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经济学(2014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 决策原理经济人如何作决策

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得在许多事情上作出权衡取舍。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得到一样东西,我们必须放弃的东西,就叫做机会成本。

摆脱不了的权衡取舍

我们的世界是很奇妙的,它既不能让我们随心所欲,但也不至于让我们只有一条路可走,每个人面前都有着可供选择的余地。因此,人们为了得到某样东西,就必须放弃另外可供他选择的一种或多种东西。最残酷的是为了得到一种心爱的东西必须忍痛割爱,正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以一人如何配置他最宝贵的时间资源为例:他可以选择在周六陪同家人去郊区游玩,周日和同事去健身俱乐部,这样既可增强与家人的感情,也可以使身体得到放松,但这样也会使得他放弃原本可以将双休日用于兼职而得到的额外收入。

个人如此,整个社会也是如此。例如,社会在高增长和环保之间也面临着权衡取舍。随着污染越来越严重,政府颁布法律规定增加税收来治理污染,这使企业生产物品和劳务的成本增加了,利润下降了,因此支付给人们的工资也可能低了很多。环境的改善、人们的健康水平的提高,是以人们的收入减少的代价换来的。

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面临着权衡取舍。重视这一现象的存在,是人们作出良好决策的前提条件。

被忽略的机会成本

人们选择某种东西的成本,在经济学家看来,不过是为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作决策有很多可供选择的方案,这些方案各有其成本和收益,不过其中也有很多隐性的成本,易于被人们忽视。例如,高中毕业的孩子得考虑是否该上大学。上大学可以学到更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毕业后可以得到更好的工作,但成本也不低,学费、书本费、住宿费和伙食费加起来并不少,此外还有一样重要的成本——时间。许多农村的孩子家境贫困,如果把上大学的时间用于打工,那么可以很快改善家境,但如果上学,不赚反亏,这才是他们受教育的最大成本。经济学家把这种为得到一种东西而放弃的东西叫做机会成本。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有些明星运动员,一定要等到退役后才上大学——因为机会成本太大。

整体的社会和个体的人都面临着决策

社会面临的经济决策

经济决策所体现的其实是一种权衡取舍的过程。为了达到某一目标,人们往往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究竟是应取,抑或是应舍?经济学将会给出明确的回答。

不应忽视的隐性成本

人人都有边际量

人们作决策时还会考虑到边际量这个重要因素。“边际量”是指某个经济变量在一定的影响因素下发生的变动量。有一个民间笑话能有助于理解这个概念:一个农夫,干完农活后回家,肚子饿极了。老婆给他准备好了馒头,他抓起就吃,一连吃五个才饱。这时他悔恨地说:“早知道这样,我一开始就吃这第五个馒头得了。”

这个故事颇能让人会心一笑。以经济学的观点分析,故事阐述的正是边际量的微妙变化。第一个馒头效用最大,可以使人免于饿死。以后馒头的效用递减,以至于变为负数。对于一个社会同样也是这样。社会总财富在一定时期是一定的,但是如果社会的贫富分化太严重的话,就使社会总财富的效用达不到最大化。因为富人拥有100万美元之后,再增加1000美元的收入对他来说不能增加多大效用。然而,这增加的1000美元如果给了一个极其贫困的家庭,那么效用可以增加很多——饥饿得到免除,疾病能得到救治,孩人可以上得起学等。所以,在西方社会,人们以在巨富中死去为人生最大的耻辱,一些富人逼着国家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以此来救济国家的穷人,大力援助国家公共事业。可见考虑到边际量,有助于人们更理性地对待金钱。

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客观事物的成本或利益变动时,人们的行为也会有较大改变。换句话说,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美国有一个曲折离奇的安全带的故事,最能说明这个问题。那是20世纪60年代,社会对安全事故的关注,使人们对安全带的作用重视起来。美国颁布了安全带法,一时间安全带成了所有新汽车的标准配备。安全带的广泛运用使人们特别是司机在发生重大车祸时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了。但是当司机普遍知道安全带能降低车祸带给他们的损失时,他们受到了激励——开始更放肆地开车。确切的数据显示,这条法律减少了每次车祸的死亡人数,但却增加了车祸的次数。结果是司机死亡人数变动很小,而行人死亡人数却增加了不少。

时时须加以考虑的效用

再笨的人也有自己的边际量

在经济学中,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某种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一般来说,人对物品的欲望会随着欲望的不断满足而递减。如果物品数量非常充足,欲望可以得到完全满足,欲望强度就会递减到零,甚至变为负数。

廉政建设的经济学视角

因激励而产生反应是经济学的一大基本假设。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政府在其廉政建设中应充分理解和运用激励的方法,以使问题获得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