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节庆与地方认同:源于广州的多案例比较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研究问题

广州自盛唐时期便成为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本地文化吸收与融合外来文化精华,逐渐形成具有务实、创新、开放、包容特性的广府文化。但全球化的经济与文化迅速占领城市消费、文化等空间,城市化进程中的移民涌入与城市更新改造则打破传统的城市社会空间肌理,城市成为不同群体、不同文化争夺意义的地方。城市管理者日益意识到本土文化的可贵,不断挖掘、展示本土文化资源,以文化软实力来推动整个区域的发展,并力图逐渐将广州建设成为世界文化名城。面对认同危机,本地居民不断发起本土文化保卫战注6,捍卫属于地方的独特记忆。南方报业集团的一项调查注7指出:“为弘扬广州传统文化,45.7%的市民表示应重点加强‘保护特色建筑、街巷、古村落’;其次是‘举办庙会、龙舟赛等民间民俗文化活动’、‘改造提升刺绣、雕刻等传统工艺和粤剧、粤菜、饮食等传统特色’和‘保留老城区整体风貌’。”广州市各区都在积极打造民俗节庆来打造独特的文化身份注8。民俗节庆为地方性文化展演甚至重构提供机会,也在地方书写新的记忆,是地理学者探讨地方认同的重要情境。然而,民间传承下来的传统民俗节庆与新创的民俗节庆在现实中并存,有必要探讨它们重构地方性文化元素、建构地方文化身份与认同过程中的权力关系,以及是否存在差异。因此,“城市民俗节庆中不同行动者如何建构地方认同”构成本研究的关键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第一,传统民俗节庆体现谁的文化记忆,彰显谁的文化身份,体现哪些地方性文化元素?地方认同建构过程是否存在争议与协商,程度如何?传统节庆建构出的地方认同是单一的还是多元的?

第二,新创民俗节庆体现谁的文化记忆,哪些行动者参与地方认同的建构?不同行动者如何基于其对地方意义的理解,选择何种地方文化元素,建构何种地方认同?这一过程中是否存在争议与协商,程度如何?地方认同是单一的?还是多元的?

第三,复兴的民俗节庆体现谁的文化记忆,彰显谁的文化身份?不同行动者如何参与地方认同建构?地方认同建构过程是否存在争议与协商,程度如何?

第四,不同类型民俗节庆在地方认同建构中有何差异,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