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河
素抹淡妆的时光
从大研镇坐中巴车往北行,前方是阳光照耀下的雪山,眼前是一片辽阔的原野,再往西行2公里,驶过碎石路,不到10分钟,便见两边山脚有一片密集的村落。这就是和丽江古城一道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束河古村。
清水围绕 古朴自然
束河村(也称龙泉村)依山傍水,民居房舍错落有致。东面的疏河、西面的九鼎河、中间的青龙河蜿蜒如带,盘绕村落街道。有人说,这就是束河村名字的来源;也有人说,此地的集镇格局形如“束”字,故名。
进入束河村,顺着大路往西走,不一会儿便来到了束河的“四方街”。刚坐在古城吃过丽江粑粑,又在清澈的小河里洗过手的游人,一下傻了眼,以为又回到了大研镇。这是一个面积约250平方米的广场,四周有一些老店铺,东西南北四条街道在这里汇集。
古老破旧的木板门,凸凹不平的石板路,怡然自得的掌柜,闲坐聊天的老人——乍看的确有点像大研镇的“四方街”。不过,这里只有几家新开张的卖字画、古玩、皮毛的小店和一家卖杂货的铺子开着门,而且也没有浓妆艳抹的装饰,虽然略显冷清,却也古朴沉静、悠然自得。
束河 民居 束河村依山傍水,民居房舍密密匝匝,与红叶绿树相映出浓浓画意。
束河 木雕 欣赏一幅艺术品诞生的过程,不失为一种享受。
技艺精湛 皮匠之乡
不过,据说街子天(赶集时),这里是很热闹的。在旧时,这里曾是丽江最有名的皮毛交易集散地和皮革加工地。因此,束河也被戏称为皮匠村。束河的皮货远销中甸、拉萨等地,甚至还远销到了印度等国,一些束河商人还在那些地方开设了经营皮货的商号。
束河皮匠以技艺精湛、敢于开拓进取、吃苦耐劳而闻名于世,故有“束河皮匠一根锥子走天下”之说。如今的束河还有仅存的一个老皮匠——现年79岁的李能章(又叫张绍李)师傅,他出身于皮匠世家,年轻时曾长期闯荡在迪庆、怒江、西藏等地,成家后才定居束河。当其他皮匠纷纷改行务农时,他却坚守着做皮货的手艺。如今他的腿脚仍十分灵便,做皮活时眼不花,手不抖。人们都说他的手艺好,所以产品的价格虽然较贵,却不出门就被抢购一空了。
大觉宫
从“四方街”往西走,有一座建于明隆庆年间(1567—1572年)的大觉宫。大觉宫是一个外表不太起眼的四合院,北面主殿虽不甚高大,但建筑结构匀称和谐,四角房檐高挑,斗拱结构,额枋梁柱饰以各种栩栩如生的鸟兽浮雕。殿内正中塑有一尊如来佛坐像,前边的供桌雕刻繁复精美,堪称木雕的精品,东西两壁还有明代壁画。
南殿不及北面主殿辉煌,地势也略低,殿内塑有一尊慈眉慧目、合掌静坐于莲台之上的观音大士。殿内的东西两壁也有明代壁画。
追忆似水流年
继续往西走不远,便见一座长约28米的古桥横跨在青龙河上,这就是丽江境内最大的石拱桥——青龙桥。青龙桥建造于明万历年间,过青龙桥可抵达木氏土司的别墅兼参佛之地——解脱林。相传木氏土司当年之所以修建此桥,就是为了前往解脱林更为方便。
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正月二十九,大旅行家徐霞客从城里动身,经由束河(当时称“十合院”)去解脱林,大约就走过这座石桥,他在日记中写道:“过一枯涧石桥,西瞻中海,柳岸波潆,有大聚落临其上,是为十合院。”
青龙桥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桥梁。在从前,每天都有几千匹骡马从桥上经过,桥面上密密麻麻、深有寸许的马蹄印就是最好的见证。如今的青龙桥显得空荡而寂寥,几个老人闲坐在桥耳墩上,边晒着冬日的太阳,边漫不经心地吸着烟筒,也许他们正在追忆那逝去的时光。
他乡人家却非客
过青龙桥,一大片民居依山而建,这就是束河的主要居民区了。背靠青山面临小河的人家,大多数门前都种着柳树。束河人说,他们的老祖宗是从南京应天府来的,离家时身边都带着家乡的柳条。看见依依的杨柳,就好像看见几千里外的家乡了。有的人家还在柳树旁种上一棵红蔷薇,蔷薇绕树而上,花开时花红柳绿的,十分好看。
束河 民居 束河民居布局简单,二房一院或三房一院均有,以实用为主,少雕饰,质朴而简略。
束河的民居建筑多为农家院落式,从平面布局看,也分住宅和院落,但布局较为简单,无论几进院子均以实用为主,少雕梁画栋的装饰,质朴而简略。当然,其间也有几所较为华丽的大宅院,那是从前经营皮革生意发了财的富商人家。束河民居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屋基和护墙都是用附近山上的石块垒砌而成,明显区别于大研镇的土冲墙,更显得古朴粗放。
