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项目化实践教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3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知识点睛

一、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与作用

1.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带有时代的烙印。在阶级社会中,还必然带着特定阶级的烙印。理想不仅受时代条件的制约,而且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科学的理想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发展客观趋势的一致性的反映,是人们在正确把握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

理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推动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就在于它不仅具有现实性,而且具有预见性。实践产生理想,理想指引实践,理想与实践相互作用。

2.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

信念具有不同的层次和类型。不同的人由于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要、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乃至截然相反的信念。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形成不同层次的信念。

面对信念的多样性,一方面要承认这是正常现象,不宜强求一致;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在一定的社会中,人们各自的信念也有共通之处,从而形成社会的共同信念。同一个人的不同信念之间常常具有内在联系,并形成有机构成的信念体系。其中,高层次的信念决定着低层次的信念,低层次的信念服从于高层次的信念。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科学的信仰则来自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理想和信念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则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障。在很多情况下,理想亦是信念,信念亦是理想。

3.理想信念的作用与意义

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的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

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一个人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就会以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事业、创造奇迹。

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人生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辅相成的统一过程。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信念越坚定,精神境界和人格就会越高尚。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当代大学生只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才能深刻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深刻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把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统一起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指引人们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生活的科学理论。它反映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本质和博大胸怀,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为人类的进步和解放指明了正确方向,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与方法。

2.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持久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发展、完善和创新的历史。

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鲜明地表明了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基本特征。

4.马克思主义科学预见人类社会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是一种理想、一种学说、一种制度,更是一种实践,需要千百万人一代又一代不懈的努力。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统一的,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理想,把国家、民族与个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各个阶层、各个群体的共同愿望有机结合在一起,集中代表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

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的坚毅品格和博大胸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高度,作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和毅力狠抓落实,形成了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中国共产党有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的指导,有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亿万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有一支集中了全民族先进分子的党员和干部队伍。在当今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入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获得了新的强大生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二、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一)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1.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

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理想变为现实不是一蹴而就、一帆风顺的,往往会遭遇波澜和坎坷。在确立理想和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理想实现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任何一种社会政治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波折,充满着艰险和坎坷。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充分印证了社会理想实现的道路是长期的、艰巨的和曲折的。

3.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艰苦奋斗是成就伟业不可或缺的条件。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它的事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理想是不会自动转化为现实的。

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家宝。我们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老老实实艰苦创业,踏踏实实艰苦奋斗。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社会观念的变化,只是赋予艰苦奋斗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但艰苦奋斗的精神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艰苦奋斗始终是激励我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把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之中,在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这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社会理想代表和反映着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区别、相互制约。

1.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

个人理想的确立要以社会理想为引导,个人理想的实现依赖于社会理想的实现。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可能变为现实。

2.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社会理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众人个人理想基础之上的,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社会理想的实现归根到底要靠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并体现在实现个人理想的具体实践之中。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当代中国最大的现实,也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社会理想。

(三)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大学生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只有把实现理想的道路建立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上,才能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理想。

1.立志当高远

青年时期是理想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立志的关键阶段。有志者,事竟成;有大志者,人生事业才能辉煌。志向高远,就是要放开眼界,不满足于现状,也不屈服于一时一地的困难与挫折,更不要斤斤计较个人私利的多少与得失。

2.立志做大事

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做大官。要国家民族的命运为己任,而不要以个人的荣华富贵为人生的理想。如果把个人理想等同于个人奋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仅他的人生价值取向是错误的,往往也是难以实现的。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为实现社会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

3.立志须躬行

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踏踏实实、循序渐进,与雄心壮志、力争上游并不矛盾,雄心壮志只能建立在踏实的基础上,否则就不叫雄心壮志,雄心壮志需要有步骤,一步步地,踏踏实实地去实现,一步一个脚印,不让它有一步落空。

4.伟大出自平凡

社会需要杰出人物,更需要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祖国的富强、民族的繁荣、人民的幸福,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尽其才、奋其志。我们每做好一项工作,都是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都是为通向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铺路搭桥。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振兴之梦,也是每一个大学生的成才之梦。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

