵日月重。夹岸晴天横一线,隔溪遍野忭千农。欹亭醉倚多欢赏,领取樵夫曲未终。

通判涧阳刘泽嗣

人居桃坞清平世,酒熟花村笑语中,一自樵苏还旧郭,至今山岛坐春风。侧身日月千年局,绝径云霞一线通。闻道神仙能济世,频吹残律属群公。

西安令颍川鹿祐

陈鹏年修柯山亭碑 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春。民国《衢县志·碑碣志》称,此碑字全磨去,仅有隐隐痕迹。碑高八尺,刻有篆额“邑侯陈公重修柯山亭记”十个字,分为五行。下共分十八行,首行为题,次三行为款识,下为碑记全文(见第七章“艺文集锦”第一节),分十三行,末一行为年月,后列绅民姓名颇多,但因字迹细小,已不可辨。现已失去。

清道光重建日迟亭碑 民国《衢县志·碑碣志》称:“此碑为‘日迟亭边半段碑’,并抄录半截碑所留的151字,共分14行,末书‘承办书王显钊’。又称碑石厚六七寸,尚有新色,中腰横裂,仅存尺余至二尺,遂无款识年月。味其辞意,当是道光二十二年(1842)衢守汤俊重建日迟亭碑。”现碑已失。

民国碑碣

战龙松遗迹碑 碑高1.32米,宽45厘米,厚10厘米。碑正面刊刻“战龙松遗迹”五字,每字21厘米见方,行书。左小字2行:“宋朱熹书‘战龙松’三字碑,清乾隆间断碑犹存,今已遗失”:另一行刻:“民国33年名胜管理委员会补刊胡嘉友书。”

五指樟遗迹碑 碑高1.3米,宽45厘米,厚10厘米。中刻“五指樟遗迹”五字,每字17厘米见方,篆体。左小字2行:“五指樟,志载一本五枝如五指,已残毁。因建碑树根旁”;另一行为:“以留古迹。湘沩丁振之书。衢县名胜管理委员会立”。

以上两碑1996年发现,现竖立在宝岩寺前,无底座。

当代碑碣

书明日迟亭楹联碑 在青霞洞。碑高1.40米,宽67厘米,厚6.5厘米;底座高51厘米,宽1.11米,厚48厘米。正文分2行,每行7字,每字14厘米见方,行书。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艺书。1993年4月立。

书唐项斯《游烂柯山》诗碑 在青霞洞。碑高1.64米,宽80厘米,厚60厘米;底座高50厘米,宽1.07米,厚48厘米。诗文分4行,每行10字,每字14厘米见方,草书。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李铎书。1993年4月立。

书清道光重修日迟亭楹联碑 文为:“灵境迥开天一线,飞梁高跨石千寻”,在青霞洞。碑高1.33米,宽60厘米,厚6厘米;底座高50厘米,宽91厘米,厚52厘米。2行,每行7字,每字12厘米见方,草书。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佟韦书。1993年4月立。

陈祖德题词碑 文为“衢州烂柯,围棋仙地”。立在放生池边。碑高1.58米,宽65厘米,厚5厘米;底座高15厘米,宽97厘米,厚28厘米。2行,每行4字,每字18厘米见方,行书。陈祖德,中国棋院院长。1993年4月立。

张源题词碑 文为“得山水清气,极天地大观”,立在放生池边。碑高1.46米,宽66厘米,厚5厘米;座底高14厘米,宽80厘米,厚22厘米。2行,每行5字,每字20厘米见方,行书。张源,中国书法家协会党组书记。1993年4月立。

梅岩碑 在梅岩洞口,高1.36米,宽80厘米,厚3厘米;底座高38厘米,宽96厘米,厚34厘米。上书“梅岩”2字,每字直径40厘米,横34厘米,行书。下款为衢州市闹桥电站立。“癸酉冬日北京振东”并有其本人篆印。1993年4月立。

重修梅岩记碑 在梅岩路旁。碑高1.37米,宽80厘米,厚6厘米;底座高35厘米,宽1.49米,厚50厘米。碑文:“梅岩又称牛岩。岩下天开三洞。右有丹灶,相传为太上老君李耳传道炼丹处。明朝应臬《牛岩》诗云:‘老子骑牛去不还,空余荒灶在人间,樵夫不识灵丹熟,误入青霞第一山。’岩外原遍植梅花,故名。宋代大儒朱熹、监察御史徐囊、状元徐霖等相继讲学于此。旁筑讲学用房,匾曰:‘梅岩精舍’。洞前有占地800平方米之仙乐台,台高3丈,极其雄伟,上刻巨形八卦,堪称一绝。洞中有太上老君汉白玉坐像,八仙、张天师、姜太公等诸神像,形态逼真,主洞左侧入口处伏一石龟专注闻道。梅岩冬暖夏凉,游憩脱俗超凡,实为仙界灵境,亦是游客休闲探胜之好去处。1994年由衢州闹桥电站筹资、烂柯山风景区管理处重修。”此文为王幸福、程本大合撰。下款为“甲戌秋月严陵散人程少凡书”。碑文竖列,分14行,正文每行28字,每字3厘米,行书。

