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兼王之道是范畴
《亲士》论述的“兼王之道”,是墨子重要的政治哲学范畴。何谓“兼王之道”?《亲士》说:“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已也,故能大。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是故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镒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夫恶有同方不取,而取同己者乎?盖非兼王之道也。是故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乃千人之长也。其直如矢,其平如砥,不足以覆万物。”
兼王之道,重在兼容并包,兼收博采,听取不同意见。这种开放兼容的精神,一脉相传,延续至今,成为中华文化的固有内涵和优秀传统。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优良传统和智慧。从中国历史发展看,可以得出结论,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裕强盛。
《亲士》说:“今有五锥,此其铦,铦者必先挫。有五刀,此其错,错者必先靡。是以甘井近竭,招木近伐,灵龟近灼,神蛇近暴。是故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贲之杀其勇也,西施之沈其美也,吴起之裂其事也。故彼人者,寡不死其所长。故曰,太盛难守也。”
意即:如今有五把锥子,有一把最锐利,这一把必定先折损。有五把刀子,有一把最锋利,这一把一定先损坏。所以,甜水井,先被汲干。高大的树,先被砍伐。灵验的龟,先被烧灼占卜。神奇的蛇,先被曝晒求雨。比干的死,因他敢于直谏。孟贲被杀,是因为他逞勇。西施遭溺,是因为她美丽。吴起遭车裂,是因为他变法事业,成果辉煌。所以这些人,很少有不死于自己的长处。所以说,太过兴盛,难于久守。
这里从所列举的十个例子,概括“太盛难守”的结论,是运用典型分析式的科学归纳推理。“太盛难守”,即物极必反,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太盛难守”,酷似《老子》的思维表达。《老子》第9章说:“揣而锐之,不可常保。”(尖利锋芒,难保久长)。第30章说:“物壮则老。”第44章说:“多藏必厚亡。”第76章说:“坚强者死之徒。”“兵强则灭,木强则折。”这是老子“太盛难守”的意涵。
《庄子·天下》说老子“以柔弱谦下为表”,“曰坚则毁矣,锐则挫矣”。元吴海《闻过斋集·读墨》说:“锥刀井木之喻其所长,大盛难守则老氏之意。”墨子“太盛难守”的概括,跟老子的哲学思想互相渗透,贯通一致。当今处理国际关系,“不当头”、“不称霸”谋略的哲学源头和理论依据,可追溯到老子与墨子共同主张的“太盛难守”。
《亲士》说:“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即怠慢贤士,会导致亡国。馈赠国宝,不如劝进贤士。《玉篇》说:“通古今,辩然不(否),谓之士。”《亲士》开宗明义,提倡治国,必须要重视贤士,即通晓历史经验,辨别是非然否的知识分子,让他们自由地发表不同意见,提出善良的建议,才可以长生保国,维护国家长治久安。这些思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