案例精选

案例一 北大走出的第一个村支书

吴奇修,湖南人,1983年以湖南省娄底地区高考“文科状元”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学习。进入北大后,吴奇修的计划是读本科、读硕士、读博士,然后去大学当教授。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他已经开始为考研做准备。他选报的专业是中国经济管理思想,涉及大量的中国古代的经济典籍。他以惊人的毅力勤奋地学习古汉语,以致他要报考的导师曾说,以他在古汉语方面所下的功夫,即使是报考中文系古汉语专业的研究生也不成问题。但一次社会实践改变了一切。

1986年7月,吴奇修与班上几个同学回家乡湖南省涟源县搞调研。县领导在与他们见面时谈到,人才不足是制约涟源经济发展的最大难题。暑假结束后,县领导又到北京邀请就读于北大、清华的家乡学子座谈,恳请大家毕业后能回家乡工作。吴奇修对那次座谈会记忆犹新,因为就是在那个座谈会上,他最终下定了回乡的决心。1987年4月,吴奇修给娄底地委和涟源县委各写了一封信,表示毕业后回家乡工作。

1987年7月,在当地人们的一片流言蜚语中,吴奇修开始在涟源计委工作,负责经济协作和对外招商引资。1991年,他出任桂花乡民主村扶贫工作组组长,目睹了当地农民的极端贫困,他决心用自己的知识改变那里的贫穷。1995年,吴奇修主动请求到涟源县南部山区偏僻闭塞、贫穷落后的石门村担任支部书记,在家人“人家的官越做越大,你倒好,官越做越小”的抱怨声中,在那个洪水肆虐、经常断电、基础薄弱的村子里,吴奇修开始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艰难历程。

1996年春节,许多在外经商的石门人回家过年。大年三十下午,吴奇修召集了20多位回村过年的在外经商的厂长、经理,举办了一个“振兴石门座谈会”。会上,吴奇修详细讲述了自己对发展石门经济的整个计划及面临的困难,恳请大家为石门的发展献计献策、回乡办厂、出钱办厂,并把自己靠工资积攒下来准备买年货的2000元钱捐献出来,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响应。这一次,他为石门的发展争取了120万元的资金。随即,一条水泥路取代了过去那条汽车在雨天难以进村的土路,村后的石门河道被改直,减少了洪灾,道路两旁还建起门面房,通过出租增加了村里的纯收入。

投资环境的改善,吸引了在外经商的石门人带着资金回乡投资。到1996年底,村里已引资投产了5家企业,年生产能力达到1.5亿元,石门村一年脱贫。这一切仅仅是开始,为了使村里经济更快地发展,吴奇修开始到外地去寻访投资项目。他曾千里迢迢到乌鲁木齐、深圳、北京等地去跑资金、找技术、找市场。吴奇修担任村支书7年,在他的带领下,石门村年产值过了三亿元,农民人均年收入从原来的480元增至8600元,在当地率先实现现代化。石门村从后进村、失控村变成“全国文明村”,农民的住房变成漂亮的小楼,山里人过起了城市人的生活。他本人在1999年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2002年被选为党的十六大代表。吴奇修现任中共湖南省第九届省委委员,省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

资料来源:大学生“村官”吴奇修.把青春和知识献给农民[N].人民日报,2001-5-29.

思考讨论

1.你从吴奇修案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2.你认为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案例评析

振兴中华、报效国家仍然是当今时代赋予青年一代的历史使命,个人的理想虽然需要自己来建立,但它所反映的社会内容是时代所赋予的。个人理想只有具备了社会的意义,才是更美好的。人不是在社会之外奏响自我生命的乐章,人的现实的生活环境是人生理想萌芽的唯一土壤。每个历史时代都有与它的时代发展方向相一致的价值目标与共同理想,只有当个人的人生理想与自己时代的价值目标、社会理想相一致,个人理想升华到社会理想时,才更深刻、更富有意义。吴奇修是中国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他用自己的知识和才智报效祖国、回报社会、把党和人民的需要当作人生的唯一选择,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奋斗者之歌。