禅字碑 在赤松岭脚,碑最高处2.17米,宽66厘米,厚6厘米;底座高13厘米,宽95厘米,厚59厘米。正面书“禅”字,字高1.14米,宽54厘米,草书。上方刻小字“仙奕之地”4字,行书。下款为“衢化公司敬献,严陵山人程少凡敬书”;背面为唐谢剧《烂柯山·仙人棋》诗,直书4行,每行9字,每字10厘米见方,草书。下款题“癸酉春程少凡书”。

奇境碑 文为“入山道道通奇境,进洞人人似神仙”,为衢州市副市长姜宁馨所撰,在放生池边。碑高1.55米,宽55厘米,厚5.5厘米;底座高11.5厘米,宽74厘米,厚25厘米。文分2行,行7字,每字18厘米见方,草书。下款为“癸酉春衢化程少凡书”。

樵隐岩诗碑 诗云:“樵子遇仙不升天,归真返朴隐山岩,黄鹤飞去千年事,烂柯仙地留此间。”在樵隐岩前。碑高1.32米,宽70厘米,厚5厘米;底座高20厘米,宽94厘米,厚29厘米。诗文分4行,每行7字,每字9厘米见方,隶书。下款为“癸酉夏月可木山人撰程少凡书”。

书唐孟郊《烂柯山石桥诗》碑 在宝岩寺前,碑高1.58米,宽80厘米,厚6厘米;底座高52厘米,宽1.36米,厚57厘米。诗分4行,每行12字,每字11厘米见方,草书。下款为“癸酉年春毛嘉仁书”。

仙乐台碑 嵌于仙乐台正面,长1.2米,宽0.4米,刘天汉书。

捐款碑 共7块,每块高1.6米,宽0.82米,厚4厘米。底座长0.96米,宽0.32米,高0.23米,建于1996年9月,其中一块刻“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恩佳先生捐贰万港币”;其余6块镌刻捐资修建烂柯山的人员名单。

摩崖石刻

旧志及前人游记中记载,烂柯山石梁及青霞洞壁上原有甚多的前人摩崖石刻。如明太常卿胡来朝《烂柯山纪游》中即有“壁载唐宋以来诗赋”之记载;清郑永禧《烂柯山志》也称:石梁四周石间率有摩崖石刻,或诗、或题名,皆明前旧刻。随着年代的推移,由于岩石的风化剥蚀,至今摩崖石刻已所剩无几。今就旧志所载,摘录如下:

唐李祎五言诗摩崖刻石 严绶《柯山石桥诗刻记》载:唐开元中,信安郡王李祎再任衢州刺史时,曾题诗在烂柯山石桥上危楼之东壁。因距今年代久远,岩石风化,已无迹可寻。其全诗据清冷时中《烂柯山志》抄录如下:

“别有经行所,迥跨重峦侧。粤因求瘼余,倏想寻真域。放情恣披拂,杖策聊自适。□□□□□,□□□□(色)。虬幡雾中见,雁塔云间识。薄烟迷(幂)远郊,遥峰没归翼。仙桥危石架,幽洞乘古迹。□□□□□,□□□易测。二教无先后,一相平而直。冀兹捐俗心,永怀依妙力。”(注:括弧内字为民国《衢县志》所记载。)

宋乾道摩崖题名一 据民国《衢县志·碑碣志》:“在洞内西壁。正书八行,行六字,字径三寸。旁有小字一行,似是‘曹风翔上石’,稍晦。”全文为“乾道辛卯仲春望日,吴兴施元之劝耕来观,吴兴卢咸庆、四明郑若谷亦以职事来会。徙倚久之,摄西安县事婺源罗颀同集。”

施元之,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知衢州左宣教郎,后升任浙西提刑。

宋乾道摩崖题名二 民国《衢县志·碑碣志》载:这一石刻在前题名侧,八分书,分九行,每行五字,字径约二寸。很多处已剥蚀,不能辨识,据其原录如下:

乾道□□□春上□□□三季成口云王君推长郡□□□永嘉□□□丹阳洪子□□□施德□□□瑞州□来□。

据考证,宋乾道间,在衢州任官的前有王悦、王稽中;后有王察、王公衮。此王君不知谁者。

明李遂题词石刻 刻于青霞洞岩东边石壁上,词为“天生石梁”四字横列,每字字径1.60米×1.35米,笔锋苍劲,字迹清晰。

李遂,字邦良,号克斋,明丰城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十七至十九年任衢州知府。十九年仲春书刻上题词。

明杨子臣题词石刻 刻于青霞岩西壁上,词为“烂柯仙洞”四字,横列,每字约1.20米见方,字迹清晰。

杨子臣,字惟敬,四川南充人,明嘉靖二十三至二十五年任衢州知府。二十五年季春书刻上题词。

此外还曾有“天造地设”“碧汉长空”等摩崖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