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政治、社会体制的剧烈变迁,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念等诸多领域都发生了巨大变革,许多学者习惯于把这个时期称为社会转型期。在这个时期内,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旧有的社会秩序、价值观念、道德体系以及社会利益结构都受到巨大冲击,而在许多领域,相应的新制度、新规范尚未适应社会的变革。新旧体制的摩擦与碰撞,不可避免地对人们的家庭关系带来新的影响,家庭关系的变化,必然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冲击。当前,老年人的赡养问题已经引起许多学者的关心和注意,特别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文化等条件的限制,农村老年人的赡养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在这一社会背景下,对农村老年人的赡养状况进行深入、客观地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农村老年人赡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就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我国家庭社会学界很早就对养老问题给予了关注和研究,这些家庭社会学的研究主要从代际关系、家庭规模、家庭结构等角度对老年人生活的现状、成因、变动趋势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与描述。但是,一方面,这些研究往往是针对一般的老年人,而没有对农村老年人这个特殊群体给予应有的研究与描述。而且,以往关于老年人赡养问题的研究也主要是从家庭关系的角度对老年人的家庭地位变化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或者以定量研究为手段对代际之间的经济交换进行分析,缺乏对老年人内心世界、思想观念和具体行动的详细描述;另一方面,这些研究也没有指出家庭结构、家庭规模、家庭关系的改变对传统养老模式提出的挑战,以及这些挑战给老年人生活带来的具体影响。在笔者看来,近年来,随着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我国的社会结构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这些变革必然引起人们的日常行为和价值观念的变迁,从而使人与人之间、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特别是老年人与下一代之间的代际关系发生巨大变动,这些变动使老年人在我们当今的社会中处于一种不利地位,他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面临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农村老年人由于特殊的社会原因和自身条件,比城市老年人的处境更加不利,他们可以说是当今社会急需给予充分关注的弱势群体。通过一些调查和耳闻目睹的事件,作者深切地感受到农村老年人生活的艰辛,并对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进行了反思。通过反思和详细的实证研究,笔者感到农村老年人生活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不仅与老年人自身的条件有关,也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背景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传统文化的影响、经济水平的低下、青年人个人自主权利的上升、公共制度的缺失等。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变迁使传统的“反哺”式的养老模式面临着挑战,“反哺”式的养老模式以老年人对家庭财产的占有、控制和传统的家庭伦理为前提条件,在当今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条件下,这两个条件正在逐步消失。但是,我国当前还不具备西方“接力”式养老模式所需要的经济、文化条件。这必然使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农村的养老模式处于一种“断裂”或“过渡”状态,从而使老年人的赡养问题面临着一些现实困难。为了揭示在农村,特别是落后农村,传统养老模式面临的挑战以及老年人赡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形成这些问题的具体原因,从而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农村老年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笔者主要就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劳动力流动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婚姻关系和文化价值观念的变化对农村家庭养老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在本书中,笔者不仅从宏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层次探讨这一问题,也结合个人思想和行为方式的变革来研究,也就是说,笔者非常注重个人的情感、欲望、隐私、亲密关系等因素的变革给现代农村家庭和老年人赡养带来的问题。与此同时,笔者还在详细描述和分析农村老年人面临养老困境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了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进一步指出今后完善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和途径。
由于时间仓促和作者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许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学者、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曹昭
2015年11月5日于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