同时,个人理想又是社会理想的起点和基础。任何一个社会所提出的远大理想必须成为社会成员行为的内在要素,才有实现的可能。我们现在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必须通过社会中每一个公民的努力才能实现。如果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没有任何建树,这一目标就是空话。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高等教育处于精英教育时期,吴奇修作为名校高才生,毕业到基层,这在当时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吴奇修在涟源计委的工作,被人们视为肥差,他却一心只为农民群众着想,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毅然深入农村基层去当村官,甘做农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有人对他说,一个北大的毕业生,回到县市工作已经够亏了,再下到村里去当村官,更是得不偿失。他却认为,大学生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大城市和科研院校,农村的广阔天地也是大学生的用武之地,到农村去创一番事业,同样是人生快事。正医为如此,他为农村建设筹措资金、引进技术,走南闯北、舟车奔波,风餐露宿、节衣缩食,却从不觉得辛苦,只当是一种奋斗的乐趣。连他父亲也戏说:“80年代我花了6000元送他上大学,90年代又花了7000元送他当(村)支书。”他向父亲借钱并连同自己的积蓄,用作石门村的发展基金,动员外出打工的经商人才、技术人才回乡创办实业、造福桑梓。同时,还与母校北大以及清华、科大、农大等高等院校建立协作关系,千方百计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他曾请北京4所高校的18名博士、硕士专程到石门村会诊,提供科技服务,献计献策。通过几年的艰苦奋斗,石门村面貌一新。他以甘于奉献、回报社会的思想境界,坚忍不拔、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求真务实、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成为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楷模。

案例二 丧失信念就会毁掉一生

原河北省政府办公厅秘书、河北省国税局局长李真因受贿、贪污罪,2003年10月9日被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处死刑。

当法官宣布上述判决后,李真的双腿抖了一抖。他反思自己走向毁灭的根源时说:“人可以没有金钱,但不能没有信念,丧失信念,就要毁灭一生。”李真缘何发出这种感慨?宣判前期,新华社记者乔云华在看守所与李真进行了以下对话。

记者问:你很年轻,有过重要工作岗位的阅历,但最终却走向了毁灭,问题的根子在哪里?

李真答:我对党的理想、信念产生了动摇。

记者问:你当初涉政时的理想是什么?

李真答:做个好秘书。

记者问:你给自己未来设计的蓝图不是要做一任封疆大吏或政府阁员吗?

李真答:是的。但这个想法是在从秘书到出任河北省国税局局长之后产生的。

记者问: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

李真答:误认为有了大权就有了一切,走到哪里都是鲜花、美酒、笑脸和恭维,当时错误地认为有了权力也就有了地位和金钱。

记者问:也就是说,你追求权力未必想的是恪尽职守,造福于民。

李真答:我觉得持这种想法的不是我一人。有些干部对党的理想、信念也产生了动摇,台上讲慷慨正义之词,台下想升官发财之路,平时干肮脏龌龊的勾当。

记者问:这是动摇你信念的最重要的原因吗?换句话说,在你整个信念动摇过程中这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李真答:对我的信念产生致命动摇的除去看到个别高级干部逐渐走向堕落外,还有他们的子女。我看到个别高干子女吃、抽、穿、用极为豪奢,时间一长,就知道了其中的秘密。我也有一定的权力,需要一定的交往,他们能弄到钱,我就不能?“弄钱”的欲望一产生,信念也就从根本上产生了动摇。

记者问:你的精神支柱彻底坍塌后,到最后成了什么样?

李真答:我进来之前,也就是风闻上面要查我时,就想把一个箱子里的钱转移到香港,但一看箱子里的钱不满,我就通过朋友通知一个想承包某工程的老板说:“让他先送来50万元人民币,等工程签完后,再从里面扣,否则我就要把工程承包给别人。”那个老板把钱送来后,添满了这个箱子,我就把多余的钱放在了另一个箱子里。

记者问:要是不进来,会不会还要把那个箱子的钱弄满?

