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知识点睛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面临一个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即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思考和探索的过程。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做了进一步的阐述,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的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毛泽东思想是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但它的具体运用却要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开辟自身的发展道路,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应结合本国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过程中,不仅发挥着指导作用,而且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才能找到适合中国的发展道路,做出符合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总结和提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创造出的新理论成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总结中国的历史经验。
(3)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文化进行认真的清理,剔除糟粕,吸收精华,又用中国优秀文化的表达方式和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而得以生长和繁荣起来。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过程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之间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遵循。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正是由于党恢复了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开创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毛泽东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思想成果,这些思想成果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挥过重要的指导作用。后来的探索中也发生了严重失误,正反两方面经验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资源。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理论创新成果,这个理论体系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着重思考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在认真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和最新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列宁主义是这两大理论的共同理论基础。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二、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经过了实践的反复比较,党和人民选择了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深刻论证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成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理论上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这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在理论上逐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和党的建设思想,科学地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精辟地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方略,提出了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第二次结合”,并对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理论观点,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内容。毛泽东思想在以下几个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这一理论,是反映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客观规律的完备的理论形态,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毛泽东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一重大问题。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以后,毛泽东又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思想和方针。这些正确思想对后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毛泽东系统地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开展人民革命战争、应当实行什么样的战略战术,如何巩固国防等一系列重大方针问题。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毛泽东精辟地论证了革命斗争中政策和策略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他在总结实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和策略思想。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关系的基本观点,提出过许多具有长远意义的重要思想。他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强调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革命工作要极端负责,要艰苦奋斗和不怕牺牲。
6.党的建设理论
毛泽东建党学说成功地解决了在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如何建设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外,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等等。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予上述各个理论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不断深化对中国国情的认识,研究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找出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确定党领导人民改造中国、建设中国的战略策略,实现推动历史前进的目标,它是党的根本思想路线。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集中群众的智慧,把群众的力量组织起来,战胜种种困难,创造种种奇迹,它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独立自主,就是坚持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同时积极争取外援,开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学习外国一切对我们有益的先进事物,它是党的根本政治原则。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毛泽东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深刻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和极端重要性,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途径,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道路。
2.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的发展开启了新的纪元。新中国成立后,不失时机地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在此基础上,毛泽东和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并取得了重要的理论成果。
3.毛泽东思想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当今的时代主题和实践任务与毛泽东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科学方法,仍然具有普遍的和长久的指导意义,依然是中国人民不断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的评价。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晚年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确犯有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978年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探索。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十分注重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党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深刻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集中全党智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做出一系列新的阐述,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特别是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提出来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观点,构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清醒地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依据,从这个最大的实际来思考和解决当代中国的一切问题。
(3)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的前提下,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
(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间发展友好合作,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理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体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9)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基石。坚持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理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根本保证,中国的问题关键在党。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贯通起来,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整体上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
1.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提出
在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围绕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着实现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强调,要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好;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要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创新社会治理;要以系统工程思路抓生态建设,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要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要坚定不移坚持“九二共识”这一共同政治基础,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携手实现民族复兴;要从严治党,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用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等等。
2.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2014年12月,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第一次提出了“四个全面”的要求。2015年,他又强调了“四个全面”是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所形成的“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首先,适应了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其次,顺应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再次,是为解决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问题意识和人民情怀,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的最深刻根据,它集中体现了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整体,它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其中,战略目标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举措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动力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保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如“乌之两翼”或“车之双轮”,推动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新成果,是对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集中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总体上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2.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共同思想基础,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社会主义既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和社会运动,也是一种理想和价值追求,必须要用共同的思想和意志来凝聚和统一人民的思想。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面对人们思想观念多元多样多变的新情况,只有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才能真正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共同奋斗。在未来前进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我们都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理论。
四、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思想路线,指的是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定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正确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一个过程。
毛泽东在1929年6月写的一封信中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1938年,他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的同时,借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命题,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成功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邓小平领导全党首先抓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大力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过程中,强调弘扬与时俱进精神。他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在提出和强调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强调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他指出,越是形势好,越是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高,越要坚持求真务实,越要保持清醒头脑,越要坚持好的工作作风。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强调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抓住机遇,努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前进。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中国共产党章程》一直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我国目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一步地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做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创造。
(3)“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就是依据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判定认识或理论是否是真理,而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4)“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实事求是也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精髓对于某一理论而言,指的是能使这一理论得以形成和发展并贯穿其始终,同时又体现在这一理论体系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党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以研究中国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反对离开中国的具体实际而去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在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同时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这个理论先是毛泽东思想、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实事求是体现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中,无论是毛泽东思想,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们都形成了各自具有丰富内容的科学理论体系,而贯穿在这些内容中的一条红线就是实事求是。
3.实事求是是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方法论原则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哲学基础,蕴含着丰富的方法论原则,它渗透于党的全部理论和实际工作中,是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取得的一切胜利,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从而制定并贯彻了合乎中国实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经验证明,把握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特别是把握了实事求是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发展脉络,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最本质的东西。
习近平明确指出:“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它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即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和灵魂;它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条件下,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