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仙地:衢州烂柯山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山名更迭

烂柯山原名石室山,因其山有石室而得名。晋虞喜《志林》称:“信安,山有石室。”南朝任昉《述异记》载:“信安郡石室山,晋时王质伐木至。”谢灵运《康乐集》有题为“石室山”的诗一首。据此,两晋、南北朝时,均称“石室山”,故应为此山之原名。

又名“悬室坂”。此名见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引《东阳记》称:“信安县有悬室坂,晋中朝时,有民王质伐木至石室中。”

也名石桥山、空石山。唐杜佑《通典·州郡典》中有“衢州信安县石桥山,晋王质烂柯处”之记载。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衢州》也称:“西安石室山,一名石桥山,一名空石山。”宋祝穆《方舆胜览》称:“烂柯山,一名石室,又名石桥山,在西安。”清郑永禧《烂柯山志》按语,烂柯山所以称石桥山,是因“山形如桥而以为名”。

石室山被称为烂柯山当始于唐代。唐宗室信安郡王李祎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再任衢州刺史,曾按“王质遇仙,观弈烂柯”的传说,在石室山洞中“根其灵纵,将示摭实,乃断木为局,雕木为仙对弈,森然若峙真侣”,以形象的木雕像,再现王质至石室中遇仙对弈,坐而观之的传说情节,使“烂柯”更广为传播。嗣后,大历间(766—779)初任吉州刺史的诗人刘迥,在游览石室山时,即景吟诗,就直接以烂柯山之名称此山。《全唐诗》五函六册中载有刘迥、李幼卿、李深、羊滔、谢剧、薛戎等六人题为《游烂柯山》四首石刻诗;贞元九年(793)进士、诗人刘禹锡在《衢州徐员外使君遗以缟纻兼竹书箱因成一篇用答佳贶》诗中有“烂柯山下旧仙郎,列宿来添婺女光”之句;罗隐《重过三衢哭孙员外》诗中有“烂柯山下忍重别,双桧楼前日欲残”句。唐衢州刺史陆庶在元和元年(806)三月十八日的《游石桥记》碑刻中,也有“烂柯仙躅,图牒详矣”之句。自此而后,烂柯山即取代石室山名。

至宋代,很多诗人又在诗文中将烂柯山简称为柯山。最早见于毛维瞻《须江诗谱》中“题柯山”诗。之后,又见于陆游《剑南诗稿》所载《赠柯山老人》诗;刘克庄《后村集·徐偃王庙》诗有“得似柯山尚有祠”句;曾畿《茶山集》《喜闻天兵已临衢寇》有“不道柯山最近天”诗句;杨万里《诚斋集》《过安仁市得风挂帆》诗有“西望柯山正蔚蓝”句;金履祥“明朝更上柯山道”诗句等。据清郑永禧《烂柯山志·历代金石考》中称,在烂柯山发现的宋刻庸斋残碑中也有“径畈徐公与庸斋赵公汝腾同游柯山”之刻石。这说明,在宋代“柯山”这一简称已成烂柯山之代名,也为后人所习称,并引申称衢州古城为柯城;称通向烂柯山之城门为柯山门等。

道教为宣扬道家教义,对烂柯山又别有命名。唐代著名道士杜光庭《洞天福地记》中称:“烂柯山在衢州西安县,为七十二福地之一”,名之为“烂柯福地”;据《方舆胜览》和《浙江通志》记载,道书称烂柯山为“青霞第八洞天”;宋真宗时张君房校正秘卷道书,撮其精要,编成《云笈七签》,内称烂柯山为“七十二福地第三十”。明衢州知府瞿溥《烂柯山志》云:“烂柯山旧名青霞第八洞天,烂柯福地,又名景华洞天。”清《古今图书集成·烂柯山部》汇考称:“王质烂柯一事,或谓听琴而然,或为观弈而然,总之近于荒诞,但其山在今浙江衢州府城南二十里,道书谓为青霞洞天,烂柯福地,自当是宇内胜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