李真没有说话。好长时间后,李真说:“也许会的,人的欲望就是这样无度,但也应了那句话‘上帝让你灭亡,就先让你疯狂’。”

记者问:你现在为什么把信念看得这么重?

李真答:人一旦丧失信念,就像一头疯狂的野兽,不是掉进深谷、自取灭亡,就是被猎人开枪打死。这也是我想奉劝在位的官员们的话。

记者问:如何纯洁操守、坚守信念?

李真答:一个人有权之后,最怕的就是失去监督,自觉接受监督就能时时矫正自己的脚步,也就能保证自己党性的纯洁。过去因为没有人对我监督,说穿了是没有人敢对我监督。我仅在河北国税系统就插手了9个建筑工程,从中捞了不少好处。

记者问:现在什么对你还有诱惑?

李真答:(一字一顿地)生命和自由。

记者问:假如再让你出去,你首要做的是什么?

李真没有表情,嘴唇也没有翕动,却茫然地抬起了头:“假如,假如,还会有假如吗?”

资料来源:乔云华.一个秘书的毁灭之路[N].北京青年报,2003-10-10.

思考讨论

1.从李真的案例中你能够汲取什么教训?

2.结合自身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案例评析

这是一个特殊的答记者问,看过的人都印象深刻。

在李真自己看来,他的精神支柱的坍塌,除去受政界个别不健康因素影响之外,主观上主要是私欲膨胀、贪婪无度造成的。应该说,他对自己的这个剖析是正确的。

一个人的信念是以价值取向为基础的,价值取向是信念的基本构件,价值取向的变化决定着信念的变化。当李真的价值取向从为人民服务、奉献,转变为捞取利益和特权时,他的理想和信念也从最初的当一个好秘书变成了疯狂地攫取个人利益和金钱。他利用职权不择手段地向社会索取,以权谋私,大肆侵占公共利益。

李真弄钱的欲望可谓大矣,在他担任河北省政府办公厅秘书、副主任、河北省国税局局长期间,非法收受或索取他人财物,折合人民币814万元:伙同他人侵吞公司股份折合人民币2967万元,李真从中分得财物共折合人民币270万元。一个箱子的钱添满了,再装一箱。风闻上级领导要查他的时候,还敢继续勒索,他真像那个到金库中背金子的贪婪老大,直到最后被太阳烤死。

李真的案例使我们看到:一个人把金钱作为人生价值评价的标准,作为个人行为的唯一追求和最终目标,就会降低人的道德要求,使人随金钱增长而道德堕落,使人丧失长远目标而贪图眼前利益,使人生堕入贪婪的陷阱而不能自拔。

这些案件一次又一次告诉我们:党的干部只有确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才会真正代表人民的最根本的利益。大学生群体集中了当代青年中的优秀分子,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后,一部分人有可能担当各种领导职务,李真的毁灭可谓前车之鉴。

实践园地

马克思科学信仰的确立过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目标要求】

了解马克思确立科学信仰的过程,对于今天的大学生来说,给我们怎样的启示?马克思选择信仰的过程告诉我们,信仰是人的审慎认知的结晶,是浓烈情思的寄托,也是坚强意志的指向,科学信仰的确立是一个十分艰难的探索过程。为什么说人的信仰是一个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的过程?

【活动方案】

举办讲座。本实践教学安排2个学时。

讲座内容:青年马克思的信仰。

青年马克思的信仰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出生在德国最古老的城市——特利尔城布吕肯街10号。这里不仅有个公元4世纪时期宏伟的教堂,而且拥有比德国任何一个与特利尔大小相当的城市都多的教堂,它们永久地纪念着特利尔城的庄严与辉煌。马克思不仅终生操有来自特利尔莱茵河畔的口音,而且他对历史一贯并专注的热情也源于年少时的这种环境。16世纪以来的几乎所有的特利尔“拉比”[1]都是马克思的先辈。马克思的父亲是一位着有自由主义思想,为人正直公道、受人尊敬的律师,他的思想与正统的犹太人的想法不完全一致,对伏尔泰、卢梭熟稔于心,他赞同18世纪法国理性主义者的观点,完全相信理性的力量,认为理性可以解释世界并推动这个世界的进步,他对被压迫者权利的关注,深深地影响了马克思以后对问题的认识。马克思的母亲是一位善良的富于同情心的家庭主妇,而且对犹太信仰十分依恋,马克思的家庭很可能保持着犹太人的风俗习惯。[2]

