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上海古镇主要建筑类型
江苏上海两地的古镇保留了众多的明清时期古建筑形式。这些不同功能、不同构造的建筑成为古镇历史沧桑的最好见证,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松江 方塔
塔
塔是佛教中专门的建筑,在佛经中,也被称为浮屠。塔本是存放高僧舍利子的场所,一度成为一座寺庙中人们祭拜的中心。后来供奉释迦牟尼像的大雄宝殿在中国兴起,塔的位置才逐渐被取代。塔的价值在民间产生了转化,成为一座佛教寺院的标志性建筑,而且宝塔层数多为单数。按建筑材料划分,可分为石塔和木塔。江苏有些古镇村口建造的宝塔多矗立于风水宝地,成为调节风水的风水塔,如周庄镇前的云海塔,松江镇方塔园里的九层方塔,千灯镇的秦峰塔等。
朱家角 放生桥
桥
水乡多水,桥梁自然必不可少,因此江苏上海一带的古镇里,多见到各类桥梁架于河上,沟通两岸。以外貌形态而论,分平桥和拱桥。以建造材质而分,可分为石桥和木桥等。江南一带气侯湿润多雨,因此,江苏上海古镇中,还多建造木棚覆顶的廊桥以挡风遮雨。廊桥上还经常见到摆摊经商的小贩,有些大型廊桥,甚至成了集贸市场。苏沪桥梁的另一大特色是拱桥的桥拱皆宽阔高大,以利于桥下行船。上海的金泽镇被誉为“江南第一桥乡”,小小的镇区保存有历代建造的各式桥梁数十座。
朱家角 民居
民居
江苏上海古镇民居多临水而建,且为四合院形式,很多宽阔进深的深宅大院内,还有数座天井。民居大门有砖雕门楼。民居入口一般设正厅或茶厅接待客人。大户人家还设有轿厅,供客人进门落轿。另外,贵宾和普通宾客接待的厅堂也要截然分开。民居后堂,多为二层转角走马楼,供家眷居住。民居的门、窗、梁、柱上雕刻有许多图案,多为意寓吉祥高洁的动植物,或古代戏文传说。江苏上海这一地区民居的另一大特色,是宅院中多有园林,园林将花草、山石、连廊、池塘巧妙地组合于一园中,精巧雅致。
同里 陈家宗祠
祠堂
祠堂是老百姓祭祀祖宗先人的家庙,在中国古代老百姓是不允许建立祠堂的,直到明代以后,这个规矩才逐渐放开。各村各镇开始在村中显要位置兴建祠堂。到清代时,民间祠堂建设达到鼎盛,几乎村村设祠堂。有些村,还建有若干座祠堂,分别祭祀家人、祖宗、神仙等。江苏古镇多豪门巨富,很多大户人家中设有私家祠堂,如周庄沈厅家的祠堂中,就供奉有先祖沈万三的塑像。
常熟市 “南国支恭”石牌坊
牌坊
牌坊也称牌楼,在古村镇,牌坊多建造于村口或村中央,常常用于纪念某人或某事。或仅仅是该村的一座标志性建筑,也有的牌坊起到装饰大门的作用。牌坊通常分石质和木质两类,其规模大小,以牌坊柱数和楼数为衡量标准。在江苏上海古镇中,以四柱三间的石质牌坊最为多见。
盛泽 先蚕祠内的戏台
戏台
戏台是演戏或用于典礼仪式的场所,江苏上海一带古镇多建于村镇中央。台前有小广场或空地作为观众席,戏台建筑独立而高耸。檐角大多向四面挑起,有飞扬轻盈之感。戏台的脊、梁、柱上大多有精美的雕刻图案,显得富丽而华贵。
周庄 全福讲寺
寺庙
寺庙是民间老百姓的祭拜场所,江南一带古镇里寺庙众多,主要是分佛教和道教寺院两种,分别供奉释迦牟尼和太上老君。也有些寺庙供奉着不入流的低级神仙,如:龙王爷、土地爷等。还有些寺庙,供奉着老百姓敬重的历史人物,关公、包拯等都是这类寺庙中经常可见的人物,也有祭祀各行各业诸神的寺庙。
盛泽 过街楼
过街楼
过街楼有点类似于大城市中的过街天桥,在江南乡镇中很是常见。过街楼高悬空中,连接起道路两侧的住宅,人们往来行走非常方便。过街楼的另一大好处,是不阻碍交通,地下空中各行其道,还增加了古镇老街的立体层次感。
直 廊棚
廊棚
一般位于河边的街道上,头顶搭起木棚,有的连绵几百米,每隔一段有支柱支撑。晴可遮阳,下雨则可躲避,一般廊棚内都会形成热闹的集市,是江南水乡特有的建筑。
千灯 “少卿苑”中的亭子
亭
江南一带多阴雨天气,亭本为设置在村口或郊外供行人躲雨的建筑。后来其避雨功效逐渐被淡化,慢慢演变为一种装饰型建筑。江南的亭,如小家碧玉般婀娜多姿,秀丽小巧。亭角高高飞扬,宛如振翅欲飞。亭基有方形、圆形或多边形,很多亭中还设有转角连椅及美人靠。亭中央多有方桌石凳,供人对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