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何时需要出手施救
从一个极端,我们能够看到这样的经济体——历来由国有企业推动增长;而在另一个极端,我们能够看到这样的政府——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撤回了在企业的大部分股权投资。尽管大多数政府依然持有遍布各个不同行业的股份,但是现在,绝大多数政府采取的政策立场却是有意识地撤资。
传统经典的智慧成果教导我们,一旦政府撤销了其在某个企业的商业利益,就永远不应再重蹈覆辙。近期的一段时间,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甚至是自然灾害中都充满着不胜枚举的例子,演绎了为什么政府应该“永不言不”。无论国民情绪如何,政府总是被期待着成为最后施援的投资者,在救助的灰色世界里扮演重要角色。
某些理由能够证明政府重新进入市场的正当性,其中的第一点与进入市场的首要合理解释基本一致——当存在市场失灵,或者迫切需要引入新功能或激进转型时,确保政府在战略环境中的控制地位。直白地说,每个政府都有责任保护它的人民和企业避免完全暴露于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如果拯救一个政府业已撤资的重要企业,将会为整个经济体注入稳定性,挽救就业,那么也只能这样。而与无情的成本效益计算比较,意识形态不得不提升至其中位于第二位的理由。
2008—2009年金融危机的蔓延见证了一系列壮观的政府救助行动。无论是民族自豪感的原因使然抑或纯粹出于需要,这样的救援努力几乎总是会付出高昂的成本,而同时政府最有可能正在经受财政紧张的折磨。无论从本质上,还是从最终结果上,这些负担都要落到纳税人的身上。而考察欧盟的情况,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现象,那就是随着经济联盟的出现,负担甚至可以跨越国界,当然,经济联盟也带来了主权问题和有关股本的其他问题。
“太大而不能倒”的概念,已经在大比例地真实上演。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汽车行业,美国政府都不得不出手救助。设想一下,美国政府若没有实行援助,后果将会如何?想到这一假设,相信谁都会不寒而栗。美国政府也并非没有难友。英国政府为苏格兰皇家银行等大型银行集团,一步一步拼凑出了纾困计划。当政府别无选择,只能采取一致行动时,确实没有疑虑的余地。而且,民族自豪感也常常是主要的考虑因素,当今活生生的政治现实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随着福岛放射性物质的沉降,日本的东京电力公司(Tokyo Electric Power Company, TEPCO)国有化困境渐渐浮出,从某一方面来讲,国有化与金融救助形成了对比。日本政府已经决定,重新担当股东,重新掌握这一战略公用事业的基本运营控制力(参见案例3.6)。
案例3.6 救助东京电力公司,日本政府无可逃避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救助”这一术语变得非常流行,它代表的是一种处理政府和私人部门之间关系的可接受的方法。而与此同时,“国有化”这一概念仍被那些宣称信奉“自由放任”资本主义哲学的人雪藏,因为“救助”这个词听起来更加顺耳。然而,“国有化”与“救助”两者的最终结果相去甚微。除去政府与私人部门再度缠绕这一因素外,都是为了维护国家多数公众的利益。不过,政府必须防止行政的过度越权干预,因为这可能会损害经济增长。在此请铭记,有些情况下,政府干预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这可能是让一个至关重要的公司或行业甚至整个国家继续存活的唯一方式。这也就是日本政府插手干预东京电力公司事宜的考虑因素所在。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发生特大地震和海啸,每个人都熟知其广泛而持续的冲击,尤其是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影响。事实证明,这不仅是日本民族的灾难,也是东京电力公司的灾难。
在核电站事故的余波中,东京电力公司背负了总额超过10万亿日元(约合1278亿美元)的巨额清理费用,并且需要向超过16万名痛失家园的居民支付总额约为3.24万亿日元(约合344亿美元)的补偿金。因此,在核电站事故爆发之后的财政年度内,东京电力公司共亏损7810亿日元(约合近100亿美元)。即使受到了紧急救助,也上调了用户费率,东京电力公司仍然预计,在截至2013年3月的财政年度内将公布进一步的1000亿日元(约合13亿美元)的亏损。
如此的财务负担和社会负担,由一家私营公司承担显然太过沉重,最终在2012年7月,东京电力公司管理层向其股东的提案获得通过,作为换取日本政府新注资1万亿日元(约合128亿美元)的交换条件,公司实行部分国有化。政府由此成为正式官方股东,持有略超过50%的投票权。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东京电力公司实行部分国有化是必要的,其中有若干重要原因。事实上,其核反应堆的熔毁进一步引发了影响众多日本民众的核危机,因此演变成为国家利益问题。同时,作为最大的发电公用事业企业,东京电力公司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东京市内和周边的4500万人(约占日本人口的35%)提供电力。如果没有日本政府的救助,破产则不可避免,这部分人口的电力供应将岌岌可危,接下来将会对整个经济产生严重的恶劣影响。
而换由政府掌舵,政府可以确保公司对其行为负责,人们享有稳定的电力供应,同时公司亦可对于有利的收购有所行动,否则代价将太过昂贵。救助也赋予政府对战略性企业进行改革的能力,也能够为以后的电力行业重组铺平道路——日本电力行业一直由若干家各个地区的公用事业企业所垄断。时至今日,东京电力公司已经降低了独立电力零售商(电力生产商和供应商)接入输电线路的收费标准。如此一来,零售商就能够以更具竞争力的费率同大客户签订合同,从而振兴能源市场。再进一步,又可以潜在增加日本的发电总量,尤其是在夏季。
最后,国有化也意味着公司不需要放弃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项目的投资,例如3500亿日元(约合45.5亿美元)的澳大利亚的液化天然气项目。这一收购将有助于解决日本的电力短缺问题,因为它将支撑整个国家的长期能源供应。
东京电力公司的例子展示了一种相对独特的情况,政府救助或国有化不仅是合理正当的,而且更是优先有益的,否则会对日本整个民族带来严重的金融和社会影响。不过,重新进入市场也带来了退出这一问题,那就是一旦东京电力公司重返正轨,核反应堆的挑战获得解决,政府该怎样撤回投资。