马克思中学时代的老师对马克思思想信仰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他的历史课老师是极有才华的康德哲学专家。从保留下来的马克思最早的、手写的、为中学毕业而写的两篇文章可以看出宗教课老师对他的影响。作文的题目是《根据约翰福音第15章第1至14节论信徒和基督的一致,这种一致的原因和实质,它的绝对必要及其影响》。文章表现了鲜明的个性和理想主义色彩,洋溢着要通过一种方式把人的个性完全发展出来的热情,即用自我牺牲的精神为人类整体谋福利的愿望。

马克思的另一篇作文的题目是《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他在文章中阐述了应该选择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地赋予人生价值的职业,表现出在为人类服务中把握工作的机会,为人类利益而牺牲生命的一种纯粹的、年轻的理想主义的想法。文章结尾的段落是我们所熟悉的:“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3]

马克思的父亲希望儿子将来成为一个正直高尚、受人尊敬、生活优裕的律师。1835年10月,马克思根据父亲的旨意,到波恩大学选修法学。一年后,他转入柏林大学继续学习法律。但是,他的兴趣不在法学,他更喜欢文学和诗歌。于是,他选修了法学之外的文学和美学课程,他把年轻人火一般的热情全部倾注于诗歌的写作之中,一年中,他竟完成了三大部诗集,并把他作为珍贵的礼物,献给了热恋中的燕妮。燕妮收到诗集,掉下了悲喜交加的泪水,并终身细心地保留着这些诗集。受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这时的马克思,其思想中的自由主义和浪漫主义处于高峰阶段。

后来马克思告别了诗歌的仙宫,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哲学的学习之中。他第一次研究了黑格尔哲学,并对它产生了兴趣。他参加了当时黑格尔学派的中坚组织“博士俱乐部”的活动,逐渐成为黑格尔哲学的信徒。在活动中,马克思表现出了卓越的思考能力和独立的探索精神,赢得了当时“博士俱乐部”精神领袖鲍威尔的信赖。在对宗教和普鲁士王国的现实进行批判的过程中,马克思表现出反抗封建专制主义的立场和追求民主的倾向,成为了一个具有革命民主主义精神的青年。

1841年1月,马克思完成了题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的博士论文。同年4月,他以此拿到了耶拿大学的博士证书。在论文中,马克思把反对宙斯的暴虐统治的希腊神普罗米修斯,当作自己心中追求个性解放的偶像。当他读了新出版的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之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观点,使他耳目一新。在大学毕业前,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信奉开始动摇。

促使马克思彻底脱离黑格尔思辨哲学的决定性因素是《莱茵报》的斗争实践。1842年,马克思加盟《莱茵报》,作为编辑,他第一次遇到要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事,这促使他开始研究现实的经济关系,期间发表的文章成为他思想发展过程的转折点。正如恩格斯后来所说,他“曾不止一次地听到马克思说,正是他对林木盗窃法和摩塞尔河地区农民处境的研究,推动他由纯政治转向研究经济关系,并从而走向社会主义”。[4]

马克思的博学、自信和他极具支配性的性格特点,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来自特利尔的卡尔·马克思,24岁,充满力量,浓密的毛发生动地长在他的脸颊、胳膊、鼻子和耳朵处。他专横、冲动、热情、有着无限的自信,但同时又非常严谨、博学,是一个不知疲倦的辩论家。他用强烈的犹太人的深刻敏锐性把青年黑格尔派的每一个学说命题都推到底;通过对经济学的集中研究,他当时已经准备转向共产主义。”[5]1842年10月中旬,马克思被任命为《莱茵报》主编。“在马克思的带领下,这份年轻的报纸很快开始了丝毫不计后果地发表言论”。[6]《莱茵报》发行量迅速增加,声名远播全国。《莱茵报》聚集了当时普鲁士和德意志一批年轻的有新鲜自由思想或革命思想的天才,他们为着共同的目标结合,与书报检察官和警察进行着斗争。马克思深信自己思想的真理性,宁愿为自己的思想牺牲自己。1843年3月,《莱茵报》被查封。