束河 青龙桥 早市 早市上总能买到新鲜的蔬菜和肉类。
束河 青龙桥 早市
束河的居民主要是外来移民,所以村里有30多个姓氏。按木氏土司的土政策,外来的汉族移民不管原先姓什么,要落籍束河,都得改姓纳西族平民的“和”姓,因此明代束河称为“十合院”。十合院乃和姓宗族最多的村落。清代丽江改土归流,这些外来的汉人才得以恢复原来的姓氏。但尽管如此,束河的汉人已完全与当地的纳西族融合在一起了,一般都自称为纳西族。
雪山眷顾下的束河
束河村的海拔高达2400多米,北面8公里的地方就是海拔5596米的玉龙雪山。冬日的束河虽然显得萧索、寂寥,但却没有预料中的寒冷,这大约因为是晴天,寒风又被高耸的玉龙雪山挡住了。暖洋洋的太阳洒在石板路上,走急了,额上还会沁出细细的汗珠呢!农民们趁着好太阳,把打下的谷子装在直径约1.5米的大簸箕里,放在路边晾晒。
束河 “农家半日闲”店 这儿的人们都爱种些花花草草,红的黄的绿的,煞是美丽。
村内外的空地上,到处可以看见四五米高的木桩密密麻麻地直插在地上,就像一片没有枝叶的小树林。这一奇特的景观,初见使人莫名其妙,挨近细看,但见这些直立的木桩上都凿有许多长方形的通孔,仔细思索,才明白是挂晒粮食用的架子。农闲时节,打麦场搭个棚子,那时这里便是束河人的茶馆了。
流连九鼎龙潭
沿着贯穿东西的街道,往西北方向走100多米,就是九鼎河的源头——九鼎龙潭。束河三河以九鼎河的河水最清澈、甘甜。当地人将九鼎河之水作饮用水,疏河之水为洗菜淘米用,青龙河之水则用来洗衣服。
九鼎龙潭西枕龙泉山,东凭青龙河,是一上一下两个半圆形的小石潭,两潭之间是一座造型别致的凉亭。潭里的水出自龙泉山山脚石头缝隙里,潭水不深,但却夏季不浑、冬季不浅。一股股清澈的流水从石隙中溢出,滋润着束河古村。
上潭西面的石隙中杂生着几株青树,风起时,树影婆娑、潭水涟漪,如梦似幻;下潭西岸岩隙中长满了柿子、核桃等大树,如一道天然屏障护卫着龙潭。潭中游鱼甚多,但当地人都不捕捞。
依山傍水三圣宫
绕过上潭,便是依龙泉山而建的“三圣宫”了。三圣宫俗称龙泉寺,建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坐西向东,依山傍水,取势错落。西面正殿供有观音大士塑像,南面厢房供有孙膑塑像,北面厢房供有龙王塑像。
束河 挂晒粮食的架子
束河 古街 束河古镇古朴宁静,人们过着恬淡的生活。
束河 民居 束河民居风格古朴粗放,屋基和护墙都是用附近山上的石块垒砌而成,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束河 村头 束河的街道和水流紧密相融,因水成街,依水建房,也由此得名“清泉之乡”。
束河 三圣宫 廊门
初来乍到的游人,见这里将观音、孙膑、龙王三位风马牛不相及的人神,供奉在一个宫内,并尊为“三圣”,一定会困惑不解。但仔细一想,观音是救苦救难的菩萨,战国时的孙膑相传是发明制作皮鞋的第一人,龙王是呼风唤雨、主宰雨水的神灵。旧时靠天吃饭,靠皮革业致富,希望消灾免难的束河人,特别尊崇这三位人神,实为最明智的选择了。
三圣宫最令游人流连忘返的地方,大约是东面的水楼了。水楼临九鼎龙潭而建,东、南、北三面都是走廊和美人靠。凭栏远眺,绿野阡陌、流水古桥、远山近村尽收眼底。束河就在这淡淡微风中,悠然地度过了几百年的时光⋯⋯
区划: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
区号:0888
邮编:674100
历史:630年
门票:进村,50元/人(联票,包括三圣宫等门票)。
气候与游季:束河属暖温带山地气候,年平均气温12.6℃,夏天不热,冬天不冷。四季皆适宜旅游。
交通:每天都有多趟中巴车和旅游车从丽江城开往束河村。可在金甲农贸市场内搭乘小客货两用车去束河,车费约2元/人,约需20分钟,停车处就是束河古街。若乘出租车,车费约15元。也可在红太阳广场、民主路或者一些客栈内租自行车前往,租金约20元/天。
住宿:可住宿村内,条件稍差。也可返回丽江城住宿,茶马客栈(位于新义街积善巷9号,电话:5120351),价格约为60元/间。
饮食与特产:束河有多家“农家乐”饭庄可就餐,每人约10元即可吃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