19世纪的巴黎是欧洲文化的中心。1843年马克思和燕妮旅居巴黎。当时巴黎有大约10万德国工人移民,他们有些人是到这里来提高各种不同行业的技艺,有些人是在德国找不到工作,他们的状况引起马克思的关注。马克思同侨居巴黎的德国工人团体“正义者同盟”的领导人以及法国工人组织的领袖人物、普通工人进行了交往,同法国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建立了联系。这些活动使马克思逐步认识了工人阶级,看到了这个阶级的团结、力量和自我牺牲精神等,他感到这一切都与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动摇是截然不同的。巴黎的思想氛围使马克思从纯理论领域转向了直接的、实际的政治领域,自觉地、明确地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说话。

同年,马克思写了《论犹太人问题》,用他一贯的勤于思考的头脑,对宗教、政治和国家的理论关系进行了分析批判。“相当长的时期以来,人们一直用迷信来说明历史,而我们现在是用历史来说明迷信。在我们看来,政治解放对宗教的关系问题已经成了政治解放对人的解放的关系问题。”[7]他指出:德国解放的实际可能性在于刚刚形成的无产阶级;变革现存的世界制度,是整个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马克思对无产阶级事业的支持和对其历史使命的论述并不像一些人讲述的那样是出于基督教的救世观念和对无产阶级境况的道德义愤,而是马克思直接参与了当时的法国工人阶级的实际斗争。这时的马克思不是在为莱茵地区的资产阶级编辑报刊,也不是坐在克罗茨纳赫从事纯理论研究,而是站在了当时社会主义思想和行动的心脏,与正义者同盟的领导人居住在同一栋房里。马克思从到达巴黎就一直浸润在社会主义的氛围中,周围的环境和斗争迅速感染了他。马克思在《莱茵报》时期开始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的转变,在巴黎期间完成了。他从黑格尔哲学,经过费尔巴哈哲学,最后走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把自己与无产阶级和共产主义事业联系在一起了。

1845年春,马克思已经得出了自己的理论,并用清晰的语句写出这个理论的主要思想,这就是著名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提纲》指出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批判的本质,概述了他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ndliche]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8]“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9]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他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中,彻底清理了他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梳理了从1841年博士论文以后的思想发展过程。

资料来源:(1)涂继武等.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和学说[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2)麦克莱伦.马克思传[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学习思考

1.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材的重要意义。

2.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3.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历史使命中大学生应负的责任。

4.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5.案例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有一位名叫约翰·戈达德的人,在15岁的时候,把一生想干的事情列成一张表,题名为《一生的志愿》。打开志愿表,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内容: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探险,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特荷思山,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一共有127个目标,他为每一项目标都编了号。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奋斗,他已经实现了其中的106个志愿!因此,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会员、纽约探险家俱乐部的成员。可以想象得出,在他有生之年,127个志愿有可能全部实现。

每个人对自己的未来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志愿,将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准备干哪些大事情?希望实现哪些心中的理想?光有这些志愿还不够,还要把它们写在纸上,以便于在行动上努力实践。

在志愿表中,不仅要把志愿列出来,而且要把实现志愿的方法、步骤写出来,定出一个时间表,防止志愿表被束之高阁、志愿落空。

资料来源:成功,就这么简单[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问题:阅读材料,谈谈自己的认识与感想。

阅读文献

1.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胡锦涛.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奋斗——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9-5-5.

5.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注释

[1]拉比(Rabbi)是希伯来语音译,意为老师,是犹太教负责执行教规律法并且主持宗教仪式者的称滑,相当于天主教的神甫、基督教的牧师。

[2]麦克莱伦.马克思传[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5]麦克莱伦.马克思传[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6]麦克莱伦.马克思传[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